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农家老太后 第37节
推荐阅读:甘愿[校园1V1]、春山暮、心跳悖论、季节性症状(1v1)、解脱(年上,1V1,H)、末世欲菟、谋臣、心头血、家族遗传精神病(nph虐)、边界 (婚后,1V1)、
听到这话,邵云博心中难免有些伤感,不过他并不想破坏当下这轻松的气氛。
“的确很有一套,虽然方式简单、粗暴,却很实用,能一举多得,令人不得不佩服她那些奇思巧虑。”
要不然,以安常煦的聪明与心计,一般人根本驯服不了他,还很容易被他反制,岂能成长为现在这幅进退有度、低调内敛的模样。
等到李家人在高台县接到这份份量十足的封赏圣旨后,都有些震惊,他们都没想到,皇上竟然这么舍得下本,连伯爵之位都舍得给。
宣布完圣旨后,过来宣读圣旨笑容灿烂的躬身接过李成锋给的赏钱,态度远比前两次前来宣读圣旨的内侍谦卑得多。
遣退周围的其他人后,内侍才神色恭敬的取出安常煦与李常欣的信道。
“启禀护国夫人,这是康王殿下与乐阳县主托奴婢代为转交的信,而且临来时,陛下曾特意嘱咐奴婢要代几句话。”
陈凤琪接过信,神情肃然的回道。
“臣妇恭听圣训!”
“护国夫人不必如此,陛下说,他只是建议,并没有强求夫人之意,康王殿下初回京,又年少,他却身体欠安,能为殿下提供庇护的时间有限,宗室与朝堂之上的列位,多是他的尊长,康王殿下恐将处处受限,希望能劳动夫人进京扶持几年。”
身为在皇上身边很受重用的宦官,赵内侍他们都很清楚,若无意外,康王殿下会在不久之后,就被正式立太子,乃至继承皇位。
康王殿下不是在宫内长大,被认回去的时间尚短,在朝野内外的声望与影响力都严重不足,身边也没有聚集什么势力,又年少,一旦登基继位,肯定容易受制于朝臣。
纵然有邵云博这个丞相的全力支撑,可他本身在朝堂上的根基也浅,全凭他一力扶持,才能有现在这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显赫。
没有了康平帝的力挺,邵云博自身恐怕都要面对诸多围攻,在这种情况下,就算他有心,能给少年新帝提供的帮助也将有限。
只有身为南江书院的幕后东家,在南江书院一系中拥有崇高威望的陈凤琪出面,带着邵云博与南江书院一起,才能助新帝与那些老牌势力抗衡。
再加上康王殿下的养父安远伯,出身处柱国公府,哪怕对方此前只是柱国公府的一位死士,但是有他的存在,能给柱国公府与安远伯府之间,建立起信任合作的基础,从而帮助康王争取到柱国公府的支持。
只要有了手所握二十万大军的柱国公府的支持,康王殿下的登基之路,将会变得顺利得多,朝野上下的那些人,也要忌惮一二,不敢太过放肆。
这些内侍考虑不到这内中详情,却能从皇上的表现中,领会到他对眼前这位护国夫人的高度重视,甚至可以说是尊重的态度。
毕竟若是换了旁人,皇上完全不必让他代话,完全可以用一纸圣旨将他们直接召入京中,若是这李家有上进心些,得了这般史无前例的重大封赏,肯定会主动提出要进京谢恩。
可是李家在领完圣旨后,只是遥谢圣上隆恩厚宠,丝毫不打算提进京谢恩的事,这位赵内侍才意识到,在他们来之前,皇上可能已经预料到这个结果,才会在私交待他们代话。
听到康平帝托这赵内侍帮忙带的话,陈凤琪着实有些意外,他们一家不打算上京,固然是出于自身性格、生活习惯等因素考虑,其实也还有着另一个原因。
他们身为抚养常煦长大的亲人,在常煦心中的地位,肯定不是刚认的亲爹能比的,将心比心,尤其是在对方还是一位帝王的情况下,恐怕很难心平气和的接受,自己一个亲爹,在儿子心中的地位不及他养父母重要的事实。
所以他们不去京中,也有让他们亲父子好好培养感情,不去中间掺合,碍皇上眼的想法。
却没料到,皇上竟然主动提出,希望他们能够进京,而且还直言不讳的告诉她,他的身体欠安一事。
这也明显意味着,皇上的身体是真的到了将要油尽灯枯的地步,所以对方已经没有心思去计较孰亲孰远的事,也顾不上考虑,这样做的结果,会不会在将来养大他们李家的野心,只顾得上眼前。
不过陈凤琪即便从中分析出这些信息,她也没有立即改变主意的意思,因为她深知,京中就是一团乱麻,他们一家一旦上京,就会被缠上,难以脱身。
“陛下的意思,老身明白了,可是我们李家人丁单薄,还都是没甚见识的乡下人,对于京都中的一切,心中一直存着敬畏,老身一年迈妇人,去了能做的事情有限,陛下那边若有需要用到老身的地方,老身自当尽力而为,至于进京一事,还需从长计议。”
赵内侍见状,总算明白,眼前这位看着气质温文儒雅,书香气十足的老夫人,看着温和好说话,实则是位心中极有主见之人,连皇上的面子都敢不给。
不过赵内侍一想到康王殿下那么有把握的嘱咐,让人提前做的准备,他的心中又踏实了不少。
“护国夫人与康王殿下祖孙分别已有数月,殿下心中甚为思念老夫人,十分期待能在京中早日与家人团聚,希望夫人能够尽快做出决定,奴婢等人,会在高台县衙等候夫人一家,届时好一起进京。”
第五十二章 上京
陈凤琪有些意外, 不知道她都将话说到这个份上了,为什么对方还是不愿放弃,还说要等着他们一起进京。
她不是不惦记自己亲手养大的孙子,可是她比谁都清楚安常煦的心机能力, 从他相继考取会与状元的表现上看, 她其实还有些低估了对方, 毕竟她没有插手玄隐先生对他的教育。
事实证明,玄隐先生果然名不虚伟,将科举一道研究得极为透彻, 才能教出年仅十五岁的少年状元。
也就是说,除了她知道的那部分,安常煦还拥有她不了解的本事,且是让她自叹不如的本事,这样一来, 陈凤琪不认为自己上京能帮到对方。
毕竟阳阳就算现在改回安姓,他依旧与南江书院保持着天然的联系, 尤其是他拥有皇位正统继承人的身份, 双方可以彼此相互成就,没必要非让她出面。
至于说年龄问题, 她可没教安常煦见人年长, 就要尊老,他要是连这点问题都解决不了,因为人家年长,就受制于人, 那就是愚蠢,她去了挽救不了。
在这种情况下,陈凤琪并不认为自己有上京的必要, 她这辈子的身体已经年过五十,将要开始衰败了,她要留在李家庄安静的养老,可不打算临到老,还要去京城那等地界为子孙劳心劳力。
不置可否的送走赵内侍一行人后,陈凤琪才打开孙子孙女的信,先看的是阳阳的,看他在信里讲了下自己在京中的心理历程,明确表示自己很期待家里人都能去京里,可以一家团聚的愿望。
陈凤琪看完无动于衷,哪怕对方的言语之间透着发自内心的思念、关心与期待,可是做人嘛,哪能为了一己之私,就想凭借某些关系绑架其他人呢?尤其还是想要劳动她这年过五旬的老人家。
这小子还是太自私了点,在某些方面,还是有点欠教育。
放下安常煦的信,陈凤琪才打开李常欣的信,那个一被放出去,完全就是一匹脱缰的小马驹。
每次来信,讲的都是她又见到什么新奇物件、吃到什么美食、买了什么东西等内容,为了能让她共享那些快乐,讲得都很细致,每次都有好多页。
这次也不例外,就是讲得内容有些不同,例如,她已经知道李成锋不是她亲爹,也不是她祖母亲儿子的事,还猜到她那亲爹应该是犯了什么大错,才会惹怒她这个祖母,害得祖母带着怀着她的母亲背井离乡。
所以李常欣足足用两页字,抨击她那素未谋面的亲爹,并态度鲜明的表示,她爹永远是她爹,哪怕她像阳阳那样,亲爹是皇帝,她也坚决不认。
虽然觉得那皇帝办事太不靠谱了点,着急忙慌的赶紧当众认儿子的心态,她还能理解,可他嘴那么快,又当众揭穿她儿子不是亲儿子的事情做甚。
不过李常欣的这番态度,让陈凤琪颇感欣慰,这能证明,她过去的教育,还是颇有成效的,在这个极其重视血缘关系的大环境中,她能不受影响,没有执着于那点血缘,而是理智的分析出这些接近真相的内容。
接着看后面的内容,陈凤琪就不高兴了,京中那些人想要拉拢安常煦,却因安常煦不是要去上朝,就需进宫接受康平帝的加急培训,大多时候都找不到人,就想从李常欣这里下手。
轮着以各种理由举办各种聚会,给李常欣下帖子,基本还都是些在京中极有头脸的人家,怕给阳阳惹来麻烦,她还不能拒绝。
虽有邵丞相家的大孙女从旁带着,悉心指点她,也经常会因言语或是行为失当而受到别人的嘲笑,那些人都两面三刀得很,让她很生气,可是明明是那些人不对,到头来,就因为她脸色不好,那些人就认为都是她的错。
阳阳虽然出席那种聚会的时间少,但他不管是在参加一些聚会,还是上朝的时候,都会被特意针对。
京城里的那些人总是以考较的态度,特意问他,然后当众指出他的经验不足、思虑不周全等问题。
阳阳爱面子,在外面遇上的事,回来都不跟她说,天天都很努力的看书学习,过得十分辛苦,她还是听消息比较灵通的邵家姐姐提起,才知道原因。
总之就是,她本来已经计划要在近期回高台县,可是知道阳阳在京城中的处境后,就不放心将他一个人留在京中,就希望家里人也能上京,也给那些人设鸿门宴,让他们也尝尝被人轻视和针对的滋味。
愤愤不平的语气中,透着满满的小孩气,措辞与吐槽,都是李常欣一贯的风格,记陈凤琪看着既觉生气,又有些怀疑,毕竟她很了解安常煦一直以来喜欢借李常欣达成目标的伎俩。
可是不管怎样,陈凤琪知道,李常欣在信中提及的那些人与事,肯定不会是胡编乱造,若不是真正经历过,以她与安常煦此前的阅历与生活环境,注定了他们想编都没有素材可以借鉴。
人类的感情,从来都是这世上最复杂,也最不可控的因素,所以理智告诉陈凤琪,以她的性格,实在不愿去京城趟浑水,可是不知道也就算了,真正知道京中具体是个什么环境后,她就很难再无动于衷。
将二人的信交给李成锋夫妻看后,江燕娘难掩担忧与怒气的回道。
“我还以为阳阳有个皇帝的亲爹,在京城里可以过好日子,好好享福呢?怎么还要被人为难呢?那些人为难阳阳,就不怕皇上治他们的罪吗?”
李成锋对此倒是有些经验。
“就算是皇上,除非是不管不顾的昏君,要不然,也不能随罚人,那些人以‘切磋’‘讨教’的名义给阳阳出难题,都是光明正大的事,又没有犯国法,就算是皇上,也拿他们没办法。”
就像镇国大将军的儿子,当年去军中历练,有些资格老的不将他放在眼里,动不动就以‘切磋’的名义将他揍得浑身是伤,出了岔子推他出去顶锅,到了做正事的时候,却不着痕迹将他撇到一边,想要给别人留下将军的儿子无能的印象。
镇国大将军虽然心疼儿子,也无法干涉什么,只能任他儿子在军中摸爬滚打,总结出经验教训,真正以自身实力征服那些人后,那些信奉强者为王的军中老油子,只要不是真正怀着异心的,对他会比谁都忠诚。
陈凤琪有些意外的看向李成锋,点头赞许道。
“成锋说得对,阳阳的身份不一般,肯定会备受关注,京中那些人都想找机会试探他,这是他必须要经历的过程。”
“可是不管怎么说,阳阳才十五岁,那么大点的孩子,能知道些什么?他能考个状元,还不能证明他已很厉害了吗?那些人都比阳阳的年龄大,每个人都拿自己知道的、擅长的考阳阳,阳阳再怎么厉害,也不可能应付得了啊。”
“娘,我们上京去吧,不管是他们姐弟两个,还是只留下阳阳一个人在京里,我都不放心,等我们去了,谁再敢欺负我们家孩子,我要当面骂他们不要脸。”
李成锋也点头道。
“娘,燕娘说得有道理,阳阳虽然是皇上的儿子,可他在京中没有根基,我最好还要过去帮帮他,有我们这些长辈在他身边,那些人肯定不敢现过么为难他。”
“等到他在那边稳定些了,我们再回来。”
眼看这两人的反应,再加上她自己看到乐姐儿在信中写的那些,也确实有些不放心,陈凤琪点点头道。
“好吧,我们去看看情况再说。”
听说李家人突然改变主意,临时决定打算上京,玄隐先生虽然感到有些意外,但他表示支持。
“景钰目前正处风口浪尖上,肯定处境有些困难,皇上不仅事务繁忙,身体还欠安,那些人也会有恃无恐,有您这位超一品的护国夫人在,那些人肯定要有所收敛。”
京中那些各怀心思的人自恃年长,可是论起年龄与辈份,没有什么人敢在身为护国夫人的陈凤琪面前托大。
虽然陈凤琪的超一品诰封,并没有什么实质性权利,可她是抚养康王长大的祖母,皇上再给足尊敬,她的地位就无可撼动,谁都不怠慢。
既然已经做出上京的决定,陈凤琪也就不再说什么实在不愿去之类的话。
“希望如此吧,我算是体会到,为何世人常说,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的心情,本以为他们已经长大成人了,我就可以放任他们自己闯荡,结果现在一听说他们过得不好,就坐不住了。”
玄隐先生不置可否的笑着低头喝茶,他已经接到孙子的信,知道了眼前这位东家太太被惹恼后,能做出什么事来。
爱的时候是真爱,恨的时候也是真恨,对亲生儿子能做到如此,对孙子想必也不会手软,只希望自己的那位关门弟子可以争气点,一辈子都别干出让他祖母寒心的事。
“景钰毕竟还是太年轻了些,人虽聪明,知识储备也不少,可他过去生活的环境太过单纯,与人相处的经验虽也丰富,可是李家庄上下的这些人,与朝堂上的那些人物,到底不同,短时间内,肯定有些捉襟见肘,应付得艰难。”
在高台县衙中等了一夜,就接到李家庄派人送过来的信,告诉他们李家想要进京谢恩,打算与他们一起走,顿让赵内侍激动不已。
他不在乎李家人这么快就改变主意,同意进京的原因,只在乎李家愿意进京,既能让他对康王殿下交待,也能给皇上一个交待。
看到江燕娘收拾出一年四季都能穿的衣服,连乐姐儿和阳阳的在内,让陈凤琪忍不住扶额,她一点没嘱咐到位,这位就做了无用功。
“将这御赐的诰命大装带上,再带几身能在路上换洗的衣服就行,其它的就不必了,长途跋涉的,东西带的太多不方便,去了京里,肯定不缺我们新衣裳穿。”
关键在于,他们现在都有了爵位与诰命,去了京中,穿着方面是有讲究的,不比在这偏僻的李家庄,不管被封成什么,都可以随心所欲,过着普通人家的生活,将那些身份都抛之脑后。
江燕娘不舍的看着箱笼中装着的那些衣裳。
“娘,这些大多都是用御赐的衣料做的好衣裳呢,这趟进京后,还不知道啥时候再回来,放家里长时间不穿,放坏了多可惜啊。”
陈凤琪叹了口气道。
“能送人的送人,将库房里的那些不能长时间存放的东西,全都分发给书院里的工作人员当福利,剩下的,家里有冬生一家帮忙照看,没什么可惜不可惜的,你养子是康王,没了这些,还有更多更新更好的。”
再怎么不舍,听到陈凤琪的吩咐,江燕娘还是毫无异议的照做,不过即便如此,他们正式出发时,还是驮了两马车的箱笼,被带上京的那些,都是在时人眼中很珍贵的物品。
有因为工艺要求太高,始终无法大量生产的钟表,还有大量从海外带回的物品,陈凤琪觉得华而不实,却备受时下人喜爱,非常适合用来装面子。
张冬生夫妻不放心让东家太太一家跟着一群陌生人上京,所以他们将自己的一对十岁左右的儿子,都暂先招托付给青娘偶尔帮忙照看一下,坚持要陪着上京。
虽然这次陪着陈凤琪一家上京的,还有从南江书院毕业的五名女生,以及听说东家要上京,临时从书院中结业出来的三人,正是安常煦在南江书院时,除李常欣外,接触最多的那三个乞丐出身的孩子。
张冬生们觉得这些年轻女生与少年,终究不如他们这些老人靠得住,打算等到东家安置好后,再根据京中的情况决定回不回来。
陈凤琪并不赞成他们的选择,在她看来,年仅十岁左右的孩子,都是很关键的年龄,正需要父母的陪伴与照顾。
可是不管是张冬生夫妻,还是书院里的其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家长,都没有这个意识,让她劝都没法劝。
“的确很有一套,虽然方式简单、粗暴,却很实用,能一举多得,令人不得不佩服她那些奇思巧虑。”
要不然,以安常煦的聪明与心计,一般人根本驯服不了他,还很容易被他反制,岂能成长为现在这幅进退有度、低调内敛的模样。
等到李家人在高台县接到这份份量十足的封赏圣旨后,都有些震惊,他们都没想到,皇上竟然这么舍得下本,连伯爵之位都舍得给。
宣布完圣旨后,过来宣读圣旨笑容灿烂的躬身接过李成锋给的赏钱,态度远比前两次前来宣读圣旨的内侍谦卑得多。
遣退周围的其他人后,内侍才神色恭敬的取出安常煦与李常欣的信道。
“启禀护国夫人,这是康王殿下与乐阳县主托奴婢代为转交的信,而且临来时,陛下曾特意嘱咐奴婢要代几句话。”
陈凤琪接过信,神情肃然的回道。
“臣妇恭听圣训!”
“护国夫人不必如此,陛下说,他只是建议,并没有强求夫人之意,康王殿下初回京,又年少,他却身体欠安,能为殿下提供庇护的时间有限,宗室与朝堂之上的列位,多是他的尊长,康王殿下恐将处处受限,希望能劳动夫人进京扶持几年。”
身为在皇上身边很受重用的宦官,赵内侍他们都很清楚,若无意外,康王殿下会在不久之后,就被正式立太子,乃至继承皇位。
康王殿下不是在宫内长大,被认回去的时间尚短,在朝野内外的声望与影响力都严重不足,身边也没有聚集什么势力,又年少,一旦登基继位,肯定容易受制于朝臣。
纵然有邵云博这个丞相的全力支撑,可他本身在朝堂上的根基也浅,全凭他一力扶持,才能有现在这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显赫。
没有了康平帝的力挺,邵云博自身恐怕都要面对诸多围攻,在这种情况下,就算他有心,能给少年新帝提供的帮助也将有限。
只有身为南江书院的幕后东家,在南江书院一系中拥有崇高威望的陈凤琪出面,带着邵云博与南江书院一起,才能助新帝与那些老牌势力抗衡。
再加上康王殿下的养父安远伯,出身处柱国公府,哪怕对方此前只是柱国公府的一位死士,但是有他的存在,能给柱国公府与安远伯府之间,建立起信任合作的基础,从而帮助康王争取到柱国公府的支持。
只要有了手所握二十万大军的柱国公府的支持,康王殿下的登基之路,将会变得顺利得多,朝野上下的那些人,也要忌惮一二,不敢太过放肆。
这些内侍考虑不到这内中详情,却能从皇上的表现中,领会到他对眼前这位护国夫人的高度重视,甚至可以说是尊重的态度。
毕竟若是换了旁人,皇上完全不必让他代话,完全可以用一纸圣旨将他们直接召入京中,若是这李家有上进心些,得了这般史无前例的重大封赏,肯定会主动提出要进京谢恩。
可是李家在领完圣旨后,只是遥谢圣上隆恩厚宠,丝毫不打算提进京谢恩的事,这位赵内侍才意识到,在他们来之前,皇上可能已经预料到这个结果,才会在私交待他们代话。
听到康平帝托这赵内侍帮忙带的话,陈凤琪着实有些意外,他们一家不打算上京,固然是出于自身性格、生活习惯等因素考虑,其实也还有着另一个原因。
他们身为抚养常煦长大的亲人,在常煦心中的地位,肯定不是刚认的亲爹能比的,将心比心,尤其是在对方还是一位帝王的情况下,恐怕很难心平气和的接受,自己一个亲爹,在儿子心中的地位不及他养父母重要的事实。
所以他们不去京中,也有让他们亲父子好好培养感情,不去中间掺合,碍皇上眼的想法。
却没料到,皇上竟然主动提出,希望他们能够进京,而且还直言不讳的告诉她,他的身体欠安一事。
这也明显意味着,皇上的身体是真的到了将要油尽灯枯的地步,所以对方已经没有心思去计较孰亲孰远的事,也顾不上考虑,这样做的结果,会不会在将来养大他们李家的野心,只顾得上眼前。
不过陈凤琪即便从中分析出这些信息,她也没有立即改变主意的意思,因为她深知,京中就是一团乱麻,他们一家一旦上京,就会被缠上,难以脱身。
“陛下的意思,老身明白了,可是我们李家人丁单薄,还都是没甚见识的乡下人,对于京都中的一切,心中一直存着敬畏,老身一年迈妇人,去了能做的事情有限,陛下那边若有需要用到老身的地方,老身自当尽力而为,至于进京一事,还需从长计议。”
赵内侍见状,总算明白,眼前这位看着气质温文儒雅,书香气十足的老夫人,看着温和好说话,实则是位心中极有主见之人,连皇上的面子都敢不给。
不过赵内侍一想到康王殿下那么有把握的嘱咐,让人提前做的准备,他的心中又踏实了不少。
“护国夫人与康王殿下祖孙分别已有数月,殿下心中甚为思念老夫人,十分期待能在京中早日与家人团聚,希望夫人能够尽快做出决定,奴婢等人,会在高台县衙等候夫人一家,届时好一起进京。”
第五十二章 上京
陈凤琪有些意外, 不知道她都将话说到这个份上了,为什么对方还是不愿放弃,还说要等着他们一起进京。
她不是不惦记自己亲手养大的孙子,可是她比谁都清楚安常煦的心机能力, 从他相继考取会与状元的表现上看, 她其实还有些低估了对方, 毕竟她没有插手玄隐先生对他的教育。
事实证明,玄隐先生果然名不虚伟,将科举一道研究得极为透彻, 才能教出年仅十五岁的少年状元。
也就是说,除了她知道的那部分,安常煦还拥有她不了解的本事,且是让她自叹不如的本事,这样一来, 陈凤琪不认为自己上京能帮到对方。
毕竟阳阳就算现在改回安姓,他依旧与南江书院保持着天然的联系, 尤其是他拥有皇位正统继承人的身份, 双方可以彼此相互成就,没必要非让她出面。
至于说年龄问题, 她可没教安常煦见人年长, 就要尊老,他要是连这点问题都解决不了,因为人家年长,就受制于人, 那就是愚蠢,她去了挽救不了。
在这种情况下,陈凤琪并不认为自己有上京的必要, 她这辈子的身体已经年过五十,将要开始衰败了,她要留在李家庄安静的养老,可不打算临到老,还要去京城那等地界为子孙劳心劳力。
不置可否的送走赵内侍一行人后,陈凤琪才打开孙子孙女的信,先看的是阳阳的,看他在信里讲了下自己在京中的心理历程,明确表示自己很期待家里人都能去京里,可以一家团聚的愿望。
陈凤琪看完无动于衷,哪怕对方的言语之间透着发自内心的思念、关心与期待,可是做人嘛,哪能为了一己之私,就想凭借某些关系绑架其他人呢?尤其还是想要劳动她这年过五旬的老人家。
这小子还是太自私了点,在某些方面,还是有点欠教育。
放下安常煦的信,陈凤琪才打开李常欣的信,那个一被放出去,完全就是一匹脱缰的小马驹。
每次来信,讲的都是她又见到什么新奇物件、吃到什么美食、买了什么东西等内容,为了能让她共享那些快乐,讲得都很细致,每次都有好多页。
这次也不例外,就是讲得内容有些不同,例如,她已经知道李成锋不是她亲爹,也不是她祖母亲儿子的事,还猜到她那亲爹应该是犯了什么大错,才会惹怒她这个祖母,害得祖母带着怀着她的母亲背井离乡。
所以李常欣足足用两页字,抨击她那素未谋面的亲爹,并态度鲜明的表示,她爹永远是她爹,哪怕她像阳阳那样,亲爹是皇帝,她也坚决不认。
虽然觉得那皇帝办事太不靠谱了点,着急忙慌的赶紧当众认儿子的心态,她还能理解,可他嘴那么快,又当众揭穿她儿子不是亲儿子的事情做甚。
不过李常欣的这番态度,让陈凤琪颇感欣慰,这能证明,她过去的教育,还是颇有成效的,在这个极其重视血缘关系的大环境中,她能不受影响,没有执着于那点血缘,而是理智的分析出这些接近真相的内容。
接着看后面的内容,陈凤琪就不高兴了,京中那些人想要拉拢安常煦,却因安常煦不是要去上朝,就需进宫接受康平帝的加急培训,大多时候都找不到人,就想从李常欣这里下手。
轮着以各种理由举办各种聚会,给李常欣下帖子,基本还都是些在京中极有头脸的人家,怕给阳阳惹来麻烦,她还不能拒绝。
虽有邵丞相家的大孙女从旁带着,悉心指点她,也经常会因言语或是行为失当而受到别人的嘲笑,那些人都两面三刀得很,让她很生气,可是明明是那些人不对,到头来,就因为她脸色不好,那些人就认为都是她的错。
阳阳虽然出席那种聚会的时间少,但他不管是在参加一些聚会,还是上朝的时候,都会被特意针对。
京城里的那些人总是以考较的态度,特意问他,然后当众指出他的经验不足、思虑不周全等问题。
阳阳爱面子,在外面遇上的事,回来都不跟她说,天天都很努力的看书学习,过得十分辛苦,她还是听消息比较灵通的邵家姐姐提起,才知道原因。
总之就是,她本来已经计划要在近期回高台县,可是知道阳阳在京城中的处境后,就不放心将他一个人留在京中,就希望家里人也能上京,也给那些人设鸿门宴,让他们也尝尝被人轻视和针对的滋味。
愤愤不平的语气中,透着满满的小孩气,措辞与吐槽,都是李常欣一贯的风格,记陈凤琪看着既觉生气,又有些怀疑,毕竟她很了解安常煦一直以来喜欢借李常欣达成目标的伎俩。
可是不管怎样,陈凤琪知道,李常欣在信中提及的那些人与事,肯定不会是胡编乱造,若不是真正经历过,以她与安常煦此前的阅历与生活环境,注定了他们想编都没有素材可以借鉴。
人类的感情,从来都是这世上最复杂,也最不可控的因素,所以理智告诉陈凤琪,以她的性格,实在不愿去京城趟浑水,可是不知道也就算了,真正知道京中具体是个什么环境后,她就很难再无动于衷。
将二人的信交给李成锋夫妻看后,江燕娘难掩担忧与怒气的回道。
“我还以为阳阳有个皇帝的亲爹,在京城里可以过好日子,好好享福呢?怎么还要被人为难呢?那些人为难阳阳,就不怕皇上治他们的罪吗?”
李成锋对此倒是有些经验。
“就算是皇上,除非是不管不顾的昏君,要不然,也不能随罚人,那些人以‘切磋’‘讨教’的名义给阳阳出难题,都是光明正大的事,又没有犯国法,就算是皇上,也拿他们没办法。”
就像镇国大将军的儿子,当年去军中历练,有些资格老的不将他放在眼里,动不动就以‘切磋’的名义将他揍得浑身是伤,出了岔子推他出去顶锅,到了做正事的时候,却不着痕迹将他撇到一边,想要给别人留下将军的儿子无能的印象。
镇国大将军虽然心疼儿子,也无法干涉什么,只能任他儿子在军中摸爬滚打,总结出经验教训,真正以自身实力征服那些人后,那些信奉强者为王的军中老油子,只要不是真正怀着异心的,对他会比谁都忠诚。
陈凤琪有些意外的看向李成锋,点头赞许道。
“成锋说得对,阳阳的身份不一般,肯定会备受关注,京中那些人都想找机会试探他,这是他必须要经历的过程。”
“可是不管怎么说,阳阳才十五岁,那么大点的孩子,能知道些什么?他能考个状元,还不能证明他已很厉害了吗?那些人都比阳阳的年龄大,每个人都拿自己知道的、擅长的考阳阳,阳阳再怎么厉害,也不可能应付得了啊。”
“娘,我们上京去吧,不管是他们姐弟两个,还是只留下阳阳一个人在京里,我都不放心,等我们去了,谁再敢欺负我们家孩子,我要当面骂他们不要脸。”
李成锋也点头道。
“娘,燕娘说得有道理,阳阳虽然是皇上的儿子,可他在京中没有根基,我最好还要过去帮帮他,有我们这些长辈在他身边,那些人肯定不敢现过么为难他。”
“等到他在那边稳定些了,我们再回来。”
眼看这两人的反应,再加上她自己看到乐姐儿在信中写的那些,也确实有些不放心,陈凤琪点点头道。
“好吧,我们去看看情况再说。”
听说李家人突然改变主意,临时决定打算上京,玄隐先生虽然感到有些意外,但他表示支持。
“景钰目前正处风口浪尖上,肯定处境有些困难,皇上不仅事务繁忙,身体还欠安,那些人也会有恃无恐,有您这位超一品的护国夫人在,那些人肯定要有所收敛。”
京中那些各怀心思的人自恃年长,可是论起年龄与辈份,没有什么人敢在身为护国夫人的陈凤琪面前托大。
虽然陈凤琪的超一品诰封,并没有什么实质性权利,可她是抚养康王长大的祖母,皇上再给足尊敬,她的地位就无可撼动,谁都不怠慢。
既然已经做出上京的决定,陈凤琪也就不再说什么实在不愿去之类的话。
“希望如此吧,我算是体会到,为何世人常说,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的心情,本以为他们已经长大成人了,我就可以放任他们自己闯荡,结果现在一听说他们过得不好,就坐不住了。”
玄隐先生不置可否的笑着低头喝茶,他已经接到孙子的信,知道了眼前这位东家太太被惹恼后,能做出什么事来。
爱的时候是真爱,恨的时候也是真恨,对亲生儿子能做到如此,对孙子想必也不会手软,只希望自己的那位关门弟子可以争气点,一辈子都别干出让他祖母寒心的事。
“景钰毕竟还是太年轻了些,人虽聪明,知识储备也不少,可他过去生活的环境太过单纯,与人相处的经验虽也丰富,可是李家庄上下的这些人,与朝堂上的那些人物,到底不同,短时间内,肯定有些捉襟见肘,应付得艰难。”
在高台县衙中等了一夜,就接到李家庄派人送过来的信,告诉他们李家想要进京谢恩,打算与他们一起走,顿让赵内侍激动不已。
他不在乎李家人这么快就改变主意,同意进京的原因,只在乎李家愿意进京,既能让他对康王殿下交待,也能给皇上一个交待。
看到江燕娘收拾出一年四季都能穿的衣服,连乐姐儿和阳阳的在内,让陈凤琪忍不住扶额,她一点没嘱咐到位,这位就做了无用功。
“将这御赐的诰命大装带上,再带几身能在路上换洗的衣服就行,其它的就不必了,长途跋涉的,东西带的太多不方便,去了京里,肯定不缺我们新衣裳穿。”
关键在于,他们现在都有了爵位与诰命,去了京中,穿着方面是有讲究的,不比在这偏僻的李家庄,不管被封成什么,都可以随心所欲,过着普通人家的生活,将那些身份都抛之脑后。
江燕娘不舍的看着箱笼中装着的那些衣裳。
“娘,这些大多都是用御赐的衣料做的好衣裳呢,这趟进京后,还不知道啥时候再回来,放家里长时间不穿,放坏了多可惜啊。”
陈凤琪叹了口气道。
“能送人的送人,将库房里的那些不能长时间存放的东西,全都分发给书院里的工作人员当福利,剩下的,家里有冬生一家帮忙照看,没什么可惜不可惜的,你养子是康王,没了这些,还有更多更新更好的。”
再怎么不舍,听到陈凤琪的吩咐,江燕娘还是毫无异议的照做,不过即便如此,他们正式出发时,还是驮了两马车的箱笼,被带上京的那些,都是在时人眼中很珍贵的物品。
有因为工艺要求太高,始终无法大量生产的钟表,还有大量从海外带回的物品,陈凤琪觉得华而不实,却备受时下人喜爱,非常适合用来装面子。
张冬生夫妻不放心让东家太太一家跟着一群陌生人上京,所以他们将自己的一对十岁左右的儿子,都暂先招托付给青娘偶尔帮忙照看一下,坚持要陪着上京。
虽然这次陪着陈凤琪一家上京的,还有从南江书院毕业的五名女生,以及听说东家要上京,临时从书院中结业出来的三人,正是安常煦在南江书院时,除李常欣外,接触最多的那三个乞丐出身的孩子。
张冬生们觉得这些年轻女生与少年,终究不如他们这些老人靠得住,打算等到东家安置好后,再根据京中的情况决定回不回来。
陈凤琪并不赞成他们的选择,在她看来,年仅十岁左右的孩子,都是很关键的年龄,正需要父母的陪伴与照顾。
可是不管是张冬生夫妻,还是书院里的其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家长,都没有这个意识,让她劝都没法劝。
本文网址:https://www.powenxue11.com/book/48350/1170362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wenxue11.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