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天之世 第876节
推荐阅读:华娱之实绩为王、神豪从随心所欲开始、大明汉王、我在西伯利亚打地鼠、重燃青葱时代、得分第一、从庆余年开始天道酬勤、1977:开局相亲女儿国王、离婚后,我继承了游戏里的财产、我就是你们的天敌、
许安点了点头,阎忠所说的豪族,其实就是豪强,不过却是地方豪强,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普通的地主,
汉时地方豪强的影响,实际上并不大,他们大部分人和世家并非是一路人。
东汉时豪强势力大增,刘秀当初起兵能够夺得天下,其中也有不少的利益交换,也使得豪强正式登上了政治的舞台,并化身为掌权者,再不是曾经西汉之时可以任意宰杀的肥猪。
不过发展到至今,那些豪强也演变成了世家,这些世家也成为了比之于秦汉之时那些世家更为强大的怪物。
“世家之所以为世家,不仅仅是因为底蕴,也不仅仅是因为所谓的血脉。”
阎忠见到许安正在认真倾听,看了一眼周围,稍微压低了一些声音。
“而是因为手中掌握着权力……”
阎忠眼眸之中闪过了一丝精芒,同时伸出手,虚虚一握。
“手中的权力……”
许安神色一滞,只是一瞬间,许安便明白了阎忠话中的含义。
所谓手中的权力,正是因为世家掌握着能够成为官员的权力,成为了官员,他们能够掌控一方,约束一方,甚至当达到一定势力之时,他们能够掌控朝政,乃至控制国家,制定规则……
如今汉庭的制度,就是昔日的光武帝刘秀和那些帮助他夺取了天下的世家豪强们一同制定的规矩。
简而言之,便是“官本位”。
以官为本、以官为贵、以官为尊。
这股思潮的起源,便是起源于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商鞅。
秦汉两代的制度为中央集权体制,从州、郡、县到中央,通过官员来集权,实行金字塔结构。
而这样的社会必定导致“官本位”。
商人、工人、农民,其他的任何职业都没有什么保障。
商人地位低下,不过只是待宰的肥猪,而普通的庶民黔首更是被随意盘剥的对象,只有成为官员,才能掌握权力,才能壮大宗族。
汉庭之时实行察举制,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朝廷,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这一制度在一开始之初,还算是清明,但随后便越发的腐败,被世家豪强所操纵。
但是就算是清明之时,也只有世家豪强出身的人才能够成为官员。
他们不仅仅掌握着知识,还掌握着选官任官的权力,他们将权力一直牢牢的握在自己的手中。
出身低微者,便永远低微,出身高门,便永远都是高门,难以改变。
黔首庶民永无翻身之日。
“明公现在虽然将举荐的权力消除,改用考试来选拔人才。”
“推广学堂,接纳平民子弟入学,纸张的普及和凋版印刷术的原因,也使得书籍的制作成本极大的降低,脱离了沉重的简牍、解决成本的问题,也解决了世家豪强独占的问题。”
“但是,现在的问题就在于,世家豪强出身的学子一旦入学,依靠他们的现有的基础,以及长期以来的经验,可以轻松的取得郡学的文凭,国学院的考试对于世家豪强之中的优异者来说也并不困难。”
阎忠脸上露出了凝重的神色,绝对的公平,其实反而是真正的不公平。
终点相同,但是起跑线却是不同,甚至在奔跑的过程,有些人还能依靠宗族势力加快速度。
“明公应当有些印象,此前明公主持的那一届国考之中,考上国学院、军学院的人,其中不少的人都是出身于凉州世家的。”
许安眉头微蹙,现在阎忠说起,他也想了起来,当初他并没有在意。
那一届国考,考入国学院、军学院的凉州世家中人,包括阎忠、贾诩等人的宗族,足有近四十余人,这几乎是已经战局录取人数的两成了。
这个比例已经是很高了,因为第一届国考那些出身于世家的人本身就没有多少。
许安虽然不记得具体的人数,但是他有一定的印象,他定了定神,他之后肯定要去再了解这一件事。
“之所以能考取那么多的人,并非真是以为那些平常人家不如我等世家子弟。”
“此前的郡试,多有世家子弟考试未就,名落于榜单之外,确实是让很多人意外。”
阎忠双目微眯,他想到当时那些自以为十拿九稳的世家中人,认为那些寻常百姓家出身的学生是绝对没有半分考过他们的子弟,但是最后结果一出难以置信的模样。
“所以在之后,各家学者多有拿取教材终日苦读者,然后在族中开设族学,寻常人家子弟放假务工之时,出身世家的孩童却是可以进入族学,在族学之中继续苦读,方有如此成果。”
“族学……”
许安眼神微凝,在阎忠的提点之下,他已经是想通了其中的关窍。
现在世家之中兴起的族学,在很大程度就相当于后世的补习班一般。
他们有钱可以办设族学、有人可以作为老师,为自家宗族的孩童的补习那些缺漏的知识,甚至先行预习,快人一步乃至数步。
而那些寻常的百姓农家却是哪里来的这样的条件去课后补习,他们其中很多的父母甚至有些不愿意将孩童送入学堂之中读书。
他们认为自家的孩子不是读书的料,不想耽误时间,耽误了农活,在他们一些的心目之中,有那时间去读书,不如多帮家中做一些活计,多赚一些钱财、分摊家庭的压力才是正道。
许安转头看向远方正在厮杀的战场,他的心神和身躯都慢慢的变得冰冷了下来。
战场之上那浑厚的鼓声和刺耳的军哨音,都无法使得热血再度在他的体内流转。
这个问题如果不能解决,那么可以预想到不久之后,世家豪强中人将会逐渐占据朝堂,随之也将会出现更多的问题。
就算是下令禁止族学,就算是严令禁止,只怕是到时候也会偷偷摸摸进行,别人在宗族之中开设,根本难以取缔。
难怪颍川四氏和那些世家豪强投降的如此的痛快,就算他们上交了八成的财帛和土地,但是剩下的那一部分都是海量的巨财,足以供起东山再起,供养他们家中的子弟继续攻读。
应该如何去做……
许安心神难宁,他发现自己第一次没有办法静下心来。
他想不到解决的办法,他发现,这样的情况在现在这个时代,完全就是无解之局。
科举制度初行于隋唐,而盛行于宋明。
没有了秦汉时期的世家,却是演变朋党,乡党等势力,他们兴办书院,开办族学。
普通的学子只能是寒窗苦读,他们却是有名师教读。
那些高中三甲、名登殿阁、取士举才之人,多为高门子弟。
若是宋明之时的那些朋党、乡党、所谓的地主,高门,许安并不会太在意。
但是现在如今这些传承自商周的世家并没有灭绝,上千年数百年的沉淀让他们就像是怪物一般,宋明时期的那些科举大家根本不能与其相提并论。
他们是真的可以将一个国家,改变成属于他们的国家,东汉朝廷在后来,确实可以说上一句,是天子与世家共天下。
令人心季的杀意在许安的眼眸之中流转,一个疯狂的念头在许安的内心之中陡然生出。
既然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不如解决问题的根源。
不如将那些所谓的世家豪强全部都诛杀殆尽,彻底斩断了其根基,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许安握紧了坐椅的扶手, 凝望着前方,收敛了神色。
那些世家豪强有自己的底蕴,有应对的之策,但是现如今,刀却是被在他牢牢的握在手中。
他麾下的数十万军卒都只听从他的命令,和世家豪强半点的关系都没有,甚至处于对立的状态。
阎忠心头狂跳,神色微变,他看到许安的脸色重新归于平静,转头凝视前方,身躯向后微靠,再没有了其他的动作。
这是许安下意识的动作,许安每次有这样的举动,都是因为心中起了杀意。
阎忠虽然无法完全猜透许安的内心,但是他知道一点,许安现在恐怕对于汉庭的一众世家,乃至是国内的一众的世家都起了杀心。
“万胜!
!”
山呼海啸般的呼喊声从前方传来扰乱了许安的思绪,但是也让他抓住了一个极为重要的点。
许安举目望向前方,吕布的旗帜此时正飘扬在前阵的方向。
吕布如今声名正盛,此番出战,瞬间便引得无数明军军将的呐喊响应。
许安站起了身来,走到了望台的栏杆之前,张开双手撑靠在望台的栏杆之上。
他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强敌,这混乱不堪的天下也即将被他所平定。
朱儁、卢植、董卓、皇甫嵩、孙坚、刘备、曹操这些当世的枭雄豪杰都被他所败。
世家之疾并非无解,他手中握着钢刀,那些剪除了羽翼和爪牙的世家豪强根本没有还手之力。
现如今。
他,才是规矩的制定者!
第八百九十二章 彭城!
“慌什么!”
程昱鹰目含怒,环视着一众站在城墙之上惶恐不安的军将,沉声皱眉。
“对面两支骑兵加起来不过只有两万人,我们这里可是有十万大军。”
程昱心中暗自摇头,这群世家豪强真的扶不起的烂泥。
他虽然明军不知道耍了什么样的手段快速的击破了九里山那里的两处营寨,但是他看的清楚,明军的两股骑兵直冲而来,但是却没有携带什么攻城的器械。
彭城城建池固,这里也是经过了加固的城墙,虽然加固的没有边疆的城池那般牢固,但是也绝地不是不用攻城器械就能攻下的。
明军的主将也没有那么愚蠢,拿着珍贵的骑兵不带器械来直接攻城。
明国如今占据着北疆、辽东、西域所有的马场,但是这并不代表着在明军的序列之中骑兵并不珍贵,相反因为粮草的问题,战马无论在何处都是极为的昂贵,就算是在牛羊成群的北疆也是作为珍贵的物品。
“明军骑兵一点攻城器械都没有,守住了四门,除非他们都长出了翅膀,不然绝对无法攻入彭城。”
“更何况,他们要想攻城,就必须要拔除我军在城外设置的营寨,城外四寨每寨都有两万余人,城外营寨的营墙岂是战马能够逾越,有什么可慌?”
程昱怒目而视,沉声喝道。
程昱的一席话还是有一些作用,城墙之上跟随着程昱的一种军将也是慢慢平复了些许的心神。
“都各自回到守备之位上,明军异动我自会注意,一旦有什么问题,我会立即下达军令,到时候依照军令行事即刻,都不要围在这里了。”
程昱挥了挥手,下达了逐客令。
“如今各部军卒正因为明军异动而慌乱,赶快返回驻地稳定部众,只要我等自己不发生混乱,明军就无可趁之机。”
程昱横眉立目,扫视了一圈还围在其身旁,仍然有些犹豫的一众的军将。
汉时地方豪强的影响,实际上并不大,他们大部分人和世家并非是一路人。
东汉时豪强势力大增,刘秀当初起兵能够夺得天下,其中也有不少的利益交换,也使得豪强正式登上了政治的舞台,并化身为掌权者,再不是曾经西汉之时可以任意宰杀的肥猪。
不过发展到至今,那些豪强也演变成了世家,这些世家也成为了比之于秦汉之时那些世家更为强大的怪物。
“世家之所以为世家,不仅仅是因为底蕴,也不仅仅是因为所谓的血脉。”
阎忠见到许安正在认真倾听,看了一眼周围,稍微压低了一些声音。
“而是因为手中掌握着权力……”
阎忠眼眸之中闪过了一丝精芒,同时伸出手,虚虚一握。
“手中的权力……”
许安神色一滞,只是一瞬间,许安便明白了阎忠话中的含义。
所谓手中的权力,正是因为世家掌握着能够成为官员的权力,成为了官员,他们能够掌控一方,约束一方,甚至当达到一定势力之时,他们能够掌控朝政,乃至控制国家,制定规则……
如今汉庭的制度,就是昔日的光武帝刘秀和那些帮助他夺取了天下的世家豪强们一同制定的规矩。
简而言之,便是“官本位”。
以官为本、以官为贵、以官为尊。
这股思潮的起源,便是起源于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商鞅。
秦汉两代的制度为中央集权体制,从州、郡、县到中央,通过官员来集权,实行金字塔结构。
而这样的社会必定导致“官本位”。
商人、工人、农民,其他的任何职业都没有什么保障。
商人地位低下,不过只是待宰的肥猪,而普通的庶民黔首更是被随意盘剥的对象,只有成为官员,才能掌握权力,才能壮大宗族。
汉庭之时实行察举制,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朝廷,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这一制度在一开始之初,还算是清明,但随后便越发的腐败,被世家豪强所操纵。
但是就算是清明之时,也只有世家豪强出身的人才能够成为官员。
他们不仅仅掌握着知识,还掌握着选官任官的权力,他们将权力一直牢牢的握在自己的手中。
出身低微者,便永远低微,出身高门,便永远都是高门,难以改变。
黔首庶民永无翻身之日。
“明公现在虽然将举荐的权力消除,改用考试来选拔人才。”
“推广学堂,接纳平民子弟入学,纸张的普及和凋版印刷术的原因,也使得书籍的制作成本极大的降低,脱离了沉重的简牍、解决成本的问题,也解决了世家豪强独占的问题。”
“但是,现在的问题就在于,世家豪强出身的学子一旦入学,依靠他们的现有的基础,以及长期以来的经验,可以轻松的取得郡学的文凭,国学院的考试对于世家豪强之中的优异者来说也并不困难。”
阎忠脸上露出了凝重的神色,绝对的公平,其实反而是真正的不公平。
终点相同,但是起跑线却是不同,甚至在奔跑的过程,有些人还能依靠宗族势力加快速度。
“明公应当有些印象,此前明公主持的那一届国考之中,考上国学院、军学院的人,其中不少的人都是出身于凉州世家的。”
许安眉头微蹙,现在阎忠说起,他也想了起来,当初他并没有在意。
那一届国考,考入国学院、军学院的凉州世家中人,包括阎忠、贾诩等人的宗族,足有近四十余人,这几乎是已经战局录取人数的两成了。
这个比例已经是很高了,因为第一届国考那些出身于世家的人本身就没有多少。
许安虽然不记得具体的人数,但是他有一定的印象,他定了定神,他之后肯定要去再了解这一件事。
“之所以能考取那么多的人,并非真是以为那些平常人家不如我等世家子弟。”
“此前的郡试,多有世家子弟考试未就,名落于榜单之外,确实是让很多人意外。”
阎忠双目微眯,他想到当时那些自以为十拿九稳的世家中人,认为那些寻常百姓家出身的学生是绝对没有半分考过他们的子弟,但是最后结果一出难以置信的模样。
“所以在之后,各家学者多有拿取教材终日苦读者,然后在族中开设族学,寻常人家子弟放假务工之时,出身世家的孩童却是可以进入族学,在族学之中继续苦读,方有如此成果。”
“族学……”
许安眼神微凝,在阎忠的提点之下,他已经是想通了其中的关窍。
现在世家之中兴起的族学,在很大程度就相当于后世的补习班一般。
他们有钱可以办设族学、有人可以作为老师,为自家宗族的孩童的补习那些缺漏的知识,甚至先行预习,快人一步乃至数步。
而那些寻常的百姓农家却是哪里来的这样的条件去课后补习,他们其中很多的父母甚至有些不愿意将孩童送入学堂之中读书。
他们认为自家的孩子不是读书的料,不想耽误时间,耽误了农活,在他们一些的心目之中,有那时间去读书,不如多帮家中做一些活计,多赚一些钱财、分摊家庭的压力才是正道。
许安转头看向远方正在厮杀的战场,他的心神和身躯都慢慢的变得冰冷了下来。
战场之上那浑厚的鼓声和刺耳的军哨音,都无法使得热血再度在他的体内流转。
这个问题如果不能解决,那么可以预想到不久之后,世家豪强中人将会逐渐占据朝堂,随之也将会出现更多的问题。
就算是下令禁止族学,就算是严令禁止,只怕是到时候也会偷偷摸摸进行,别人在宗族之中开设,根本难以取缔。
难怪颍川四氏和那些世家豪强投降的如此的痛快,就算他们上交了八成的财帛和土地,但是剩下的那一部分都是海量的巨财,足以供起东山再起,供养他们家中的子弟继续攻读。
应该如何去做……
许安心神难宁,他发现自己第一次没有办法静下心来。
他想不到解决的办法,他发现,这样的情况在现在这个时代,完全就是无解之局。
科举制度初行于隋唐,而盛行于宋明。
没有了秦汉时期的世家,却是演变朋党,乡党等势力,他们兴办书院,开办族学。
普通的学子只能是寒窗苦读,他们却是有名师教读。
那些高中三甲、名登殿阁、取士举才之人,多为高门子弟。
若是宋明之时的那些朋党、乡党、所谓的地主,高门,许安并不会太在意。
但是现在如今这些传承自商周的世家并没有灭绝,上千年数百年的沉淀让他们就像是怪物一般,宋明时期的那些科举大家根本不能与其相提并论。
他们是真的可以将一个国家,改变成属于他们的国家,东汉朝廷在后来,确实可以说上一句,是天子与世家共天下。
令人心季的杀意在许安的眼眸之中流转,一个疯狂的念头在许安的内心之中陡然生出。
既然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不如解决问题的根源。
不如将那些所谓的世家豪强全部都诛杀殆尽,彻底斩断了其根基,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许安握紧了坐椅的扶手, 凝望着前方,收敛了神色。
那些世家豪强有自己的底蕴,有应对的之策,但是现如今,刀却是被在他牢牢的握在手中。
他麾下的数十万军卒都只听从他的命令,和世家豪强半点的关系都没有,甚至处于对立的状态。
阎忠心头狂跳,神色微变,他看到许安的脸色重新归于平静,转头凝视前方,身躯向后微靠,再没有了其他的动作。
这是许安下意识的动作,许安每次有这样的举动,都是因为心中起了杀意。
阎忠虽然无法完全猜透许安的内心,但是他知道一点,许安现在恐怕对于汉庭的一众世家,乃至是国内的一众的世家都起了杀心。
“万胜!
!”
山呼海啸般的呼喊声从前方传来扰乱了许安的思绪,但是也让他抓住了一个极为重要的点。
许安举目望向前方,吕布的旗帜此时正飘扬在前阵的方向。
吕布如今声名正盛,此番出战,瞬间便引得无数明军军将的呐喊响应。
许安站起了身来,走到了望台的栏杆之前,张开双手撑靠在望台的栏杆之上。
他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强敌,这混乱不堪的天下也即将被他所平定。
朱儁、卢植、董卓、皇甫嵩、孙坚、刘备、曹操这些当世的枭雄豪杰都被他所败。
世家之疾并非无解,他手中握着钢刀,那些剪除了羽翼和爪牙的世家豪强根本没有还手之力。
现如今。
他,才是规矩的制定者!
第八百九十二章 彭城!
“慌什么!”
程昱鹰目含怒,环视着一众站在城墙之上惶恐不安的军将,沉声皱眉。
“对面两支骑兵加起来不过只有两万人,我们这里可是有十万大军。”
程昱心中暗自摇头,这群世家豪强真的扶不起的烂泥。
他虽然明军不知道耍了什么样的手段快速的击破了九里山那里的两处营寨,但是他看的清楚,明军的两股骑兵直冲而来,但是却没有携带什么攻城的器械。
彭城城建池固,这里也是经过了加固的城墙,虽然加固的没有边疆的城池那般牢固,但是也绝地不是不用攻城器械就能攻下的。
明军的主将也没有那么愚蠢,拿着珍贵的骑兵不带器械来直接攻城。
明国如今占据着北疆、辽东、西域所有的马场,但是这并不代表着在明军的序列之中骑兵并不珍贵,相反因为粮草的问题,战马无论在何处都是极为的昂贵,就算是在牛羊成群的北疆也是作为珍贵的物品。
“明军骑兵一点攻城器械都没有,守住了四门,除非他们都长出了翅膀,不然绝对无法攻入彭城。”
“更何况,他们要想攻城,就必须要拔除我军在城外设置的营寨,城外四寨每寨都有两万余人,城外营寨的营墙岂是战马能够逾越,有什么可慌?”
程昱怒目而视,沉声喝道。
程昱的一席话还是有一些作用,城墙之上跟随着程昱的一种军将也是慢慢平复了些许的心神。
“都各自回到守备之位上,明军异动我自会注意,一旦有什么问题,我会立即下达军令,到时候依照军令行事即刻,都不要围在这里了。”
程昱挥了挥手,下达了逐客令。
“如今各部军卒正因为明军异动而慌乱,赶快返回驻地稳定部众,只要我等自己不发生混乱,明军就无可趁之机。”
程昱横眉立目,扫视了一圈还围在其身旁,仍然有些犹豫的一众的军将。
本文网址:https://www.powenxue11.com/book/46785/1125449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wenxue11.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