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七四章 荒原(上)
推荐阅读:神祇:从哥布林开始、快穿锦鲤运、快穿:绿茶女配靠作死攻略主神!、全民领主:我的天赋有亿点强、你管这叫创业?、玄门崽崽被全网爆宠了、我就混一混,怎么就成世界第一了、重返88:从迎娶小姨子开始、星河之上、祂们都叫我外神、
午夜前后,梓州下起了小雨,灰蒙蒙的雨势笼罩大地。
视察卫戍工地的一行人上了城墙,一时间便没有下来,宁毅通过城楼上的窗户朝外看,雨夜中的城墙上只余了几处小小的光点尚在亮着。
每隔数十米的一点点光芒,勾勒出隐约的城池轮廓。换防的士兵们披了蓑衣,沿城墙走向远处,渐渐淹没在雨的黑暗里,间或还有细碎的人声传来。
高墙的内围,城市的建筑影影绰绰地往远处延伸,白日里的青瓦灰墙、大小院落在此刻都渐渐的溶成一块了。为了卫戍守城,城墙附近数十丈内原本是不该建房的,但武朝承平两百余年,位于西南的梓州未曾有过兵祸,再加上地处要道,商业发达,民居逐渐占据了视野中的一切,先是贫户的房屋,后来便也有富户的院落。
即将到来的战争已经吓跑了城内三成的人,住在北面城墙附近的居民被优先劝离,但在大大小小的院落间,扔能看见稀疏的灯点,也不知是主人起夜还是作甚,若仔细凝望,近处的小院里还有主人仓促离开是遗落的物品痕迹。
两名更夫提着灯笼,躲避在已无人居住的院落外的屋檐下。
距离第一次女真人南下,十余年过去了,鲜血、战阵、生死……一幕幕的戏剧轮番上演,但对这世上大部分人来说,每个人的生活,仍旧是普普通通的延续,即便战乱将至,困扰人们的,依旧有明日的柴米油盐。
在赶来梓州之前,宁毅接到了从江南发过来的失败讯息。
自华夏军杀出凉山范围,进入成都平原之后,剑阁一直以来都是下一步战略中的关键点,对于剑阁守将司忠显的争取和游说,也始终都在进行着。
司忠显此人忠于武朝,为人有智慧又不失仁慈和变通,往日里华夏军与外界交流、售卖武器,有大半的生意都在要经过剑阁这条线。对于供应给武朝正规部队的单子,司忠显从来都给予方便,对于部分家族、豪绅、地方势力想要的私货,他的打击则相当严厉。而对于这两类生意的分辨和挑拣能力,证明了这位将领头脑中有着相当的大局观。
华夏军总参谋部对于司忠显的整体观感是偏向正面的,也是因此,宁曦与宁忌也会认为这是一位值得争取的好将领。但在现实层面,善恶的划分自然不会如此简单,单只司忠显是忠于天下黎民还是忠于武朝正统就是一件值得商榷的事情。
总之在这一年的上半年,通过司忠显借道,离开川四路攻击女真人还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刘承宗的一万人也正是在司忠显的配合下去往徐州的——这符合武朝的根本利益。然而到了下半年,武朝式微,周雍离世,正统的朝廷还一分为二,司忠显的态度,便明显有了动摇。
这中间还有更为复杂的情况。
司忠显原籍浙江秀州,他的父亲司文仲十余年前一度担任过兵部侍郎,致仕后全家人一直居于平江府——即后世苏州。女真人攻破京城,司文仲带着家人回到秀州乡下。
七月,完颜希尹着女真军队攻秀州,城破之后请出司文仲,授与礼部尚书一职,随后便将司文仲派来剑阁劝降。其时江南一带华夏军的人手已经不多,宁毅命令前线做出反应,谨慎打探之后酌情处理,他在命令中重复了这件事需要的谨慎,没有把握甚至可以放弃行动,但前线的人员最终还是决定出手救人。
这场行动,华夏军一方折了五人,司家人亦有伤亡。前线的行动报告与检讨发回来后,宁毅便知道剑阁谈判的天平,已经在向女真人那边不断倾斜。
每到此时,宁毅便不由得检讨自己在组织建设上的缺憾。华夏军的建设在某些轮廓上模仿的是后世中华的那支军队,但在具体环节上则有着大量的差异。
从本质上来说,华夏军的主轴,源自于现代军队的管理系统,森严的军法、严格的上下监督体系、到位的思想管理,它更类似于现代的美军或是现代的种花军队,至于最初的那一支红军,宁毅则无法模拟出它坚定不移的信仰体系来。
宁毅曾经所在的那个世界,近代的中国存在太多无法复制的东西,那个时代,西方是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中国是落后的思维与政治体系,超过一百年深入骨髓的屈辱与痛苦,无数人不断地碰壁和寻找道路,最终才铸造出那样一支具备坚定无产阶级信仰的军队来。
武朝经历的屈辱,还太少了,十余年的碰壁还无法让人们意识到需要走另一条路的迫切性,也无法让几种思维碰撞,最终得出结果来——甚至于出现第一阶段共识的时间都还不够。而另一方面,宁毅也无法放弃他一直都在培养的工业革命、资本主义萌芽。
因为这些原因,华夏军才与老牛头决裂,也是因为这些原因,华夏军在某些方向上更像是后世的大公司大企业,尽管宁毅也进行大量的“华夏”理念宣传,但真正支撑起一切的,是超越时代的专业的体系,专业的办事方法,在经历了一次次胜利之后,军队中的办事人员们有着昂扬的斗志,也有了近乎骄傲的乐观主义精神。
对于这样的精神,宁毅进行过大量的整顿,但效果当然是有限的。没有百年屈辱,没有无数的失败,没有四一二大屠杀,也没有始终居于劣势的窘迫和这窘迫之中的深信不疑,培养不出那种深入骨髓里的坚持和严肃。击溃陆桥山轻松拿下大半个成都平原之后,部分华夏军人对于女真人甚至都有着蔑视的情绪。
这一年以来的对外工作,伤亡率高于宁毅的预期。在这样的情况下,慷慨与壮烈不再是值得宣传的事情。每一种主义都有它的利弊,每一种思想也都会引出不同的方向和矛盾,这几年来,真正困扰宁毅思维的,始终是这些事情的关联与转折。
如何让人们理解和深刻接受格物之学与社会的必要性,如何令资本主义的萌芽产生,如何在这个萌芽产生的同时放下“民主”与“平等”的思维,令得资本主义走向无情的逐利极端时仍能有另一种相对温情的秩序相制衡……
而司忠显的事情也将决定整个天下大势的走向。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直到这一天来到梓州,宁毅才发现,最为令他困扰和牵挂的,倒也不全是那些天下大事了。
有关宁忌的消息传来,他原本担心的,是二儿子看见了世道混乱,开始变得凶残好杀,宁曦肯将这消息传回去,隐约中的担忧恐怕也正是这点。待见面之后,孩子的坦白,却让宁毅明白了事情的原委。
作为武者,在看见这世道的迷惑之后,小孩子已经敏锐地察觉到了变得强大的途径,潜意识中的野性正从父兄为他编制的安全范围内生长出来。想要经历战斗,想要变得强大,想要在对方豁出性命的时候,接受平等的挑战。
这是值得赞许的心思。
宁毅这一路走来,同样是一路厮杀。
他并非真正的亡命之徒。
从江宁城外的船坞开始,到弑君后的如今,与女真人正面抗衡,无数次的搏命,并不因为他是天生就不把自己性命放在眼里的亡命徒。恰恰相反,他不仅惜命,而且珍惜眼前的一切。
然而过往无数次的经历告诉他,真要在这凶残的世界与人厮杀,将命豁出去,只是基本条件。不具备这一条件的人,会输得概率更高,赢的概率更少。他只是在冷静地推高每一分胜利的概率,利用残酷的理智,压住危险当头的恐惧,这是上一世的经历中反复锻炼出来的本能。不把命豁出去,他只会输得更多。
无论在盛世还是在乱世,这世界运作的本质,始终是一场注重排名的选拔赛,虽然在实际操作时具备延续性和复杂性,但根本的性质,其实是不变的。
这世上存在富二代权二代,这是延续性的表现。
在这世上要将事情办好,不仅要努力思考努力行动,还要有正确的方向正确的方法,这是复杂性的体现。
对于庸才来说,这世上的许多东西,似乎取决于运气,某某选对了某个方向,所以他成功了,自己的时机和运气都有问题……但实际上,真正决定人选择的,是一次又一次对于世界的认真观察与对于规律的认真思考。
在这世界的顶层,都是聪明的人努力地思考,选择了对的方向,然后豁出了性命在透支自己的结果。即便在宁毅接触上一个世界,相对太平的世道,每一个成功人士、资本家、领导者,也大都具有一定精神疾病的特征:完美主义、偏执狂、贯彻始终的自信,甚至于一定的反人类倾向……
普通人定义的心理健康不过是大众对待宠物一般的移情和软弱罢了。盛世里人们通过秩序抬高了底线,令得人们即便失败也不会过度难堪,与之对应的便是天花板的压低和上升途径的凝固,大众出售自己并不迫切需要的“可能性”,换取能够理解的稳妥与踏实。世界就是如此的神奇,它的本质从不变化,人们只是在理解规则之后进行这样那样的调整。
宁毅对这一切都明明白白,所以他豁出了性命。
到如今,轮到他的孩子了。
十三岁的小宁忌想要选择“可能性”,放弃稳妥与踏实,这种想法并不体现在鲁莽的送死,但必将决定他以后无数次面对危险时的选择,就好像之前他选择了与敌人厮杀而不是被保护一样。宁毅知道,自己也可以选择在这里扼杀掉他的这种想法——那种方式,自然也是存在的。
这天夜里,在那医馆的银杏树下,他与宁忌聊了许久,说起周侗,说起红提的师父,说起西瓜的父亲,说起这样那样的事情。但直到最后,宁毅也没有试图扼杀他的想法,他只是与孩子约法三章,希望他考虑到家里的母亲,学医到十六岁,在这之前,面对危险时稍微后退一些,在这之后,他会支持宁忌的任何决定。
“希望两年以后,你的弟弟会发现,习武救不了中国,该去当大夫或者写小说罢。”
这晚与宁忌聊完之后,宁毅一度与长子开了这样的玩笑。但事实上,即便宁忌当大夫或者写文,他们将来会面对的许多凶险,也是一点都不见少的。作为宁毅的儿子和家人,他们从一开始,就面对了最大的风险。
几年前的宁曦,或多或少的也有心中的蠢蠢欲动,但他作为长子,父母、身边人从小的舆论和氛围给他圈定了方向,宁曦也接受了这一方向。
最终在陈驼子等人的辅佐下,宁曦变为相对安全的操盘之人,虽然未像宁毅那般直面一线的凶险与流血,这会让他的能力不够全面,但终究会有弥补的方法。而另一方面,有一天他面对最大的凶险时,他也可能因此而付出代价。
这几年对于外界,例如李频、宋永平等人说起这些事,宁毅都显得坦然而光棍,但事实上,每当这样的想象升起时,他当然也免不了痛苦的情绪。这些孩子若真的出了事,他们的母亲该伤心成什么样子呢?
檀儿一向坚强,或许也会因此而倒下,一向温柔的小婵又会怎样呢?直到如今,宁毅依旧能清楚记得,十余年前他初来乍到时,小小的丫鬟蹦蹦跳跳地与他一道走在江宁街头的样子……
再过个几年,恐怕雯雯、宁珂这些孩子,也会渐渐的让他头疼起来吧。
即便再大的天地反覆,孩子们也会走过自己的轨迹,慢慢长大,逐渐经历风雨。这天夜里,宁毅在城楼上看着黑暗里的梓州,沉默了许久。
回过头的另一端,越过梓州城外的空地,远远的山上哨塔里,还亮着最为细微的光芒,一处处修建防御工事的工地,正在黑夜的雨中雌伏……
*******************
即便再大的天地反覆,孩子们也会走过自己的轨迹,慢慢长大,逐渐经历风雨……
在西南名为宁忌的少年人做出直面风雨的决定时,在这天下远隔数千里外的另一个孩子,早已被风雨裹挟着,走在颠沛的路上了。
武建朔三年出生的穆安平今年八岁半,距离失去父母的那个夜晚,已经过去了两年多。他被林宗吾改名平安,剃了小小的光头,在晋地的乱世中独自前行,也有一年多的时间了。
建朔十一年的九月,平安衣着褴褛地回到了他过去曾经生活过好些年的沃州,却已经找不到父母曾经居住过的房子了。在女真来袭、晋地分裂,不断延绵的兵祸中,沃州已经完完全全的变了个样子,半座城池都已被烧毁,瘦骨嶙峋的乞丐般的人们生活在这城池里,春夏之时,这里一度出现过易子而食的惨剧,到得秋天,稍稍缓解,但仍旧遮不住城池内外的那股丧死之气。
衣着褴褛的小和尚在城池中找了两天,也找不回昔时对父母的记忆,吃的东西耗尽了,他在城中的破旧宅子里偷偷地流了眼泪,睡了一天,心绪茫然又到街头晃荡。这个时候,他想要见到他在这世上唯一能依靠的和尚师父,但师父始终未曾出现。
与他相隔数十丈外的街头,穿一身宽大僧袍的林宗吾正将一小袋的粗粮馒头递到面前瘦骨嶙峋的习武者的面前。
不久之后,武者跟随在小和尚的身后,到无人处时,拔出了身上的刀。
平安回过头来,眼泪还在脸上挂着,刀光晃动了他的眼睛。那瘦瘦的恶人脚步停了一下,身侧的袋子忽然破了,一些吃的掉落在地上,大人与孩子都不由得愣了愣……
街边的角落里,林宗吾双手合十,露出微笑。
虎豹为了捕猎,要长出爪牙;鳄鱼为了自保,要长出鳞片;猿猴们走出树林,建起了棍棒……
风雨之中,人的鲜血会流下来,在死去之前,人们只能努力将自己变化得更加坚强。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视察卫戍工地的一行人上了城墙,一时间便没有下来,宁毅通过城楼上的窗户朝外看,雨夜中的城墙上只余了几处小小的光点尚在亮着。
每隔数十米的一点点光芒,勾勒出隐约的城池轮廓。换防的士兵们披了蓑衣,沿城墙走向远处,渐渐淹没在雨的黑暗里,间或还有细碎的人声传来。
高墙的内围,城市的建筑影影绰绰地往远处延伸,白日里的青瓦灰墙、大小院落在此刻都渐渐的溶成一块了。为了卫戍守城,城墙附近数十丈内原本是不该建房的,但武朝承平两百余年,位于西南的梓州未曾有过兵祸,再加上地处要道,商业发达,民居逐渐占据了视野中的一切,先是贫户的房屋,后来便也有富户的院落。
即将到来的战争已经吓跑了城内三成的人,住在北面城墙附近的居民被优先劝离,但在大大小小的院落间,扔能看见稀疏的灯点,也不知是主人起夜还是作甚,若仔细凝望,近处的小院里还有主人仓促离开是遗落的物品痕迹。
两名更夫提着灯笼,躲避在已无人居住的院落外的屋檐下。
距离第一次女真人南下,十余年过去了,鲜血、战阵、生死……一幕幕的戏剧轮番上演,但对这世上大部分人来说,每个人的生活,仍旧是普普通通的延续,即便战乱将至,困扰人们的,依旧有明日的柴米油盐。
在赶来梓州之前,宁毅接到了从江南发过来的失败讯息。
自华夏军杀出凉山范围,进入成都平原之后,剑阁一直以来都是下一步战略中的关键点,对于剑阁守将司忠显的争取和游说,也始终都在进行着。
司忠显此人忠于武朝,为人有智慧又不失仁慈和变通,往日里华夏军与外界交流、售卖武器,有大半的生意都在要经过剑阁这条线。对于供应给武朝正规部队的单子,司忠显从来都给予方便,对于部分家族、豪绅、地方势力想要的私货,他的打击则相当严厉。而对于这两类生意的分辨和挑拣能力,证明了这位将领头脑中有着相当的大局观。
华夏军总参谋部对于司忠显的整体观感是偏向正面的,也是因此,宁曦与宁忌也会认为这是一位值得争取的好将领。但在现实层面,善恶的划分自然不会如此简单,单只司忠显是忠于天下黎民还是忠于武朝正统就是一件值得商榷的事情。
总之在这一年的上半年,通过司忠显借道,离开川四路攻击女真人还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刘承宗的一万人也正是在司忠显的配合下去往徐州的——这符合武朝的根本利益。然而到了下半年,武朝式微,周雍离世,正统的朝廷还一分为二,司忠显的态度,便明显有了动摇。
这中间还有更为复杂的情况。
司忠显原籍浙江秀州,他的父亲司文仲十余年前一度担任过兵部侍郎,致仕后全家人一直居于平江府——即后世苏州。女真人攻破京城,司文仲带着家人回到秀州乡下。
七月,完颜希尹着女真军队攻秀州,城破之后请出司文仲,授与礼部尚书一职,随后便将司文仲派来剑阁劝降。其时江南一带华夏军的人手已经不多,宁毅命令前线做出反应,谨慎打探之后酌情处理,他在命令中重复了这件事需要的谨慎,没有把握甚至可以放弃行动,但前线的人员最终还是决定出手救人。
这场行动,华夏军一方折了五人,司家人亦有伤亡。前线的行动报告与检讨发回来后,宁毅便知道剑阁谈判的天平,已经在向女真人那边不断倾斜。
每到此时,宁毅便不由得检讨自己在组织建设上的缺憾。华夏军的建设在某些轮廓上模仿的是后世中华的那支军队,但在具体环节上则有着大量的差异。
从本质上来说,华夏军的主轴,源自于现代军队的管理系统,森严的军法、严格的上下监督体系、到位的思想管理,它更类似于现代的美军或是现代的种花军队,至于最初的那一支红军,宁毅则无法模拟出它坚定不移的信仰体系来。
宁毅曾经所在的那个世界,近代的中国存在太多无法复制的东西,那个时代,西方是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中国是落后的思维与政治体系,超过一百年深入骨髓的屈辱与痛苦,无数人不断地碰壁和寻找道路,最终才铸造出那样一支具备坚定无产阶级信仰的军队来。
武朝经历的屈辱,还太少了,十余年的碰壁还无法让人们意识到需要走另一条路的迫切性,也无法让几种思维碰撞,最终得出结果来——甚至于出现第一阶段共识的时间都还不够。而另一方面,宁毅也无法放弃他一直都在培养的工业革命、资本主义萌芽。
因为这些原因,华夏军才与老牛头决裂,也是因为这些原因,华夏军在某些方向上更像是后世的大公司大企业,尽管宁毅也进行大量的“华夏”理念宣传,但真正支撑起一切的,是超越时代的专业的体系,专业的办事方法,在经历了一次次胜利之后,军队中的办事人员们有着昂扬的斗志,也有了近乎骄傲的乐观主义精神。
对于这样的精神,宁毅进行过大量的整顿,但效果当然是有限的。没有百年屈辱,没有无数的失败,没有四一二大屠杀,也没有始终居于劣势的窘迫和这窘迫之中的深信不疑,培养不出那种深入骨髓里的坚持和严肃。击溃陆桥山轻松拿下大半个成都平原之后,部分华夏军人对于女真人甚至都有着蔑视的情绪。
这一年以来的对外工作,伤亡率高于宁毅的预期。在这样的情况下,慷慨与壮烈不再是值得宣传的事情。每一种主义都有它的利弊,每一种思想也都会引出不同的方向和矛盾,这几年来,真正困扰宁毅思维的,始终是这些事情的关联与转折。
如何让人们理解和深刻接受格物之学与社会的必要性,如何令资本主义的萌芽产生,如何在这个萌芽产生的同时放下“民主”与“平等”的思维,令得资本主义走向无情的逐利极端时仍能有另一种相对温情的秩序相制衡……
而司忠显的事情也将决定整个天下大势的走向。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直到这一天来到梓州,宁毅才发现,最为令他困扰和牵挂的,倒也不全是那些天下大事了。
有关宁忌的消息传来,他原本担心的,是二儿子看见了世道混乱,开始变得凶残好杀,宁曦肯将这消息传回去,隐约中的担忧恐怕也正是这点。待见面之后,孩子的坦白,却让宁毅明白了事情的原委。
作为武者,在看见这世道的迷惑之后,小孩子已经敏锐地察觉到了变得强大的途径,潜意识中的野性正从父兄为他编制的安全范围内生长出来。想要经历战斗,想要变得强大,想要在对方豁出性命的时候,接受平等的挑战。
这是值得赞许的心思。
宁毅这一路走来,同样是一路厮杀。
他并非真正的亡命之徒。
从江宁城外的船坞开始,到弑君后的如今,与女真人正面抗衡,无数次的搏命,并不因为他是天生就不把自己性命放在眼里的亡命徒。恰恰相反,他不仅惜命,而且珍惜眼前的一切。
然而过往无数次的经历告诉他,真要在这凶残的世界与人厮杀,将命豁出去,只是基本条件。不具备这一条件的人,会输得概率更高,赢的概率更少。他只是在冷静地推高每一分胜利的概率,利用残酷的理智,压住危险当头的恐惧,这是上一世的经历中反复锻炼出来的本能。不把命豁出去,他只会输得更多。
无论在盛世还是在乱世,这世界运作的本质,始终是一场注重排名的选拔赛,虽然在实际操作时具备延续性和复杂性,但根本的性质,其实是不变的。
这世上存在富二代权二代,这是延续性的表现。
在这世上要将事情办好,不仅要努力思考努力行动,还要有正确的方向正确的方法,这是复杂性的体现。
对于庸才来说,这世上的许多东西,似乎取决于运气,某某选对了某个方向,所以他成功了,自己的时机和运气都有问题……但实际上,真正决定人选择的,是一次又一次对于世界的认真观察与对于规律的认真思考。
在这世界的顶层,都是聪明的人努力地思考,选择了对的方向,然后豁出了性命在透支自己的结果。即便在宁毅接触上一个世界,相对太平的世道,每一个成功人士、资本家、领导者,也大都具有一定精神疾病的特征:完美主义、偏执狂、贯彻始终的自信,甚至于一定的反人类倾向……
普通人定义的心理健康不过是大众对待宠物一般的移情和软弱罢了。盛世里人们通过秩序抬高了底线,令得人们即便失败也不会过度难堪,与之对应的便是天花板的压低和上升途径的凝固,大众出售自己并不迫切需要的“可能性”,换取能够理解的稳妥与踏实。世界就是如此的神奇,它的本质从不变化,人们只是在理解规则之后进行这样那样的调整。
宁毅对这一切都明明白白,所以他豁出了性命。
到如今,轮到他的孩子了。
十三岁的小宁忌想要选择“可能性”,放弃稳妥与踏实,这种想法并不体现在鲁莽的送死,但必将决定他以后无数次面对危险时的选择,就好像之前他选择了与敌人厮杀而不是被保护一样。宁毅知道,自己也可以选择在这里扼杀掉他的这种想法——那种方式,自然也是存在的。
这天夜里,在那医馆的银杏树下,他与宁忌聊了许久,说起周侗,说起红提的师父,说起西瓜的父亲,说起这样那样的事情。但直到最后,宁毅也没有试图扼杀他的想法,他只是与孩子约法三章,希望他考虑到家里的母亲,学医到十六岁,在这之前,面对危险时稍微后退一些,在这之后,他会支持宁忌的任何决定。
“希望两年以后,你的弟弟会发现,习武救不了中国,该去当大夫或者写小说罢。”
这晚与宁忌聊完之后,宁毅一度与长子开了这样的玩笑。但事实上,即便宁忌当大夫或者写文,他们将来会面对的许多凶险,也是一点都不见少的。作为宁毅的儿子和家人,他们从一开始,就面对了最大的风险。
几年前的宁曦,或多或少的也有心中的蠢蠢欲动,但他作为长子,父母、身边人从小的舆论和氛围给他圈定了方向,宁曦也接受了这一方向。
最终在陈驼子等人的辅佐下,宁曦变为相对安全的操盘之人,虽然未像宁毅那般直面一线的凶险与流血,这会让他的能力不够全面,但终究会有弥补的方法。而另一方面,有一天他面对最大的凶险时,他也可能因此而付出代价。
这几年对于外界,例如李频、宋永平等人说起这些事,宁毅都显得坦然而光棍,但事实上,每当这样的想象升起时,他当然也免不了痛苦的情绪。这些孩子若真的出了事,他们的母亲该伤心成什么样子呢?
檀儿一向坚强,或许也会因此而倒下,一向温柔的小婵又会怎样呢?直到如今,宁毅依旧能清楚记得,十余年前他初来乍到时,小小的丫鬟蹦蹦跳跳地与他一道走在江宁街头的样子……
再过个几年,恐怕雯雯、宁珂这些孩子,也会渐渐的让他头疼起来吧。
即便再大的天地反覆,孩子们也会走过自己的轨迹,慢慢长大,逐渐经历风雨。这天夜里,宁毅在城楼上看着黑暗里的梓州,沉默了许久。
回过头的另一端,越过梓州城外的空地,远远的山上哨塔里,还亮着最为细微的光芒,一处处修建防御工事的工地,正在黑夜的雨中雌伏……
*******************
即便再大的天地反覆,孩子们也会走过自己的轨迹,慢慢长大,逐渐经历风雨……
在西南名为宁忌的少年人做出直面风雨的决定时,在这天下远隔数千里外的另一个孩子,早已被风雨裹挟着,走在颠沛的路上了。
武建朔三年出生的穆安平今年八岁半,距离失去父母的那个夜晚,已经过去了两年多。他被林宗吾改名平安,剃了小小的光头,在晋地的乱世中独自前行,也有一年多的时间了。
建朔十一年的九月,平安衣着褴褛地回到了他过去曾经生活过好些年的沃州,却已经找不到父母曾经居住过的房子了。在女真来袭、晋地分裂,不断延绵的兵祸中,沃州已经完完全全的变了个样子,半座城池都已被烧毁,瘦骨嶙峋的乞丐般的人们生活在这城池里,春夏之时,这里一度出现过易子而食的惨剧,到得秋天,稍稍缓解,但仍旧遮不住城池内外的那股丧死之气。
衣着褴褛的小和尚在城池中找了两天,也找不回昔时对父母的记忆,吃的东西耗尽了,他在城中的破旧宅子里偷偷地流了眼泪,睡了一天,心绪茫然又到街头晃荡。这个时候,他想要见到他在这世上唯一能依靠的和尚师父,但师父始终未曾出现。
与他相隔数十丈外的街头,穿一身宽大僧袍的林宗吾正将一小袋的粗粮馒头递到面前瘦骨嶙峋的习武者的面前。
不久之后,武者跟随在小和尚的身后,到无人处时,拔出了身上的刀。
平安回过头来,眼泪还在脸上挂着,刀光晃动了他的眼睛。那瘦瘦的恶人脚步停了一下,身侧的袋子忽然破了,一些吃的掉落在地上,大人与孩子都不由得愣了愣……
街边的角落里,林宗吾双手合十,露出微笑。
虎豹为了捕猎,要长出爪牙;鳄鱼为了自保,要长出鳞片;猿猴们走出树林,建起了棍棒……
风雨之中,人的鲜血会流下来,在死去之前,人们只能努力将自己变化得更加坚强。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本文网址:https://www.powenxue11.com/book/37655/868173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wenxue11.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