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仙从长生不老开始 第86节
推荐阅读:被俘(np)、说好的恶毒女配呢(穿书)、小说大纲里的女主觉醒后(NPH)、【足球】曼彻斯特的绿玫瑰、纏歡入骨(兄妹骨)、低级向导不能强制爱吗(NPH)、小主在上(百合ABO)、【黑篮】我意本非此(高H,NP)、静海旖旎(校园高H)、咫尺(纯百H)、
“古话有云,盛世人命贱如狗,乱世人命比狗贱,王朝兴衰,最后苦的还是最底层的老百姓。即便比你聪慧万倍,也未必就能解决了。”
在云苏看来,一个文明如果处于比较原始的阶段,那么看病吃药难就几乎是一定的,生产能力太低下了。
可是,当这个文明处于较高的发展阶段,无论是走何种路线,体外文明也好,体内文明的也罢,普通人未必就能好过,能够不愁看病吃药。比如大成和乌兰两国就处于同一个时代,大成的百姓显然要比乌兰人好过一些,很多事情,钱是一个基础,关键还是需要有人去想这些事情,去做这些事情。
这王长安也许是不懂的,但比起懂了却不去做的人却强了许多。
“在下倒是有一个办法,可以试一试。”
“哦?!”
“苏某想在渔阳城设置一个岐黄会,帮助穷苦之人看病吃药。
凡入此会者,每年签订一份会约,起初每年只须交铜钱十二文,可按月分缴,暂时以渔阳县为限。会中之人,不但可以免费看病,经过大夫诊治开方,还可以免费抓药。”
云苏刚说完,王长安的眼睛就直了,这是什么办法,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乍听如同天方夜谭,难道这世上还有大家一起凑钱看病的说法?
但是,细细一想,却又有诸多道理。
心中一时间转过无数念头,暗道如果有一万人参加岐黄会,一年便有十二万文钱,合计一百二十两银子。
可是,以他垂堂坐诊多年的经验来看,这些人看病的开支怕是不止这个数。
“先生,此法颇为新奇,但也有些地方永乐不太明白。
若是有一万人入会,诊金和药费尽皆免去的话。若一年有两千人需要看病,算上药材的本钱,大夫和伙计的工钱,一位病患合计按一百文钱耗费算,便需要二十万文钱,折合银子便是二百两。
入会的人越多,看病的自然也就越多,亏空也就越大。”
王长安平日也是大手大脚的人,不说送药了,累计赊账的数额更是无法统计,现存的赊欠账款便达到了五百两银子,可见他做善事是认真的,而且不太顾及后果的。
自家的银子,迟早也是他王长安的。但现在提出想法的是云苏,他就不能像糟蹋自家银子那样来对待了。
“无妨,前期的亏空也在苏某的预计之中,只要会规合理,经办得当,再多想想办法,未必不能将亏空减到最低。何况,凡事哪有一蹴而就的,摸着石头过河也好。
苏某便先出一万两银子,捐赠给岐黄会,若是亏空了,便算是在下的。只是此事还有许多细节需要商议,比如药铺的规模需要多大,大夫数量和伙计人手需要增加多少,采购药材的清单,开方施药的标准,看病开方的门槛,是重新建立药铺,还是选择如宁安堂一样的老字号合作,等等……
苏某都是不太懂得,也怕是没有那么多闲暇去打理,尚缺高明啊!”
“一万两……”
王长安只觉得自己听错了,这苏先生开口就是拿一万两银子来做善事,差点连后面的一长串问题都没听清楚。
若是有了一万两,足足一千万钱,可以做的事情就太多了。
“先生,以永乐的经验来看,若是采取平价之道,这岐黄会倒是可以一试。与其另建药铺,不如以宁安堂为基础。
岐黄会以普通的平价药材为主,凡入会者,除了缴纳微不足道的月钱外,还需得在城门和常住之地张贴告示三十日,如此一来,便能减少一些富户入会,让更多的穷人受益……”
王长安越说越激动,他常年行医,又一直有贫贱不能医的巨大疑惑和困扰在,现在见到了一些希望,还有一位愿意出钱的世外高人,顿时顺着方才云苏的思路,提出了许多办法。
他甚至主动提出回去劝说老爷子,将岐黄会放在宁安堂,这样一来很多事情就能方便许多。
“王大夫,这岐黄会的本意不是为药铺或者富家赚取银子,和宁安堂的药铺生意还有不小冲突的,此事你也不必急着答应,这百年祖业不是说改就能改,说动就能动的。
你不如回去先和王老大夫好好商议一番,若是有不解之处,可以来城西清风小筑见我。
如果此事不成,你也大可不必心忧,苏某再另寻他人便是。”
云苏很明白年轻人热血上头的感受,这件事情冲动不得,自己是无所谓,别人却是要拿家业来赌。
王长安闻言,却是心头一急,原本沉稳持重的他,居然不小心站了起来。
“苏,苏先生,若是家父不答应,永乐愿意脱离宁安堂,和先生一起筹划这岐黄会。”
在他看来,这位苏先生已经是世外高人了,还愿意自掏腰包一万两银子来解决此事最大的问题,这等能使唤鬼神的高人,绝对不会是骗子。
自己以前遇到那些看不起病买不起药的病人,每次都百思不得其解,想破头也没有办法帮他们,到了最后多半是自己做主免去或者挂账,今日好不容易有了解决之道,岂能轻易放弃。
“不急,苏某静候王大夫几日便是了。”
云苏见事情已毕,便起身告辞,王长安原本还想留这位高人在后堂盛宴款待一番,也只好送到了门口。
前脚刚走,后脚得到消息的王老大夫就从乡下老家赶回了城,直奔宁安堂,见到独子无恙,又听闻了那世外高人的事情,顿时惊为天人,细细盘问,暂且不提。
“云大哥,一万两,这得多少银子呀……”
王玄机长出一口气,着实被吓到了,她眯眼想象了一下,若是有一万两银子堆在家中,会是何等场面。
云大哥也太有钱了,毕竟在她看来,藏在枕头中的那五十两银子私房钱和五十两银子公钱,已经是很多很多了。
第111章 粥而复始
“云大哥真厉害,也不知是做什么生意,赚了这么多银子。”
云苏挣银子的本事一次次地刷新了王玄机的认知。同样,花银子的大手大脚也一次次令她震惊。
“倒也不多,九牛一毛而已。”
王玄机虽然没有提问,云苏却好似看穿了她的担忧,毕竟,正常人会觉得,一次花一万两,你到底有多少个一万两银子可以挥霍。
怕小丫头觉得自己会变成穷光蛋,便多说了一句。
感谢那些视财如命的敌人们,云苏估摸了一下,办完岐黄会和另外一件事情,应该连零头都花不掉。
“……”
王玄机不知道该如何接云大哥的话了,一万两银子不过是九牛一毛,这个数算她居然有点算不过来了。不由心中暗忖,大哥这是对自己的莫大信任,即便自己没有开口问,只是看出了自己心有疑惑,也如实相告。
自己可绝对不能对那几个小的说,免得日后成了败家子,好逸恶劳,终日不求上进,只知道伸手问家中索取,浪费银钱。
她心中却是觉得,云大哥有钱了真好,比自己有许多银子还开心。
正好这时,一对年过四旬的老夫妻正看完了大夫,买了药出门,男人病了,妻子提着药长吁短叹,说道:“老头啊,我们还是抱养一个孩子吧,你看日后要是老了病了可怎么办。”
云苏闻言,有些触景生情。
可惜,还没来得及感动和感慨,便听到那男人一句斥责。
“怎的了,等你老了,孩子是你药引子啊。”
“……”
好大一个转弯,云苏差一点一口气没忍住,这位大哥还真是异于常人。
“老了我先死,给你留点银钱看病不就是了。”
“呸呸呸,你这死老头子,老不正经的,哪有拿这种事情说笑的。”
“怎的了,老子又没有孩子,你我吃饱,全家不饿。”
两人笑骂着远去,似乎连身上的病也没那么难受了,云苏却是若有所思,随手一弹,一块一两的碎银子便进了那妇人的钱袋中,一两银子加原有的十文钱,瞬间富了。
“云大哥,以后若是银钱不够多了,你,你还是为自己存一些,日后也好娶……随时取出来花。银子,若是有下次,能少捐一些便……”
王玄机也看到了这一幕,觉着人世间还是悲苦多些,幸福少一些的,放低了些声音,苦口婆心地说道。
她实在想象不到云大哥有多少钱,但一次性就要捐出一万两来办岐黄会,这花钱的力道实在过于惊人,她看在眼里,却是既为那些未来或许能受益的穷人高兴,又觉得心疼,一万两呢,若是云大哥日后万一想成家立业,养几十口人怕是也够的。
云苏淡淡一笑道:“玄机啊,这世上之事总是有得有失,所谓成大事者,一般不会索求无度,而是在那一线舍得之间求索。对于我来说已经是得之在前,如果一味索求而不给予,难免违背了本心。
至于此事,若是想的开一些,便是所谓的花钱一时爽,一直花一直爽。大哥自小家贫,有一个毛病,越是花钱便越想挣钱,这银子还在兜里,我却是已经开始想念那些生意伙伴了。”
王玄机听得似懂非懂,能赚许多个一万两银子的生意,应该都是大生意了吧。
但还是点点头,背着身上的小渔宝,觉得轻飘飘的,也许云大哥说得对,花钱一时爽,自己在旁边看着云大哥花钱,虽然银钱还没拿出去,但大哥千金一诺,说出来了必然就会做,方才被这番话一劝,好像感觉也不错。
小渔宝才是最好打发的,一串糖葫芦七个糖球,几个月前才能舔着两个玩,现在却能独自吃一串了,乐的直蹦,吃的王玄机的衣服和青丝秀发上到处都是,让当大姐的忍不住小声笑骂逗她。
不多时,三人便回了家,正好韩玉来了,云苏便叫住了他。
“苏先生,不知有何吩咐。”
“韩管事,我看这渔阳一带还有一些穷苦人家,以及许多没有来得及返乡的西境三洲百姓,光渔阳城,每日因饿致死的便不下三四十人,想要尽快施粥一些时日,不知可有办法?”
云苏原本是想把两件事情都交给刘员外去做,但路上遇到王长安这件事,顺路把岐黄会的事情许给了他,干脆把施粥的事情也直接办了,免得再去刘府一趟。
“哦?这施粥的想法倒是善事,虽然渔阳城偶尔有人施粥,官府也办了粥厂,但却不不是日日都有,更是管水不管粥,管喝不管饱,隔三差五的,流民百姓也总有饿肚子的时候。
唉,这每逢兵荒马乱,疾病瘟疫之年,不说渔阳,何处不是饿殍载道,听说遥远的国度,甚至有许多鬻儿卖女之事。
苏先生既然有此善举,不如将此事交给韩玉,韩玉家中有一贤妻,熟读诗书,通晓数算,最是会过日子,由她张罗施粥,定然周到无比。”
韩玉一听云苏要做善事,顿时高兴起来。
妻子现在不用为别人家洗衣织布补贴家用了,倒是可以为她谋个事做,苏先生这等世外高人的差事,不求银子,办好了就是跟着做了善事。
不过,他也不忘提醒了一句,凡事量力而行,毕竟苏先生刚买了大宅子,也不知道手中银钱是否吃紧。
“如此甚好,你今日便在城中内外大致查看一番,估个数出来,把米柴人工和工具也一并算上,再算上韩夫人的酬劳,明日便开始施粥。”
云苏自然是乐得交给他,既能不耽误前院的改扩建,又能施粥行善,两全其美。
判断一个人是否堪用,若是子女,便看他们的父母如何。若是女人,便看夫儿如何。若是男人,便观其妻与子。
“苏先生,这施粥的时限暂定几日呢?”
“你们贤伉俪先看着办吧,只要每日来领粥的真正穷苦之人还多,粥铺就暂时开着。”
韩玉闻言一惊,这事可小不了了,西境三州的逃荒灾民可不在少数,渔阳城的流民虽然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但往年乌兰人入侵,这大成数州可是要一两年才能缓过去,彻底消停下来,不禁暗道苏先生真是世外高人,连施粥的风格都和之前想建藏书楼时一模一样,自己自认为是饱读诗书的秀才,看来怕是读书读少了,有些跟不上先生的思绪和想法。
“若是长久施粥,这粥铺还请先生赐下一个名号。”
云苏微微沉吟,道:“这粥铺虽然不会一直开着,但也会长久办下去,便叫《粥而复始》吧,朗朗上口,见闻知意。”
“……”
韩玉不禁觉得,也许自己是真的读书读少了,别的粥铺,都叫什么施粥铺,济粥堂,照着先生的意思,寓意其中,若是叫个‘苏粥’好像也不错。
唉,可惜不知道要花多少银子,回去让夫人一起好好算算,合计合计,遇到这样的世外高人,自己又能说什么,尽量少花钱办好事吧。
……
转眼,数日过去。
城外的‘粥而复始’已经开了起来。
许多西境三州的流民和本地的穷苦百姓,忽然发现城外多了一家既好喝,分量也足,若是老弱幼小排队领粥,不但管饱,还能配两块咸菜。
每日都有数千人排队,人多的从早排到晌午,十口大锅就没停过火。
一开始,韩玉和妻子王氏,原本还为云苏想了十几种开源节流,减少支出的办法。
在云苏看来,一个文明如果处于比较原始的阶段,那么看病吃药难就几乎是一定的,生产能力太低下了。
可是,当这个文明处于较高的发展阶段,无论是走何种路线,体外文明也好,体内文明的也罢,普通人未必就能好过,能够不愁看病吃药。比如大成和乌兰两国就处于同一个时代,大成的百姓显然要比乌兰人好过一些,很多事情,钱是一个基础,关键还是需要有人去想这些事情,去做这些事情。
这王长安也许是不懂的,但比起懂了却不去做的人却强了许多。
“在下倒是有一个办法,可以试一试。”
“哦?!”
“苏某想在渔阳城设置一个岐黄会,帮助穷苦之人看病吃药。
凡入此会者,每年签订一份会约,起初每年只须交铜钱十二文,可按月分缴,暂时以渔阳县为限。会中之人,不但可以免费看病,经过大夫诊治开方,还可以免费抓药。”
云苏刚说完,王长安的眼睛就直了,这是什么办法,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乍听如同天方夜谭,难道这世上还有大家一起凑钱看病的说法?
但是,细细一想,却又有诸多道理。
心中一时间转过无数念头,暗道如果有一万人参加岐黄会,一年便有十二万文钱,合计一百二十两银子。
可是,以他垂堂坐诊多年的经验来看,这些人看病的开支怕是不止这个数。
“先生,此法颇为新奇,但也有些地方永乐不太明白。
若是有一万人入会,诊金和药费尽皆免去的话。若一年有两千人需要看病,算上药材的本钱,大夫和伙计的工钱,一位病患合计按一百文钱耗费算,便需要二十万文钱,折合银子便是二百两。
入会的人越多,看病的自然也就越多,亏空也就越大。”
王长安平日也是大手大脚的人,不说送药了,累计赊账的数额更是无法统计,现存的赊欠账款便达到了五百两银子,可见他做善事是认真的,而且不太顾及后果的。
自家的银子,迟早也是他王长安的。但现在提出想法的是云苏,他就不能像糟蹋自家银子那样来对待了。
“无妨,前期的亏空也在苏某的预计之中,只要会规合理,经办得当,再多想想办法,未必不能将亏空减到最低。何况,凡事哪有一蹴而就的,摸着石头过河也好。
苏某便先出一万两银子,捐赠给岐黄会,若是亏空了,便算是在下的。只是此事还有许多细节需要商议,比如药铺的规模需要多大,大夫数量和伙计人手需要增加多少,采购药材的清单,开方施药的标准,看病开方的门槛,是重新建立药铺,还是选择如宁安堂一样的老字号合作,等等……
苏某都是不太懂得,也怕是没有那么多闲暇去打理,尚缺高明啊!”
“一万两……”
王长安只觉得自己听错了,这苏先生开口就是拿一万两银子来做善事,差点连后面的一长串问题都没听清楚。
若是有了一万两,足足一千万钱,可以做的事情就太多了。
“先生,以永乐的经验来看,若是采取平价之道,这岐黄会倒是可以一试。与其另建药铺,不如以宁安堂为基础。
岐黄会以普通的平价药材为主,凡入会者,除了缴纳微不足道的月钱外,还需得在城门和常住之地张贴告示三十日,如此一来,便能减少一些富户入会,让更多的穷人受益……”
王长安越说越激动,他常年行医,又一直有贫贱不能医的巨大疑惑和困扰在,现在见到了一些希望,还有一位愿意出钱的世外高人,顿时顺着方才云苏的思路,提出了许多办法。
他甚至主动提出回去劝说老爷子,将岐黄会放在宁安堂,这样一来很多事情就能方便许多。
“王大夫,这岐黄会的本意不是为药铺或者富家赚取银子,和宁安堂的药铺生意还有不小冲突的,此事你也不必急着答应,这百年祖业不是说改就能改,说动就能动的。
你不如回去先和王老大夫好好商议一番,若是有不解之处,可以来城西清风小筑见我。
如果此事不成,你也大可不必心忧,苏某再另寻他人便是。”
云苏很明白年轻人热血上头的感受,这件事情冲动不得,自己是无所谓,别人却是要拿家业来赌。
王长安闻言,却是心头一急,原本沉稳持重的他,居然不小心站了起来。
“苏,苏先生,若是家父不答应,永乐愿意脱离宁安堂,和先生一起筹划这岐黄会。”
在他看来,这位苏先生已经是世外高人了,还愿意自掏腰包一万两银子来解决此事最大的问题,这等能使唤鬼神的高人,绝对不会是骗子。
自己以前遇到那些看不起病买不起药的病人,每次都百思不得其解,想破头也没有办法帮他们,到了最后多半是自己做主免去或者挂账,今日好不容易有了解决之道,岂能轻易放弃。
“不急,苏某静候王大夫几日便是了。”
云苏见事情已毕,便起身告辞,王长安原本还想留这位高人在后堂盛宴款待一番,也只好送到了门口。
前脚刚走,后脚得到消息的王老大夫就从乡下老家赶回了城,直奔宁安堂,见到独子无恙,又听闻了那世外高人的事情,顿时惊为天人,细细盘问,暂且不提。
“云大哥,一万两,这得多少银子呀……”
王玄机长出一口气,着实被吓到了,她眯眼想象了一下,若是有一万两银子堆在家中,会是何等场面。
云大哥也太有钱了,毕竟在她看来,藏在枕头中的那五十两银子私房钱和五十两银子公钱,已经是很多很多了。
第111章 粥而复始
“云大哥真厉害,也不知是做什么生意,赚了这么多银子。”
云苏挣银子的本事一次次地刷新了王玄机的认知。同样,花银子的大手大脚也一次次令她震惊。
“倒也不多,九牛一毛而已。”
王玄机虽然没有提问,云苏却好似看穿了她的担忧,毕竟,正常人会觉得,一次花一万两,你到底有多少个一万两银子可以挥霍。
怕小丫头觉得自己会变成穷光蛋,便多说了一句。
感谢那些视财如命的敌人们,云苏估摸了一下,办完岐黄会和另外一件事情,应该连零头都花不掉。
“……”
王玄机不知道该如何接云大哥的话了,一万两银子不过是九牛一毛,这个数算她居然有点算不过来了。不由心中暗忖,大哥这是对自己的莫大信任,即便自己没有开口问,只是看出了自己心有疑惑,也如实相告。
自己可绝对不能对那几个小的说,免得日后成了败家子,好逸恶劳,终日不求上进,只知道伸手问家中索取,浪费银钱。
她心中却是觉得,云大哥有钱了真好,比自己有许多银子还开心。
正好这时,一对年过四旬的老夫妻正看完了大夫,买了药出门,男人病了,妻子提着药长吁短叹,说道:“老头啊,我们还是抱养一个孩子吧,你看日后要是老了病了可怎么办。”
云苏闻言,有些触景生情。
可惜,还没来得及感动和感慨,便听到那男人一句斥责。
“怎的了,等你老了,孩子是你药引子啊。”
“……”
好大一个转弯,云苏差一点一口气没忍住,这位大哥还真是异于常人。
“老了我先死,给你留点银钱看病不就是了。”
“呸呸呸,你这死老头子,老不正经的,哪有拿这种事情说笑的。”
“怎的了,老子又没有孩子,你我吃饱,全家不饿。”
两人笑骂着远去,似乎连身上的病也没那么难受了,云苏却是若有所思,随手一弹,一块一两的碎银子便进了那妇人的钱袋中,一两银子加原有的十文钱,瞬间富了。
“云大哥,以后若是银钱不够多了,你,你还是为自己存一些,日后也好娶……随时取出来花。银子,若是有下次,能少捐一些便……”
王玄机也看到了这一幕,觉着人世间还是悲苦多些,幸福少一些的,放低了些声音,苦口婆心地说道。
她实在想象不到云大哥有多少钱,但一次性就要捐出一万两来办岐黄会,这花钱的力道实在过于惊人,她看在眼里,却是既为那些未来或许能受益的穷人高兴,又觉得心疼,一万两呢,若是云大哥日后万一想成家立业,养几十口人怕是也够的。
云苏淡淡一笑道:“玄机啊,这世上之事总是有得有失,所谓成大事者,一般不会索求无度,而是在那一线舍得之间求索。对于我来说已经是得之在前,如果一味索求而不给予,难免违背了本心。
至于此事,若是想的开一些,便是所谓的花钱一时爽,一直花一直爽。大哥自小家贫,有一个毛病,越是花钱便越想挣钱,这银子还在兜里,我却是已经开始想念那些生意伙伴了。”
王玄机听得似懂非懂,能赚许多个一万两银子的生意,应该都是大生意了吧。
但还是点点头,背着身上的小渔宝,觉得轻飘飘的,也许云大哥说得对,花钱一时爽,自己在旁边看着云大哥花钱,虽然银钱还没拿出去,但大哥千金一诺,说出来了必然就会做,方才被这番话一劝,好像感觉也不错。
小渔宝才是最好打发的,一串糖葫芦七个糖球,几个月前才能舔着两个玩,现在却能独自吃一串了,乐的直蹦,吃的王玄机的衣服和青丝秀发上到处都是,让当大姐的忍不住小声笑骂逗她。
不多时,三人便回了家,正好韩玉来了,云苏便叫住了他。
“苏先生,不知有何吩咐。”
“韩管事,我看这渔阳一带还有一些穷苦人家,以及许多没有来得及返乡的西境三洲百姓,光渔阳城,每日因饿致死的便不下三四十人,想要尽快施粥一些时日,不知可有办法?”
云苏原本是想把两件事情都交给刘员外去做,但路上遇到王长安这件事,顺路把岐黄会的事情许给了他,干脆把施粥的事情也直接办了,免得再去刘府一趟。
“哦?这施粥的想法倒是善事,虽然渔阳城偶尔有人施粥,官府也办了粥厂,但却不不是日日都有,更是管水不管粥,管喝不管饱,隔三差五的,流民百姓也总有饿肚子的时候。
唉,这每逢兵荒马乱,疾病瘟疫之年,不说渔阳,何处不是饿殍载道,听说遥远的国度,甚至有许多鬻儿卖女之事。
苏先生既然有此善举,不如将此事交给韩玉,韩玉家中有一贤妻,熟读诗书,通晓数算,最是会过日子,由她张罗施粥,定然周到无比。”
韩玉一听云苏要做善事,顿时高兴起来。
妻子现在不用为别人家洗衣织布补贴家用了,倒是可以为她谋个事做,苏先生这等世外高人的差事,不求银子,办好了就是跟着做了善事。
不过,他也不忘提醒了一句,凡事量力而行,毕竟苏先生刚买了大宅子,也不知道手中银钱是否吃紧。
“如此甚好,你今日便在城中内外大致查看一番,估个数出来,把米柴人工和工具也一并算上,再算上韩夫人的酬劳,明日便开始施粥。”
云苏自然是乐得交给他,既能不耽误前院的改扩建,又能施粥行善,两全其美。
判断一个人是否堪用,若是子女,便看他们的父母如何。若是女人,便看夫儿如何。若是男人,便观其妻与子。
“苏先生,这施粥的时限暂定几日呢?”
“你们贤伉俪先看着办吧,只要每日来领粥的真正穷苦之人还多,粥铺就暂时开着。”
韩玉闻言一惊,这事可小不了了,西境三州的逃荒灾民可不在少数,渔阳城的流民虽然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但往年乌兰人入侵,这大成数州可是要一两年才能缓过去,彻底消停下来,不禁暗道苏先生真是世外高人,连施粥的风格都和之前想建藏书楼时一模一样,自己自认为是饱读诗书的秀才,看来怕是读书读少了,有些跟不上先生的思绪和想法。
“若是长久施粥,这粥铺还请先生赐下一个名号。”
云苏微微沉吟,道:“这粥铺虽然不会一直开着,但也会长久办下去,便叫《粥而复始》吧,朗朗上口,见闻知意。”
“……”
韩玉不禁觉得,也许自己是真的读书读少了,别的粥铺,都叫什么施粥铺,济粥堂,照着先生的意思,寓意其中,若是叫个‘苏粥’好像也不错。
唉,可惜不知道要花多少银子,回去让夫人一起好好算算,合计合计,遇到这样的世外高人,自己又能说什么,尽量少花钱办好事吧。
……
转眼,数日过去。
城外的‘粥而复始’已经开了起来。
许多西境三州的流民和本地的穷苦百姓,忽然发现城外多了一家既好喝,分量也足,若是老弱幼小排队领粥,不但管饱,还能配两块咸菜。
每日都有数千人排队,人多的从早排到晌午,十口大锅就没停过火。
一开始,韩玉和妻子王氏,原本还为云苏想了十几种开源节流,减少支出的办法。
本文网址:https://www.powenxue11.com/book/52911/1354767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wenxue11.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