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 标准化的欠缺
推荐阅读:修仙:从提取精华开始、骂谁实力派呢、致命游戏:全能大佬搞钱攻略、危机处理游戏、剥削好莱坞1980、我不是文豪、舍弟诸葛亮、抗战:野兽们的荣耀、上医至明、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区区一套携行具,做出来不难,然而改进花费的时间比李孟羲预料要长的多。
自关羽找李孟羲帮忙的第一天,鲁犁把l型的携行框架做出来了,然后试了效果不太好,回去重做新型的z型框架,当天夜晚,绣娘柳氏连夜用丝绸缝好了一个口袋型的大包,和四条宽的背带。
第二天,实验新的木架好不好用,鲁犁背着z型的架子,架子上绑着被子,稿席,长枪短刀以及盾牌等所有行军装备,然后噔噔噔噔朝队伍前跑了去,跑了里把地之后,气喘吁吁的鲁犁给出了使用反馈。
“不好使,肩膀磨的疼。”耿直的鲁犁抱怨到。
“那稳当吗?还往下掉吗?”李孟羲又问。
磨肩膀好解决,结构稳定性更重要。
“不会往下掉了。”鲁犁点头。
很好,三个问题,已经解决了一个大问题,同时又诞生了一个小问题,是不小的进步。
李孟羲跟鲁犁建议,是不是能让架子上边的横杆,做成弯的,刚好卡在肩膀上,就像攻城梯的挂钩一样那样钩在城墙上,这样背的时候,往肩膀上一挂,很稳当,又因为是圆形的挂钩,不像一根横杆那样磨肩膀了。
鲁犁一听,这方法好,自己怎么就没想到把架子做成攻城梯一样的呢。
鲁犁对李孟羲佩服极了,赶紧回去又做了。
携行具极重要的部件之一,装被褥和粮袋,以及弓弩这些防水物件的袋子,绣娘柳氏已经做好了。
柳氏捧着一个叠好的丝绸缝制的大袋子,忐忑不安的递给了李孟羲,生怕自己没缝好。
李孟羲抖开袋子看了看,袋子形状李孟羲有点不满意,柳氏缝的就是一个普通的圆形口袋,口袋外面见不到缝痕,针角全部缝在里边,针角细密,手艺不错。
李孟羲更想要的是方的,跟旅行包那样的袋子,因为被子叠好就是方的,用方的袋子能更好的利用空间。
既然袋子已经做好,李孟羲自然要试试。
李孟羲把捆的跟炸药包一样的被子往袋子里放,柳氏很有眼色的帮着撑着袋子,一放尴尬了,袋子缝的小了,被子放不进去。
见李孟羲面有失望之色,柳氏一下就慌了。
“俺回去拆了重新缝……”柳氏偷偷看着李孟羲,忐忑无比的说着。
“不用拆了,多费事啊,再剪块布做得了。再缝的话,记得缝大一点,得能放得下两双被子。对了,袋子缝成方的,长的,上边的敞口那里,缝一个可以掀起来的布片,这样往下一放,口就盖着了,不会进水了。”
怕柳氏理解不了,李孟羲皱眉把前世那种翻盖书包的构造给柳氏画了简图,有了简图,一目了然。
柳氏一看就明白了,李孟羲只接过四根背带,那个连一个被子都装不下的小袋子,让柳氏一并拿回去了。
经由此事,让李孟羲明白了标准化的重要性了。
如果义军所有被子大小一样,叠成块大小也是一样,那么就可以设计出刚好能装下被子,且被子塞进去装的很紧的袋子,连绑都不用绑了。
现在义军连兵器都无法标准化,被子更不可能统一,有的被子大,有的小,有的薄,有的厚,各种各样。
因此,缝制袋子的就要尽可能的往大了缝,以确保不管大小所有被子都能塞得进去。
可这样以来,往大了缝,不仅浪费布料,还不是很适用,袋子大了,被子装在里边,跑起来会乱晃,得用绳子把被子和袋子一起捆死才行。
统计一划和标准化有太多好处了,节省材料和工本只是最基本的,还可以提高效率。
秦朝时就有了流水生产线,可以生产一样大小大箭头,和弩机结构,弩的零件坏了立刻可以换新的,或者从其他弩上拆下来零件换上,使一把弩的寿命延长数倍,兵器成本也被摊薄了数倍。
李孟羲觉得,日后有了地盘的话,说什么也得把标准化体系建立起来,比如统一规格的甲片,比如造价昂贵的弩机的各部分零件,以及车轮和车轴也要按一个尺寸造,以确保任何一辆车的车轮都能换给其他车辆用。
想到这里,李孟羲立刻去找匠营找鲁犁,交待鲁犁拟订一个合适的尺寸,以后车轮的大小,全按这一个尺寸来,这样日后有车轮坏了,直接可以用新车轮换上。
鲁犁傻乎乎的问,“什……什么尺寸合适?”
合适的尺寸的车轮需要考虑制作难度,还要考虑车轴的粗细,需要配合车轴来制定尺寸的。
车轴细了容易断,粗了不灵便,所以车轴和车轮的尺寸该怎么制定,得找一个资深木匠懂行的人来。
李孟羲又不懂木匠活,鲁犁把问题抛了回来,李孟羲瞪大了眼睛,“我又不会做板车,你问我做甚?”
李孟羲吵了鲁犁一句就走了。
鲁犁看着李孟羲离去的背影,挠了挠头。
鲁犁觉得营正说的有道理,现在新做的板车车轴和车轮没个定数,真像营正说的,要是坏了,还换不上,要么得做新车轴,要么得做新车轮。
就这样想着,鲁犁走回了木匠营的队伍。
“弟兄们,咱谁会做尺子吗?”
从秦朝统一了度量衡之后,中华版图之内,从南至北度量衡大致是类似的。
但是木匠们做车轮,全部凭感觉做的,根本没用尺子,所以这个辆车轮大了一点,那辆车轮小一点,不同车的车轮大小不同。
做板车凭感觉来,以木匠们的能力完全没得问题,但要做完全一样的车轮,完全一样粗细的车轴,问题就大了。
在李孟羲要求做一样大小的车轮的命令下达之后,由木匠营一名年长的老木匠,用枣木刻出了十几把木工尺,虽说仍然是根据感觉刻的,跟真正汉朝官方的度量可能有些差距,但在木匠营内部来说,度量完全统一起来了。
李孟羲说要做大小一样的车轮,其实不必大小一样,只用保证车轴粗细一样,和车轴相套的车轮内圈大小一样,车轮外圈大小不会影响使用。
自关羽找李孟羲帮忙的第一天,鲁犁把l型的携行框架做出来了,然后试了效果不太好,回去重做新型的z型框架,当天夜晚,绣娘柳氏连夜用丝绸缝好了一个口袋型的大包,和四条宽的背带。
第二天,实验新的木架好不好用,鲁犁背着z型的架子,架子上绑着被子,稿席,长枪短刀以及盾牌等所有行军装备,然后噔噔噔噔朝队伍前跑了去,跑了里把地之后,气喘吁吁的鲁犁给出了使用反馈。
“不好使,肩膀磨的疼。”耿直的鲁犁抱怨到。
“那稳当吗?还往下掉吗?”李孟羲又问。
磨肩膀好解决,结构稳定性更重要。
“不会往下掉了。”鲁犁点头。
很好,三个问题,已经解决了一个大问题,同时又诞生了一个小问题,是不小的进步。
李孟羲跟鲁犁建议,是不是能让架子上边的横杆,做成弯的,刚好卡在肩膀上,就像攻城梯的挂钩一样那样钩在城墙上,这样背的时候,往肩膀上一挂,很稳当,又因为是圆形的挂钩,不像一根横杆那样磨肩膀了。
鲁犁一听,这方法好,自己怎么就没想到把架子做成攻城梯一样的呢。
鲁犁对李孟羲佩服极了,赶紧回去又做了。
携行具极重要的部件之一,装被褥和粮袋,以及弓弩这些防水物件的袋子,绣娘柳氏已经做好了。
柳氏捧着一个叠好的丝绸缝制的大袋子,忐忑不安的递给了李孟羲,生怕自己没缝好。
李孟羲抖开袋子看了看,袋子形状李孟羲有点不满意,柳氏缝的就是一个普通的圆形口袋,口袋外面见不到缝痕,针角全部缝在里边,针角细密,手艺不错。
李孟羲更想要的是方的,跟旅行包那样的袋子,因为被子叠好就是方的,用方的袋子能更好的利用空间。
既然袋子已经做好,李孟羲自然要试试。
李孟羲把捆的跟炸药包一样的被子往袋子里放,柳氏很有眼色的帮着撑着袋子,一放尴尬了,袋子缝的小了,被子放不进去。
见李孟羲面有失望之色,柳氏一下就慌了。
“俺回去拆了重新缝……”柳氏偷偷看着李孟羲,忐忑无比的说着。
“不用拆了,多费事啊,再剪块布做得了。再缝的话,记得缝大一点,得能放得下两双被子。对了,袋子缝成方的,长的,上边的敞口那里,缝一个可以掀起来的布片,这样往下一放,口就盖着了,不会进水了。”
怕柳氏理解不了,李孟羲皱眉把前世那种翻盖书包的构造给柳氏画了简图,有了简图,一目了然。
柳氏一看就明白了,李孟羲只接过四根背带,那个连一个被子都装不下的小袋子,让柳氏一并拿回去了。
经由此事,让李孟羲明白了标准化的重要性了。
如果义军所有被子大小一样,叠成块大小也是一样,那么就可以设计出刚好能装下被子,且被子塞进去装的很紧的袋子,连绑都不用绑了。
现在义军连兵器都无法标准化,被子更不可能统一,有的被子大,有的小,有的薄,有的厚,各种各样。
因此,缝制袋子的就要尽可能的往大了缝,以确保不管大小所有被子都能塞得进去。
可这样以来,往大了缝,不仅浪费布料,还不是很适用,袋子大了,被子装在里边,跑起来会乱晃,得用绳子把被子和袋子一起捆死才行。
统计一划和标准化有太多好处了,节省材料和工本只是最基本的,还可以提高效率。
秦朝时就有了流水生产线,可以生产一样大小大箭头,和弩机结构,弩的零件坏了立刻可以换新的,或者从其他弩上拆下来零件换上,使一把弩的寿命延长数倍,兵器成本也被摊薄了数倍。
李孟羲觉得,日后有了地盘的话,说什么也得把标准化体系建立起来,比如统一规格的甲片,比如造价昂贵的弩机的各部分零件,以及车轮和车轴也要按一个尺寸造,以确保任何一辆车的车轮都能换给其他车辆用。
想到这里,李孟羲立刻去找匠营找鲁犁,交待鲁犁拟订一个合适的尺寸,以后车轮的大小,全按这一个尺寸来,这样日后有车轮坏了,直接可以用新车轮换上。
鲁犁傻乎乎的问,“什……什么尺寸合适?”
合适的尺寸的车轮需要考虑制作难度,还要考虑车轴的粗细,需要配合车轴来制定尺寸的。
车轴细了容易断,粗了不灵便,所以车轴和车轮的尺寸该怎么制定,得找一个资深木匠懂行的人来。
李孟羲又不懂木匠活,鲁犁把问题抛了回来,李孟羲瞪大了眼睛,“我又不会做板车,你问我做甚?”
李孟羲吵了鲁犁一句就走了。
鲁犁看着李孟羲离去的背影,挠了挠头。
鲁犁觉得营正说的有道理,现在新做的板车车轴和车轮没个定数,真像营正说的,要是坏了,还换不上,要么得做新车轴,要么得做新车轮。
就这样想着,鲁犁走回了木匠营的队伍。
“弟兄们,咱谁会做尺子吗?”
从秦朝统一了度量衡之后,中华版图之内,从南至北度量衡大致是类似的。
但是木匠们做车轮,全部凭感觉做的,根本没用尺子,所以这个辆车轮大了一点,那辆车轮小一点,不同车的车轮大小不同。
做板车凭感觉来,以木匠们的能力完全没得问题,但要做完全一样的车轮,完全一样粗细的车轴,问题就大了。
在李孟羲要求做一样大小的车轮的命令下达之后,由木匠营一名年长的老木匠,用枣木刻出了十几把木工尺,虽说仍然是根据感觉刻的,跟真正汉朝官方的度量可能有些差距,但在木匠营内部来说,度量完全统一起来了。
李孟羲说要做大小一样的车轮,其实不必大小一样,只用保证车轴粗细一样,和车轴相套的车轮内圈大小一样,车轮外圈大小不会影响使用。
本文网址:https://www.powenxue11.com/book/56730/1503669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wenxue11.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