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文学 > 穿越重生 > 晚明霸业 > 第701章 命好将军和苦命知府

第701章 命好将军和苦命知府

推荐阅读:苟成圣人,仙官召我养马开局赠送天生神力我以诗歌斩妖除魔战争领主:从厄运之地开始崛起剥削好莱坞1980绿龙博士红楼琏二爷从斩妖除魔开始长生不死坐忘长生从呼吸开始超凡入圣

    “这小子除了从山东跟我们打过几场硬仗之外,在别的地方,随大军征伐,就没有打过几场像样的硬仗,这不得不说是个命好到了极致的人啊!”
    徐梁拿到了李化鲸的报告,在行营中有些忍俊不禁,不由的笑道:“等他回来了,就写个命好之人送给他。”
    李岩等军方大佬也纷纷笑了起来。
    虽然大家都知道,河南作为中原腹心之地,素来没有立场,投降早就成为了习惯,可是这种势如破竹的速度,让在场的大佬们,不由的有些咋舌。
    不过,惊讶归惊讶,但是内心却是很庆幸的。
    跟下面的将领不同,在座的无一不是军方大佬,大家都是从基层上来的,自然知道战争对于国家,对于百姓的伤害到底有多大。
    “传令嘉奖。”徐梁道:“这次李化鲸任务完成得很不错,加武略将军。我记得他那儿还有个参谋,是战转参的,这回给他把军衔升上去,咱们大明也是可以恩荫的,不然人家会说我这个皇帝陛下太无情喽。”
    柳如是在一旁迅速记下了军令,送到军令部下发。
    “另外,请李将军以总参的名义发文,建议他们不要进一步扩大战果。”徐梁道:“扼守长江是可以的,南面就不要刺激左良玉的旧部了,现在我军不是打不过人家,而是守不住地盘,一定要避免重蹈闯逆覆辙。”
    李岩应声称诺。
    “秦将军(秦良玉)召集了五千白杆兵,我有意一并交给李化鲸”,徐梁道:“他们都是川人,天然契合。而且很快就要准备攻略巴蜀,这些人是主战场作战,有地利人和的优势。让李化鲸以本部人马与这五千川兵合练为一个山地师,正好适应的那边作战需要,诸君以为如何?”
    “臣这就去查看川兵整训进度,尽快让他们完成山地部队的整编,让他们可以以最快的速度投入战斗。”李岩沉声道。
    徐梁又看了一遍李化鲸送来的报告,还是忍不住心中一乐。
    现在自己的控制区已经从山东一下子拓展到了整个鱼米之乡湖广,光复了大明半壁江山,一跃成为当下人口最大,面积最广的政治势力。
    最重要的是,这里是真正的产粮区,在经过行政体系改造之后,紧紧套在徐梁脖子上的粮食枷锁总算解除了。
    徐梁不由的想起了那个差点儿致自己于死地的家伙,左良玉。
    左良玉在明朝官方看来,也算是个救命稻草的存在,虽然后来歇菜了,但是依然没有人敢小觑他。
    在徐梁看来,左良玉若是早出生几百年,也不脱为一代枭雄。
    左良玉出身贫寒,年幼的时候便父母双亡,由叔父养大。从小经历过各种苦难,不仅没有压垮他,反而让他成长为一个顶天立地的汉子。
    他身材魁梧,体力过人,尤其是擅长开弓射箭,早些年在山海关当兵,因为其悍勇,便成为军官。
    军人即便是再黑暗的时代,也是尊敬强者的,当然你得有起码的知音。
    就像是文官里的海瑞,一样的出身贫寒,若没有人罩着,如何成为海青天?
    左良玉一路青云平步,最惨的时候也曾经被撤职,后来东山再起,投到曹文诏麾下,曹文诏也是一等一的猛将,猛将在一起,自然会一起迸发光芒。
    后来,左良玉就被真正的大佬发觉。
    他就是侯恂,侯恂这位大佬直接将左良玉提拔为副将,让他到中原剿贼,最后一发不可收拾,成为一方军阀。
    而那个当年的勇敢的年轻人,也一曲不复返,成为抱着军队,享受好日子的恶人。
    说是恶人,并不是因为他是军阀的原因,实在是左良玉的军队,军纪极其败坏,民间所谓“贼过如梳,兵过如篦”,主要就是因为左良玉纵容兵痞。若说这是将领的性格所致也就罢了,偏偏他这样纵容,战绩却还一直拿不出手。
    另一方面,左良玉又是个知道感恩的人。侯恂提拔他之后,他每次路过侯恂老家,都要去给侯恂父母请安磕头。
    侯恂后来出京督师,也是他手下留情才没有被坑死——只是被坑进了监狱而已。
    可见左良玉是个极其复杂的人,这回新军与左良玉的旧部毗邻而居,朱振甚至给了侯恂新任命:总督河南、湖广屯粮事务。
    就是希望侯恂发挥对左良玉旧部的影响力。
    侯恂年纪已经大了,儿子顺利搭上陛下的龙舟,成为知府,他已经颇为满足了。这回出山也纯粹是借着过去的余威,压住左良玉的旧部不让他们动弹罢了。
    “再从沂蒙山的吏员学院调实习生过来吧。”
    徐梁面对河南各府县的叫苦,只能尽快补充底层书吏。
    徐梁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地方政权。主要就是靠完善合理的文职官吏体系,建立大量的文字档案,将原本被当地吏员视作传家宝的社会数据,全部收回,重新编撰。
    这是个庞大的工程,也是程贤作为内阁首辅,在徐梁看来最大的功绩,其功劳甚至堪比萧何。
    这个过程对人力的需求量十分庞大,而且还要排除当地吏员家族的干扰,必要时还要杀鸡儆猴,绝非上头一句话,下头跑跑腿就能解决的。
    吴伟业与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在原时空生于明万历三十七年,明崇祯四年(1631)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左庶子等职。
    清顺治十年(1653)被迫应诏北上,次年被授予秘书院侍讲,后升国子监祭酒。顺治十三年底,以奉嗣母之丧为由乞假南归,此后不复出仕。
    而如今却是大明朝实打实的官员怀庆知府。
    此时已经算不上年轻的吴伟业,却爆发出生命的第二个春天。只是这春天来得快,走的也快,很快便陷入了无边无际的沼泽地之中了。
    从十二月初五日到任,会见辖下两府各县的官吏僚属、官绅势家,直到初十日方才真正开始办公。
    忙完了这些开场事,他便要按照工作大纲先从编户齐民上着手,同时招募举人、生员,外聘账房,清点府库。
    谁知这个在山东最基础的工作,竟然推行不下去。
    原因很简单。鱼鳞册是征田税的,黄册是确定户口赋役的。这两项肯定被把持在府县书吏手中。不愿重新修订。而且大明的黄册只算民、军、匠户,如奴仆等贱民是不计算在户口之中的。朝廷撤卫所入府县,自然得到了军户们的欢迎,但侵犯了军籍地主的利益;编订贱民入户籍,则损害了奴主的利益。自然会被被人抵触。
    新圈铨选出的县官又都是这些家庭出身,所以从知府以下。谁都不愿意做这种事,就算是要打板子,也都互相包庇,硬生生将吴伟业的工作进度拖延下去。
    吴伟业吓得整夜噩梦。他可是知道朝廷的规矩,一旦进度拖延。要写的检查、报告可就是连篇累牍,篇篇都是日后定罪的铁证。作为榜眼,他不愿意自己的仕途就此终结,尤其是之前还被着实敲打过一阵。
    “奎伯,你去归德府,帮我找朝宗问问计策。”吴伟业终于坐不住了,叫过身边老仆。
    这老仆是吴家的老家人了,深谙庶务,一直追随在吴伟业身边儿照顾。名为主仆,实则却是半个师爷,也算是吴伟业钻了朝廷禁用私人的空子。
    那奎伯早就私下里都将各门关系摸了一遍,见老爷终于开口求策了,方才道:“老爷,这事你就算去问了侯大人也是无奈何。”
    “那怎么办!”吴伟业急得口腔溃疡,此时咬到舌头,更是钻心地痛。
    奎伯道:“这些地方豪门,早就已经通好了气,就连那些县官都不把你放在眼里。私下里还有人说:也不知大明能在此间呆到几时……”
    “什么!”吴伟业暴跳起来:“竟然还有人敢出此悖逆之言!”
    “是啊,”奎伯悠悠道,“所以如今根本不着急下手订立户口,关键还是得立威。”
    “立威?如何立威?”吴伟业听说过山东整肃时候的恐怖,几乎家家关门闭户,但凡有点小过被人揪出来,便是充为苦役,煞是可怕。只是他当时为莱州知府,下面的累活脏活都有县上官吏去做,莱州又是天子驻跸之所,所以还算“和谐”。
    “老奴已经打探得侯大人、王大人是如何做的了。”奎伯凑上前,小声道:“先以家丁仆从充为巡捕,招募流民和破落户为辅巡,然后……”奎伯竖起手掌,手刃朝下一压,浑浊的眼珠中迸发出一股厉色。
    “这……不伤天和么?”吴伟业不自觉地心跳加速起来。
    “听说很多知府衙门的刽子手都累的昏死在道边儿上了。”奎伯压低声音道。
    “他们竟然如此狠辣!”吴伟业又是一惊。
    “有道是破家的县令,灭门的府尹,尤其是眼下乱世,老是乱世当用重典啊!
    老爷若是心存仁善,不用重典,恐怕上头就要对您用重典了。”奎伯劝道:“到时候怀庆卫辉两府固然无人能逃,连带着老爷都要栽进去。”
    吴伟业是见识过当今陛下雄才大略的人,既然别人都敢下狠手,自己为什么不敢?
    事情做没做好是一回事儿,敢不敢做又是另外一回事儿。
    “就怕御史弹劾……”吴伟业心中仍有些牵挂。
    “陛下故意不安排提刑使司入驻地方,除了人手不够,恐怕也是给府县官一个机会。”奎伯劝道。
    “现在让家里送家丁来也来不及了。”吴伟业彻底动心了,忍不住哀叹道。
    “老爷,不用从家里来,可先提审各县送来通匪投贼的囚犯。”奎伯道:“老奴听说其中有几个曾是地方上的典史、捕头,投顺之后做了闯逆的武官。这种人本就是地头蛇,又能见机行事,不是迂阔之辈,若是老爷给他们一条生路,他们必然为老爷办事。”

本文网址:https://www.powenxue11.com/book/49291/1204926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wenxue11.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