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节

推荐阅读:修仙:从提取精华开始骂谁实力派呢致命游戏:全能大佬搞钱攻略危机处理游戏剥削好莱坞1980我不是文豪舍弟诸葛亮抗战:野兽们的荣耀上医至明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窗外夕阳西下后,天空中留下一片轻柔的紫色。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灯烛浮动在茫茫黄昏中,像是地上的星星。
    姜握隔着桌案,从圣神皇帝手中接过那几张纸。
    她准备就站在那里看,以示自己在为方才的话在格外认真的‘认错反省’故而‘自我罚站’。
    皇帝如何看不出,摇摇头道:“去那边坐着看吧。”
    姜握这才来到窗前的榻上坐下来,一打眼就见白韧细致的竹纸上,极为熟悉的字迹有些急促地微乱,甚至有些字都少了一两笔——足见写字之人思绪太快,笔下的字跟不上思路。
    且还有些显眼的涂抹改动之处。
    难怪皇帝方才随手掩过,还不预备给她看——这都不能算是草稿,只是算是随手将自己的想法写下来的随手记。
    姜握挪了挪案上的灯盏,照亮眼前一方。
    早在天光暗淡之前,蓬莱殿中就点起了明亮的灯烛。
    姜握之前就发现了,虽说如今玻璃眼镜在两京中是绝对的顶奢,在许多朝臣那也是必需品,
    但圣神皇帝不喜欢花镜。
    大概是见了太多年先帝为视力不好所困,总是目眩难受的缘故,皇帝很注意保护自己的眼睛,也不喜花镜。
    不过,圣神皇帝倒是颇喜欢别的透明玻璃制品。
    尤其是在夏日,蓬莱殿的桌案上,都会换上各色透亮的玻璃瓮来装冰,比起瓷瓮来,透着一种别样的清凉感。
    姜握此时就坐在一只烧成淡绿色的玻璃瓮旁边,里面堆着的冰山融化,带来丝丝沁凉之气。
    但很快,在姜握看清这几l张纸上的内容时,就已经完全感觉不到盛夏暑热或是冰瓮阴凉——
    她整个人被一种预料之中的极大震撼击中了。
    ‘预料之中’与‘极大震撼’两个词,放在一起,这听起来很矛盾。
    但这个世上,也只有她,会有这种矛盾。
    如果换了其余朝臣,看到这几l张纸,应该只会大为震惊。
    因这几张纸上写的几条开创性的举措,无论哪一条,都不会只是震动朝堂,而是会震动和改变整个国家!
    且唯有姜握知道,如今她眼前的这几张纸,不止于影响此世,更有千百年的后世!
    *
    她不由抬头去找寻陛下的身影。
    只见圣神皇帝正负手立在窗前。
    她正在看天际的淡紫色转为夜色将至的郁紫。月亮出现在天边。
    感觉到姜握的注视,武曌才回头:“大略看完了?”
    “我见你辛辛苦苦思量办学之事,自是为了培养人才。”
    “然而,有才之人若要能够得用出头,必要有更为公平可称的选拔铨衡之制。”
    “今日是你为尚书左仆射后,第一回 召诸署朝臣大议事——没有来回事的朝臣,蓬莱宫倒是难得清净一日。”
    “你去忙着培养人才,朕就想了些考选人才的新法子。”
    “且这些法子,将来不只可以用在学校上,更能用在贡举上。”
    “偏生朕还没彻底理清楚,你就过来了,还非要看不可。”
    在圣神皇帝说这段话的时候,姜握一直沉默着。
    她在努力平复自己的心境。
    其实没有什么言语和辞藻,能够形容方才姜握见到这几件事的心情。她再次低下头,把陛下这几l项开创之制挨个看过去——
    第一页纸上,写的就是大名鼎鼎,千年后依旧在延用的‘糊名法’!
    圣神皇帝见她重新低头看向纸张,也就走过来指着这几l个字道:“从前朝堂之上多是世家、勋贵的荫封官。有了贡举,才算寒门多了一条晋身之道。”
    “朕还记得,当年改贡举制度的时候,先帝还说过一句话:‘期乎来日,朝臣中士族、勋贵出身者,哪怕以荫位得官,却也觉不由贡举入仕,终不为美。’”
    如今许多年过去了。
    这句话已经基本算是实现了。
    朝堂上已经形成了‘贡举进士’考出来的官,含金量更高,也更容易升官的认知。
    因而朝上走贡举出身的官员,确实是越来越多了。
    多有世家勋贵的后代,哪怕父祖争气,能够庇荫给他一个荫封官,还是会选择去搏一搏科举,实在不行再‘继承家业’。
    但……
    贡举在朝堂上越来越重要,也就催生了一个新问题:贡举进士的含金量高,世家名门都越发重视——但他们重视的方式,也不光是督促家中子弟刻苦勤学,争取考个好名次。
    他们还很重视搞搞歪门邪道,通过各种贿赂考官,来给自家儿孙弄个好的贡举名次。
    圣神皇帝略蹙眉,帝王之威展露无遗。
    “朕也知人情之事最难推脱——考官也在朝为官,若是上峰、交好同僚,亦或是姻亲旧故,将子孙的姓名托付过来,考官难免要容情一二。”
    “考卷上需写明详细籍贯,姓名,甚至父祖姓名,原是为了怕贡举考子众多,若有重名者会混了文卷。”
    “既如此,自今岁贡举起,学子需糊其名,暗考以定等第!”[1]
    看不到是谁,作弊走人情给名次的难度自然极大地提升。
    糊名法,自此而起!
    此法一出,后世无论如何改朝换代,都历代延用此制!直至姜握来到这里之前的时代,亦是如此。
    看着这几l个字,她不由就想起,自己小时候第一次参加考试,见需要侧过试卷来写名字,回家还问过父母。
    妈妈告诉她,这是为了到时候把试卷上的名字一起装订覆盖起来,阅卷老师看不到具体是哪位学生的名字,能够更公平的来阅卷。
    彼时的她年幼,还没有开始上历史课,根本还不了解武皇其人,其事。
    但其实在那时就……姜握想,她亲身体会到陛下留下来的传承,其实比她知道预想中的,又要早很多年啊。
    *
    姜握看向第二张竹纸,亦是千载延续的一项科举制度:殿试!
    圣神皇帝从开着的窗户,望向外面巍峨宫殿。
    “今岁十月,各州县的贡举考子,皆要入神都洛阳备考。”
    “待考卷之后,朕要亲自策问贡士于殿上!”[2]
    不只是看着礼部呈上来的名单。
    她要去亲眼看看这天下的人才,亲自考一考这些人,选出合乎其用的人才。
    圣神皇帝道:“自此后,这天下之才,尽是天子门生了!”
    自今岁起贡举出身做官之人,不再只是礼部官员们选出来的人了。而是她这个皇帝亲自一个个拔选出来的。
    士为知己者死。这便是道理。
    就如同姜握兴办的学校一样,从此后,那些从【高等学校】里深造出来的官员,也都是她这位校长的‘学生’。
    自此,天地君亲师,皇帝不只占了君的忠,更占了师长的尊。孝亲尊师,乃天地之道。
    *
    姜握翻到了第三张竹纸。
    “朕还记得当年,你于稷下学宫办的诗会。”
    姜握颔首:其实,武皇一直很爱诗文。在数十年前的掖庭,武皇就提过骆宾王的少儿之作《鹅》。姜握甚至还记得,那晚她们的主菜正是一道烧鹅。
    彼时还是媚娘的武皇就感叹过:七岁就有如此之作,不知将来他能做出什么样的华彩文章诗篇来。
    此时不光姜握想起旧事与陛下的旧日话语。
    圣神皇帝亦然——
    “朕记得,稷下学宫那一次,便是王勃初次展名的一回诗会。”
    “那日诗会的最后,王刺史请你总评此番诗会……”
    皇帝似乎是想起了那日的白雪红梅,人身着鹤氅之景,顿了顿才道:“当日你曾道:本朝诗文之盛,必流传千古,永扬华夏!”
    圣神皇帝颔首:“当时朕便觉得,此言甚合朕心。自当如此。”
    而姜握则低头看向第三项创举——自今岁起,科举考试加试杂文。
    何为杂文?
    诗词歌赋!
    前世的姜握,与所有华夏的孩童一样,从小就知道唐朝诗歌之盛,唐诗镌刻在每个人的骨血中。
    姜握想起曾经看过的讲座:为何大唐诗歌的盛景,诸如李白杜甫白居易,以及多如繁星的诗人,多出现在武周一朝之后?而在这儿之前,绝大多数人能想起来的出名诗人,只有初唐四杰?
    这便与武皇将‘诗词歌赋’加入科举考试的科目中,干系极大!*
    如果说天生的诗才是佳种子,那么科举加试杂文,无疑才为种子提供了更好的土壤。
    就如同后世,高考占分高的科目,自然会举国上下更关注这一科,相应的补习班都会多如雨后春笋。
    大唐诗歌之盛,也脱不开诗文在科举考试范围内的缘故!
    诗写的好也可以功成名就,
    诗文如何能不繁荣昌盛?
    故而,史册之上记曰:“(武则天)颇涉文史……君天下二十余年,当时公卿百辟,无不以文章达。因循日久,寝以成风!”[3]
    姜握看着眼前这张竹纸。
    依旧是如同糊名法一般,早在了解武皇的功绩之前,她就已经会背诵‘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知道‘唐诗之盛’。
    ……
    其实,她早在千百年后,就已经以另一种方式接触过武皇了。
    而现在,她在见证一切的起端。

本文网址:https://www.powenxue11.com/book/42573/1048876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wenxue11.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