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1章 有意的一追一逃
推荐阅读:掉了雄虫马甲后,陷入修罗场了、仿生人、重生后炮灰攻成为万人迷、师尊靠修罗场飞升、重生到了敌国皇子的后宫、重生后天天都在虐渣男、我被霸道老虎盯上了、来,打一架[ABO]、高冷神兽对我心怀不轨、踹了总裁后,被迫娇养了反派大佬、
大理的追击战快三个月了,逃命者没到绝望的时候,追兵总是会留下机会,让逃命者有继续的机会。
就这样一追一逃,几乎快跑遍了大理的富庶之地。
没办法,大理的势力就是这般混乱繁杂。原本的高氏、董氏、杨氏以及段氏,四家的势力也是交错着,很好的体现了制衡的关系。
如今,段氏逃命,也就有了这种游览大理的现状。
可惜,面对大宋绝对的优势,聚集再多的抵抗者,也都是同样的命运。
“差不多了······”
这已经是在永昌府一带了。从善阐府,到弄栋府、大理府,再到永昌府,大理境内富庶之地几乎转了一圈。章惇觉得差不多了。
“大帅,要歼灭了吗?末将听说这大理往北、往西还有很大的地盘呢。”
这山山水水的,一个个好像都喜欢上这种猫捉老鼠的游戏了。
“之所以没有往西北逃窜,一个可能是那些部落势力他们从来没掌控或者亲近过,还有一个可能是,那些地方或许是真正的蛮荒之地。”
“大军出来近半年了,一个大理这般小国,大军还不能拿下,朝堂会有闲话的。”
这一路追击,没有郑侠在场,他们几个人又仿佛回到了讲武堂共处的时候,说话也都随便了很多。
“诸将听令:折将军率部北上,然后转道向南,逼迫逃兵南下,尽量减少杀伤;周将军率部穿过永昌府,在西面形成堵截之势,同样要减少杀伤;王将军率部南下,确保逃兵不得继续南下。诸部完成后,将东南向的缺口放开······”
种建中部没有出发的命令,也就是要固守现在的战线了。只是,章惇这样的安排,让种建中有点不明白了。
东南之向,那是安南······
“大帅,为何?”
各部行事,唯剩下种建中部随行章惇未动,安营扎寨,防止逃兵东进。种建中终还是没忍住。
“彝叔,敢决定皇子命运者是谁?是我等边将可以擅自做主的吗?其实,从开始,就能直接将其驱逐至安南的,只是为大理将来治理考虑,才绞尽脑汁······要感谢彝叔配合。”
“大帅······”
种建中明白了,或许这样的君王,才是他心中的君王。真正的薄情寡义,冷血无情,否则,即便是臣工有恭敬也只是恭敬,甚至敬畏,绝不会贴心。
官家终归还是没有要求夺了二皇子的性命······
逃兵往哪逃,如何逃,皆是由南征军决定的。自打从善阐府出来,一直就是这样。如其说那些逃命者是在选择安全的方向,不如说是承担着一个导盲犬的角色,为大军歼灭不臣之力量引导方向。
不需要了,也就该让大军告诉他们该往哪逃了。
就一条狭窄的通道是安全的,稍微有了偏离,就有无尽的炮火等着。
虽然面对南征军时,那些残余的大理火枪兵溃不成军,可面对安南军时,却充分发挥了火器的优势······
安南也知道这是一拨丧家之犬,毕竟大理这段时间的战争,作为邻邦的安南很清楚。虽然尽力防范了,可惜,这样仓促迎战,又有军备上的差距······
“大帅,安南遣使帐前······”
对于亡命之徒,安南没办法,可对于王师却可以用邦交的礼节走流程。章惇还不好一口回绝了。
“章大帅,安南一直以上国之礼恭敬大宋,年年贡献不曾断绝。前方已是我安南境内,还望章帅以两国邦交为重,莫要挑起边衅······”
这使臣若是没有最后的一句话,或许章惇会考虑一下说话的方式,可使臣居然以挑起边衅为理由,章惇不耐了。
“大军追击逃兵,我部的军令也是追击逃兵,不死不休!既然安南可以容大理逃兵入境,难不成我大宋军伍就不可以吗?来呀,送客!”
就这一句话,似乎也告诉对方理由了,也就是简单的告诉一声,章惇就逐客了。
大军的推行并没有因为安南使臣的到来而减缓,仍然继续着正常尾随的步调,在安南境也如此。
就这样看着那些亡命逃兵跟安南战斗,像个有偏向的裁判。每当安南军占上风时,总是会有莫名其妙的的意外发生······
“大帅,安南使臣估计快到汴梁了······”
“就等着他们到汴梁呢。这一去一回,差不多高邦和郎颂都会被那位拿下,届时咱们也该着带着段廉义的人头归朝了!”
“段廉义·······”
“没错!那位不管怎样,那都是大宋内部事由。他段廉义算哪根葱?敢伸手参与大宋事务!若不予以惩戒,随便一个阿猫阿狗都干干涉国朝内政了!”
“可是大帅,那位确实有惊人的谋划能力,即便是以这三五千的溃兵,也一样可以让安南狼奔豸突的,如何让其交出段廉义?”
这种话,也只能种建中跟他扯。种建中是担心安南军拦不住溃兵深入。
“彝叔,想多了。真以为这些溃兵是原来的护卫营呀?若不是仗着大军的势,恐怕早被人歼灭了。估计,安南大军已经严阵以待,就等着汴梁那边的消息呢。现在,安南还不敢真对那位下狠手!”
不是种建中想不到这点,而是他还没有到了那个层面,也没有官家面授机宜的讨论。
这所有的一切,或者说整个过程,都是官家预料到的。
“其实,在某种意义上,现在的郎颂和高邦,对于安南而言已经不能完全掌控了。而不管是安南还是那位,可曾对城防有过损伤?没有,是他们不敢。”
“这两处之地,国朝有名头的商家,都在此有分号,更是国朝粮食转运的集散地。之所以他们控制战争的烈度,说白了,都是惧怕大军干预。一旦影响国朝的粮食转运,谁也承担不起这责任!”
这就是强盛的体现!
果不其然,荒野上的战斗在继续,但那些往国朝运送的粮食,一刻都没有停止过。而那些商贾也知道,现在这混乱的局面,谁才是真正的主导。连南征军的粮草都开始供应了······
就这样一追一逃,几乎快跑遍了大理的富庶之地。
没办法,大理的势力就是这般混乱繁杂。原本的高氏、董氏、杨氏以及段氏,四家的势力也是交错着,很好的体现了制衡的关系。
如今,段氏逃命,也就有了这种游览大理的现状。
可惜,面对大宋绝对的优势,聚集再多的抵抗者,也都是同样的命运。
“差不多了······”
这已经是在永昌府一带了。从善阐府,到弄栋府、大理府,再到永昌府,大理境内富庶之地几乎转了一圈。章惇觉得差不多了。
“大帅,要歼灭了吗?末将听说这大理往北、往西还有很大的地盘呢。”
这山山水水的,一个个好像都喜欢上这种猫捉老鼠的游戏了。
“之所以没有往西北逃窜,一个可能是那些部落势力他们从来没掌控或者亲近过,还有一个可能是,那些地方或许是真正的蛮荒之地。”
“大军出来近半年了,一个大理这般小国,大军还不能拿下,朝堂会有闲话的。”
这一路追击,没有郑侠在场,他们几个人又仿佛回到了讲武堂共处的时候,说话也都随便了很多。
“诸将听令:折将军率部北上,然后转道向南,逼迫逃兵南下,尽量减少杀伤;周将军率部穿过永昌府,在西面形成堵截之势,同样要减少杀伤;王将军率部南下,确保逃兵不得继续南下。诸部完成后,将东南向的缺口放开······”
种建中部没有出发的命令,也就是要固守现在的战线了。只是,章惇这样的安排,让种建中有点不明白了。
东南之向,那是安南······
“大帅,为何?”
各部行事,唯剩下种建中部随行章惇未动,安营扎寨,防止逃兵东进。种建中终还是没忍住。
“彝叔,敢决定皇子命运者是谁?是我等边将可以擅自做主的吗?其实,从开始,就能直接将其驱逐至安南的,只是为大理将来治理考虑,才绞尽脑汁······要感谢彝叔配合。”
“大帅······”
种建中明白了,或许这样的君王,才是他心中的君王。真正的薄情寡义,冷血无情,否则,即便是臣工有恭敬也只是恭敬,甚至敬畏,绝不会贴心。
官家终归还是没有要求夺了二皇子的性命······
逃兵往哪逃,如何逃,皆是由南征军决定的。自打从善阐府出来,一直就是这样。如其说那些逃命者是在选择安全的方向,不如说是承担着一个导盲犬的角色,为大军歼灭不臣之力量引导方向。
不需要了,也就该让大军告诉他们该往哪逃了。
就一条狭窄的通道是安全的,稍微有了偏离,就有无尽的炮火等着。
虽然面对南征军时,那些残余的大理火枪兵溃不成军,可面对安南军时,却充分发挥了火器的优势······
安南也知道这是一拨丧家之犬,毕竟大理这段时间的战争,作为邻邦的安南很清楚。虽然尽力防范了,可惜,这样仓促迎战,又有军备上的差距······
“大帅,安南遣使帐前······”
对于亡命之徒,安南没办法,可对于王师却可以用邦交的礼节走流程。章惇还不好一口回绝了。
“章大帅,安南一直以上国之礼恭敬大宋,年年贡献不曾断绝。前方已是我安南境内,还望章帅以两国邦交为重,莫要挑起边衅······”
这使臣若是没有最后的一句话,或许章惇会考虑一下说话的方式,可使臣居然以挑起边衅为理由,章惇不耐了。
“大军追击逃兵,我部的军令也是追击逃兵,不死不休!既然安南可以容大理逃兵入境,难不成我大宋军伍就不可以吗?来呀,送客!”
就这一句话,似乎也告诉对方理由了,也就是简单的告诉一声,章惇就逐客了。
大军的推行并没有因为安南使臣的到来而减缓,仍然继续着正常尾随的步调,在安南境也如此。
就这样看着那些亡命逃兵跟安南战斗,像个有偏向的裁判。每当安南军占上风时,总是会有莫名其妙的的意外发生······
“大帅,安南使臣估计快到汴梁了······”
“就等着他们到汴梁呢。这一去一回,差不多高邦和郎颂都会被那位拿下,届时咱们也该着带着段廉义的人头归朝了!”
“段廉义·······”
“没错!那位不管怎样,那都是大宋内部事由。他段廉义算哪根葱?敢伸手参与大宋事务!若不予以惩戒,随便一个阿猫阿狗都干干涉国朝内政了!”
“可是大帅,那位确实有惊人的谋划能力,即便是以这三五千的溃兵,也一样可以让安南狼奔豸突的,如何让其交出段廉义?”
这种话,也只能种建中跟他扯。种建中是担心安南军拦不住溃兵深入。
“彝叔,想多了。真以为这些溃兵是原来的护卫营呀?若不是仗着大军的势,恐怕早被人歼灭了。估计,安南大军已经严阵以待,就等着汴梁那边的消息呢。现在,安南还不敢真对那位下狠手!”
不是种建中想不到这点,而是他还没有到了那个层面,也没有官家面授机宜的讨论。
这所有的一切,或者说整个过程,都是官家预料到的。
“其实,在某种意义上,现在的郎颂和高邦,对于安南而言已经不能完全掌控了。而不管是安南还是那位,可曾对城防有过损伤?没有,是他们不敢。”
“这两处之地,国朝有名头的商家,都在此有分号,更是国朝粮食转运的集散地。之所以他们控制战争的烈度,说白了,都是惧怕大军干预。一旦影响国朝的粮食转运,谁也承担不起这责任!”
这就是强盛的体现!
果不其然,荒野上的战斗在继续,但那些往国朝运送的粮食,一刻都没有停止过。而那些商贾也知道,现在这混乱的局面,谁才是真正的主导。连南征军的粮草都开始供应了······
本文网址:https://www.powenxue11.com/book/57547/1541739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wenxue11.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