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 南蔡新城
推荐阅读:华娱之实绩为王、神豪从随心所欲开始、大明汉王、我在西伯利亚打地鼠、重燃青葱时代、得分第一、从庆余年开始天道酬勤、1977:开局相亲女儿国王、离婚后,我继承了游戏里的财产、我就是你们的天敌、
在河淮等地都陆续进入汛季之后,徐怀携王萱再回南蔡省亲。
汉水中游以东,郢州境内有涢山地势隆起,受汛季洪水影响很小,但到下游,两岸地势都偏低,每到汛季,汉水漫涨,两岸都受到威胁。
而西岸的荆门、竟陵、汉阳等县,每隔三五年、六七年,还会受到汉水中游决堤洪水漫灌的恶劣影响,但这是徐怀此时无能为力顾及的。
不过,东岸入汛之后也绝不好受就是了。
东岸除了汛季受汉水下游河水大涨的威胁外,发源于涢山、桐柏山南岭以及淮阳山南麓的几条大河,同样会威胁天门、汉川、黄陂等县,最终又会在侨县南蔡进行叠加。
想要根治南蔡县水患,一是要修筑汉水下游东岸大堤,第二则是要疏导涢水等河流,从黄陂与南蔡之间,直接汇入荆江,而非交叠到南蔡腹地来。
楚山提出要在汉水下游东岸等地修筑连续性大堤,给南蔡正式定界的时候,荆湖北路及鄂州府最终将双柳庄以北,以及涢水下游两岸的大片区域都划入南蔡,以便将汉水、涢水下游以及涢水口到汉水口的荆江北岸,总计长达两百四十余里的修堤重任,都推卸给楚山承担。
建继五年六月下旬的南蔡城,已经基本建成。
方圆四五里许的南蔡城座落在汉水之畔,夯土而筑的城墙仅有丈余高,距离从双柳庄往南修筑的汉水大堤约三里——留出一些空间,却不是预防洪水匮堤,实是为码头、货栈的建设预留出来足够的发展用地来;此时也有十数艘舟船停靠在南蔡城头的汉水码头上,人们正辛苦的将船上的商货搬卸下来,用车马运进城,或直接搬进码头边所建的货栈里,等侯新一轮的交易。
南蔡城以东,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小鹤岭大垸已经建成,包括南蔡城在内,将双柳庄以南、盘龙湖、锁龙湖以北、东至涢水西岸的土地都围合起来。
这一区域,东西绵延二十二里,东南约有八到十一里纵深,除了南蔡城外,还建设大小垸寨四十座,开垦田地五万余亩,还有一条河道引起涢水,经大垸、南蔡城通过,从南蔡城南侧出大堤流入锁龙湖。
河道经过大堤都建有控制河道的复式船闸,大垸内支渠交错,保证灌溉及生活用水。
韩圭在此坐镇一年,两鬓都花白了不少。
“我原本想着将你调回行营,但接下来一年,除了修建三座大垸外,还要将涢水两岸以及汉水东、荆江北大堤修建起来,任务太重,还是离不开你啊!”徐怀跟比他们远道而来更风尘仆仆的韩圭说道。
“我们真要把汉水东、荆江北大堤的修建重任都接下来?”徐胜有些痛苦的问道。
“荆北同意将涢水以东、汉川西南这么多的土地都划进南蔡,为什么不接?”徐怀说道,“咬紧牙关,都得接下来。我现在不是头痛钱粮的问题,南蔡目前更要迫切解决的,还是缺容纳人口的田地啊!”
“可能是我们吸纳的饥民太多了,给自己肩上加的担子重啊!”韩圭自嘲说道。
“别怕辛苦,第一座大垸,我们因地制宜取名小鹤岭大垸,但你想想看,千年以后,后人或许会称之为韩公垸,是不是此时的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徐怀笑着问道。
“大人真是会给人甜枣吃啊,韩圭不卖命都不行了。”韩圭笑道。
“历史洪潮如此,我与诸位都注定是名垂青史的人物。要是连这点自信都没有,我还不如搂着婆娘回屋睡觉去!”徐怀拿胳膊肘顶了顶王萱,问道,“萱儿,我说的是不是这个理?”
“狗嘴里真吐不出象牙来。”王萱含羞嗔道。
王文冲、王明启等陪同进入南蔡城的王氏族人,听了徐怀这话,却是另一番感受。
他们过去这些年,营营苟苟半辈子,王文冲都已是古稀之年,一直以为或为宗族或为私自苦苦谋算。
徐怀迎娶王萱,王文冲、王明启父子全力支持侨置南蔡县建设,主要也是希望王氏能牢牢攀住靖胜侯这棵正如日中天的参天大树,获得更为长足、广阔的进步。
当然,他们此时这层心思没有动摇,但是过去一年看着十数万饥民在有序的组织下,让南蔡城以及小鹤岭大垸在眼鼻底下拔地而起,这种壮阔之极的景象也深深触动了他们。
是啊,身为读书人,再尔虞我诈、再浑浑噩噩,哪个心底又完全没有一点名垂青史的梦想?
只不过很多人是碰了太多的挫折,外在的棱角被磨灭了而已,以为那些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迟早会被残酷的现实血淋淋的收拾一番。
然而楚山却有能力将这些变成现实,又有几人适逢其事不砰然而动?
这其中的道理跟战场上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每斩获一次胜捷,就会激发将卒对胜捷更强烈的企盼与追求,甚至甘愿为之付出更大的牺牲乃至生命。
因为在很多人心目中,这是值得的。
韩圭、徐胜他们看似叫苦,实际内心又何尝不是将修造荆江北、汉水东大堤当作一次更大规模的会战看待、期盼?
然而做这一切的意义,他们心里也都很清楚。
年前摧枯拉朽般拿盘龙寨、梅渡寨、浔津寨贼军望风而逃,南蔡年前就收容饥民十六万之多;之后又有大量的饥民从涢山、黄陂等地迁来投附。
南蔡此时所辖的人丁已经剧烈扩充到二十五万之多,其实已经远远超过侨县南蔡的承载能力——目前所垦殖的五万亩粮田是远远不够的。
甚至在相对富裕的江淮、荆湖地区,一个中等规模、拥有四五县的州,所辖人丁可能也就二三十万的样子。
不过,谁都不会拒绝饥民涌入南蔡县。
二十五万饥民,经过四五年战乱以及长途跋涉及饥荒的残酷淘汰,青壮比例极高,差不多为楚山提供了将近八万的青壮男丁,十到十五岁的少年高达三万;此外,十到四十五岁的少女、青壮妇女的人数总计也超过十万。
相比较而言,楚山在蔡汝二州,因为多年来顶在第一线,战损极大,之前又经历了桐柏山匪乱之灾,即便一直都注重从流民中吸纳青壮男丁,但实际十到四十五岁青少壮男丁,总计也就二十三万稍多一些。
史轸献策侨置南蔡,仅仅一年时间就令楚山的军事动员潜力增加五成,可以说是居功甚伟。
此时众人头痛的,还是如何更有效的去容纳这么多的丁口。
一方面就是要尽可能增加侨县南蔡的面积,荆湖北路及鄂州府畏惧筑堤之难、之坚,将汉川县南部以及黄陂县西部更多的荒滩地甚至一些人烟稀疏、在之前民乱中受到严重破坏的村庄垸寨让出来,差不多能增加小半个县的面积,他们当然不会拒绝。
另一方面侨县南蔡的绝对面积很难再大幅度扩张,提高土地承载能力,就是当务之急。
在当世说到土地承载能力,就是根治水患、精作细作。
汉川县南部地区长期以来受水患影响较大,粮种也比较差,该地种植水稻亩产量仅有一石略高些。
这还是原粮,倘若脱壳加工为成品粮,一亩地可能仅有六七十斤的样子。
这意味着汉川县南部民众人均需要有五亩地才能勉强糊口,甚至比河淮地区的旱田都还不如。
而在苏湖等江淮最为富裕的州县,近数十年地方上所推广那些不怎么受洪涝影响的圩田、垛田,又选种闽粤等地传播过来的占城良种,亩产则高达三石、四石,甚至还有一些地方实现了稻麦连作,一亩地年产出高达四五石。
这两者的土地承载能力,可以说是天差地别的。
徐怀这些年在桐柏山精心经营,除了坡地梯田面积增加超过一倍外,亩产也提高有五六成——旱田亩产量提高程度有限,但也使得桐柏山及周边地区的实际人口承载能力提高了两三倍。
侨县南蔡长期受水患困扰,人口极其稀少,无论之前造南蔡城、小鹤岭大垸,还是接下来要修建的渎津大垸、梅渡大垸以及涢东大垸,以及包括将诸垸大堤衔接起来涢水、荆江、汉水大堤,都是要从根本上冶除水患。
而侨县南蔡境内几乎都没有开发过,水退荒草蔓长,水涨荒草与淤泥一起同腐,土地极其肥沃。
所有的投入与努力,就是在这天地间争出更多的高产粮田出来,以容纳十数二十万饥民在此扎根、在此栖息繁衍。
即便不考虑其他,这也绝对是名垂青史的一桩大功绩。
单单如此,就已经令人心潮澎湃了。
而且这不是幻想、空想。
小鹤岭大垸已经完成五万亩粮田的垦殖,甚至还有田地已经完成第一轮的收成,此时又都种植水稻。
众人站在城墙之上,满眼望去,纵横沟渠间皆是绿色……
要知道这在以往,单此一项,就足以令地方官跻身名臣之列了。
汉水中游以东,郢州境内有涢山地势隆起,受汛季洪水影响很小,但到下游,两岸地势都偏低,每到汛季,汉水漫涨,两岸都受到威胁。
而西岸的荆门、竟陵、汉阳等县,每隔三五年、六七年,还会受到汉水中游决堤洪水漫灌的恶劣影响,但这是徐怀此时无能为力顾及的。
不过,东岸入汛之后也绝不好受就是了。
东岸除了汛季受汉水下游河水大涨的威胁外,发源于涢山、桐柏山南岭以及淮阳山南麓的几条大河,同样会威胁天门、汉川、黄陂等县,最终又会在侨县南蔡进行叠加。
想要根治南蔡县水患,一是要修筑汉水下游东岸大堤,第二则是要疏导涢水等河流,从黄陂与南蔡之间,直接汇入荆江,而非交叠到南蔡腹地来。
楚山提出要在汉水下游东岸等地修筑连续性大堤,给南蔡正式定界的时候,荆湖北路及鄂州府最终将双柳庄以北,以及涢水下游两岸的大片区域都划入南蔡,以便将汉水、涢水下游以及涢水口到汉水口的荆江北岸,总计长达两百四十余里的修堤重任,都推卸给楚山承担。
建继五年六月下旬的南蔡城,已经基本建成。
方圆四五里许的南蔡城座落在汉水之畔,夯土而筑的城墙仅有丈余高,距离从双柳庄往南修筑的汉水大堤约三里——留出一些空间,却不是预防洪水匮堤,实是为码头、货栈的建设预留出来足够的发展用地来;此时也有十数艘舟船停靠在南蔡城头的汉水码头上,人们正辛苦的将船上的商货搬卸下来,用车马运进城,或直接搬进码头边所建的货栈里,等侯新一轮的交易。
南蔡城以东,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小鹤岭大垸已经建成,包括南蔡城在内,将双柳庄以南、盘龙湖、锁龙湖以北、东至涢水西岸的土地都围合起来。
这一区域,东西绵延二十二里,东南约有八到十一里纵深,除了南蔡城外,还建设大小垸寨四十座,开垦田地五万余亩,还有一条河道引起涢水,经大垸、南蔡城通过,从南蔡城南侧出大堤流入锁龙湖。
河道经过大堤都建有控制河道的复式船闸,大垸内支渠交错,保证灌溉及生活用水。
韩圭在此坐镇一年,两鬓都花白了不少。
“我原本想着将你调回行营,但接下来一年,除了修建三座大垸外,还要将涢水两岸以及汉水东、荆江北大堤修建起来,任务太重,还是离不开你啊!”徐怀跟比他们远道而来更风尘仆仆的韩圭说道。
“我们真要把汉水东、荆江北大堤的修建重任都接下来?”徐胜有些痛苦的问道。
“荆北同意将涢水以东、汉川西南这么多的土地都划进南蔡,为什么不接?”徐怀说道,“咬紧牙关,都得接下来。我现在不是头痛钱粮的问题,南蔡目前更要迫切解决的,还是缺容纳人口的田地啊!”
“可能是我们吸纳的饥民太多了,给自己肩上加的担子重啊!”韩圭自嘲说道。
“别怕辛苦,第一座大垸,我们因地制宜取名小鹤岭大垸,但你想想看,千年以后,后人或许会称之为韩公垸,是不是此时的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徐怀笑着问道。
“大人真是会给人甜枣吃啊,韩圭不卖命都不行了。”韩圭笑道。
“历史洪潮如此,我与诸位都注定是名垂青史的人物。要是连这点自信都没有,我还不如搂着婆娘回屋睡觉去!”徐怀拿胳膊肘顶了顶王萱,问道,“萱儿,我说的是不是这个理?”
“狗嘴里真吐不出象牙来。”王萱含羞嗔道。
王文冲、王明启等陪同进入南蔡城的王氏族人,听了徐怀这话,却是另一番感受。
他们过去这些年,营营苟苟半辈子,王文冲都已是古稀之年,一直以为或为宗族或为私自苦苦谋算。
徐怀迎娶王萱,王文冲、王明启父子全力支持侨置南蔡县建设,主要也是希望王氏能牢牢攀住靖胜侯这棵正如日中天的参天大树,获得更为长足、广阔的进步。
当然,他们此时这层心思没有动摇,但是过去一年看着十数万饥民在有序的组织下,让南蔡城以及小鹤岭大垸在眼鼻底下拔地而起,这种壮阔之极的景象也深深触动了他们。
是啊,身为读书人,再尔虞我诈、再浑浑噩噩,哪个心底又完全没有一点名垂青史的梦想?
只不过很多人是碰了太多的挫折,外在的棱角被磨灭了而已,以为那些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迟早会被残酷的现实血淋淋的收拾一番。
然而楚山却有能力将这些变成现实,又有几人适逢其事不砰然而动?
这其中的道理跟战场上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每斩获一次胜捷,就会激发将卒对胜捷更强烈的企盼与追求,甚至甘愿为之付出更大的牺牲乃至生命。
因为在很多人心目中,这是值得的。
韩圭、徐胜他们看似叫苦,实际内心又何尝不是将修造荆江北、汉水东大堤当作一次更大规模的会战看待、期盼?
然而做这一切的意义,他们心里也都很清楚。
年前摧枯拉朽般拿盘龙寨、梅渡寨、浔津寨贼军望风而逃,南蔡年前就收容饥民十六万之多;之后又有大量的饥民从涢山、黄陂等地迁来投附。
南蔡此时所辖的人丁已经剧烈扩充到二十五万之多,其实已经远远超过侨县南蔡的承载能力——目前所垦殖的五万亩粮田是远远不够的。
甚至在相对富裕的江淮、荆湖地区,一个中等规模、拥有四五县的州,所辖人丁可能也就二三十万的样子。
不过,谁都不会拒绝饥民涌入南蔡县。
二十五万饥民,经过四五年战乱以及长途跋涉及饥荒的残酷淘汰,青壮比例极高,差不多为楚山提供了将近八万的青壮男丁,十到十五岁的少年高达三万;此外,十到四十五岁的少女、青壮妇女的人数总计也超过十万。
相比较而言,楚山在蔡汝二州,因为多年来顶在第一线,战损极大,之前又经历了桐柏山匪乱之灾,即便一直都注重从流民中吸纳青壮男丁,但实际十到四十五岁青少壮男丁,总计也就二十三万稍多一些。
史轸献策侨置南蔡,仅仅一年时间就令楚山的军事动员潜力增加五成,可以说是居功甚伟。
此时众人头痛的,还是如何更有效的去容纳这么多的丁口。
一方面就是要尽可能增加侨县南蔡的面积,荆湖北路及鄂州府畏惧筑堤之难、之坚,将汉川县南部以及黄陂县西部更多的荒滩地甚至一些人烟稀疏、在之前民乱中受到严重破坏的村庄垸寨让出来,差不多能增加小半个县的面积,他们当然不会拒绝。
另一方面侨县南蔡的绝对面积很难再大幅度扩张,提高土地承载能力,就是当务之急。
在当世说到土地承载能力,就是根治水患、精作细作。
汉川县南部地区长期以来受水患影响较大,粮种也比较差,该地种植水稻亩产量仅有一石略高些。
这还是原粮,倘若脱壳加工为成品粮,一亩地可能仅有六七十斤的样子。
这意味着汉川县南部民众人均需要有五亩地才能勉强糊口,甚至比河淮地区的旱田都还不如。
而在苏湖等江淮最为富裕的州县,近数十年地方上所推广那些不怎么受洪涝影响的圩田、垛田,又选种闽粤等地传播过来的占城良种,亩产则高达三石、四石,甚至还有一些地方实现了稻麦连作,一亩地年产出高达四五石。
这两者的土地承载能力,可以说是天差地别的。
徐怀这些年在桐柏山精心经营,除了坡地梯田面积增加超过一倍外,亩产也提高有五六成——旱田亩产量提高程度有限,但也使得桐柏山及周边地区的实际人口承载能力提高了两三倍。
侨县南蔡长期受水患困扰,人口极其稀少,无论之前造南蔡城、小鹤岭大垸,还是接下来要修建的渎津大垸、梅渡大垸以及涢东大垸,以及包括将诸垸大堤衔接起来涢水、荆江、汉水大堤,都是要从根本上冶除水患。
而侨县南蔡境内几乎都没有开发过,水退荒草蔓长,水涨荒草与淤泥一起同腐,土地极其肥沃。
所有的投入与努力,就是在这天地间争出更多的高产粮田出来,以容纳十数二十万饥民在此扎根、在此栖息繁衍。
即便不考虑其他,这也绝对是名垂青史的一桩大功绩。
单单如此,就已经令人心潮澎湃了。
而且这不是幻想、空想。
小鹤岭大垸已经完成五万亩粮田的垦殖,甚至还有田地已经完成第一轮的收成,此时又都种植水稻。
众人站在城墙之上,满眼望去,纵横沟渠间皆是绿色……
要知道这在以往,单此一项,就足以令地方官跻身名臣之列了。
本文网址:https://www.powenxue11.com/book/38100/913127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wenxue11.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