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板儿的科举之路 第52节
推荐阅读:大反派也有春天2、皇后卷哭了整个后宫、退下,让朕来、为什么它永无止境、兽世娇宠:病弱美人多子多福、灵能者不死于枪火、我曝光前世惊炸全网、富则莱茵金属,穷则莱茵钢铁!、挟明、这年头谁还不是个武者啊、
诗社过后没几日,便到了乡试之日。
因为乡试是在京城,跟府试院试是一个地方,贾政被点了学差,往外地公干去了,却还是来信,嘱咐王夫人收拾好院子,叫王玥住下。
不提王狗儿又是如何感谢贾政,一大早,天还未亮,父子二人便又相偕着往贡院而去。
又是一番搜捡,方才入得考房,一进门,王玥上下打量了一下考房中的情况,见一切还好,稍稍收拾一下,倒头便睡。
过了一个多时辰,便听到外边传来敲锣声,王玥一下子被惊醒了,拿凉水洗了洗脸,清醒过后,便端端正正的坐在窗口处,拿起笔准备记录考题。
第一题题目是君子有大道,不难,原句是君子有大道
,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出自于《礼记·大学》,意思是君子所有的高尚品德,一定要忠诚踏实才可以获得,骄纵放肆便会失去。
也就是说只有具备忠诚踏实的态度,才会使自己的品德高尚起来,盛气凌人、骄纵放肆只能失去高尚品德。
这是送分题,无非是考生引述先贤之句,再表达一下自己的决心,自己将要如何践行圣人之言,空大假,无非如是。
第二题只四个字,执其两端,如果对经文不熟怕是要懵圈,但如果对经文熟悉,就会觉得很简单。
这是出自于《中庸》里的一句话,原文是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这话重点在于中间两句,意思是舜喜欢向人问问题,又善于分析别人浅近话语里的含义。隐藏人家的坏处,宣扬人家的好处,过与不及两端的意见他都掌握,采纳适中的用于老百姓。
不过这只是表面意思,还有深刻的内涵,说的是既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中庸之道。
第三题同样也是四个字,遂事不谏,王玥一眼看到它就反应出来它的出处,出自于《论语·八佾篇》
原文是:“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意思是凡事已成定局,就不必说了。已近完结的事情,就没必要再去匡正,挽回。过去的事情,就没必要再去追究它的得失与责任了。
很有哲理的一句话,同样也很简单,后面的就越发难了。
第一场是四书五经题和诗赋,因为要考三天,所以题目很多,一共有十五道题,前十二道是四书五经题,后面两道诗文题,一道诗赋题。
看着很少,但除了诗文题,每道题都等于是五百字的小作文,既不能审错题,又要符合先贤之言,还要有文采,三者缺一不可,所以看似简单的考试几乎将大半读书人挡在门外。
……
“上长长而民兴弟,这不是大学里的吗,我记得是原句是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啊!”
王玥在心里嘀咕着,手里却不慢,他一边写一边回忆着课堂上老师讲的关于这句话的含义,也很简单,说的是平定天下在于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是国君敬重老人,人民就会崇尚孝道;国君尊敬长者,人民就会崇尚恭顺;国君怜抚孤儿,人民就不会背弃。
其实就是讲国君在治理天下中的作用,又是一道赞扬国君、拍马屁的题目,王玥迅速的回忆起记忆里一篇拍马屁的文章,很快就选定了一篇。
然后便将目光转移到了最后三道诗文题上,一道菊花诗,王玥想了想,化用了林黛玉的那首《咏菊》,另一道《孤雁》,王玥想了想,总算憋出了一首。
而最后一道,便是王玥觉得最难下手的诗赋题了。
“秋声赋,这可不简单啊!”王玥一边记下题目,一边低声感叹,前面的的四书五经题还好,对于王玥来说没什么难度,可是诗赋题就让他觉得难以下手了。
《秋声赋》原作者是欧阳修,这是他于嘉佑四年所做的题目,当时欧阳修五十三岁,虽身居高位,然有感于宦海沉浮,改革艰难,故心情苦闷,乃以“悲秋”为题,抒发人生的苦闷与感叹。
所以秋声秋声,写的可不是真的秋声,而是改革!
这就难了!
这回来的主考官大家事先都打听过,高先生曾与他说过,这位是支持陛下改革的,所以这篇赋的立意自然也是要支持改革的。
可是改革能写的可不止之处,处处可写,但王玥觉得还是选择一方面比较好,一来避免摊子铺的太大,还未深入,便受于字数限制草草收场,不但无法让主考官看到考生的立场如何,也没什么新意。
再者选择一个新奇的方面也能让文章显得有新意,与一众考生不致重复,使得他的考卷从万千考卷中脱颖而出。
只是到底该选择哪一方面却实实在在是个难题。
作者有话要说: 话说女主终于出场了,不过还是在打酱油!!
第94章 阅卷
这一回负责京城乡试的主考官名唤夏子舟,是翰林院的一名编修,他今年不过三十多岁,在一众翰林院学士当中只能算作年轻力壮,不过他能被皇帝点做京城的主考官,这与他大力支持改革,即便在朝堂或是私下从不避讳承认这一点,且自愿充做先锋,为改革之行摇旗呐喊不无关系。
在听闻由他担任主考官时,早有人猜着考题必定与改革有关,因此前来参加考试的考生对于最后一题的出现并不觉得诧异。
不过是因为前面几题出的中规中距,不少考生还以为他突然变了性子,待见到最后一题方才知道他不过是将重点放在了最后罢了。
这道题目固然让王玥这等支持改革的考生们踌躇着难以下笔,却也让那些家中本就是保守派出身的考生更加进退两难。
毕竟主考官已经是改革派的急先锋,而陛下将他派过来作为主考官,也有通过他的手为现在朝堂上已经略占优势的改革派增添人手的意思在,那么他录取考生时自然优先选择那些与他主张一致的考生。
所以考生想要通过这次考试,榜上有名,肯定是要旗帜鲜明的表达出自己支持改革的观点的。
但即便知道这一点,那些出生于保守派的考生们却不敢这么做。
乡试的文章可是会被张贴出来供全城文人观看的,了解他们出身,知道他们家中政见的人可不少,他们可以保证,上午这些文章被贴出来,下午他们背叛家族,持有与家族截然相反政见的消息就能传得满城皆知。
更甚者,若是主考官再狠心一些,故意将这个消息散播的天下皆知,以此来挑拨他们与家族中的关系,然后使保守派内部互相攻歼,保守派诺大的势力便会从内部开始瓦解,便可让改革派不费一兵一卒便压过政敌。
即便主考官想不到这个法子,他背后的那些老狐狸们也能够轻而易举的利用这一点做出锦绣文章来。
所以才知道皇帝将京城的主考官定为夏子舟的时候,他们早就心生了退意,只是那时候他们已经报了名,而科举考试乃是事关朝堂稳定的大事,又备受朝廷百官和天子的瞩目,凡是报名的考生除非发生天大的事情,否则皆不可随意缺考,轻则会被责令取消考试资格,影响考生的前途,重则牵连家族。
改革派的那些人早就虎视眈眈,念着记着要从家族身上寻得可乘之机,他们那里还能如此肆意妄为,授予政敌可以攻击家族的把柄呢!
所以明知道他们参加这次考试必会无功而返,他们也不得不硬着头皮前来。
不过有些胆子大的早就接受了保守派一些大臣提出的建议,既然他们的文章肯定会被全部贴出来,他们倒不如放下担忧,全力发挥,写出一篇锦绣文章来,让天下人折服。
到时候主考官若是把他们缀落,他们便可乘势传出消息,只说主考官仅凭一己之私择选良才,毕竟主考官挑选符合自己心意的考生只是潜规则,明面上的规矩还是选择文章出彩,胸有丘壑的人才的。
甚至,如果考生中有出自于改革派的官宦子弟时他们还能往主考官身上泼脏水,说他收受贿赂,考场作弊,将这场专为改革派挑选良才的考试搅得浑浊不堪,让他们也吃个大亏。
如此不但能让颇具优势的改革派受挫,还能一振已落下风的保守派的士气。
这些来自于保守派家庭的考生们自信于他们的计划绝对不会被人探知,打算给高高在上的主考官来个突然一击时,其他考生却在老老实实绞尽脑汁的为题目发愁。
王玥当然也是这其中一员。
犹豫了许久,王玥总算列出了三个能让他畅所欲言不会得罪人,又能言之有物观点新颖的观点,慎重对比挑选之后,王玥终于择定其中一个,开始组织语言,思考如何下笔了。
不提考生们如何智计百出的应对考试,考官们也同样不得悠闲。
不说来来回回巡考,有心计的考官早就在脑海里不断回忆今年比较优秀颇有才名又或是出身不凡,背景深厚的考生名单了。
虽说试卷会有糊名制度,但最终排定名次时却会拆除糊纸,那时这张名单便有用武之地了。
不过一句话的事,既卖了人情,又不至于粘上考场舞弊的罪名,考官们自然乐的做个好人。
而身负皇帝交托的重任的主考官所需要考虑的自然更多。
他细细的巡查着考生们答题的状况,不时对跟在他身边的下属们吩咐几句话,同时也在不动声色的暗中观察着考官们的脸色。
外派为主考官固然是扩展人脉、提升资历的好途径,但同样也需要担负着极大的责任和压力。
京城本就是天子脚下,文武百官瞩目,由不得他不轻省,万一出了什么事,折进去身家性命也就罢了,若是再牵连家人,才叫人后悔不跌呢!
连续三天,夏子舟一直未曾掉以轻心,好容易等到考试结束,责令考官们抓紧时间收卷,同时派遣衙役清理考场,押送考卷送入阅卷室,又命顺天府衙门派来的小吏们誊写考卷,又在试卷右侧贴上封纸,而一众考官们则在前来护卫考场的官军们严密的搜查下进入了阅卷室。
“各位,此番考试实乃关系千万考生前途,关系陛下厚望,亦是关系着为朝堂挑选良才的大事,大家皆知身上的重担,万勿掉以轻心,也万万不能心存侥幸,触犯国法。此次考试不但陛下深表关切,朝堂诸位大人也时刻关注,若是做好了,论功行赏,诸位必能分得功劳,可若是出了差错,到时候不但自身难保,更会连累家人,我在这里先奉劝有异心的考官,及早收手,以保全自己,保全家人为要!”
这一番敲打如同警钟一般敲在考官们心上,而夏子舟锐利的好似箭矢一般的眼神更是丝毫不知客气的上下扫视着考官们,不但那些自觉自己并无违法乱纪之处,觉得自己可以理直气壮的考官们在他的逼视下有所胆怯,那些心里有鬼的考官们更是陡然深处一股子消磨不掉的担心,是不是夏子舟发现了他们私底下的动作?
满意的收回了视线,夏子舟交代完阅卷时需要注意的事项,这才放温了声音道:“这次的考试,在座的各位能被挑选出来作为考官,而天下并无异议,不客气的说一句,由此可见吾等学识眼光是得到了朝廷和天下饱读之士的认可的,而这场考试也正需要诸位发挥吾等学识与眼光,务必挑选出朝堂需要的人才,不能鱼目混珠,让石头混入美玉当中,也决不能让良才从吾等手中遗漏。所以请诸位务必仔细仔细再仔细,接下来便辛苦各位了!”
“为陛下效力是卑职之幸也,不敢有辛苦之论!”
诸位考官齐声说道,同时拱手弯腰行礼,得了主考官示意方才起身,考官们这才跟着主考官一起坐下,打开了试卷封纸。
一张张由正宗的馆阁体写出的试卷显露在他们面前,这场既关系到千万考生前途又影响着考官们命运的考试进入了至关重要的关卡,而这时,从皇宫、文武大臣、勋贵清流的宅第再到平常百姓的家中,整个京城的目光都被吸引到了这狭窄的一方天地上,只等结果出来,是忧是喜,是欢是悲,是光明还是黑暗,都将一一揭晓。
作者有话要说: 早上我爸捞了一网鱼,让我送去亲戚家,然后换来了一堆吃的,有柿子、板栗、枣子、菱角、鸡头子、甘蔗,都是自家种的,绝对无污染无农药残留!我爸捞上来的是胖头链子,头特别大,把头剁掉,放锅里清炖,再加上切成小块的水豆腐,撒点水灵灵的小葱花,光看着就让人特有食欲。剩下的鱼身切片,做成一大锅酸菜鱼,酸酸辣辣的,特别能引起食欲。说实话,以前在城里,从市场上买过鱼,但是那种饲料鱼简直没法下口,根本没鱼味,难吃的要死,一大盆鱼最后倒了大半,还是自家养的好吃。除了鱼,还有一盆板栗炖鸡,再来一盘清炒藕片,炒鸡蛋,话说饲料养出来的鸡蛋也很难吃啊,不说味道了,颜色就很难看,自家喂粮食养出来的鸡蛋是金黄色的,特别漂亮,而市场上卖的颜色比较寡淡,看着就倒胃口,味道上也差了很多。晚饭过后把菱角、鸡头子煮了,板栗炒了,再来几个石榴、柿子,配上月饼,虽然下雨了,没法赏月,但一家人在一起,这个中秋也过得很好啊!不知道你们今天晚上吃的是什么呢?
第95章
“甲房十七号,六十八分。”
“甲房十八号,八十七分。”
…
“癸房二十七号,七十七分。”
夏子舟就站在负责记录的考官背后,看他认认真真的将分数记在考号之后,心中越发觉得陛下提出的改革之法实在方便,就像这科举考试,给出详细的评分准则,好的就多给份,差的就扣分,最后合计总分按照总分的差距排名,比起以前只分中上下三等要好上许多。
改革已经给朝廷陆陆续续带来许多便捷之处,虽然偶有弊端,陛下也都尽力改正。
不过这世上之事总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只要利大于弊,便值得朝廷下决心,进行改革之事,也不知道那些老顽固到底是怎么想的,只抓住那些弊端,一叶障目,完全看不见改革带来的好处。
明明大齐王在陛下的带领之下蒸蒸日上,大家也都从改革当中分得一杯羹,有那见机快的,紧跟着陛下的步伐,早就赚的满罐流油。
那些顽固派自己死心眼,不肯跟着陛下走,损失了利益,又全怪在改革上,当真是无理取闹。
不过现在陛下越来越占优势,那些人迟早如冢中枯骨,被人们遗忘身后,而他这个紧跟陛下步伐走的忠臣却会越来越好。
过了一个多时辰,总算把三千多考生的成绩都记录了下来,夏子舟又命人采取核对了一番,确定无误之后,亲手将记录这分数的纸张封存,然后又命人将考生的考卷或是封存,或是挑出优秀的准备日后贴出去,直到一切收拾完毕之后,天色已经擦黑。
夏子舟抬头看了看天,命人送来晚饭,然后对着屋里的考官们道:“诸位,阅卷之事暂时告一段落,大家吃过晚饭之后便都回房休息吧。”
听他这么说,考官们都松了口气,齐声站了起来,应了一声是,负责伺候的仆役们将饭菜送了上来,大家草草的吃了几口,实在因为这两天太过疲累,大家根本没什么胃口。
夏子舟见状,也放下了手中的筷子,起身回房,其他人也都纷纷跟着他一起回到房间休息。
待到第二天寅时,考生们已经陆陆续续开始进场,考官们这才从床上起身,准备分发今天的试卷。
王玥再次回到考房,先拿出篮子里的碳将炉子点好,昨夜下了一场秋雨,气温骤降,但朝廷有规定,考场上不得穿棉衣,只能穿单衣,幸好贾家派来的几个仆人连夜赶制,又给他做了几件新的单衣,全部裹在身上,倒也勉强御寒。
不过这考场之上有些冷清,又恰逢早晨,寒气逼人,即便坐在考房当中,那薄薄的木板也难以抵抗从门缝里偷溜进来的寒风。
不得已,王玥一进考房当中便站起身,来回走动,只是答题的时候需要长久的坐在座位上不能够活动,身上的温度又开始下降,因为那一点活动量热起来的身子骨又冷了起来,没办法,只能够点起炉子。
王玥将手放在炉火上,总算让有些僵硬的手指头重新活跃起来,而他一边烤着火一边低着头看着试卷上自己记录下来的考题,紧皱着眉头。
比起上一场,大部分题目只是中规中距,只在最后一道题露出了主考官的立场,这一场策论就完全暴露出了主考官的野心。
四道策论,全部都是有关改革的问题。
而这四个问题都是朝堂上最惹人争论的问题,改革派和保守派已经为此在朝堂上争吵了许久,这种问题拿到考场上,对于考生来说是个很艰难的抉择,这已经是在逼着考生作出选择了。
还未入官场,便已经卷入了官场的争斗当中,果然,他当初想要在翰林院找个闲职的想法没错。
不过选择立场或许对于别人是件需要纠结的难事,但王玥却是坚定的改革派,唯一需要担心的却是王家是保守派。
因为乡试是在京城,跟府试院试是一个地方,贾政被点了学差,往外地公干去了,却还是来信,嘱咐王夫人收拾好院子,叫王玥住下。
不提王狗儿又是如何感谢贾政,一大早,天还未亮,父子二人便又相偕着往贡院而去。
又是一番搜捡,方才入得考房,一进门,王玥上下打量了一下考房中的情况,见一切还好,稍稍收拾一下,倒头便睡。
过了一个多时辰,便听到外边传来敲锣声,王玥一下子被惊醒了,拿凉水洗了洗脸,清醒过后,便端端正正的坐在窗口处,拿起笔准备记录考题。
第一题题目是君子有大道,不难,原句是君子有大道
,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出自于《礼记·大学》,意思是君子所有的高尚品德,一定要忠诚踏实才可以获得,骄纵放肆便会失去。
也就是说只有具备忠诚踏实的态度,才会使自己的品德高尚起来,盛气凌人、骄纵放肆只能失去高尚品德。
这是送分题,无非是考生引述先贤之句,再表达一下自己的决心,自己将要如何践行圣人之言,空大假,无非如是。
第二题只四个字,执其两端,如果对经文不熟怕是要懵圈,但如果对经文熟悉,就会觉得很简单。
这是出自于《中庸》里的一句话,原文是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这话重点在于中间两句,意思是舜喜欢向人问问题,又善于分析别人浅近话语里的含义。隐藏人家的坏处,宣扬人家的好处,过与不及两端的意见他都掌握,采纳适中的用于老百姓。
不过这只是表面意思,还有深刻的内涵,说的是既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中庸之道。
第三题同样也是四个字,遂事不谏,王玥一眼看到它就反应出来它的出处,出自于《论语·八佾篇》
原文是:“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意思是凡事已成定局,就不必说了。已近完结的事情,就没必要再去匡正,挽回。过去的事情,就没必要再去追究它的得失与责任了。
很有哲理的一句话,同样也很简单,后面的就越发难了。
第一场是四书五经题和诗赋,因为要考三天,所以题目很多,一共有十五道题,前十二道是四书五经题,后面两道诗文题,一道诗赋题。
看着很少,但除了诗文题,每道题都等于是五百字的小作文,既不能审错题,又要符合先贤之言,还要有文采,三者缺一不可,所以看似简单的考试几乎将大半读书人挡在门外。
……
“上长长而民兴弟,这不是大学里的吗,我记得是原句是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啊!”
王玥在心里嘀咕着,手里却不慢,他一边写一边回忆着课堂上老师讲的关于这句话的含义,也很简单,说的是平定天下在于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是国君敬重老人,人民就会崇尚孝道;国君尊敬长者,人民就会崇尚恭顺;国君怜抚孤儿,人民就不会背弃。
其实就是讲国君在治理天下中的作用,又是一道赞扬国君、拍马屁的题目,王玥迅速的回忆起记忆里一篇拍马屁的文章,很快就选定了一篇。
然后便将目光转移到了最后三道诗文题上,一道菊花诗,王玥想了想,化用了林黛玉的那首《咏菊》,另一道《孤雁》,王玥想了想,总算憋出了一首。
而最后一道,便是王玥觉得最难下手的诗赋题了。
“秋声赋,这可不简单啊!”王玥一边记下题目,一边低声感叹,前面的的四书五经题还好,对于王玥来说没什么难度,可是诗赋题就让他觉得难以下手了。
《秋声赋》原作者是欧阳修,这是他于嘉佑四年所做的题目,当时欧阳修五十三岁,虽身居高位,然有感于宦海沉浮,改革艰难,故心情苦闷,乃以“悲秋”为题,抒发人生的苦闷与感叹。
所以秋声秋声,写的可不是真的秋声,而是改革!
这就难了!
这回来的主考官大家事先都打听过,高先生曾与他说过,这位是支持陛下改革的,所以这篇赋的立意自然也是要支持改革的。
可是改革能写的可不止之处,处处可写,但王玥觉得还是选择一方面比较好,一来避免摊子铺的太大,还未深入,便受于字数限制草草收场,不但无法让主考官看到考生的立场如何,也没什么新意。
再者选择一个新奇的方面也能让文章显得有新意,与一众考生不致重复,使得他的考卷从万千考卷中脱颖而出。
只是到底该选择哪一方面却实实在在是个难题。
作者有话要说: 话说女主终于出场了,不过还是在打酱油!!
第94章 阅卷
这一回负责京城乡试的主考官名唤夏子舟,是翰林院的一名编修,他今年不过三十多岁,在一众翰林院学士当中只能算作年轻力壮,不过他能被皇帝点做京城的主考官,这与他大力支持改革,即便在朝堂或是私下从不避讳承认这一点,且自愿充做先锋,为改革之行摇旗呐喊不无关系。
在听闻由他担任主考官时,早有人猜着考题必定与改革有关,因此前来参加考试的考生对于最后一题的出现并不觉得诧异。
不过是因为前面几题出的中规中距,不少考生还以为他突然变了性子,待见到最后一题方才知道他不过是将重点放在了最后罢了。
这道题目固然让王玥这等支持改革的考生们踌躇着难以下笔,却也让那些家中本就是保守派出身的考生更加进退两难。
毕竟主考官已经是改革派的急先锋,而陛下将他派过来作为主考官,也有通过他的手为现在朝堂上已经略占优势的改革派增添人手的意思在,那么他录取考生时自然优先选择那些与他主张一致的考生。
所以考生想要通过这次考试,榜上有名,肯定是要旗帜鲜明的表达出自己支持改革的观点的。
但即便知道这一点,那些出生于保守派的考生们却不敢这么做。
乡试的文章可是会被张贴出来供全城文人观看的,了解他们出身,知道他们家中政见的人可不少,他们可以保证,上午这些文章被贴出来,下午他们背叛家族,持有与家族截然相反政见的消息就能传得满城皆知。
更甚者,若是主考官再狠心一些,故意将这个消息散播的天下皆知,以此来挑拨他们与家族中的关系,然后使保守派内部互相攻歼,保守派诺大的势力便会从内部开始瓦解,便可让改革派不费一兵一卒便压过政敌。
即便主考官想不到这个法子,他背后的那些老狐狸们也能够轻而易举的利用这一点做出锦绣文章来。
所以才知道皇帝将京城的主考官定为夏子舟的时候,他们早就心生了退意,只是那时候他们已经报了名,而科举考试乃是事关朝堂稳定的大事,又备受朝廷百官和天子的瞩目,凡是报名的考生除非发生天大的事情,否则皆不可随意缺考,轻则会被责令取消考试资格,影响考生的前途,重则牵连家族。
改革派的那些人早就虎视眈眈,念着记着要从家族身上寻得可乘之机,他们那里还能如此肆意妄为,授予政敌可以攻击家族的把柄呢!
所以明知道他们参加这次考试必会无功而返,他们也不得不硬着头皮前来。
不过有些胆子大的早就接受了保守派一些大臣提出的建议,既然他们的文章肯定会被全部贴出来,他们倒不如放下担忧,全力发挥,写出一篇锦绣文章来,让天下人折服。
到时候主考官若是把他们缀落,他们便可乘势传出消息,只说主考官仅凭一己之私择选良才,毕竟主考官挑选符合自己心意的考生只是潜规则,明面上的规矩还是选择文章出彩,胸有丘壑的人才的。
甚至,如果考生中有出自于改革派的官宦子弟时他们还能往主考官身上泼脏水,说他收受贿赂,考场作弊,将这场专为改革派挑选良才的考试搅得浑浊不堪,让他们也吃个大亏。
如此不但能让颇具优势的改革派受挫,还能一振已落下风的保守派的士气。
这些来自于保守派家庭的考生们自信于他们的计划绝对不会被人探知,打算给高高在上的主考官来个突然一击时,其他考生却在老老实实绞尽脑汁的为题目发愁。
王玥当然也是这其中一员。
犹豫了许久,王玥总算列出了三个能让他畅所欲言不会得罪人,又能言之有物观点新颖的观点,慎重对比挑选之后,王玥终于择定其中一个,开始组织语言,思考如何下笔了。
不提考生们如何智计百出的应对考试,考官们也同样不得悠闲。
不说来来回回巡考,有心计的考官早就在脑海里不断回忆今年比较优秀颇有才名又或是出身不凡,背景深厚的考生名单了。
虽说试卷会有糊名制度,但最终排定名次时却会拆除糊纸,那时这张名单便有用武之地了。
不过一句话的事,既卖了人情,又不至于粘上考场舞弊的罪名,考官们自然乐的做个好人。
而身负皇帝交托的重任的主考官所需要考虑的自然更多。
他细细的巡查着考生们答题的状况,不时对跟在他身边的下属们吩咐几句话,同时也在不动声色的暗中观察着考官们的脸色。
外派为主考官固然是扩展人脉、提升资历的好途径,但同样也需要担负着极大的责任和压力。
京城本就是天子脚下,文武百官瞩目,由不得他不轻省,万一出了什么事,折进去身家性命也就罢了,若是再牵连家人,才叫人后悔不跌呢!
连续三天,夏子舟一直未曾掉以轻心,好容易等到考试结束,责令考官们抓紧时间收卷,同时派遣衙役清理考场,押送考卷送入阅卷室,又命顺天府衙门派来的小吏们誊写考卷,又在试卷右侧贴上封纸,而一众考官们则在前来护卫考场的官军们严密的搜查下进入了阅卷室。
“各位,此番考试实乃关系千万考生前途,关系陛下厚望,亦是关系着为朝堂挑选良才的大事,大家皆知身上的重担,万勿掉以轻心,也万万不能心存侥幸,触犯国法。此次考试不但陛下深表关切,朝堂诸位大人也时刻关注,若是做好了,论功行赏,诸位必能分得功劳,可若是出了差错,到时候不但自身难保,更会连累家人,我在这里先奉劝有异心的考官,及早收手,以保全自己,保全家人为要!”
这一番敲打如同警钟一般敲在考官们心上,而夏子舟锐利的好似箭矢一般的眼神更是丝毫不知客气的上下扫视着考官们,不但那些自觉自己并无违法乱纪之处,觉得自己可以理直气壮的考官们在他的逼视下有所胆怯,那些心里有鬼的考官们更是陡然深处一股子消磨不掉的担心,是不是夏子舟发现了他们私底下的动作?
满意的收回了视线,夏子舟交代完阅卷时需要注意的事项,这才放温了声音道:“这次的考试,在座的各位能被挑选出来作为考官,而天下并无异议,不客气的说一句,由此可见吾等学识眼光是得到了朝廷和天下饱读之士的认可的,而这场考试也正需要诸位发挥吾等学识与眼光,务必挑选出朝堂需要的人才,不能鱼目混珠,让石头混入美玉当中,也决不能让良才从吾等手中遗漏。所以请诸位务必仔细仔细再仔细,接下来便辛苦各位了!”
“为陛下效力是卑职之幸也,不敢有辛苦之论!”
诸位考官齐声说道,同时拱手弯腰行礼,得了主考官示意方才起身,考官们这才跟着主考官一起坐下,打开了试卷封纸。
一张张由正宗的馆阁体写出的试卷显露在他们面前,这场既关系到千万考生前途又影响着考官们命运的考试进入了至关重要的关卡,而这时,从皇宫、文武大臣、勋贵清流的宅第再到平常百姓的家中,整个京城的目光都被吸引到了这狭窄的一方天地上,只等结果出来,是忧是喜,是欢是悲,是光明还是黑暗,都将一一揭晓。
作者有话要说: 早上我爸捞了一网鱼,让我送去亲戚家,然后换来了一堆吃的,有柿子、板栗、枣子、菱角、鸡头子、甘蔗,都是自家种的,绝对无污染无农药残留!我爸捞上来的是胖头链子,头特别大,把头剁掉,放锅里清炖,再加上切成小块的水豆腐,撒点水灵灵的小葱花,光看着就让人特有食欲。剩下的鱼身切片,做成一大锅酸菜鱼,酸酸辣辣的,特别能引起食欲。说实话,以前在城里,从市场上买过鱼,但是那种饲料鱼简直没法下口,根本没鱼味,难吃的要死,一大盆鱼最后倒了大半,还是自家养的好吃。除了鱼,还有一盆板栗炖鸡,再来一盘清炒藕片,炒鸡蛋,话说饲料养出来的鸡蛋也很难吃啊,不说味道了,颜色就很难看,自家喂粮食养出来的鸡蛋是金黄色的,特别漂亮,而市场上卖的颜色比较寡淡,看着就倒胃口,味道上也差了很多。晚饭过后把菱角、鸡头子煮了,板栗炒了,再来几个石榴、柿子,配上月饼,虽然下雨了,没法赏月,但一家人在一起,这个中秋也过得很好啊!不知道你们今天晚上吃的是什么呢?
第95章
“甲房十七号,六十八分。”
“甲房十八号,八十七分。”
…
“癸房二十七号,七十七分。”
夏子舟就站在负责记录的考官背后,看他认认真真的将分数记在考号之后,心中越发觉得陛下提出的改革之法实在方便,就像这科举考试,给出详细的评分准则,好的就多给份,差的就扣分,最后合计总分按照总分的差距排名,比起以前只分中上下三等要好上许多。
改革已经给朝廷陆陆续续带来许多便捷之处,虽然偶有弊端,陛下也都尽力改正。
不过这世上之事总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只要利大于弊,便值得朝廷下决心,进行改革之事,也不知道那些老顽固到底是怎么想的,只抓住那些弊端,一叶障目,完全看不见改革带来的好处。
明明大齐王在陛下的带领之下蒸蒸日上,大家也都从改革当中分得一杯羹,有那见机快的,紧跟着陛下的步伐,早就赚的满罐流油。
那些顽固派自己死心眼,不肯跟着陛下走,损失了利益,又全怪在改革上,当真是无理取闹。
不过现在陛下越来越占优势,那些人迟早如冢中枯骨,被人们遗忘身后,而他这个紧跟陛下步伐走的忠臣却会越来越好。
过了一个多时辰,总算把三千多考生的成绩都记录了下来,夏子舟又命人采取核对了一番,确定无误之后,亲手将记录这分数的纸张封存,然后又命人将考生的考卷或是封存,或是挑出优秀的准备日后贴出去,直到一切收拾完毕之后,天色已经擦黑。
夏子舟抬头看了看天,命人送来晚饭,然后对着屋里的考官们道:“诸位,阅卷之事暂时告一段落,大家吃过晚饭之后便都回房休息吧。”
听他这么说,考官们都松了口气,齐声站了起来,应了一声是,负责伺候的仆役们将饭菜送了上来,大家草草的吃了几口,实在因为这两天太过疲累,大家根本没什么胃口。
夏子舟见状,也放下了手中的筷子,起身回房,其他人也都纷纷跟着他一起回到房间休息。
待到第二天寅时,考生们已经陆陆续续开始进场,考官们这才从床上起身,准备分发今天的试卷。
王玥再次回到考房,先拿出篮子里的碳将炉子点好,昨夜下了一场秋雨,气温骤降,但朝廷有规定,考场上不得穿棉衣,只能穿单衣,幸好贾家派来的几个仆人连夜赶制,又给他做了几件新的单衣,全部裹在身上,倒也勉强御寒。
不过这考场之上有些冷清,又恰逢早晨,寒气逼人,即便坐在考房当中,那薄薄的木板也难以抵抗从门缝里偷溜进来的寒风。
不得已,王玥一进考房当中便站起身,来回走动,只是答题的时候需要长久的坐在座位上不能够活动,身上的温度又开始下降,因为那一点活动量热起来的身子骨又冷了起来,没办法,只能够点起炉子。
王玥将手放在炉火上,总算让有些僵硬的手指头重新活跃起来,而他一边烤着火一边低着头看着试卷上自己记录下来的考题,紧皱着眉头。
比起上一场,大部分题目只是中规中距,只在最后一道题露出了主考官的立场,这一场策论就完全暴露出了主考官的野心。
四道策论,全部都是有关改革的问题。
而这四个问题都是朝堂上最惹人争论的问题,改革派和保守派已经为此在朝堂上争吵了许久,这种问题拿到考场上,对于考生来说是个很艰难的抉择,这已经是在逼着考生作出选择了。
还未入官场,便已经卷入了官场的争斗当中,果然,他当初想要在翰林院找个闲职的想法没错。
不过选择立场或许对于别人是件需要纠结的难事,但王玥却是坚定的改革派,唯一需要担心的却是王家是保守派。
本文网址:https://www.powenxue11.com/book/54546/1423826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wenxue11.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