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文学 > 综合其它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756章 明朗和不明朗

第756章 明朗和不明朗

推荐阅读:重生斗:庶女皇后师妹的修炼方法它不科学首席,你被捕了抢手娇妻送上门契婚:总裁的替身娇妻废物五小姐之天才毒妃逆宠狂妃帝宠一品毒后闪婚游戏爱神降临(西幻np)

    天亮后,赵曦还是原来的赵曦,一个智近乎妖的大宋君王。
    如往常一样,赵曦参加了内阁每日的例会,看着儿子跟诸位内阁奏报讨论一些朝政,很欣慰的离开了。
    而后,儿子会将需要他处理的政务,带到勤政殿。
    这时候,赵曦会先让儿子处理,遇到不太合适的处置时,赵曦才会指教。
    今日还和往常一样。
    待常规性的奏折处理结束后,儿子将这些反馈给内阁,并继续留在内阁学习内阁处理政务。
    而赵曦……
    “中正,调查从围困党项人以后,所有大理跟国朝的货物运输清单。”
    “要查清楚来源和去向,查清楚大理和国朝内收发货的人,地址以及谁负责运送等。同时,要从皇城司的渠道,了解非正常入国朝的物品去向!”
    是不是属实,赵曦都要查清楚,也用事实来验证一下。同时,也能做到有的放矢。
    至于说猜测,恐怕朝堂知晓太子遇袭事件的臣工,都有了猜测。
    猜测的对与不对,自己都需要查下去。
    事件有个结果,比自己这样凭猜测要好处理很多。
    “同时,你跟赵琴沟通一下,从刑恕、蔡京、蔡卞,甚至蔡确的驿递书信入手,查清楚他们之间是否有书信往来……”
    赵曦顿了顿,继续吩咐。
    “他们几人与任何人的书信往来,都必须查清楚。”
    “调查一年乃至两三年以来,刑恕、蔡京等人参与的饮宴,接触的各类人等。”
    “漕运方面视情况而定,不要贪多,重点关注长江航运线上,漕运方面势力的行为。”
    “还有,所有的这些调查,要暗中进行。而原本派遣在荆湖路一带的探知,不撤回,并且要把盛势搞的大一些……”
    既然开始的方向性错误,让事件调查进入死胡同,不如让这种方式继续,应该是有助于事件真相揭露的。
    可惜,大理……虽然国朝一定程度上节制大理朝政,可从段思廉退位后,大理一直有摆脱国朝影响的意图。
    文臣逐渐被培养起来的大理臣工主导,而武将则干脆架空了国朝派遣过去了武将。
    段思廉因高家谋反而求援大宋,却同样因为大理朝廷过分依赖大宋而心生不满,退位其子段廉义,自己出家了。
    这也造成了段廉义在一定程度上对国朝派遣臣工的戒备。
    否则,直接从大理调查火器去向是最直接的办法。
    虽然所谓的联姻,并不能影响赵曦最终会将大理纳入版图的目标,理由还是需要的。
    不管内心是不是要标榜一个圣贤王道的君王,在表面上,还是需要有个样,需要做个样让人看的。
    赵曦基本上清楚了事件的过程。
    二皇子是段氏所出,出宫历练重点的区域在荆湖、成都府乃至大理,而太子遇袭的整个事件,也正好反应在这三地。
    至于五子和七子,五子本于太子一母同胞,又是一个专注于诗文书法的闲散性子。
    而七子,乃苏氏所出,是一个唯一跟苏氏性子类同的儿子,大大咧咧。
    就是被二皇子借来做幌子的。
    而蔡京、刑恕,可能存在怀才不遇的怨念…~
    赵曦很不希望事实是这样,可所有的线索指向,却让赵曦能把太子遇袭的事件给定下调查方向了。
    其实,当年自己在推行一些变革时,突然出现的变化,赵曦就考虑过是二皇子的行为…~一直想表现自己在谋略方面的能力!
    曾几何时,赵曦也有过些乱七八糟的念头。
    可对比下来,太子求真务实的做派,还是占了上风。
    只是没想到,小聪明最终敢做出这一步来…~这是赵曦绝对不允许的,是底线。
    后世有句话,叫不折腾。赵曦也有自己的观点,在赵曦看来,稳定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任何一个社会,只要处于有一个稳定的环境,社会本身就会促进发展。
    这也是赵曦这几十年的变革,一直采取温水煮青蛙的方式,不曾有过大规模、大范围斗争的原因。
    赵曦相信,有自己这些年夯实的基础,国朝在未来,需要的是一位务实的君王,不是折腾。
    所以,他在选择继承人的事宜上,就有了一定的倾向。
    在赵曦看来,自己任上,完成所谓的九州一统,金瓯无缺,理顺朝廷内部机制,完全可以确保国朝在几十年乃至上百年,大宋可以领先于这个时代的。
    这并不是说赵曦自傲的认为自己就比这个时代的所有人聪慧,也不是说他就比朝臣的政治智慧高,而是他比这个时代的人,多了千年的见识,了解各种成功和失败的模式,是后世一千年发展的经验,这是他的凭仗。
    他相信他可以为大宋奠定基础,指明方向。所以,就坚定了如何选择继承人。更不用说,这还有个长幼有序的旧例存在。
    只是他万万没想到,会发生袭击太子的事件。
    ······
    荆湖一带的调查声势越来越大了,朝堂也开始有了各种各样的传闻,而那些心知肚明的内阁大臣,都开始装聋作哑了,不再跟官家提关于太子遇袭事件的任何内容。
    就连苏颂,也在那次觐见后,销声匿迹了。
    在知道事件始末的所有臣工眼里,官家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一种纵容,跟先帝一样,在这类事件上总是下不了狠心。
    荆湖路的调查,谁都知道不可能有结果,偏偏皇城司还在那里继续,这就预示着,官家只是要这个调查的过程,而不是结果。最终,真相只会淹没在整个调查的过程中。
    无非是为了表明官家在意太子遇袭事件而已,就想当初官家遇袭后一样,不了了之。
    明白人始终明白,涉及宫墙内的事,涉及大统继承人的事,都只能是旁观,就跟当初汝南王跟官家有所纷争一样。
    对于朝臣而言,只要是赵家人,谁做君王,都需要臣工来辅助,更何况还是临近致仕的老臣,更没必要介入这类事。
    不过,由于赵曦态度不明朗,太子又多于内阁接触,表现出了一定的执政能力和臣工认同的老成持重,倒是让太子得到了臣工普遍的认可。

本文网址:https://www.powenxue11.com/book/57547/1541737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wenxue11.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