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文学 > 穿越重生 > 我在三国教书那些年 > 第一百八十一章 匠营扩军

第一百八十一章 匠营扩军

推荐阅读:修仙:从提取精华开始骂谁实力派呢致命游戏:全能大佬搞钱攻略危机处理游戏剥削好莱坞1980我不是文豪舍弟诸葛亮抗战:野兽们的荣耀上医至明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果然,李孟羲聪慧过人,一点就透,有此英才可教,关羽很是欣慰。
    关羽这一【画地为牢】之策,涉及管理,军律,应敌等多个方面,只其一策,一策之妙,超过了李孟羲钻研至今,积累至今所有奇思妙想,让李孟羲诸多引以为傲有些甚至有些沾沾自喜的策略顿时失色。
    果然,关羽熟读兵书,是个水平不低古典兵法家,不是泛泛之辈。
    关羽的知识,关羽教了李孟羲之后,就是李孟羲的知识了。
    兵策——【画地为牢】,已得。
    李孟羲问关羽是如何想到此绝妙之法的,关羽答是古兵书记载。
    李孟羲突然想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书籍是和知识是人类智慧精华的积累和传递,思考很重要,但读书更重要。一个人空想终日,不如须臾所学,正符合目前李孟羲的状况。
    李孟羲思路天马行空,一个人能想出上百军策,这上百军策加起来,不如关羽从古兵书得来的一策之妙。
    一日三省其身,李孟羲有一些自知之明,这是很可贵的品质。当发现学习进入一个误区之后李孟羲立刻决定改正。
    现在没得条件,日后有了条件,兵书还是得能读多熟就读多熟。古人的智慧,并不输两千年后的人。
    没谈多久一会儿,一转眼,天完全黑了,若不是鲁犁拿着火把不声不息在一旁站着,这会儿连点光亮都没有。
    李孟羲总是更擅长一些和技术有关的问题,既然谈到了在营地四周钉上木桩以为寨墙,晚上木桩上绑上火把照亮很有必要,李孟羲于是就想到火把有关的问题。
    一般的木头不耐烧,现下军中只有松木耐烧,松木枝也确实是被当做火把用的,甚少用来烧柴做饭。
    干松木并不多,而巡营军士的火把,完全可以随便从篝火里抽根木头用就行,烧的差不多了再换一根。
    而绑在木桩上的火把,不方便换,而且没人时时盯着换。
    巡营队火把一时灭了无妨,木桩上的火把有标识边界,防止炸营,以及若遇敌袭,可使我军能更快反应过来的作用。
    维持木桩上的火把优先级应该最高,万一哪个角的火把被吹灭了,又恰好敌军杀过来了,一个缺口反应不及,就很危险。松木火把有松脂助燃,防风的能力更强。
    想及方方面面,李孟羲认为可以新增加一条涉及全军的军规,军规规定如下——
    自即日起,所有松木料全部供给每日扎营所立木桩之上照明之用,不得挪于他用。
    耐燃烧不容易被风吹灭的松木料成了战略物资。
    而且李孟羲还想到,若是滂沱大雨,又该怎么办,灯笼吗?应该不行,成本应该高,现在军中不像有做成批量的灯笼的机会。
    可以像路灯的灯罩那样,在木桩上,卡一个大的挡雨的木板,防止火把被雨浇灭。
    挡雨的木板很好做的,并且随便用木板一搭,完全可以挡住雨水,只要木板不放那么高,斜的雨水也是可以挡着的。木匠营又要有新活了,李孟羲想到。
    可是一想到就五十多个木匠,木匠们都忙着做板车呢,给木匠们突然塞别的活,木板这么简单,也没办法赏粮,可能木匠们不太乐意再接除板车之外的活了。
    看来,木匠还得继续招,得有人负责专门做板车,还有另外的人负责做乱七八糟的其他所需,鲁犁和那三四个咸鱼木匠的研发组,是无法承担的了越来越多的杂活的。而且研发工作也很重要,能不打搅研发进度就不打搅。
    木匠营现在的木匠,都是挑出来的技艺精湛的出色木匠,水准自然没的说,各种木匠工具和木处理技艺都熟练无比。
    或许可以招一点学徒之类的,或是技术不那么好的木匠,像是给火把做防雨照这种简单的活,完全不需要一个熟练木匠去做,有刨子有锯子,李孟羲说不定就能自己做出来。
    越想越觉得,木匠营应该再招点人了。
    做板车的木匠,用了激赏之法,效果太好了,那么做杂活的另一部分木匠,也可以用激赏之法,但奖赏细则不能一样。
    第一,板车是大物件,大工程量。
    而给火把做个防雨罩,给断了枪杆换跟新枪杆这种乱七八糟的杂活,工作量不大,且事情繁杂,没办法核定奖赏数值。
    最好的方法按像鲁犁那几人一样,不按件计“工资”了,而是拿基本工资。
    可是拿了基本工资,干多干少都一样,就没办法起到激赏效果了。
    既然无法激赏,那换个角度考虑,避免分配不公,可以做到。
    李孟羲思前想后,终于选到了一个完美的方法——轮流制。
    比如甲乙丙丁四个人,有活来了,不管什么活,不管轻重,甲先做,甲做完了,再来活,乙做,然后轮到丙,丁。
    因为轮换,碰到的活轻重全靠运气,很公平。
    于是,虽说没了激赏提高不了生产积极性,但做到了分配公平,却也避免了降低生产积极性的因素。
    还剩最后一个问题,就是给这些干杂活的学徒木匠,“工资”该一个月给多少粮合适呢?
    以鲁犁为标准,鲁犁的粮一个月才可怜的十五斤,低到令人发指,做杂活的木匠的粮饷应该低于鲁犁,但高于研发组的咸鱼木匠,暂定十四斤。
    条件有限,因为普遍赏粮少,再少就过分了,拉不开差距,只能暂时这样了。
    现在杂活不多,日后若是杂活多,要是干杂活比做板车的人还累的话,势必要做出改变,要么多招人分摊工作量,要么就提高待遇。
    如此精细化的操作,李孟羲认为其实并不怎么好。
    比如分工作,怎么确保工作一定是一个个轮换下去的呢,万一负责这件事的人员有私心,把重活交给别人,把轻活交给跟自己关系好的人,这样一定会积累矛盾。

本文网址:https://www.powenxue11.com/book/56730/1503668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wenxue11.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