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节
推荐阅读:修仙:从提取精华开始、骂谁实力派呢、致命游戏:全能大佬搞钱攻略、危机处理游戏、剥削好莱坞1980、我不是文豪、舍弟诸葛亮、抗战:野兽们的荣耀、上医至明、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他将自己封禅时,对着天地神灵所写的玉牒文,再一一写与兄长——
“嗣天子臣治,敢昭告于昊天上帝……”
“今谨告成东岳,归功上元。伏愿大宝克隆,鸿基永固。凝薰万代,陶化八纮。”[2]
他向上天所祷——
愿大唐国运昌隆,江山永固!
愿大唐威名庇佑八方、护民万代!
**
官舍内。
姜沃也正写到这一段。
“令月,婉儿。”
“我已亲见‘昭昭有唐,天俾万国。申锡无疆,宗我同德。’的盛世。”姜沃想起了先帝年间的参天可汗路,想起了显庆年间的数场战事。
大唐,是真正的‘万里山河’,江山辽阔。
姜沃认真写道:“我盼着你们如我一般,不惑之年能见此盛世——更盼着后世人,亦长享此盛世荣光。”
“便如先帝所期盼的那般。”
“华夏衣冠永在。”
“传承永不灭。”
姜沃写到这儿,就暂且停笔。
尚且年幼的太平和婉儿,还只能听她书信里的故事和念想。
但安安,已经亲眼见到了一切。
曜初,她已经在泰山之上,亲眼见到了日出之下的封禅;亲手为母亲递上了祭祀地祇的礼器;亲耳听到了皇帝《玉牒文》里的‘告天之书’。
大唐至荣盛世,已然刻入她的心扉。
**
媚娘留给皇帝一片写就书信的空间后,并未直接歇下。
她手里拿了一封奏疏,看了片刻。
若姜沃在,就能发现,这正是她令礼部撤回的那一道奏疏。
媚娘垂眸凝神,眼中俱是冷意。
直到灯花爆了一下,她才抬起头,唤过身旁宫人:“去瞧瞧太子睡了没有,若太子还未安歇,请太子过来。”
*
太子李弘到的很快。
进门恭敬行礼:“见过母后。”
媚娘看到长子依旧有些过分瘦弱的身形,心中微微一叹。
但该说的话还是要说,母子之间,说开后才会少些隔阂。
媚娘温声道:“弘儿,坐到这边来。”
李弘来到母亲身侧,依礼坐下,身形依旧挺直如竹,从不失一个太子的风范:“母后很少夜里唤儿子前来,可有急事吩咐?”
媚娘将手边的奏疏递给李弘。
“你瞧瞧这封奏疏。”
太子很快看完,低头不语。
媚娘问道:“弘儿觉得,这封奏疏有理?”
见太子犹豫不言,媚娘再次温声鼓励道:“只是咱们母子私下相谈,弘儿只管随心而论。”
太子这才道:“母后,太师曾教导过儿子,父皇母后行事必有深意,儿子不应听属臣之言,应多听父母之言——既是为子的孝道,亦是臣子的忠道。”
媚娘闻言,心中再次感念一番英国公。
然太子接下来继续道:“母后与命妇们祭祀之礼,未按《礼记》以帷帐蔽之,儿子……”
李弘抿了抿唇,未说自己的看法,而是道:“臣民所见,多有惊异。儿子还听闻,有臣子瞻望窃笑,以之为无礼悖典。”[2]
他说完后,便见母后沉默不语,凤目幽深。
太子不由起身,面上带了些忧虑担心之色:“母后是为儿子的话不快吗?儿子读书明理,自知‘子不言父母之过’。儿子方才之言,绝无母后有过之意……”
媚娘含笑摇头,安慰了太子两句,又道:“弘儿,别多想了,回去歇着吧。”
见母亲面上露出笑容来,李弘才略微安心一点,行礼退下。
*
“母后……”
弘儿走后,媚娘犹自沉思,忽听女儿唤她。
抬头,只见安安走进来。
安安神色与以往不同,进门先道:“母后,我不是着意要听母后跟太子哥哥说话。”
安安今日亲自经历过封禅大礼,正是心绪激动难以入睡,就想来寻母后说话。
谁料走到窗外,就听到了母后和兄长简短的对话。
“无妨,不是什么要紧事,安安听了也好。”
媚娘对着女儿招手。
安安来到母亲身边坐下,忽然将面容埋到母亲肩上。
她觉得委屈——
在安安心中,一直极其看重这次的泰山封禅祭礼:她是大唐的公主,她一定要在群臣,在大唐的百姓子民之前,完美无缺地行过这次祭祀地祇之礼。
因而安安这些日子,都忙于反复练习随祭礼仪,未及关注外物。
这是安安第一次知道,原来差一点点,她就要在锦绣帷帐里,不得见人地行完整个祭祀之礼……
她是公主出身,见多了华丽锦缎,此时身上也正穿着明光锦的衣裙。
可忽然,她就觉得锦罗玉衣让她有些窒息。
“母后。”她伏在母亲肩上,一声比一声委屈。
媚娘不必望着女儿的脸庞,也知这孩子,虽有一张肖似陛下的柔和面容,但生着一双跟自己一模一样的眼睛。
安安的声音闷闷传来:“母后,我不愿被人遮挡起来……不,不是遮挡,是被关起来。哪怕是用这世间最好的锦绣与珠玉。”
她也绝不愿意!
安安忽然想起,姨母曾经给她讲的一个故事。
*
在一个遥远的国度里,有一位公主,人人见了她都会夸赞:公主的明珠金冠真好看。
公主反复的被人赞美着——黄金耀目明珠璀璨,正配公主,这是最尊贵的象征。
于是哪怕时不时会觉得沉重,觉得不便,公主也依旧时时带着她的明珠金冠。
直到有一日,这个国度里出现了一个异乡人。
异乡人见到公主,眼中都是惊异,问道:“公主为什么带着一副黄金的枷锁?”
姨母的故事到这里戛然而止。
安安彼时年幼,尚不能懂,于是追问道:“姨母,怎么会有人分不出枷锁和金冠?”
她记得姨母长久地沉默,然后答道:“或许是因为,在这个国度的每个人看来,那就是金冠吧。”
*
时隔多年,安安倏尔懂得了这个故事。
“曜初。”
听到母后唤她的名字,安安抬起头来。
只见母亲的神色一如既往冷静:“曜初,不要畏惧,也不要后退。”
李曜初望着母亲的眼睛,渐渐平静下来,半晌用力点头。
窗外,冬日雪落,渐渐覆盖夜色中的山河。
第161章 改‘天’换‘地’
乾封元年正月。
封禅礼成。
壬申日,二圣于跸驻处受百官朝贺,诏赦天下。
除了大典节庆例行的赦免外,二圣还给此次随行的百官大手笔‘升职加薪’——
三品及以上朝臣,皆授爵一等。(唐初臣子不封王爵,似李勣大将军这种爵位到顶,已然是‘国公’者,便加以食邑)
五品以上朝臣,加散官虚阶一等。
余下官吏也皆有赐物。
姜沃见此大手笔的封爵、升官、赏赐,第一反应便是:还好不是在并州那次,吏部执事官员只有自己随驾,直接给她忙晕了。
这回吏部几乎是全建制随驾,忙的过来。
先条件反射性在脑中安排过公务,姜沃才想到——唔,那自己也要有个爵位了。
不过,大唐的【公侯伯子男】等爵位,除非有军功,比如英国公李勣或是邢国公苏定方这等爵位,才是实封,拥有数百户真正的食邑。
其余绝大多数的爵位,都属于荣誉爵位,无实封也不能传于子嗣,除了‘有爵’的荣耀外,顶多就是多领一份俸禄。
“嗣天子臣治,敢昭告于昊天上帝……”
“今谨告成东岳,归功上元。伏愿大宝克隆,鸿基永固。凝薰万代,陶化八纮。”[2]
他向上天所祷——
愿大唐国运昌隆,江山永固!
愿大唐威名庇佑八方、护民万代!
**
官舍内。
姜沃也正写到这一段。
“令月,婉儿。”
“我已亲见‘昭昭有唐,天俾万国。申锡无疆,宗我同德。’的盛世。”姜沃想起了先帝年间的参天可汗路,想起了显庆年间的数场战事。
大唐,是真正的‘万里山河’,江山辽阔。
姜沃认真写道:“我盼着你们如我一般,不惑之年能见此盛世——更盼着后世人,亦长享此盛世荣光。”
“便如先帝所期盼的那般。”
“华夏衣冠永在。”
“传承永不灭。”
姜沃写到这儿,就暂且停笔。
尚且年幼的太平和婉儿,还只能听她书信里的故事和念想。
但安安,已经亲眼见到了一切。
曜初,她已经在泰山之上,亲眼见到了日出之下的封禅;亲手为母亲递上了祭祀地祇的礼器;亲耳听到了皇帝《玉牒文》里的‘告天之书’。
大唐至荣盛世,已然刻入她的心扉。
**
媚娘留给皇帝一片写就书信的空间后,并未直接歇下。
她手里拿了一封奏疏,看了片刻。
若姜沃在,就能发现,这正是她令礼部撤回的那一道奏疏。
媚娘垂眸凝神,眼中俱是冷意。
直到灯花爆了一下,她才抬起头,唤过身旁宫人:“去瞧瞧太子睡了没有,若太子还未安歇,请太子过来。”
*
太子李弘到的很快。
进门恭敬行礼:“见过母后。”
媚娘看到长子依旧有些过分瘦弱的身形,心中微微一叹。
但该说的话还是要说,母子之间,说开后才会少些隔阂。
媚娘温声道:“弘儿,坐到这边来。”
李弘来到母亲身侧,依礼坐下,身形依旧挺直如竹,从不失一个太子的风范:“母后很少夜里唤儿子前来,可有急事吩咐?”
媚娘将手边的奏疏递给李弘。
“你瞧瞧这封奏疏。”
太子很快看完,低头不语。
媚娘问道:“弘儿觉得,这封奏疏有理?”
见太子犹豫不言,媚娘再次温声鼓励道:“只是咱们母子私下相谈,弘儿只管随心而论。”
太子这才道:“母后,太师曾教导过儿子,父皇母后行事必有深意,儿子不应听属臣之言,应多听父母之言——既是为子的孝道,亦是臣子的忠道。”
媚娘闻言,心中再次感念一番英国公。
然太子接下来继续道:“母后与命妇们祭祀之礼,未按《礼记》以帷帐蔽之,儿子……”
李弘抿了抿唇,未说自己的看法,而是道:“臣民所见,多有惊异。儿子还听闻,有臣子瞻望窃笑,以之为无礼悖典。”[2]
他说完后,便见母后沉默不语,凤目幽深。
太子不由起身,面上带了些忧虑担心之色:“母后是为儿子的话不快吗?儿子读书明理,自知‘子不言父母之过’。儿子方才之言,绝无母后有过之意……”
媚娘含笑摇头,安慰了太子两句,又道:“弘儿,别多想了,回去歇着吧。”
见母亲面上露出笑容来,李弘才略微安心一点,行礼退下。
*
“母后……”
弘儿走后,媚娘犹自沉思,忽听女儿唤她。
抬头,只见安安走进来。
安安神色与以往不同,进门先道:“母后,我不是着意要听母后跟太子哥哥说话。”
安安今日亲自经历过封禅大礼,正是心绪激动难以入睡,就想来寻母后说话。
谁料走到窗外,就听到了母后和兄长简短的对话。
“无妨,不是什么要紧事,安安听了也好。”
媚娘对着女儿招手。
安安来到母亲身边坐下,忽然将面容埋到母亲肩上。
她觉得委屈——
在安安心中,一直极其看重这次的泰山封禅祭礼:她是大唐的公主,她一定要在群臣,在大唐的百姓子民之前,完美无缺地行过这次祭祀地祇之礼。
因而安安这些日子,都忙于反复练习随祭礼仪,未及关注外物。
这是安安第一次知道,原来差一点点,她就要在锦绣帷帐里,不得见人地行完整个祭祀之礼……
她是公主出身,见多了华丽锦缎,此时身上也正穿着明光锦的衣裙。
可忽然,她就觉得锦罗玉衣让她有些窒息。
“母后。”她伏在母亲肩上,一声比一声委屈。
媚娘不必望着女儿的脸庞,也知这孩子,虽有一张肖似陛下的柔和面容,但生着一双跟自己一模一样的眼睛。
安安的声音闷闷传来:“母后,我不愿被人遮挡起来……不,不是遮挡,是被关起来。哪怕是用这世间最好的锦绣与珠玉。”
她也绝不愿意!
安安忽然想起,姨母曾经给她讲的一个故事。
*
在一个遥远的国度里,有一位公主,人人见了她都会夸赞:公主的明珠金冠真好看。
公主反复的被人赞美着——黄金耀目明珠璀璨,正配公主,这是最尊贵的象征。
于是哪怕时不时会觉得沉重,觉得不便,公主也依旧时时带着她的明珠金冠。
直到有一日,这个国度里出现了一个异乡人。
异乡人见到公主,眼中都是惊异,问道:“公主为什么带着一副黄金的枷锁?”
姨母的故事到这里戛然而止。
安安彼时年幼,尚不能懂,于是追问道:“姨母,怎么会有人分不出枷锁和金冠?”
她记得姨母长久地沉默,然后答道:“或许是因为,在这个国度的每个人看来,那就是金冠吧。”
*
时隔多年,安安倏尔懂得了这个故事。
“曜初。”
听到母后唤她的名字,安安抬起头来。
只见母亲的神色一如既往冷静:“曜初,不要畏惧,也不要后退。”
李曜初望着母亲的眼睛,渐渐平静下来,半晌用力点头。
窗外,冬日雪落,渐渐覆盖夜色中的山河。
第161章 改‘天’换‘地’
乾封元年正月。
封禅礼成。
壬申日,二圣于跸驻处受百官朝贺,诏赦天下。
除了大典节庆例行的赦免外,二圣还给此次随行的百官大手笔‘升职加薪’——
三品及以上朝臣,皆授爵一等。(唐初臣子不封王爵,似李勣大将军这种爵位到顶,已然是‘国公’者,便加以食邑)
五品以上朝臣,加散官虚阶一等。
余下官吏也皆有赐物。
姜沃见此大手笔的封爵、升官、赏赐,第一反应便是:还好不是在并州那次,吏部执事官员只有自己随驾,直接给她忙晕了。
这回吏部几乎是全建制随驾,忙的过来。
先条件反射性在脑中安排过公务,姜沃才想到——唔,那自己也要有个爵位了。
不过,大唐的【公侯伯子男】等爵位,除非有军功,比如英国公李勣或是邢国公苏定方这等爵位,才是实封,拥有数百户真正的食邑。
其余绝大多数的爵位,都属于荣誉爵位,无实封也不能传于子嗣,除了‘有爵’的荣耀外,顶多就是多领一份俸禄。
本文网址:https://www.powenxue11.com/book/42573/1048855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wenxue11.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