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章 卒馈于上
推荐阅读:修仙:从提取精华开始、骂谁实力派呢、致命游戏:全能大佬搞钱攻略、危机处理游戏、剥削好莱坞1980、我不是文豪、舍弟诸葛亮、抗战:野兽们的荣耀、上医至明、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烧伤不同一般外伤,虽然烧伤患者肢体健全,但是烧伤之后,皮肤组织毛孔堵塞,无法再排汗,烧伤患者在夏天非常难坳。
所以,为了对烧伤等特殊情况做出补充,就有了主要抚恤条例以外,其他特殊的抚恤标准。
带军医田卜来,没帮上大忙,但是也帮上忙了,军医说了一点儿,让李孟羲深以为是。
军医田卜说,脚趾,大脚趾要是被砸掉,人就走不快了,也跑不快了。
这是军医以前行医的经验,李孟羲听军医这么一说,顿时就想起来了。
在前世李孟羲好像听说过一个说法,白人的奴隶庄园主为了防止庄园里的黑奴跑掉,给黑奴带镣铐的同时,还要把黑奴的大脚趾砸掉,防止其逃跑。
军医田卜这么说了,李孟羲也想起前世的真实案例了,于是伤兵的抚恤条例中,十指不同价,便有了科学依据。
因为人体构造的原因,不同的手指和脚趾缺损之后对活动性的影响是不同的。
因为事关重大,李孟羲完完整整的把抚恤条例刻在了竹简上,关羽交给李孟羲的竹简,终于被用完了,竹片上刻的满满当当的,都是字,光滑的那面刻完,李孟羲把竹简翻过来,把背面也准备利用上。
竹简是竹子劈开,劈成竹条,然后杀青之后,用线串起来做成的。
竹简的正面,是竹子外皮的部分,竹子外皮表皮光滑,还有油脂,质感温润,在竹子外表皮刻字,软硬适中,又不会起茬。
李孟羲换到背面想刻字,诚然,竹片背面也是竹子,可背面是属于竹筒内部,内部质软,刻刀划一下就带起一块,茬也带起来了。
看李孟羲笨拙的想用刻刀把竹子内膜刮平再刻字,刘备和关羽看的有些心酸。
“罢了孟羲,辎重营百夫长那有笔墨,稍后我去取来与你,无纸,写在帛书上也可。”刘备夺过了李孟羲手中的刻刀,不让他再刻了。
李孟羲抬头挠了挠头,“笔墨给我了,辎重营统计物资咋办?”
刘备不作声了,这还真是不好办了,起军之时无有万全准备,愣是一杆笔没带。
大汉文华昌盛,识字率虽不比后世,但因为发明了纸张这个强大的传播工具,识字率远超同时代其他文明。
要说,义军现在人数已膨胀到一万两千多人,这么大的人口基数,识字的人少说得有千八百人吧,这么多识字的人,应该有人带着笔墨的。
但是刘备到处问过,没人主动说有笔墨。
全军上下,只有辎重营百夫长手有一杆秃笔。
“辎重事关重大。笔墨日后再找吧。”李孟羲拒绝了刘备的好意,不愿意因为要记东西,就吗人家辎重营仅有的一杆笔。
民夫营那么人,肯定有些视书如命,逃亡也带着书笔的人,这些人把书看的比命还重要,刘备满营的问,人家就是不拿出来,藏的好好的,情有可原。
刘备方法可能不对,李孟羲如是想着。
想起那时在无名村寨补给物资,木工用具买了一堆,酒也买了一车,连麦秸都买了五六垛,还买了一根犀牛角,按理说,已经很有先见之明了吧,可是还是忘了很多东西,比如说,纸笔李孟羲当时就没想起来买,现在就抓瞎了。
竹简也用完了,后边再记什么东西,只能记在布帛上了。
麻布还有点用,丝绸锦帛这些东西,除了华贵好看,并不耐磨,适用性还不如粗麻布。
这些没啥用的丝绸正好用来写字。
至此,伤残抚恤相关,已经商量的差不多了。
“奥,对了,还有。”李孟羲站起来后,突然问到,“如果战兵伤残之后,无力再战,如何安排?”
“使归民夫营。”关羽想都不想,立刻达到。
“不可!此举不妥。”李孟羲立时反驳。
随后,李孟羲就跟关羽刘备解释了为什么不能把战兵安置回民夫营,因为民夫营和战兵营两下口粮额度不同,战兵能吃饱,民夫只能吃半饱。
相当一部分人是为了吃饱而去战兵营的,这些为了吃饱肚子的人,要是一伤残就安排回民夫营,又只能吃半饱了,那么为了能一直吃饱饭,怕受伤了待不了战兵营了,于是就不敢受伤,不敢与敌军玩命搏杀,于是不能奋勇。
李孟羲一番话说话,关羽眼睛瞬间睁大,李孟羲说的极有道理,战兵瞻前顾后,又如何悍不畏死。
战兵伤残的安置,竟然也能影响其战阵厮杀的勇气,关羽大为受教。
其实不是李孟羲多厉害,本来他也没想到这一点的,李孟羲不用为吃喝发愁,关羽刘备也一样,他们不十分清楚底层士卒是如何想的,这很正常。
要不是李孟羲去伤兵营转了一圈,意外得知了伤兵们的想法,他此时也跟关刘两人一样,未能细察此处。
李孟羲由此感悟,为将者身居高位,天然的与底层隔离,应主动去了解底层士兵所思所想。
这是一种最基础的办法,为将主动下去,亲自察访。
还有更有效的方法,即,建立底层士兵意见向上反馈的通道,不管什么意见,层层反馈,统帅身处帐,每日诸事缠身,足不出帐,也可知士卒所想。
如此为,将者,可有知兵之能也。
哗啦一声,李孟羲抖开了竹简,旁若无人,竹简搭在手臂上,用刻刀在刻满字的竹简,每片竹简最末端,飞速刻了几字。
【卒馈于上】
即,士卒意见向上反馈。
由这四个字,可以扩充到很多,比如应该建立起士兵反馈意见,意见收集,以及意见能向上传达的体系。
同时,还得培养士兵反馈意见的意识,第二点,比第一点更满。
反馈体系的构建,只用制定出军规条例而已,而让士卒们习惯反馈,得花时间。
就如同之前李孟羲建议,让普通士卒也参与到军阵改进之中,一开始困难重重。
军阵训练,本来全赖主将一人,主将让怎么练就怎么练,贸然之间让底层士卒去参与,士兵们哪里又知道如何去参与?
所以,为了对烧伤等特殊情况做出补充,就有了主要抚恤条例以外,其他特殊的抚恤标准。
带军医田卜来,没帮上大忙,但是也帮上忙了,军医说了一点儿,让李孟羲深以为是。
军医田卜说,脚趾,大脚趾要是被砸掉,人就走不快了,也跑不快了。
这是军医以前行医的经验,李孟羲听军医这么一说,顿时就想起来了。
在前世李孟羲好像听说过一个说法,白人的奴隶庄园主为了防止庄园里的黑奴跑掉,给黑奴带镣铐的同时,还要把黑奴的大脚趾砸掉,防止其逃跑。
军医田卜这么说了,李孟羲也想起前世的真实案例了,于是伤兵的抚恤条例中,十指不同价,便有了科学依据。
因为人体构造的原因,不同的手指和脚趾缺损之后对活动性的影响是不同的。
因为事关重大,李孟羲完完整整的把抚恤条例刻在了竹简上,关羽交给李孟羲的竹简,终于被用完了,竹片上刻的满满当当的,都是字,光滑的那面刻完,李孟羲把竹简翻过来,把背面也准备利用上。
竹简是竹子劈开,劈成竹条,然后杀青之后,用线串起来做成的。
竹简的正面,是竹子外皮的部分,竹子外皮表皮光滑,还有油脂,质感温润,在竹子外表皮刻字,软硬适中,又不会起茬。
李孟羲换到背面想刻字,诚然,竹片背面也是竹子,可背面是属于竹筒内部,内部质软,刻刀划一下就带起一块,茬也带起来了。
看李孟羲笨拙的想用刻刀把竹子内膜刮平再刻字,刘备和关羽看的有些心酸。
“罢了孟羲,辎重营百夫长那有笔墨,稍后我去取来与你,无纸,写在帛书上也可。”刘备夺过了李孟羲手中的刻刀,不让他再刻了。
李孟羲抬头挠了挠头,“笔墨给我了,辎重营统计物资咋办?”
刘备不作声了,这还真是不好办了,起军之时无有万全准备,愣是一杆笔没带。
大汉文华昌盛,识字率虽不比后世,但因为发明了纸张这个强大的传播工具,识字率远超同时代其他文明。
要说,义军现在人数已膨胀到一万两千多人,这么大的人口基数,识字的人少说得有千八百人吧,这么多识字的人,应该有人带着笔墨的。
但是刘备到处问过,没人主动说有笔墨。
全军上下,只有辎重营百夫长手有一杆秃笔。
“辎重事关重大。笔墨日后再找吧。”李孟羲拒绝了刘备的好意,不愿意因为要记东西,就吗人家辎重营仅有的一杆笔。
民夫营那么人,肯定有些视书如命,逃亡也带着书笔的人,这些人把书看的比命还重要,刘备满营的问,人家就是不拿出来,藏的好好的,情有可原。
刘备方法可能不对,李孟羲如是想着。
想起那时在无名村寨补给物资,木工用具买了一堆,酒也买了一车,连麦秸都买了五六垛,还买了一根犀牛角,按理说,已经很有先见之明了吧,可是还是忘了很多东西,比如说,纸笔李孟羲当时就没想起来买,现在就抓瞎了。
竹简也用完了,后边再记什么东西,只能记在布帛上了。
麻布还有点用,丝绸锦帛这些东西,除了华贵好看,并不耐磨,适用性还不如粗麻布。
这些没啥用的丝绸正好用来写字。
至此,伤残抚恤相关,已经商量的差不多了。
“奥,对了,还有。”李孟羲站起来后,突然问到,“如果战兵伤残之后,无力再战,如何安排?”
“使归民夫营。”关羽想都不想,立刻达到。
“不可!此举不妥。”李孟羲立时反驳。
随后,李孟羲就跟关羽刘备解释了为什么不能把战兵安置回民夫营,因为民夫营和战兵营两下口粮额度不同,战兵能吃饱,民夫只能吃半饱。
相当一部分人是为了吃饱而去战兵营的,这些为了吃饱肚子的人,要是一伤残就安排回民夫营,又只能吃半饱了,那么为了能一直吃饱饭,怕受伤了待不了战兵营了,于是就不敢受伤,不敢与敌军玩命搏杀,于是不能奋勇。
李孟羲一番话说话,关羽眼睛瞬间睁大,李孟羲说的极有道理,战兵瞻前顾后,又如何悍不畏死。
战兵伤残的安置,竟然也能影响其战阵厮杀的勇气,关羽大为受教。
其实不是李孟羲多厉害,本来他也没想到这一点的,李孟羲不用为吃喝发愁,关羽刘备也一样,他们不十分清楚底层士卒是如何想的,这很正常。
要不是李孟羲去伤兵营转了一圈,意外得知了伤兵们的想法,他此时也跟关刘两人一样,未能细察此处。
李孟羲由此感悟,为将者身居高位,天然的与底层隔离,应主动去了解底层士兵所思所想。
这是一种最基础的办法,为将主动下去,亲自察访。
还有更有效的方法,即,建立底层士兵意见向上反馈的通道,不管什么意见,层层反馈,统帅身处帐,每日诸事缠身,足不出帐,也可知士卒所想。
如此为,将者,可有知兵之能也。
哗啦一声,李孟羲抖开了竹简,旁若无人,竹简搭在手臂上,用刻刀在刻满字的竹简,每片竹简最末端,飞速刻了几字。
【卒馈于上】
即,士卒意见向上反馈。
由这四个字,可以扩充到很多,比如应该建立起士兵反馈意见,意见收集,以及意见能向上传达的体系。
同时,还得培养士兵反馈意见的意识,第二点,比第一点更满。
反馈体系的构建,只用制定出军规条例而已,而让士卒们习惯反馈,得花时间。
就如同之前李孟羲建议,让普通士卒也参与到军阵改进之中,一开始困难重重。
军阵训练,本来全赖主将一人,主将让怎么练就怎么练,贸然之间让底层士卒去参与,士兵们哪里又知道如何去参与?
本文网址:https://www.powenxue11.com/book/56730/1503673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wenxue11.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