第225章 真的要升官了
推荐阅读:愚弟奥丁、我有一座天庭遗迹、你们这是什么群呀、华娱第一富、港岛:从马仔小摊位到全球供应商、我锦衣卫临时工,咋成权臣了、柯南:开局三选一,但是序列魔药、从鲁滨逊漂流记开始、华娱从扮演嫪毐开始、夜世界玩家、
魏学曾依然在床上躺着,见水墨恒登门造访,颇感意外。
本是两条战线上的人。
几乎没有任何交集,却因为一场大火,两人的心无形中亲近了几分,而且彼此带着敬畏之情。
“谢谢你来看我。”这是魏学曾对水墨恒说的第一句话。
“虽然你救了我,可我依然恨你。”紧接着的第二句话。态度非常冷漠。
水墨恒稍感不自在,若不是因为魏学曾铁汉的形象深入其心,真想扭头拍屁股走人。不过转念一想,或许正是因为魏学曾这种执拗的性子,才显得高出王希烈一筹。
“高老说过恨我吗?”水墨恒问。
“没说恨你,但也没说喜欢你。”魏学曾坦荡荡地说。
“我从来没有奢求过高老会喜欢我,只是魏大人你,事情闹成这地步,不知高老知道后会怎么想。难道他希望看到这样的结局?王大人已经吓傻了。”
“是你一直明着暗着帮助张居正和冯保,高老才会失败。”魏学曾“哼”了一声,带着一股莫大的怨气。
“谢谢你高看我。”水墨恒很想说,其实即便没有我结果也是这样。可看着魏学曾那怨恨的眼神,又把话咽回去了。
只得悻悻而返。
看来,要与魏学曾拉好关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
张居正来到内阁,第一件事就是迅速传话王篆。
王篆昨儿喝得晕乎乎的,今儿起来头脑依然蒙蒙沉沉的。可首辅传话,他丝毫不敢怠慢,赶紧冲了个凉,清醒一下头脑,然后以最快的速度赶去。
“昨天佟府那场火,你打算怎么查?”张居正开门见山,自己人最大的好处就是不用看眼色,也不用讲什么客套话。
“最好是意外。”王篆脱口而出。
“怎么让人相信是意外呢?”
“北京城天干物燥,连狗鼻子都干得流血,何况那些布扎纸糊的冥器?一不小心,溅上一个火星子,立刻就燃起来了。”
“若是人为的呢?”
王篆一愣,这是他最担心的问题,回答时也显得十分谨慎,“若是人为,也得分是有意,还是大意吧?”
“既是人为,也是有意,该怎么办?”张居正追问。
王篆一咯噔,尽力揣摩张居正的意思,莫非真被猜中了?这火与首辅有关?于是小心翼翼地回道:“那也得看放火的人是谁吧?”其实这话已经说得很有余地了。
“你的意思是,不同的人,你会采取不同的措施?”张居正步步紧逼。
好在王篆不是别人,与张居正打交道也不是一天两天,厚着脸皮说:“其实,这把火烧得挺痛快。”
张居正脸色一沉,锐利地盯着王篆。
王篆干笑两声,装作不见,接着说:“反正放火的人也没当场抓住,一把火将什么都烧得干干净净,没有留下任何证据。说实话,若这火真是人为,只要纵火者不招,我们还真拿他没办法,法律是要讲究证据的。”
这话为自己留足退路,也为纵火者留足退路。
虽然张居正没有明确告诉他,火是冯保指使人放的,可王篆早已猜出这把火蹊跷,所以说出的话处处“留情”。
这是一个老司机多年积累下来的警觉性。
张居正何等的敏锐,话已经说到这份上,也无需过多提点,吩咐道:“你尽力去查。”
“是。”
“关键做好安抚工作。”
“是。”
到这时,王篆心里已经很有底了:想着首辅这两句简单的话,可有一番深意,不是随便说的:
第一句:尽力去查。而不是说一定要查清楚。
第二句:关键做好安抚工作。也就是说,善后摆在第一位,而不是定要揪出纵火的人。
当下属的,学会揣摩上司的心意,是一门艺术,更需要智慧。这点在王篆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堪与冯保比肩。
“这次京察,两京调动官员较大,你想任何职?”张居正突然将话题转向。
王篆既惊又喜,心想又被那小子猜对了,可是这么问,让我如何回答?难道我想担任何职就给我何职不成?刻意将内心的欢喜压制几分,笑眯眯地,拱手回道:“任凭先生做主便是。”
说完这句话,还觉得不够,又补充了一句:“先生觉得哪儿最需要我,我便去哪儿,绝无怨言。”
“好!”张居正抚须,欣慰一笑,“京城局面尚未打开,我身边还离不开你,但你做了几年巡城御史,也该升一升,就提拔你为两京都御史如何?”
“多谢先生栽培。”王篆喜不自胜。
两京都御史,是明朝特有的一个官衔。都御史的职责本来就是纠劾百司,辩明冤枉,提督各道,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因直接受命于皇上而显得地位显著。
两京都御史,顾名思义,就是监督北京、南京两地官员的御史。
这可是个美差呀!
北京南京都是大官大僚,监督他们,既有权力地位,又有油水可捞,而且这是个正四品的官儿。
王篆之前论官阶只有正七品,像六科廊言官一样,享受的是正四品待遇。也就是说,现在妥妥的正四品。
能不高兴吗?
“巡城御史一职,你暂时兼任着,待我物色到合适人选,再替换下来。”张居正道。
“是。”王篆心里乐开了花。
恰在这时,内阁一名中书敲门进来,禀道:“首辅,户部尚书王大人求见。”
“快快有请!”张居正豁然站起,喜形于色。
“先生,那我先行告退。”
“去吧,哦对了,你去一趟孤儿收容所,将佟祯儿子接出来,送到水墨恒的府上。”
“是。”王篆躬身而退,心底欢笑的声音跳个不停:“哎呀呀,哎呀呀,真的要升官儿了……”
作为胡椒苏木折俸的首倡者和执行者,王国光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几乎每天都有人来户部诉苦、闹事。
嘲他,骂他,辱他。
每天他都不敢步行上下班,只能坐轿,还得带着护卫。即便如此,轿子抬过,仍有冷不丁的一颗鸡蛋或一颗石头砸过来。
种种威胁不一而尽。
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王国光没有气馁。而且不曾埋怨,不曾叫苦,仍一门心思地为国库筹措银两。
仅此一点,就令朝中正直的大臣深受感动,都觉得他不容易,值得敬佩。
张居正更不例外。所以一听到中书说王国光求见,豁然站起,那是发自内心的激动、感激与敬仰。
亲自走到门前,将王国光迎进,却没有坐回自己的位子,而是拉着王国光的手,并肩坐到客位上。
“汝观兄,几天不见,你竟变得这般憔悴!”张居正端详着王国光塌陷的眼窝和松垮的双颐,不禁动情地说。
“伍子胥过韶关,一夜愁白了头,这滋味我算是体会到了。”王国光伸手摸摸自己的两腮,自嘲般地笑道。
“辛苦了!辛苦了!辛苦了!”张居正一迭连声。
本是两条战线上的人。
几乎没有任何交集,却因为一场大火,两人的心无形中亲近了几分,而且彼此带着敬畏之情。
“谢谢你来看我。”这是魏学曾对水墨恒说的第一句话。
“虽然你救了我,可我依然恨你。”紧接着的第二句话。态度非常冷漠。
水墨恒稍感不自在,若不是因为魏学曾铁汉的形象深入其心,真想扭头拍屁股走人。不过转念一想,或许正是因为魏学曾这种执拗的性子,才显得高出王希烈一筹。
“高老说过恨我吗?”水墨恒问。
“没说恨你,但也没说喜欢你。”魏学曾坦荡荡地说。
“我从来没有奢求过高老会喜欢我,只是魏大人你,事情闹成这地步,不知高老知道后会怎么想。难道他希望看到这样的结局?王大人已经吓傻了。”
“是你一直明着暗着帮助张居正和冯保,高老才会失败。”魏学曾“哼”了一声,带着一股莫大的怨气。
“谢谢你高看我。”水墨恒很想说,其实即便没有我结果也是这样。可看着魏学曾那怨恨的眼神,又把话咽回去了。
只得悻悻而返。
看来,要与魏学曾拉好关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
张居正来到内阁,第一件事就是迅速传话王篆。
王篆昨儿喝得晕乎乎的,今儿起来头脑依然蒙蒙沉沉的。可首辅传话,他丝毫不敢怠慢,赶紧冲了个凉,清醒一下头脑,然后以最快的速度赶去。
“昨天佟府那场火,你打算怎么查?”张居正开门见山,自己人最大的好处就是不用看眼色,也不用讲什么客套话。
“最好是意外。”王篆脱口而出。
“怎么让人相信是意外呢?”
“北京城天干物燥,连狗鼻子都干得流血,何况那些布扎纸糊的冥器?一不小心,溅上一个火星子,立刻就燃起来了。”
“若是人为的呢?”
王篆一愣,这是他最担心的问题,回答时也显得十分谨慎,“若是人为,也得分是有意,还是大意吧?”
“既是人为,也是有意,该怎么办?”张居正追问。
王篆一咯噔,尽力揣摩张居正的意思,莫非真被猜中了?这火与首辅有关?于是小心翼翼地回道:“那也得看放火的人是谁吧?”其实这话已经说得很有余地了。
“你的意思是,不同的人,你会采取不同的措施?”张居正步步紧逼。
好在王篆不是别人,与张居正打交道也不是一天两天,厚着脸皮说:“其实,这把火烧得挺痛快。”
张居正脸色一沉,锐利地盯着王篆。
王篆干笑两声,装作不见,接着说:“反正放火的人也没当场抓住,一把火将什么都烧得干干净净,没有留下任何证据。说实话,若这火真是人为,只要纵火者不招,我们还真拿他没办法,法律是要讲究证据的。”
这话为自己留足退路,也为纵火者留足退路。
虽然张居正没有明确告诉他,火是冯保指使人放的,可王篆早已猜出这把火蹊跷,所以说出的话处处“留情”。
这是一个老司机多年积累下来的警觉性。
张居正何等的敏锐,话已经说到这份上,也无需过多提点,吩咐道:“你尽力去查。”
“是。”
“关键做好安抚工作。”
“是。”
到这时,王篆心里已经很有底了:想着首辅这两句简单的话,可有一番深意,不是随便说的:
第一句:尽力去查。而不是说一定要查清楚。
第二句:关键做好安抚工作。也就是说,善后摆在第一位,而不是定要揪出纵火的人。
当下属的,学会揣摩上司的心意,是一门艺术,更需要智慧。这点在王篆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堪与冯保比肩。
“这次京察,两京调动官员较大,你想任何职?”张居正突然将话题转向。
王篆既惊又喜,心想又被那小子猜对了,可是这么问,让我如何回答?难道我想担任何职就给我何职不成?刻意将内心的欢喜压制几分,笑眯眯地,拱手回道:“任凭先生做主便是。”
说完这句话,还觉得不够,又补充了一句:“先生觉得哪儿最需要我,我便去哪儿,绝无怨言。”
“好!”张居正抚须,欣慰一笑,“京城局面尚未打开,我身边还离不开你,但你做了几年巡城御史,也该升一升,就提拔你为两京都御史如何?”
“多谢先生栽培。”王篆喜不自胜。
两京都御史,是明朝特有的一个官衔。都御史的职责本来就是纠劾百司,辩明冤枉,提督各道,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因直接受命于皇上而显得地位显著。
两京都御史,顾名思义,就是监督北京、南京两地官员的御史。
这可是个美差呀!
北京南京都是大官大僚,监督他们,既有权力地位,又有油水可捞,而且这是个正四品的官儿。
王篆之前论官阶只有正七品,像六科廊言官一样,享受的是正四品待遇。也就是说,现在妥妥的正四品。
能不高兴吗?
“巡城御史一职,你暂时兼任着,待我物色到合适人选,再替换下来。”张居正道。
“是。”王篆心里乐开了花。
恰在这时,内阁一名中书敲门进来,禀道:“首辅,户部尚书王大人求见。”
“快快有请!”张居正豁然站起,喜形于色。
“先生,那我先行告退。”
“去吧,哦对了,你去一趟孤儿收容所,将佟祯儿子接出来,送到水墨恒的府上。”
“是。”王篆躬身而退,心底欢笑的声音跳个不停:“哎呀呀,哎呀呀,真的要升官儿了……”
作为胡椒苏木折俸的首倡者和执行者,王国光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几乎每天都有人来户部诉苦、闹事。
嘲他,骂他,辱他。
每天他都不敢步行上下班,只能坐轿,还得带着护卫。即便如此,轿子抬过,仍有冷不丁的一颗鸡蛋或一颗石头砸过来。
种种威胁不一而尽。
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王国光没有气馁。而且不曾埋怨,不曾叫苦,仍一门心思地为国库筹措银两。
仅此一点,就令朝中正直的大臣深受感动,都觉得他不容易,值得敬佩。
张居正更不例外。所以一听到中书说王国光求见,豁然站起,那是发自内心的激动、感激与敬仰。
亲自走到门前,将王国光迎进,却没有坐回自己的位子,而是拉着王国光的手,并肩坐到客位上。
“汝观兄,几天不见,你竟变得这般憔悴!”张居正端详着王国光塌陷的眼窝和松垮的双颐,不禁动情地说。
“伍子胥过韶关,一夜愁白了头,这滋味我算是体会到了。”王国光伸手摸摸自己的两腮,自嘲般地笑道。
“辛苦了!辛苦了!辛苦了!”张居正一迭连声。
本文网址:https://www.powenxue11.com/book/58397/1582204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wenxue11.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