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简书
推荐阅读:修仙:从提取精华开始、骂谁实力派呢、致命游戏:全能大佬搞钱攻略、危机处理游戏、剥削好莱坞1980、我不是文豪、舍弟诸葛亮、抗战:野兽们的荣耀、上医至明、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全军靠右走,此举何意,关羽茫然。
李孟羲和刘备便认真给关羽东西这个规定的好处在哪。
大致来讲,若能让全军习惯往右走,可让调度程序简单了一半之多。
好一会儿,关羽缓缓点头,一双丹凤目中,精芒一闪。
此令虽然简单,但效用强大,不输于任何奇谋诡计。
还有士兵体力问题,若是守城战,该如何安排人员轮换频次。
关羽沉吟,“此还需依战况急缓,兵员精劣,然后分做计较。”
关羽所想的,李孟羲也正是如此想的。
“还有一事,甚为关键。”李孟羲眉头紧皱。
“何事(何事)?”刘备关羽忙异口同声的问。
“关将军,你还记得,那日晨间,于河畔练兵,当时你我研讨阵略之所得为何?”
李孟羲问,关羽抬头望天陷入沉思。
“有……锥阵破阵之究竟,锥阵与长蛇阵破阵优劣。
还有地趟刀破阵,盾兵冲阵之法,重车冲阵之法,还有……”
关羽想了半天,才终于想起,还有一个士兵抱着大竹冲阵,这一个稍有作用的战法。
李孟羲不由摇头,“还有,可使方阵为变阵之中间阵,这一点将军好像忘了。”
李孟羲一提醒,关羽一拍大腿,他大腿一动,座下之马就要跑,关羽拽着缰绳,安抚着马匹。
“真是,孟羲若不提醒,某还真忘了。”关羽因差点忘了此事而懊恼。
不说关羽了,李孟羲也发现,只隔了一日,再回想攻城守城之法,回忆起来已经有难度了。
正应了那句话,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前边学着,后边忘了,可咋整。
“我家老师跟我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等日日练兵夜夜读兵书以求精进,可使每日所得记录在册,不时温习,不使或忘。关将军,可有纸笔?”李孟羲问。
“纸张无有,有简。孟羲,去你身后,拿一青布包裹。”关羽向车后指着。
李孟羲还未回头,砖头就打着滚滚过去了。
“是债个吗?”砖头指着一个蓝布包裹,睁着大眼睛,萌哒哒的问。
关羽他们很喜欢砖头,关羽笑了,“左边那个。”
“债个?”
“再左,好,对,拿给你哥哥。”李孟羲接过青布包裹,就要拆,然后想到了什么,赶忙停手,把包裹递给了关羽。
刘备看着目露赞许。
刚若是李孟羲不经允许就拆别个包裹,很失礼,少不得要再批评李孟羲两句。
好在,李孟羲知道不妥,半途住手了。
关羽探身接过青布包裹,解开之后,从一包裹的衣服之中,翻出了一卷用细麻绳缠好的竹简。
“孟羲,接着。”关羽把竹简抛给了李孟羲,“竹简全新,未刻一字,给你了,留着写兵法吧。”
关羽让李孟羲写兵法,说的很理所当然,要是让不知情的外人听见,还以为关羽是说胡话呢。
李孟羲双手接过竹简,竹简有比筷子笼还粗,比碗口略细,从外观看,一根根竹简杀过青了,竹片的颜色是黄褐色的。
竹简长三十多公分,每片竹简,宽二指,薄厚如竹席,微有弧度。
李孟羲拿到竹简,高兴的把玩了两下,抬头看了一眼关羽,迫不及待的把麻绳解开,摊开了竹简。
竹简哗啦一声卷开,图穷匕见。
一把小小的精致刻刀出现在竹简中。
李孟羲拿起一字刻刀,好奇的打量着。
“孟羲,你会写字的吧?”关羽微笑着问。
“会啊。”李孟羲想都不想的回答。
不会写字,上那么多学是白上了吗。
关羽点了点头,“某练兵去了,告辞。驾!”
关羽为了早日练出精兵,一刻不愿耽搁。
“孟羲,我去中军照应,后军辎重队自有人管,若有事,让骑兵告知于我。”刘备走前交待。
“好。”李孟羲点头称是。
“驾!”刘备一踢马腹,纵马前奔,不一会儿就消失在了视线之中。
也只有不行军,停下来的时候,刘备关羽和李孟羲才有时间聚一起探讨兵法。
李孟羲拿着小刻刀,跃跃欲试。
竹简做的很用心,每一片竹简大小厚薄几乎一样,竹简表面很光滑,一点疤痕和毛刺都没有,摸起来温润如玉,手感极好。
要刻什么呢。
对了,得帮那个小男孩儿记着他爷爷埋葬的位置。
“冀州河间郡文安县南路向南十里……”李孟羲低声默念了一遍。
然后,竹简放在膝盖上,他一手按着竹简,一手刻字。
觉得刻字好玩,第一个字,刻的就让李孟羲感到头痛,刻刀刻字需要技巧,没刻过字的李孟羲用起刻刀很生疏。
第一个歪歪扭扭的字,好算刻完了。
李孟羲吹去竹屑,把字左看右看,怎么看怎么丑。
第二个,州,第三个,河,紧跟着的两个字都较简单。
刻了三个字,李孟羲觉得手捏的发疼。
“文安县,就文安吧。”李孟羲自言自语。
因为捏的手疼,李孟羲想少刻点字,文安县他只刻文安,向南十里,他只刻南十里。
然后他越刻越省事。
道,左,百,坡。
四个字,把道左百步荒草岗这那么多信息给刻完了。
刻完了,李孟羲念了一遍,极别扭,省略到了极致。也只有他自己能看懂什么意思。
亲自刻了一遍竹简,李孟羲明白古人为什么用文言文写书了。
实在是竹简太他喵的难刻了,不仅慢,而且手疼,眼也累。所以能一个字刻完,就绝不刻两个字。
于是乎,物质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
在中华文化形成的关键的春秋时期,主要文字载体是竹简,依托竹简形式简练的文言文,就成了书面语言的范式。
好不容易有了记录的工具,李孟羲决定把自己的兵法,立刻记下来。
从最早的开始,锥阵。
方阵可为各种阵法变换的中间阵。
那就写为,【方,中阵】。
当时研究,锥阵为何擅长破阵,总结的大概是兼顾了人力投放速度和人力集中两个优点。
便记为,【锥,投且集】
古怪的文字组合方式,根本不符合阅读逻辑和习惯,但李孟羲觉得自己能一眼看懂并且记录的很快。
一个字一个字的刻着,李孟羲投入进去,废寝忘食了。
比如攻城梯。【龟甲,方盾,方阶,左抬】。
这几个简单的词,分别就代表了——攻城梯可上覆盾牌;用来挡箭覆盖用的盾牌应该用方盾,没有死角;攻城梯的每一阶横杠,都应该是方的,防止圆形横杠让脚打滑;当到了城下,竖攻城梯之前,需要立刻把梯子上盾撇掉,应该是梯子右边的人松手,左边的人不松手抬着梯子。因为左侧的抬梯人,是用右手抬梯的,手的力量更大。
至今为止,李孟羲学习兵法和阵略,只是见到什么就学什么,学习的点很零散,不成系统,于是记录下来但时候,也是很零散。
刻了不知多久,李孟羲刻的手腕发酸。
他停下了动作。
“哥哥你在干嘛吗?”弟弟好奇的凑了过来,指着竹简问。
“哥哥在写字。”
“什么吗?”弟弟一脸的茫然。
看着茫然的弟弟,李孟羲突然想起,弟弟四五岁了,在前世,到上学识字的时间了。
“对了,砖头,你还不认识字的吧?”
弟弟茫然摇头。
“来!”李孟羲拉过弟弟,“哥哥教你识字。”
用刻刀,一笔一划的,在一片新的竹简开头,并排刻了两个“李”字。
然后,刻上了李孟羲三个字,和李砖,两个字。
李孟羲手把手的教弟弟念,李孟羲,李砖。
弟弟开心的念着自己的名字。
他认识自己名字是什么样子了。
李孟羲和刘备便认真给关羽东西这个规定的好处在哪。
大致来讲,若能让全军习惯往右走,可让调度程序简单了一半之多。
好一会儿,关羽缓缓点头,一双丹凤目中,精芒一闪。
此令虽然简单,但效用强大,不输于任何奇谋诡计。
还有士兵体力问题,若是守城战,该如何安排人员轮换频次。
关羽沉吟,“此还需依战况急缓,兵员精劣,然后分做计较。”
关羽所想的,李孟羲也正是如此想的。
“还有一事,甚为关键。”李孟羲眉头紧皱。
“何事(何事)?”刘备关羽忙异口同声的问。
“关将军,你还记得,那日晨间,于河畔练兵,当时你我研讨阵略之所得为何?”
李孟羲问,关羽抬头望天陷入沉思。
“有……锥阵破阵之究竟,锥阵与长蛇阵破阵优劣。
还有地趟刀破阵,盾兵冲阵之法,重车冲阵之法,还有……”
关羽想了半天,才终于想起,还有一个士兵抱着大竹冲阵,这一个稍有作用的战法。
李孟羲不由摇头,“还有,可使方阵为变阵之中间阵,这一点将军好像忘了。”
李孟羲一提醒,关羽一拍大腿,他大腿一动,座下之马就要跑,关羽拽着缰绳,安抚着马匹。
“真是,孟羲若不提醒,某还真忘了。”关羽因差点忘了此事而懊恼。
不说关羽了,李孟羲也发现,只隔了一日,再回想攻城守城之法,回忆起来已经有难度了。
正应了那句话,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前边学着,后边忘了,可咋整。
“我家老师跟我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等日日练兵夜夜读兵书以求精进,可使每日所得记录在册,不时温习,不使或忘。关将军,可有纸笔?”李孟羲问。
“纸张无有,有简。孟羲,去你身后,拿一青布包裹。”关羽向车后指着。
李孟羲还未回头,砖头就打着滚滚过去了。
“是债个吗?”砖头指着一个蓝布包裹,睁着大眼睛,萌哒哒的问。
关羽他们很喜欢砖头,关羽笑了,“左边那个。”
“债个?”
“再左,好,对,拿给你哥哥。”李孟羲接过青布包裹,就要拆,然后想到了什么,赶忙停手,把包裹递给了关羽。
刘备看着目露赞许。
刚若是李孟羲不经允许就拆别个包裹,很失礼,少不得要再批评李孟羲两句。
好在,李孟羲知道不妥,半途住手了。
关羽探身接过青布包裹,解开之后,从一包裹的衣服之中,翻出了一卷用细麻绳缠好的竹简。
“孟羲,接着。”关羽把竹简抛给了李孟羲,“竹简全新,未刻一字,给你了,留着写兵法吧。”
关羽让李孟羲写兵法,说的很理所当然,要是让不知情的外人听见,还以为关羽是说胡话呢。
李孟羲双手接过竹简,竹简有比筷子笼还粗,比碗口略细,从外观看,一根根竹简杀过青了,竹片的颜色是黄褐色的。
竹简长三十多公分,每片竹简,宽二指,薄厚如竹席,微有弧度。
李孟羲拿到竹简,高兴的把玩了两下,抬头看了一眼关羽,迫不及待的把麻绳解开,摊开了竹简。
竹简哗啦一声卷开,图穷匕见。
一把小小的精致刻刀出现在竹简中。
李孟羲拿起一字刻刀,好奇的打量着。
“孟羲,你会写字的吧?”关羽微笑着问。
“会啊。”李孟羲想都不想的回答。
不会写字,上那么多学是白上了吗。
关羽点了点头,“某练兵去了,告辞。驾!”
关羽为了早日练出精兵,一刻不愿耽搁。
“孟羲,我去中军照应,后军辎重队自有人管,若有事,让骑兵告知于我。”刘备走前交待。
“好。”李孟羲点头称是。
“驾!”刘备一踢马腹,纵马前奔,不一会儿就消失在了视线之中。
也只有不行军,停下来的时候,刘备关羽和李孟羲才有时间聚一起探讨兵法。
李孟羲拿着小刻刀,跃跃欲试。
竹简做的很用心,每一片竹简大小厚薄几乎一样,竹简表面很光滑,一点疤痕和毛刺都没有,摸起来温润如玉,手感极好。
要刻什么呢。
对了,得帮那个小男孩儿记着他爷爷埋葬的位置。
“冀州河间郡文安县南路向南十里……”李孟羲低声默念了一遍。
然后,竹简放在膝盖上,他一手按着竹简,一手刻字。
觉得刻字好玩,第一个字,刻的就让李孟羲感到头痛,刻刀刻字需要技巧,没刻过字的李孟羲用起刻刀很生疏。
第一个歪歪扭扭的字,好算刻完了。
李孟羲吹去竹屑,把字左看右看,怎么看怎么丑。
第二个,州,第三个,河,紧跟着的两个字都较简单。
刻了三个字,李孟羲觉得手捏的发疼。
“文安县,就文安吧。”李孟羲自言自语。
因为捏的手疼,李孟羲想少刻点字,文安县他只刻文安,向南十里,他只刻南十里。
然后他越刻越省事。
道,左,百,坡。
四个字,把道左百步荒草岗这那么多信息给刻完了。
刻完了,李孟羲念了一遍,极别扭,省略到了极致。也只有他自己能看懂什么意思。
亲自刻了一遍竹简,李孟羲明白古人为什么用文言文写书了。
实在是竹简太他喵的难刻了,不仅慢,而且手疼,眼也累。所以能一个字刻完,就绝不刻两个字。
于是乎,物质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
在中华文化形成的关键的春秋时期,主要文字载体是竹简,依托竹简形式简练的文言文,就成了书面语言的范式。
好不容易有了记录的工具,李孟羲决定把自己的兵法,立刻记下来。
从最早的开始,锥阵。
方阵可为各种阵法变换的中间阵。
那就写为,【方,中阵】。
当时研究,锥阵为何擅长破阵,总结的大概是兼顾了人力投放速度和人力集中两个优点。
便记为,【锥,投且集】
古怪的文字组合方式,根本不符合阅读逻辑和习惯,但李孟羲觉得自己能一眼看懂并且记录的很快。
一个字一个字的刻着,李孟羲投入进去,废寝忘食了。
比如攻城梯。【龟甲,方盾,方阶,左抬】。
这几个简单的词,分别就代表了——攻城梯可上覆盾牌;用来挡箭覆盖用的盾牌应该用方盾,没有死角;攻城梯的每一阶横杠,都应该是方的,防止圆形横杠让脚打滑;当到了城下,竖攻城梯之前,需要立刻把梯子上盾撇掉,应该是梯子右边的人松手,左边的人不松手抬着梯子。因为左侧的抬梯人,是用右手抬梯的,手的力量更大。
至今为止,李孟羲学习兵法和阵略,只是见到什么就学什么,学习的点很零散,不成系统,于是记录下来但时候,也是很零散。
刻了不知多久,李孟羲刻的手腕发酸。
他停下了动作。
“哥哥你在干嘛吗?”弟弟好奇的凑了过来,指着竹简问。
“哥哥在写字。”
“什么吗?”弟弟一脸的茫然。
看着茫然的弟弟,李孟羲突然想起,弟弟四五岁了,在前世,到上学识字的时间了。
“对了,砖头,你还不认识字的吧?”
弟弟茫然摇头。
“来!”李孟羲拉过弟弟,“哥哥教你识字。”
用刻刀,一笔一划的,在一片新的竹简开头,并排刻了两个“李”字。
然后,刻上了李孟羲三个字,和李砖,两个字。
李孟羲手把手的教弟弟念,李孟羲,李砖。
弟弟开心的念着自己的名字。
他认识自己名字是什么样子了。
本文网址:https://www.powenxue11.com/book/56730/1503665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wenxue11.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