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节礼
推荐阅读:华娱之实绩为王、神豪从随心所欲开始、大明汉王、我在西伯利亚打地鼠、重燃青葱时代、得分第一、从庆余年开始天道酬勤、1977:开局相亲女儿国王、离婚后,我继承了游戏里的财产、我就是你们的天敌、
慕容泠懂得人情练达,晓得女儿如此写些与平日风格迥然不同的家书,必定有她的道理。
果不出陈如峻父女所料,通过五百里加急往返的信件,大部分都被扬州郡守截留窥探过。那些以火漆封好的信件被手艺高超的匠人打开,待郡守过目后再次封得完好如初,重新来回传递。
生怕信中牵涉到江阴帮的利益,上头已然严令密切注视陈家父子、兄妹之间的动向,若有风吹草动,必须及早采取行动。
与当朝的阁老对上,扬州郡守与夫人都深知此举是在刀尖上舔血。却是已然上了贼船,不得不遵从命令。
一来二去的次数多了,陈欣华的信总是些内宅琐事,间或还夸赞粘亦纤几句,顺带赞赏郡守夫人对她的提携。
瞧着陈欣华的家书还算上路,又频频提及扬州郡守夫妇的好处,郡守夫人一颗心落在实处。只料作自己一番怀柔之策起了作用,与那江阴太守夫人粘氏说起,两人都是心满意足。
岂不知这种雕虫小技哪里是陈如峻父女的对手,陈如峻接了女儿封封报着平安的家书,却不是按着正常的顺序来读。
陈欣华幼时随着父亲学习周易,更懂些九宫八卦。父女二人之间,原本就有些旁人不知道的联系方式。
那信里闲话家常是真,却总藏着父亲需要的东西。陈如峻从信中挑挑捡捡,依着九宫八卦的格式比对,找出女儿真正想要传递的情况。
生怕母亲担心,陈欣华次次都嘱咐父亲不要将实情说出。
江阴的局势越来越不稳,陈如峻也越来越担心女儿与外甥的安危。只是崇明帝这盘棋下得够大,如今还不到收网的时候,唯有委屈女儿与虎谋皮。
每次妻子给女儿回信,陈如峻都提醒她写上叫女儿注意身体,照顾好幼子的安危。实则提醒女儿谨小慎微,保护好自己。
慕容泠虽读不懂女儿言下的真实之意,却从一封又一封频繁的家书,和陈如峻比平日更添了严峻的目光里,渐渐窥探到了不同。
家中的小佛堂里,三圣像前早供了长明灯。慕容泠如今初一、十五茹素,早晚各三柱香,祈求家人的福寿安康。
忧能伤身,纵然寄情诗书琴画打发着时间,不知不觉间,慕容泠青丝间又添了几行银发。晨起梳妆,更有衣带渐宽之势。
少夫人柳氏虽然也为丈夫担忧,却颇识大体,带着一双儿子时时前来宽解。唯有怀抱才几个月大的小孙子,听着懵懂无知的孩童牙牙学语,慕容泠才会露出真心实意的笑容。
听得下人来报,女儿打发来送节礼的车马已然到了门前,慕容泠一向牵挂的心如何能不焦虑?
耳听为虚,眼见才为实。做母亲的心有七窍,晓得那封封报着平安的家书里,多半有女儿无法写进去的东西,江阴的情形究竟如何,她急着要问问来人。
门房护着那几辆载着大包小包礼物的马车长驱直入,直接驶向垂花门的方向。正房的丫头婆子们早在垂花门前侯着,乌压压一大片,赶着去接人。
慕容泠瞧着仪态端庄,只稳坐在正房,等着女儿泒来的婆子请安问好。眼角的余光却不时瞥向外头,耳朵也用心听着芜廊下的动静。
梅妈妈陪在身侧,从主子那端着茶盏微微颤抖的手上,便能窥见她的紧张。
生怕主子等得心焦,梅妈妈便轻轻福身,直接掀了帘子出去,迎在院中那尊用做遮屏的太石假山石旁。只望着一瞧见来人,便立时领回夫人旁中。
待瞧见远远的由两个丫头搀扶着一位白发苍苍、身子佝偻瘦小的老妪徐徐行来,梅妈妈似是不相信自己所见。又揉了揉眼睛,这才忙不迭地迎上前去,一把挽住了老妪的胳膊:“费嬷嬷,怎么惊动了您老?”
被称做费嬷嬷的老妪身着深赭色宽边帔子,下系墨绿的马面裙,银发梳得一丝不苟,鬓边插着支足金的唐草纹细簪,显见得有几分体面。
面对梅妈妈的问候,费嬷嬷只是笑了笑,说道:“许久不见,阿梅你身子骨还是这么朗健,先带我去拜见夫人吧。
行走间有些吃力,梅妈妈便减缓了脚步,小心翼翼不敢有丝毫怠慢。走至正房门口,要小丫头去通报,自己亲手打起帘子,迎了费嬷嬷入内。
望见来人苍老的容貌,慕容泠也不觉大吃了一惊,赶紧起座迎上前去,问的话与梅妈妈如出一辙:“费嬷嬷,怎么惊动了您老?”
费嬷嬷停了脚步,轻轻捶了捶有些僵硬的腰,笑道:“瞧瞧,瞧瞧,果真有其主必有其仆,难道便不许老婆子活动一下筋骨?”
忙止了费嬷嬷做势要下拜的身躯,慕容泠皱着眉头道:“底下人不晓得轻得,梅妈妈你该替费嬷嬷传顶轿子才是。”
梅妈妈笑着辩解道:“奴婢是在大门口才瞧见费嬷嬷,果真是疏忽了。”
慕容洽顾不得寒暄,赶紧吩咐人替费嬷嬷打水净面,又命梅妈妈亲手去泡茶,自己这才挽了费嬷嬷的手,将她往炕上让。
来的这位费嬷嬷自然并不是普通奴婢,她今年已经七十有一,早已脱了府中奴籍,连陈如峻见了都要尊她一声嬷嬷。
费嬷嬷年轻时原是陈如峻母亲的陪嫁丫头,年纪轻轻便进了陈府。
陈母身体不好,从里到外都赖费嬷嬷替她打点。陈如峻兄弟几人的饮食起居、娶妻生子,几乎全是费嬷嬷一手照应。
自打慕容泠带着弟弟嫁入陈家,又是费嬷嬷替她撑起整个陈府中馈,并对年纪幼小的崇明帝悉心照应,令慕容泠感激涕零。
陈母去世之后,费嬷嬷本该荣养,她却不愿出府,就在陈府后院辟了小小三间房,自己种些豌豆丝瓜,全当强身健体。
陈如峻年前调任京城,费嬷嬷一则难离故土,二则老人家惧怕舟车劳顿,并没有随行,而是主动提出便留在陈府老宅。陈如峻夫妇遵从她的意愿,依旧将她留在老家,又吩咐二子焕忠早晚孝敬。
果不出陈如峻父女所料,通过五百里加急往返的信件,大部分都被扬州郡守截留窥探过。那些以火漆封好的信件被手艺高超的匠人打开,待郡守过目后再次封得完好如初,重新来回传递。
生怕信中牵涉到江阴帮的利益,上头已然严令密切注视陈家父子、兄妹之间的动向,若有风吹草动,必须及早采取行动。
与当朝的阁老对上,扬州郡守与夫人都深知此举是在刀尖上舔血。却是已然上了贼船,不得不遵从命令。
一来二去的次数多了,陈欣华的信总是些内宅琐事,间或还夸赞粘亦纤几句,顺带赞赏郡守夫人对她的提携。
瞧着陈欣华的家书还算上路,又频频提及扬州郡守夫妇的好处,郡守夫人一颗心落在实处。只料作自己一番怀柔之策起了作用,与那江阴太守夫人粘氏说起,两人都是心满意足。
岂不知这种雕虫小技哪里是陈如峻父女的对手,陈如峻接了女儿封封报着平安的家书,却不是按着正常的顺序来读。
陈欣华幼时随着父亲学习周易,更懂些九宫八卦。父女二人之间,原本就有些旁人不知道的联系方式。
那信里闲话家常是真,却总藏着父亲需要的东西。陈如峻从信中挑挑捡捡,依着九宫八卦的格式比对,找出女儿真正想要传递的情况。
生怕母亲担心,陈欣华次次都嘱咐父亲不要将实情说出。
江阴的局势越来越不稳,陈如峻也越来越担心女儿与外甥的安危。只是崇明帝这盘棋下得够大,如今还不到收网的时候,唯有委屈女儿与虎谋皮。
每次妻子给女儿回信,陈如峻都提醒她写上叫女儿注意身体,照顾好幼子的安危。实则提醒女儿谨小慎微,保护好自己。
慕容泠虽读不懂女儿言下的真实之意,却从一封又一封频繁的家书,和陈如峻比平日更添了严峻的目光里,渐渐窥探到了不同。
家中的小佛堂里,三圣像前早供了长明灯。慕容泠如今初一、十五茹素,早晚各三柱香,祈求家人的福寿安康。
忧能伤身,纵然寄情诗书琴画打发着时间,不知不觉间,慕容泠青丝间又添了几行银发。晨起梳妆,更有衣带渐宽之势。
少夫人柳氏虽然也为丈夫担忧,却颇识大体,带着一双儿子时时前来宽解。唯有怀抱才几个月大的小孙子,听着懵懂无知的孩童牙牙学语,慕容泠才会露出真心实意的笑容。
听得下人来报,女儿打发来送节礼的车马已然到了门前,慕容泠一向牵挂的心如何能不焦虑?
耳听为虚,眼见才为实。做母亲的心有七窍,晓得那封封报着平安的家书里,多半有女儿无法写进去的东西,江阴的情形究竟如何,她急着要问问来人。
门房护着那几辆载着大包小包礼物的马车长驱直入,直接驶向垂花门的方向。正房的丫头婆子们早在垂花门前侯着,乌压压一大片,赶着去接人。
慕容泠瞧着仪态端庄,只稳坐在正房,等着女儿泒来的婆子请安问好。眼角的余光却不时瞥向外头,耳朵也用心听着芜廊下的动静。
梅妈妈陪在身侧,从主子那端着茶盏微微颤抖的手上,便能窥见她的紧张。
生怕主子等得心焦,梅妈妈便轻轻福身,直接掀了帘子出去,迎在院中那尊用做遮屏的太石假山石旁。只望着一瞧见来人,便立时领回夫人旁中。
待瞧见远远的由两个丫头搀扶着一位白发苍苍、身子佝偻瘦小的老妪徐徐行来,梅妈妈似是不相信自己所见。又揉了揉眼睛,这才忙不迭地迎上前去,一把挽住了老妪的胳膊:“费嬷嬷,怎么惊动了您老?”
被称做费嬷嬷的老妪身着深赭色宽边帔子,下系墨绿的马面裙,银发梳得一丝不苟,鬓边插着支足金的唐草纹细簪,显见得有几分体面。
面对梅妈妈的问候,费嬷嬷只是笑了笑,说道:“许久不见,阿梅你身子骨还是这么朗健,先带我去拜见夫人吧。
行走间有些吃力,梅妈妈便减缓了脚步,小心翼翼不敢有丝毫怠慢。走至正房门口,要小丫头去通报,自己亲手打起帘子,迎了费嬷嬷入内。
望见来人苍老的容貌,慕容泠也不觉大吃了一惊,赶紧起座迎上前去,问的话与梅妈妈如出一辙:“费嬷嬷,怎么惊动了您老?”
费嬷嬷停了脚步,轻轻捶了捶有些僵硬的腰,笑道:“瞧瞧,瞧瞧,果真有其主必有其仆,难道便不许老婆子活动一下筋骨?”
忙止了费嬷嬷做势要下拜的身躯,慕容泠皱着眉头道:“底下人不晓得轻得,梅妈妈你该替费嬷嬷传顶轿子才是。”
梅妈妈笑着辩解道:“奴婢是在大门口才瞧见费嬷嬷,果真是疏忽了。”
慕容洽顾不得寒暄,赶紧吩咐人替费嬷嬷打水净面,又命梅妈妈亲手去泡茶,自己这才挽了费嬷嬷的手,将她往炕上让。
来的这位费嬷嬷自然并不是普通奴婢,她今年已经七十有一,早已脱了府中奴籍,连陈如峻见了都要尊她一声嬷嬷。
费嬷嬷年轻时原是陈如峻母亲的陪嫁丫头,年纪轻轻便进了陈府。
陈母身体不好,从里到外都赖费嬷嬷替她打点。陈如峻兄弟几人的饮食起居、娶妻生子,几乎全是费嬷嬷一手照应。
自打慕容泠带着弟弟嫁入陈家,又是费嬷嬷替她撑起整个陈府中馈,并对年纪幼小的崇明帝悉心照应,令慕容泠感激涕零。
陈母去世之后,费嬷嬷本该荣养,她却不愿出府,就在陈府后院辟了小小三间房,自己种些豌豆丝瓜,全当强身健体。
陈如峻年前调任京城,费嬷嬷一则难离故土,二则老人家惧怕舟车劳顿,并没有随行,而是主动提出便留在陈府老宅。陈如峻夫妇遵从她的意愿,依旧将她留在老家,又吩咐二子焕忠早晚孝敬。
本文网址:https://www.powenxue11.com/book/51459/1295872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wenxue11.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