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反派丞相天天觊觎朕的美貌 第68节
推荐阅读:被俘(np)、说好的恶毒女配呢(穿书)、小说大纲里的女主觉醒后(NPH)、【足球】曼彻斯特的绿玫瑰、纏歡入骨(兄妹骨)、低级向导不能强制爱吗(NPH)、小主在上(百合ABO)、【黑篮】我意本非此(高H,NP)、静海旖旎(校园高H)、咫尺(纯百H)、
谁不知御史台的孟大人口舌最不利索,偏还心气极高,朝中得罪的人不在少数。
其中,便数兵部侍郎李洵为先。
两人明里暗里不知争论辩驳过多少次,往往都是以孟恒面红耳赤地败北为结束。
所有人都以为这两人自此便结下世仇了。
直到李洵受了镇国侯一案牵连,入了刑部大牢。
孟恒却为他四处奔走,连求情的折子也是一茬一茬地往上递。
楚宁认识他已有数载,还从未见过他如此模样。
只是李洵之罪难免,她纵是看见,也只能将折子放在一旁,装作未见。
孟恒递了数日,四下求助无门之下,又跪在了楚宁面前。
他道:“臣知李洵有罪,不敢为他辩言。只求陛下看在臣这几年也算是勤勉有功的份上,饶他一命。臣愿敕去这一身御史官服,以谢圣恩。”
他双膝落在地上,重重磕了个响头。
都说读书之人傲气重,更何况这还是个顶顶傲之人。
所有的高傲自矜,曲高和寡,却在这一刻,丢得溃不成军。
第134章 形同陌路,再不识君
楚宁是有些动容的,她问孟恒,“孟大人一生光明磊落,两袖清风,真的要为他,落此污名吗?”
要知道,无故敕去御史一职,便是将十年寒窗苦读,尽数抛下。
没了功名在身的读书人,落于市井之中,再没了任何前程可言。
自然,亦会遭人无妄非议。
这对于一身傲骨的他来说,无异于抽筋剥骨。
孟恒面色平静,道:“臣以他为知己,士为知己者死,臣甘愿,亦不悔。”
他又重重磕了下去,“求陛下饶他一命。”
楚宁看他这副样子,抿唇不言,半晌才道:“孟大人宫变那日不畏生死,朕记着。你且先回去吧,李洵的命,朕先为你留着。”
说是这么说,便也只是留条命而已。
孟恒在刑部门前接李洵时,他一身脏污的囚袍遍布血痕,瘦骨嶙峋的,再没了往日不可一世的模样。
李洵看见他,神情略有些怔忪。后又像是想明白了什么,忽而低低一笑,“想不到,我们斗了这么久。最后,竟是你来接我。”
孟恒没说话,引他上了一旁的马车。
车中备了暖炉,也备了烈酒。
孟恒为李洵斟了一杯,神色如常道:“此一杯,既是贺你出狱,亦是你与我的送行酒。”
李洵握住酒盏的手一顿,“孟大人要去哪里?”
“景国。”孟恒道:“景国太子登基,陛下派了本官和两位同僚前去观礼。此一行,必得数月方回。”
他又抬头注视着李洵,“你现下脱了官身,再不能留在都城,日后是作何打算?”
李洵兀自笑了笑,道:“还能作何打算,不过一介布衣罢了,便回平遥去吧。乡野耕种,也是人生一乐。”
说着,他的眸色暗了下来,又道:“只是可惜,我明日便得启程,送不了孟大人了。”
“无妨。”孟恒仰头,将手中酒盏一饮而尽,“你我之间,何谈这些虚礼。”
更何况,平遥在西,景国往东,本就是背道而驰,越行越远的两条路。
烈酒饮尽,李洵下了马车。
他回头,朝孟恒躬身一揖,笑道:“若有来世,望能与君再为知己。”
说罢,他再不回头,转身离去。
孟恒立在原地,静静看着他萧索的背影。
此后,天远地远,便是形同陌路,再不识君。
孟恒送别李洵后,又入了趟宫。
他是来谢圣恩的,却不想,楚宁并不见他,只吩咐了个小宫人过来传话。
“陛下说,这是大人自己以官身求来的,不必谢恩。明日便要启程去景国了,大人回去好生歇着吧。”
孟恒抬头,看了看日光下恍若鎏金的翘檐。合袖,对着殿门深深拜下。
*
翌日,前往景国的使臣自承天门出发,储君楚朝代天子令,于宫门相送。
孟恒神色很是淡然,倒是另外两个,愁眉苦脸得紧。
韩寿还要好些,好歹是他自个儿撞丞相刀口上的,真要计较起来,也不算无辜。
只礼部的程侍郎,着实冤枉。分明什么也没做,平白就被韩寿拖下了水。
谁不知这出使他国是个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事,做得好倒也罢了。若是不好,引起两国纠纷,那便是记于史书上的千古罪人了。
程侍郎难过,非常难过,他耷拉着脸问孟恒,“孟大人怎么也被拉来做这苦差事了?”
孟恒没看他,一脸正气回道:“程大人此言差矣,身为臣子,为陛下做事,乃是本分。怎能说是件苦差事?”
程侍郎:“………”
他觉得自己昏了头了,怎么会问刚正不阿,油盐不进的孟恒这种问题。
他又回头问韩寿,“韩大人,下官听说,昨日关押在刑部大牢里的李大人被放出来了,还着令其贬官还乡。韩大人可知是因为何故?”
他皱眉不解,接着道:“这真是奇了,因镇国侯一事牵连的人多了,怎么就他能安然脱身呢?”
韩寿甚是无言地看了他一眼,这人怎么刚得了教训还不记打?
他轻轻咳了两声,又瞥了孟恒一眼,才低声提点道:“程大人,吃一堑长一智,谨言慎行啊!”
这话不说还好,一说倒是提醒了程侍郎是因谁站在这里的,当即脸色阴沉了下来,转过头冷哼了一声。
韩寿:“……...”
他觉得自己也该改改多管闲事的毛病了,一日到晚得净是干这吃力不讨好的事。
三人言谈间,楚朝已走了过来。
他从宫人手中接过清酒,对三人道:“孤与陛下,在大梁等着诸位爱卿归来。”
他举手投足一板一眼,已隐约有身为储君睥睨天下的气势。
三人躬身应下,饮下宫人呈上来的清酒,转身上了马车。
今日十二,按例不用早朝。
楚朝想了想,没回东宫,转道去了楚宁的未央宫。
楚宁正躲在里间执笔作画,一抬眸,就看见楚朝兴冲冲地走了进来。
“皇兄。”他跑到楚宁身边,探了个脑袋过去瞧,“皇兄在画什么?”
宣纸上的是一幅美人图,清丽委婉,甚是动人。
只可惜,美人无脸,平添了几分神秘。
楚宁已搁下手中毛笔,瞧着,竟是已然画完了。
“皇兄不画了吗?”楚朝诧异道,话中不无惋惜,“这姑娘长得这般好看,皇兄为何不为她添上眉眼呢?”
楚宁闻言轻轻一笑,问他,“她都没有脸,你怎知她生得好看?”
楚朝道:“皇兄竟不知吗?美人是有骨相的,生得好不好,看骨相便知。”
他指了指画中人空白着的脸,“皇兄看,虽没画眉眼,可这骨相已显,分明就是个极好看的美人。”
他又抬头问楚宁,“皇兄这是画的谁?”
楚宁摸了摸他的头,回问他,“阿朝可知清远公主?”
楚朝点了点头,“阿朝知道。清远公主乃是皇兄一母同胞的妹妹。”
其实,楚朝出生时清远公主便已早夭离世。可他还是听说过她,也知晓她短暂而绚烂的一生。
毕竟,大梁从古至今的公主何其多,葬入皇陵的,却只她一个。
第135章 千金一壶的杏花酿
楚宁微顿了顿,对他道:“朕画的便是她。若是她现在还活着,便该是生得这般模样吧……”
楚朝不解,“听闻清远公主与皇兄同胞,生得极像。皇兄何不按自己的容貌为她添上?”
话说出口他才觉得不妥,又忙忙改口,“是不能添的,若是让他人看了误解成皇兄,就不好了。”
楚宁笑了笑,没有说话。
的确是不好的,尤其她日后出宫以女儿家身份行走。
容貌这方面,自然该慎之又慎。
只是,再如何慎重,这天子重病濒危。按例,却是要留下画像供后人焚香悼念的。
宗正寺的官员来了几趟,皆被楚宁以身体不适为由给挡了回去。
他们倒也是锲而不舍,之后的日子,不管刮风落雪,日日来问。
楚宁不胜其烦,遣人将沈时寒寻了过来,眼巴巴求他,“沈大人一定有法子的,便再帮帮朕吧。”
沈时寒没看她,慢条斯理地理了理袖口,清清淡淡道:“陛下现在想起臣了?之前为了孟恒放李洵出狱一事,陛下不是果断得很吗?都不用知会臣自己便办妥当了。”
楚宁闻言一窒,到底是自己理亏,默默垂下头去。
只是心中仍忿忿不平,她是知会了他的呀!
其中,便数兵部侍郎李洵为先。
两人明里暗里不知争论辩驳过多少次,往往都是以孟恒面红耳赤地败北为结束。
所有人都以为这两人自此便结下世仇了。
直到李洵受了镇国侯一案牵连,入了刑部大牢。
孟恒却为他四处奔走,连求情的折子也是一茬一茬地往上递。
楚宁认识他已有数载,还从未见过他如此模样。
只是李洵之罪难免,她纵是看见,也只能将折子放在一旁,装作未见。
孟恒递了数日,四下求助无门之下,又跪在了楚宁面前。
他道:“臣知李洵有罪,不敢为他辩言。只求陛下看在臣这几年也算是勤勉有功的份上,饶他一命。臣愿敕去这一身御史官服,以谢圣恩。”
他双膝落在地上,重重磕了个响头。
都说读书之人傲气重,更何况这还是个顶顶傲之人。
所有的高傲自矜,曲高和寡,却在这一刻,丢得溃不成军。
第134章 形同陌路,再不识君
楚宁是有些动容的,她问孟恒,“孟大人一生光明磊落,两袖清风,真的要为他,落此污名吗?”
要知道,无故敕去御史一职,便是将十年寒窗苦读,尽数抛下。
没了功名在身的读书人,落于市井之中,再没了任何前程可言。
自然,亦会遭人无妄非议。
这对于一身傲骨的他来说,无异于抽筋剥骨。
孟恒面色平静,道:“臣以他为知己,士为知己者死,臣甘愿,亦不悔。”
他又重重磕了下去,“求陛下饶他一命。”
楚宁看他这副样子,抿唇不言,半晌才道:“孟大人宫变那日不畏生死,朕记着。你且先回去吧,李洵的命,朕先为你留着。”
说是这么说,便也只是留条命而已。
孟恒在刑部门前接李洵时,他一身脏污的囚袍遍布血痕,瘦骨嶙峋的,再没了往日不可一世的模样。
李洵看见他,神情略有些怔忪。后又像是想明白了什么,忽而低低一笑,“想不到,我们斗了这么久。最后,竟是你来接我。”
孟恒没说话,引他上了一旁的马车。
车中备了暖炉,也备了烈酒。
孟恒为李洵斟了一杯,神色如常道:“此一杯,既是贺你出狱,亦是你与我的送行酒。”
李洵握住酒盏的手一顿,“孟大人要去哪里?”
“景国。”孟恒道:“景国太子登基,陛下派了本官和两位同僚前去观礼。此一行,必得数月方回。”
他又抬头注视着李洵,“你现下脱了官身,再不能留在都城,日后是作何打算?”
李洵兀自笑了笑,道:“还能作何打算,不过一介布衣罢了,便回平遥去吧。乡野耕种,也是人生一乐。”
说着,他的眸色暗了下来,又道:“只是可惜,我明日便得启程,送不了孟大人了。”
“无妨。”孟恒仰头,将手中酒盏一饮而尽,“你我之间,何谈这些虚礼。”
更何况,平遥在西,景国往东,本就是背道而驰,越行越远的两条路。
烈酒饮尽,李洵下了马车。
他回头,朝孟恒躬身一揖,笑道:“若有来世,望能与君再为知己。”
说罢,他再不回头,转身离去。
孟恒立在原地,静静看着他萧索的背影。
此后,天远地远,便是形同陌路,再不识君。
孟恒送别李洵后,又入了趟宫。
他是来谢圣恩的,却不想,楚宁并不见他,只吩咐了个小宫人过来传话。
“陛下说,这是大人自己以官身求来的,不必谢恩。明日便要启程去景国了,大人回去好生歇着吧。”
孟恒抬头,看了看日光下恍若鎏金的翘檐。合袖,对着殿门深深拜下。
*
翌日,前往景国的使臣自承天门出发,储君楚朝代天子令,于宫门相送。
孟恒神色很是淡然,倒是另外两个,愁眉苦脸得紧。
韩寿还要好些,好歹是他自个儿撞丞相刀口上的,真要计较起来,也不算无辜。
只礼部的程侍郎,着实冤枉。分明什么也没做,平白就被韩寿拖下了水。
谁不知这出使他国是个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事,做得好倒也罢了。若是不好,引起两国纠纷,那便是记于史书上的千古罪人了。
程侍郎难过,非常难过,他耷拉着脸问孟恒,“孟大人怎么也被拉来做这苦差事了?”
孟恒没看他,一脸正气回道:“程大人此言差矣,身为臣子,为陛下做事,乃是本分。怎能说是件苦差事?”
程侍郎:“………”
他觉得自己昏了头了,怎么会问刚正不阿,油盐不进的孟恒这种问题。
他又回头问韩寿,“韩大人,下官听说,昨日关押在刑部大牢里的李大人被放出来了,还着令其贬官还乡。韩大人可知是因为何故?”
他皱眉不解,接着道:“这真是奇了,因镇国侯一事牵连的人多了,怎么就他能安然脱身呢?”
韩寿甚是无言地看了他一眼,这人怎么刚得了教训还不记打?
他轻轻咳了两声,又瞥了孟恒一眼,才低声提点道:“程大人,吃一堑长一智,谨言慎行啊!”
这话不说还好,一说倒是提醒了程侍郎是因谁站在这里的,当即脸色阴沉了下来,转过头冷哼了一声。
韩寿:“……...”
他觉得自己也该改改多管闲事的毛病了,一日到晚得净是干这吃力不讨好的事。
三人言谈间,楚朝已走了过来。
他从宫人手中接过清酒,对三人道:“孤与陛下,在大梁等着诸位爱卿归来。”
他举手投足一板一眼,已隐约有身为储君睥睨天下的气势。
三人躬身应下,饮下宫人呈上来的清酒,转身上了马车。
今日十二,按例不用早朝。
楚朝想了想,没回东宫,转道去了楚宁的未央宫。
楚宁正躲在里间执笔作画,一抬眸,就看见楚朝兴冲冲地走了进来。
“皇兄。”他跑到楚宁身边,探了个脑袋过去瞧,“皇兄在画什么?”
宣纸上的是一幅美人图,清丽委婉,甚是动人。
只可惜,美人无脸,平添了几分神秘。
楚宁已搁下手中毛笔,瞧着,竟是已然画完了。
“皇兄不画了吗?”楚朝诧异道,话中不无惋惜,“这姑娘长得这般好看,皇兄为何不为她添上眉眼呢?”
楚宁闻言轻轻一笑,问他,“她都没有脸,你怎知她生得好看?”
楚朝道:“皇兄竟不知吗?美人是有骨相的,生得好不好,看骨相便知。”
他指了指画中人空白着的脸,“皇兄看,虽没画眉眼,可这骨相已显,分明就是个极好看的美人。”
他又抬头问楚宁,“皇兄这是画的谁?”
楚宁摸了摸他的头,回问他,“阿朝可知清远公主?”
楚朝点了点头,“阿朝知道。清远公主乃是皇兄一母同胞的妹妹。”
其实,楚朝出生时清远公主便已早夭离世。可他还是听说过她,也知晓她短暂而绚烂的一生。
毕竟,大梁从古至今的公主何其多,葬入皇陵的,却只她一个。
第135章 千金一壶的杏花酿
楚宁微顿了顿,对他道:“朕画的便是她。若是她现在还活着,便该是生得这般模样吧……”
楚朝不解,“听闻清远公主与皇兄同胞,生得极像。皇兄何不按自己的容貌为她添上?”
话说出口他才觉得不妥,又忙忙改口,“是不能添的,若是让他人看了误解成皇兄,就不好了。”
楚宁笑了笑,没有说话。
的确是不好的,尤其她日后出宫以女儿家身份行走。
容貌这方面,自然该慎之又慎。
只是,再如何慎重,这天子重病濒危。按例,却是要留下画像供后人焚香悼念的。
宗正寺的官员来了几趟,皆被楚宁以身体不适为由给挡了回去。
他们倒也是锲而不舍,之后的日子,不管刮风落雪,日日来问。
楚宁不胜其烦,遣人将沈时寒寻了过来,眼巴巴求他,“沈大人一定有法子的,便再帮帮朕吧。”
沈时寒没看她,慢条斯理地理了理袖口,清清淡淡道:“陛下现在想起臣了?之前为了孟恒放李洵出狱一事,陛下不是果断得很吗?都不用知会臣自己便办妥当了。”
楚宁闻言一窒,到底是自己理亏,默默垂下头去。
只是心中仍忿忿不平,她是知会了他的呀!
本文网址:https://www.powenxue11.com/book/51571/1300912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wenxue11.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