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零之为母当自强 第204节
推荐阅读:苟成圣人,仙官召我养马、开局赠送天生神力、我以诗歌斩妖除魔、战争领主:从厄运之地开始崛起、剥削好莱坞1980、绿龙博士、红楼琏二爷、从斩妖除魔开始长生不死、坐忘长生、从呼吸开始超凡入圣、
见了陈凤霞的面,王老师开门见山,直接问陈凤霞房租多少。
陈凤霞立马挥手,相当大方:“不要钱,我这房子空着也是空着。”
要是平常,每个月损失几百块钱,能够让陈凤霞心痛得呼吸都艰难。
可是现在她心里头有团火烧着,烧得她浑身暖融融。
她现在算明白为啥上辈子她家郑国强烟都选最便宜的抽,国家碰上事的时候,他一把头就捐了五百块了。
这叫什么?这叫思想,叫精神世界!
她损失几百块钱算个啥。
瞧瞧这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境界差距哟。
像她最多就是想着多挣点儿钱,等到农民工子弟小学办不下去的时候,自己有地有房子可以将学校搬过去,然后再贴补钱维持住老师的队伍。
可人家不一样,人家就是把自己实实在在地奉献出来,身体力行的去做这件事。
头发已经夹杂了银丝的张老师摇头,一本正经地强调:“要给钱的,我们不能让老乡白损失。”
陈凤霞想了想,点头道:“那行,这房子我租给你们。干其他事情,一栋楼一个月五百。办学校,月租一块。”
一块钱!
退休教师惊呆了,都反应不过来怎么回事。
陈凤霞笑容满面:“你们就当它是一元学校吧。到时候记者来采访你们,我也顺带着能上回报纸不是。对了,你们学费收多少钱?我给你们宣传宣传。争取今年就完成招生工作。”
别处不说,光朱老板手下带的那帮工人要是把老婆孩子接过来了,那娃娃不得上学吗?那就能凑出好几个年级的小学生了。
田老师也笑:“那好,你一块钱我们也一块钱,我们的学费就是一元。咱们办个正正经经的一元学校。”
说着,两位退休教师都笑出了声。
陈凤霞可不敢笑。
她直接喊停:“那不行,该收学费还得收。”
王老师奇怪:”你这租房子都不要钱了,为什么还让我们收学费?”
“那不一样。房子是死物,人却是活的。”陈凤霞认真道,“这任何事情想做长久,就必须得把它当成个事业,认认真真地经营,光搞志愿者服务那是不行的。”
上辈子,她家明明跟小骁还有儿媳妇上大学的时候都参加过学校组织的支教工作。
三个孩子共同的结论就是指望依靠大学生短期支教来维持乡村小学的运转,根本不现实。
头一桩,不是所有的大学生都能当小学老师。否则也不会专门有小学教育专业了。
第二点,每个人的教学特点跟风格都不一样。走马灯似的换老师,学生要被迫不停地适应新老师,这学习还怎么继续下去?
除非跟那个电影《一个都不能少》里头的魏敏芝似的,天天让孩子背书默写,可那又算什么教学呢。
学校要长久地办下去,校舍什么的倒是其次,关键在人,必须得有稳定的师资队伍。
陈凤霞一板一眼地跟老师分析:“你们不收钱。那学校运营的开支要怎么来?光靠你们的退休工资跟积蓄,那总有用完的时候。
正规的小学有那么多班级,那么多科目。您二位肯定顾不过来,得从外头请人。这请老师就得花钱。人家也要过日子,不能光让人奉献。这奉献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不是问题,一年两年十年二十年,那要怎么算?
这就跟盖房子一样,钱是地基,只有钱到位了,收支平衡了,学校才能稳定下来。”
陈凤霞笑容满面:“现在农民工家的小孩上不了学,真正缺的不是学费。赞助费他们是出不起,学费应该还不成大问题。他们真正缺少的是能够收他们的学校。
你们把学校办起来了就是给孩子最大的恩德了。
如果真有孩子上不了学,那可以减免学杂费。还可以给品学兼优的小孩提供奖学金。但不能不收钱。”
关于这方面,她是真有心得:“我就是做小买卖的人,天底下免费的东西都没人珍惜。你花再多的心血,人家也觉得那三文不值两文。”
胡月仙也跟着点头:“没错,是这个理儿。别说人了,但凡是个活物,都容易被惯坏了。”
讲个不好听的,村里晃荡的大黄狗一天三顿肉养个半个月,它都要嫌弃肉骨头磕了它的牙。整天有一顿没一顿,饿上两天,山芋皮都吃了。
两位老教师叫她俩一唱一和的,可算是被说服了,后退一步:“那行,就留给真正困难的学生。”
留多少名额?要是能招到一百个学生,那就留二十个学杂费全免,再给二十个减免一半的名额。
这里头,要是家里有三个小孩念书,那就其中一个全免学杂费。不然家长容易放弃大孩或者女娃读书的机会。
这都是当家长养过孩子的人,一谈起小孩的教育话题,大家都滔滔不绝。
两边说的热火朝天时,陈凤霞笑着问:“是不是下学期就开学?那可得赶紧准备起来。我听说县里头有小学搬了新校舍,估计桌椅都是新的。我看看能不能淘到他们剩下来的旧桌椅。应该都能用。”
这可是正儿八经的意外之喜。否则购置新课桌椅也是好大一笔支出。
胡月仙也是当家过日子的人,立刻打蛇随棍上:“那他们黑板什么的还用吗?不用的话,一并给搬过来呗。”
陈凤霞哈哈大笑:“行,我让我们家国强给问问看。”
王老师跟张老师都高兴得很:“好,那我们就是个现成的学校了。”
他们这趟来村里头本来只是为了找校址,没想到连桌椅板凳跟黑板的问题都解决了。
陈凤霞跟着笑,又不放心地追问了一句:“学校的手续跑好了没有?要跑好了的话得赶紧开始招生。搞不好还得一家家的跑。”
王老师一愣,有点儿怔神:“还没有。”
今天她跟老伴就是出来看看,连找到办学校的地方都是惊喜。
陈凤霞真是要喊老天爷了。文化人办事都这样吗?这可真是书生意气。办学资质还没下来,你上哪儿招生去。
她也痛快,直接拿胡月仙家的电话机:“那行,我打个电话给我男人给你们问问办个农民工子弟小学要怎么来吧。”
哎哟,她要只管提供房子当学校的话,还不晓得老两口得跑到什么时候呢。
这天底下,最难跑的就是衙门。
郑国强手上拿着笔记本跟钢笔,正要招呼自己的组员开会,办公室的电话机响了。
他老婆完全没有两口子正在隐形冷战的自觉,开门见山就问要怎么办学校。
临时的县委干部感觉自己已经麻木了。
办学校!
呵呵,没有什么事情是他老婆不敢干的。
他看着窗外的大片绿色,明明盛夏已经迫不及待地降临,他却觉得人生满是萧索。
陈凤霞还不知道丈夫的无语问苍天。
她的喜气透过电话线都能往外头冒:“郑国强,我跟你说个大好事,有两位老师想在前进村办学校呢,专门收农民工家的小孩。郑国强,我要向你道歉,我先斩后奏啦,我把咱家的房子每个月一块钱租给了老师办学校。你要不高兴的话,以后每个月我多给你100块钱的零花钱。”
郑国强差点跳起来,直接喊了一嗓子:“我有什么不高兴的,我把烟戒了都行。”
办学校!太好了!当然好!
要说社会上有哪个群体是最牵动他的心,一个是农民工,他自己就是农民工出身,根深蒂固的情结。另一个是下岗职工,跟他现在做的工作有关。
农民工家的小孩上学有多难,他比谁都清楚。
旁处不说,光眼下在上元县,他就见过好多该上学的娃娃不上学,到处乱跑。
怪人家爹妈,怪不起。
户口不在这边,小孩要上学,得花好大一笔赞助费。
送回老家去?留守儿童的日子好过呀,小英就是个血淋淋的例子。
况且即便爷爷奶奶好,孩子长期不跟父母在一块儿,也是问题。
现在有人肯出来办学校,郑国强肯定支持。
他人就在县委,办事当然方便的多。他连电话都不用打,直接去敲负责文教方面副县长的办公室,当面汇报情况。
副县长也干脆利落,直接点头敲板,可以,让人把材料带上过去找他。
陈凤霞挂了电话,感觉自己的嘴巴都要挂到耳朵上了。
这私人无论办什么,都得跟官字头打好关系。不然政策吃不透,一不小心踩红线了,吃亏的还是自己。
胡月仙看她合不拢嘴的样子,忍不住调侃了一句:“哎哟,你们两口子还真是心连心,劲往一块儿使,都拧成麻绳了。”
陈凤霞语气自豪:“你还真别说,我们家郑国强旁的不好说,对娃娃读书这一块可是上心的很。”
胡月仙笑得直摇头:“看看你们哦,到底是干部跟干部家属,思想境界大不同。”
人家两口子谈穿衣吃饭,他们居然关心国民教育。
陈凤霞一愣,哑然失笑:“还真有点那味儿。”
上辈子,他们夫妻关系都淡漠到见了面也没话讲了,到底没散伙,大概就是因为骨子里头都有那点儿不合时宜的天真吧。
哼,小老百姓,自己日子过得也不咋样,居然还操心起国家大事了。真是不撒泡尿照照自己,看看自己穷哈哈的苦样子。
穷人啊,底层人啊,不配谈这些。
陈凤霞甩甩头,直接在前头领路:“走,王老师,张老师,我带你们去探探路吧。”
晚上郑国强加班到八点多钟,愣是坐了最后一班公交车回江海市区。
看到妻子兴高采烈地在客人中穿梭,一会儿给人上披萨,一会儿给人端牛排,还豪爽地赠送了豆浆跟奶茶;郑国强脸上不由得流淌出笑意。
他走过去帮忙,笑着问了句妻子:“就这么高兴。”
“高兴,当然高兴。”陈凤霞止不住的笑,“人家替我实现了梦想,我能不高兴吗?”
郑国强好笑:“哎哟,陈老板,你这梦想够远大的啊,还想当陈校长。”
陈凤霞瞪眼睛:“那谁还不带有个梦来着。ihaveadream!”
旁边的顾客直接笑喷了嘴里的意面,拍着桌子喊:“老板娘,你可真是妙人。”
陈凤霞美滋滋:“少女为妙,革命人永远是年轻,就好比大树万古长青。我当然妙啦。”
周围一圈客人都笑得前俯后仰。
郑明明也嘴巴咧得老大,跑过去追着爸爸问:“过了暑假他们是不是就能来上学了?我要告诉朱叔叔他们这个好消息。”
陈凤霞哭笑不得:“我的傻姑娘,哪里还要你去说,朱老板早知道了。”
她家女儿是欢喜傻了吧。
郑国强逗女儿:“你怎么晓得朱老板高兴啊?他可早就在县城买了房。”
人家可计划好了,放了暑假就把老婆还是都接到上元县城里,连学校都找妥帖了。
陈凤霞立马挥手,相当大方:“不要钱,我这房子空着也是空着。”
要是平常,每个月损失几百块钱,能够让陈凤霞心痛得呼吸都艰难。
可是现在她心里头有团火烧着,烧得她浑身暖融融。
她现在算明白为啥上辈子她家郑国强烟都选最便宜的抽,国家碰上事的时候,他一把头就捐了五百块了。
这叫什么?这叫思想,叫精神世界!
她损失几百块钱算个啥。
瞧瞧这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境界差距哟。
像她最多就是想着多挣点儿钱,等到农民工子弟小学办不下去的时候,自己有地有房子可以将学校搬过去,然后再贴补钱维持住老师的队伍。
可人家不一样,人家就是把自己实实在在地奉献出来,身体力行的去做这件事。
头发已经夹杂了银丝的张老师摇头,一本正经地强调:“要给钱的,我们不能让老乡白损失。”
陈凤霞想了想,点头道:“那行,这房子我租给你们。干其他事情,一栋楼一个月五百。办学校,月租一块。”
一块钱!
退休教师惊呆了,都反应不过来怎么回事。
陈凤霞笑容满面:“你们就当它是一元学校吧。到时候记者来采访你们,我也顺带着能上回报纸不是。对了,你们学费收多少钱?我给你们宣传宣传。争取今年就完成招生工作。”
别处不说,光朱老板手下带的那帮工人要是把老婆孩子接过来了,那娃娃不得上学吗?那就能凑出好几个年级的小学生了。
田老师也笑:“那好,你一块钱我们也一块钱,我们的学费就是一元。咱们办个正正经经的一元学校。”
说着,两位退休教师都笑出了声。
陈凤霞可不敢笑。
她直接喊停:“那不行,该收学费还得收。”
王老师奇怪:”你这租房子都不要钱了,为什么还让我们收学费?”
“那不一样。房子是死物,人却是活的。”陈凤霞认真道,“这任何事情想做长久,就必须得把它当成个事业,认认真真地经营,光搞志愿者服务那是不行的。”
上辈子,她家明明跟小骁还有儿媳妇上大学的时候都参加过学校组织的支教工作。
三个孩子共同的结论就是指望依靠大学生短期支教来维持乡村小学的运转,根本不现实。
头一桩,不是所有的大学生都能当小学老师。否则也不会专门有小学教育专业了。
第二点,每个人的教学特点跟风格都不一样。走马灯似的换老师,学生要被迫不停地适应新老师,这学习还怎么继续下去?
除非跟那个电影《一个都不能少》里头的魏敏芝似的,天天让孩子背书默写,可那又算什么教学呢。
学校要长久地办下去,校舍什么的倒是其次,关键在人,必须得有稳定的师资队伍。
陈凤霞一板一眼地跟老师分析:“你们不收钱。那学校运营的开支要怎么来?光靠你们的退休工资跟积蓄,那总有用完的时候。
正规的小学有那么多班级,那么多科目。您二位肯定顾不过来,得从外头请人。这请老师就得花钱。人家也要过日子,不能光让人奉献。这奉献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不是问题,一年两年十年二十年,那要怎么算?
这就跟盖房子一样,钱是地基,只有钱到位了,收支平衡了,学校才能稳定下来。”
陈凤霞笑容满面:“现在农民工家的小孩上不了学,真正缺的不是学费。赞助费他们是出不起,学费应该还不成大问题。他们真正缺少的是能够收他们的学校。
你们把学校办起来了就是给孩子最大的恩德了。
如果真有孩子上不了学,那可以减免学杂费。还可以给品学兼优的小孩提供奖学金。但不能不收钱。”
关于这方面,她是真有心得:“我就是做小买卖的人,天底下免费的东西都没人珍惜。你花再多的心血,人家也觉得那三文不值两文。”
胡月仙也跟着点头:“没错,是这个理儿。别说人了,但凡是个活物,都容易被惯坏了。”
讲个不好听的,村里晃荡的大黄狗一天三顿肉养个半个月,它都要嫌弃肉骨头磕了它的牙。整天有一顿没一顿,饿上两天,山芋皮都吃了。
两位老教师叫她俩一唱一和的,可算是被说服了,后退一步:“那行,就留给真正困难的学生。”
留多少名额?要是能招到一百个学生,那就留二十个学杂费全免,再给二十个减免一半的名额。
这里头,要是家里有三个小孩念书,那就其中一个全免学杂费。不然家长容易放弃大孩或者女娃读书的机会。
这都是当家长养过孩子的人,一谈起小孩的教育话题,大家都滔滔不绝。
两边说的热火朝天时,陈凤霞笑着问:“是不是下学期就开学?那可得赶紧准备起来。我听说县里头有小学搬了新校舍,估计桌椅都是新的。我看看能不能淘到他们剩下来的旧桌椅。应该都能用。”
这可是正儿八经的意外之喜。否则购置新课桌椅也是好大一笔支出。
胡月仙也是当家过日子的人,立刻打蛇随棍上:“那他们黑板什么的还用吗?不用的话,一并给搬过来呗。”
陈凤霞哈哈大笑:“行,我让我们家国强给问问看。”
王老师跟张老师都高兴得很:“好,那我们就是个现成的学校了。”
他们这趟来村里头本来只是为了找校址,没想到连桌椅板凳跟黑板的问题都解决了。
陈凤霞跟着笑,又不放心地追问了一句:“学校的手续跑好了没有?要跑好了的话得赶紧开始招生。搞不好还得一家家的跑。”
王老师一愣,有点儿怔神:“还没有。”
今天她跟老伴就是出来看看,连找到办学校的地方都是惊喜。
陈凤霞真是要喊老天爷了。文化人办事都这样吗?这可真是书生意气。办学资质还没下来,你上哪儿招生去。
她也痛快,直接拿胡月仙家的电话机:“那行,我打个电话给我男人给你们问问办个农民工子弟小学要怎么来吧。”
哎哟,她要只管提供房子当学校的话,还不晓得老两口得跑到什么时候呢。
这天底下,最难跑的就是衙门。
郑国强手上拿着笔记本跟钢笔,正要招呼自己的组员开会,办公室的电话机响了。
他老婆完全没有两口子正在隐形冷战的自觉,开门见山就问要怎么办学校。
临时的县委干部感觉自己已经麻木了。
办学校!
呵呵,没有什么事情是他老婆不敢干的。
他看着窗外的大片绿色,明明盛夏已经迫不及待地降临,他却觉得人生满是萧索。
陈凤霞还不知道丈夫的无语问苍天。
她的喜气透过电话线都能往外头冒:“郑国强,我跟你说个大好事,有两位老师想在前进村办学校呢,专门收农民工家的小孩。郑国强,我要向你道歉,我先斩后奏啦,我把咱家的房子每个月一块钱租给了老师办学校。你要不高兴的话,以后每个月我多给你100块钱的零花钱。”
郑国强差点跳起来,直接喊了一嗓子:“我有什么不高兴的,我把烟戒了都行。”
办学校!太好了!当然好!
要说社会上有哪个群体是最牵动他的心,一个是农民工,他自己就是农民工出身,根深蒂固的情结。另一个是下岗职工,跟他现在做的工作有关。
农民工家的小孩上学有多难,他比谁都清楚。
旁处不说,光眼下在上元县,他就见过好多该上学的娃娃不上学,到处乱跑。
怪人家爹妈,怪不起。
户口不在这边,小孩要上学,得花好大一笔赞助费。
送回老家去?留守儿童的日子好过呀,小英就是个血淋淋的例子。
况且即便爷爷奶奶好,孩子长期不跟父母在一块儿,也是问题。
现在有人肯出来办学校,郑国强肯定支持。
他人就在县委,办事当然方便的多。他连电话都不用打,直接去敲负责文教方面副县长的办公室,当面汇报情况。
副县长也干脆利落,直接点头敲板,可以,让人把材料带上过去找他。
陈凤霞挂了电话,感觉自己的嘴巴都要挂到耳朵上了。
这私人无论办什么,都得跟官字头打好关系。不然政策吃不透,一不小心踩红线了,吃亏的还是自己。
胡月仙看她合不拢嘴的样子,忍不住调侃了一句:“哎哟,你们两口子还真是心连心,劲往一块儿使,都拧成麻绳了。”
陈凤霞语气自豪:“你还真别说,我们家郑国强旁的不好说,对娃娃读书这一块可是上心的很。”
胡月仙笑得直摇头:“看看你们哦,到底是干部跟干部家属,思想境界大不同。”
人家两口子谈穿衣吃饭,他们居然关心国民教育。
陈凤霞一愣,哑然失笑:“还真有点那味儿。”
上辈子,他们夫妻关系都淡漠到见了面也没话讲了,到底没散伙,大概就是因为骨子里头都有那点儿不合时宜的天真吧。
哼,小老百姓,自己日子过得也不咋样,居然还操心起国家大事了。真是不撒泡尿照照自己,看看自己穷哈哈的苦样子。
穷人啊,底层人啊,不配谈这些。
陈凤霞甩甩头,直接在前头领路:“走,王老师,张老师,我带你们去探探路吧。”
晚上郑国强加班到八点多钟,愣是坐了最后一班公交车回江海市区。
看到妻子兴高采烈地在客人中穿梭,一会儿给人上披萨,一会儿给人端牛排,还豪爽地赠送了豆浆跟奶茶;郑国强脸上不由得流淌出笑意。
他走过去帮忙,笑着问了句妻子:“就这么高兴。”
“高兴,当然高兴。”陈凤霞止不住的笑,“人家替我实现了梦想,我能不高兴吗?”
郑国强好笑:“哎哟,陈老板,你这梦想够远大的啊,还想当陈校长。”
陈凤霞瞪眼睛:“那谁还不带有个梦来着。ihaveadream!”
旁边的顾客直接笑喷了嘴里的意面,拍着桌子喊:“老板娘,你可真是妙人。”
陈凤霞美滋滋:“少女为妙,革命人永远是年轻,就好比大树万古长青。我当然妙啦。”
周围一圈客人都笑得前俯后仰。
郑明明也嘴巴咧得老大,跑过去追着爸爸问:“过了暑假他们是不是就能来上学了?我要告诉朱叔叔他们这个好消息。”
陈凤霞哭笑不得:“我的傻姑娘,哪里还要你去说,朱老板早知道了。”
她家女儿是欢喜傻了吧。
郑国强逗女儿:“你怎么晓得朱老板高兴啊?他可早就在县城买了房。”
人家可计划好了,放了暑假就把老婆还是都接到上元县城里,连学校都找妥帖了。
本文网址:https://www.powenxue11.com/book/57353/1532970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wenxue11.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