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初上小学
推荐阅读:甘愿[校园1V1]、春山暮、心跳悖论、季节性症状(1v1)、解脱(年上,1V1,H)、末世欲菟、谋臣、心头血、家族遗传精神病(nph虐)、边界 (婚后,1V1)、
1981年金秋九月,6岁的管凌天终于欢天喜地背着书包上小学一年级了,学费才一元钱。
管运来抚摸着儿子的头,语重心长地说道:“凌天啊,你上课要认真听课,听老师的话,做个好学生,将来你还要考大学,为祖宗争光。”
一旁的詹小芳也说:“儿子啊,家里供你们兄弟读书,很不容易,你不要贪玩,要学文化知识,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管凌天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努力读书,爸妈常说有文化知识到哪里都有饭吃,我得努力学知识,做个优秀学生,将来考上大学,就有好日子过啰。
管家湾小学就设在村子里的仓库,那时的农村条件很艰苦,没办法,生产队干部商量决定从仓库空出两间房子分别作为一年级和二年级的教室,仓库里堆满了谷仓和犁、耙、打谷机、锄头等农具,教室的门是木板门,空间不大,一到阴天,教室里光线就比较暗。小学只有一位女老师姓花,她十年前嫁到管家湾,如今已经三十多岁,教一年级语文、数学。学校不上早读,上午上四节课,八点开始上第一节课,下午两点半上第一节课,第二节课四点半上完就散学。一个星期上五天的课,花老师只有周末才有闲空,平时都是她一个人管整个班,忙得像陀螺转。周末,花老师还要干农活,比如砍柴、种菜之类的。那时的整个农村经济状况并不好,靠教书的一点工资难以养活全家。
一年级教室里的黑板是几块松树板刷上黑漆做成的,下端放在木架子上,上端倾斜着靠在墙上,和老师的头顶一般高。由于不断写字,黑板上的漆就掉得斑斑驳驳的,像是患了白癜风病。由于管家湾是燕家大队的一个自然村,花老师每月会去燕家大队小学领用一盒粉笔,怕学生偷用粉笔,她总会把粉笔放在自己家里,每次上课带上三根就够了。小小的教室被分为南北两半,中间留一条走道,走道两端放着学生的“课桌”。课桌有用杉树木板做的,也有用松树木板做的,有调皮的学生会用铅笔写下稚气的汉字“大、小”等,或是画着各种简单的图案,有太阳、月亮、向日葵等,简直就是一个画展世界。
那时管家湾虽然穷,但村民还是愿意让孩子受教育,期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扔掉“锄头棒”,有机会吃上“公家饭”。一年级大约有20个学生,上课时,桌子上放着老师的教科书、红墨水、钢笔、两根长长的竹教鞭、三支粉笔,还有学生的作业本。上课时间到了,老师就拽着铃绳“当当当”地敲响了挂在仓库门口的铁铃,一年级学生就像进猪圈的小猪跑到教室里坐好。放学了,老师就布置一点作业。作业量也不大,无非是写几个汉字或是做几道数学题,一般半个小时就能写完。书包里只有语文、数学两本书,外加几个本子和一两支铅笔,背在肩上也不累。
聪明可爱的管凌天坐在教室的第一排,在同龄人中,他的个子算是高的,但还是被花老师安排坐在第一排。老师都喜欢聪明爱学的孩子,这和父母亲偏爱听话乖巧的孩子一样,让管凌天坐在第一排,一则花老师可以严加看管,悉心教导;二则防备后面几个同村不愿读书的娃娃骚扰他、带坏他:这几个娃娃听课时老是爱做小动作,有时趁老师在黑板上写字时,偷偷跳出教室,到后面果园菜地偷瓜果去了。
刚开学,管凌天看来真有读书天赋,花老师教声母“b、p、m、f”和韵母“a、o、e”等几遍后,管凌天就记住了,并可以清楚无误地背写出来;1—20的数学他在上学前就认识,经过花老师的点拨,1—10以内的加减法也是烂熟于心,运用自如。通过努力学习与思考,管凌天在语文课本里发现了一个广阔的世界:他认识了越来越多的字,也获得了实实在在的知识。如,一、二、三等数字;人、口、手、耳、目等身体器官;前、后、左、右等方向;马、牛、羊等动物。通过阅读课文,他了解了水稻、棉花、大桥,懂得了怎样在家里和教室里洒水和扫地,认识了红灯和绿灯等交通讯号,知道了太阳、地球、月亮等。
天气逐渐转凉,10月中旬的一天下午,管凌天正在教室读着一篇课文:一片片黄叶从树上落下来。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啊!秋天来了。是的,秋天真的来了,秋天是金黄色的,管凌天跑出教室,看到管家湾后面的樟树山上,樟树、泡桐数、松树、枫树、杉树等,都披上了金黄色的外衣,金光闪闪,树叶不时随着秋风掉在地上,在大地上画出了极其美丽的图案。最夺人眼球的要算那田野一望无际的金灿灿的稻穗,凉爽的秋风吹来,那稻穗犹如金色海浪,向农民传递着丰收的讯号。
秋天,确实是收获的季节,瓜果飘香,地瓜、红薯、南瓜熟了,还有那桔子挂满枝头。一放学,管凌天就会和小伙伴们来到金色的田野,看着大人们收割稻谷。那时,管家湾村和全国的农村一样,还在搞大集体,一个村分成几个组,一个组由5、6家人组成,大家一起出工劳动,晚上大家拿着记录工分的红本子集中到组长家,由组长打工分,年终根据工分总数按劳分配,但是,打工分高低也没有什么具体的标准参照执行,但男的最高工分是10分,而女的最高工分只有5分,这也不公平,大家都抱着得过且过的思想,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并没有发挥出来,吃大锅饭的弊端显而易见。
在打完工分后,没事可做,村民们就坐在一起海阔天空地聊天,大家聊的话题无非是家里的光景,虽然偶尔有个别年轻、大胆的村民提出要分田到户单干的想法,但当时环境不允许,再者,这种想法很快被村里的老人强烈否决了,因为老人如果没有儿子,或者有病在身,单干到户缺少劳动力,至少在大集体里,还能混口饭吃。
管凌天每天都很用功学习,也许他懵里懵懂地知道家里过得非常艰难——父母亲每天辛苦劳作,要养活哥哥、自己和两个妹妹,挺不容易。他心里想:只有好好读书,将来用知识去改变自己的命运。上课,管凌天认真听讲、思考,下课后也帮忙做些家务活,再认真写完作业。一年级第一学期结束,果不出所料,管凌天语文、数学都考了100分,全班第一,他一下子成了全村人关注的焦点,几个调皮的同学才考了20几分。似乎瞎子叔算命算得很准,村里人心里想:这小子这么会读书,以后定有大出息,考个大学应该没有问题,看来运来家祖坟真的冒烟了。
1982年春节一过,冰雪融化、春暖花开,管凌天进入一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本第一课就是那篇脍炙人口的《春天》:冰雪融化,种子发芽,果树开花,我们来到小河边,来到田野里,来到山冈上。我们找到了春天!春天,人们在田地里辛勤劳动:耕地、播种、施肥、浇水。管凌天对春天也充满了期待,他在课余时偷偷养了几只蚕宝宝,因为他怕父母和老师知道,要是被他们知道,就会挨批评的,每天他去村里的后山菜园里采摘桑叶喂养,盼望着蚕宝宝长大,更盼望着收获蚕丝,这种耕耘后的收获是值得期待的。
当然,读小学的管凌天并不知道,祖国在这一年的春天也在翻开新的一页: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指出目前农村实行的各种责任制,包括小段包工定额计酬,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联产到劳,包产到户、到组,包干到户、到组等等,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这就是所谓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由于“包产到户”从根本上打破了农业生产经营和分配上的“大锅饭”,使农民有了真正的自主权,因此受到中国各地农民的广泛欢迎。
这股全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春风一下子也就慢慢地吹到了管家湾村,顿时,管家湾村沸腾了,村民绝大多数表示赞成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只有极少部分懒人、老人和残疾有病的村民不乐意,因为他们吃惯了“大锅饭”,实行“包产到户”,他们可能没饭吃,但改革的滚滚车轮只会往前进,谁也阻拦不了,历史选择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劳动人民要求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这年初春的一个星期六上午,村里的所有人员出动,把村里所有的生产、生活资料如牛、犁、耙、锄头、碗、勺、筷子、锅等搬出来,在管家村祠堂前面摆放成两排。按照抓阄的方式,分配好各家的生产、生活资料,管运来一家算是很幸运地分到了一个犁和耙,两把锄头,两把镰刀,二十个大小碗,十双筷子,一个大锅和一个小锅,并与叔叔管成宗合分到一头黄牛。按照每人一亩五分田的标准,管运来家六口人分到了九亩水田。
回到家,管运来高兴地对老婆詹小芳说:“现在我们有了牛,有了犁和耙、锄头等,可以单干了,只要我们勤劳,科学种田,家里年景会越来越好。”
想起以前的苦日子,詹小芳也早盼望单干了,她充满期待地说:“是啊,中央政策在照顾咱们农民,我们的好日子就要来了,我们要为孩子们读书创造更好的条件,不要让他们像我们一样受那么多的苦。”像分家一样,管运来从大集体走出来,终于有了自己的家庭责任田和生产、生活资料,他坚信,凭借自己的勤劳和聪明才智,以后的日子会越过越红火,新的生活即将翻开新的一页。
转眼到了1982年秋天,管凌天读小学二年级了,因为学习成绩优秀,花老师让他担任班长,管凌天也确实很听话,不仅上课以身作则,下课更是组织同学们参加体育锻炼,如做课间操,邀请同学们踢毽子、捉迷藏等,同学们都很喜欢这位新班长。
有一天上语文课,讲到“理想”一词,花老师问同学们长大后有什么理想。
答案千奇百怪,管小刚同学说:“我想当个科学家,研究制造出更多先进的农业机械,为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我想成为一名老师,就在燕家村委会小学教书,为我们农村多培养人才。”管大为同学腼腆地对花老师说。
“我想当一名警察!”“我的理想是做一个司机,每天坐在舒服的车里,不会雨淋日晒。”
“我想成为一个有知识的农民,多种地打粮。”
顿时,教室里炸开了锅,好像这些理想光靠嘴巴说说就能在明天实现。管凌天最后一个站起来说出了他的理想:“我现在只想好好读书,掌握知识,将来成为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并用自己的本领去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我应有的贡献。”
话音刚落,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鼓掌声。每天放学后,管凌天会认真写完老师布置的作业,然后帮父母带好两个妹妹:5岁的管凌梅和2岁的管凌兰,哥哥管凌宇现在比较调皮,他经常放学后自己跳出去和村里的小伙伴玩,有时偷人家瓜果被抓住,为此他没少挨父母的批评,更可怕的是,有一次,管凌宇和伙伴捉迷藏爬上村口一颗大樟树上,一不留神摔到地下,缝了几针,把管运来夫妇吓得半死。管凌天却不愿出去玩,喜欢留下来陪妹妹做游戏,逗她们开心,管凌梅老是没玩够,拉着管凌天的手不放,而管凌兰玩累了,管凌天就把她放到摇篮里(管家湾人把摇篮称作“箩”,用竹子制作的,专门供3岁以前小孩睡觉的),边摇边哄妹妹睡。
母亲詹小芳也非常满意儿子管凌天的勤快和耐心,老是表扬他说:“凌天,你对妹妹这么好,妹妹长大后一定不会忘记你这个好哥哥的。”
“我只希望妹妹天天开心,无忧无虑,快乐成长。”管凌天自豪地回答母亲,一家人其乐融融,倒也过得有滋有味。
管运来抚摸着儿子的头,语重心长地说道:“凌天啊,你上课要认真听课,听老师的话,做个好学生,将来你还要考大学,为祖宗争光。”
一旁的詹小芳也说:“儿子啊,家里供你们兄弟读书,很不容易,你不要贪玩,要学文化知识,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管凌天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努力读书,爸妈常说有文化知识到哪里都有饭吃,我得努力学知识,做个优秀学生,将来考上大学,就有好日子过啰。
管家湾小学就设在村子里的仓库,那时的农村条件很艰苦,没办法,生产队干部商量决定从仓库空出两间房子分别作为一年级和二年级的教室,仓库里堆满了谷仓和犁、耙、打谷机、锄头等农具,教室的门是木板门,空间不大,一到阴天,教室里光线就比较暗。小学只有一位女老师姓花,她十年前嫁到管家湾,如今已经三十多岁,教一年级语文、数学。学校不上早读,上午上四节课,八点开始上第一节课,下午两点半上第一节课,第二节课四点半上完就散学。一个星期上五天的课,花老师只有周末才有闲空,平时都是她一个人管整个班,忙得像陀螺转。周末,花老师还要干农活,比如砍柴、种菜之类的。那时的整个农村经济状况并不好,靠教书的一点工资难以养活全家。
一年级教室里的黑板是几块松树板刷上黑漆做成的,下端放在木架子上,上端倾斜着靠在墙上,和老师的头顶一般高。由于不断写字,黑板上的漆就掉得斑斑驳驳的,像是患了白癜风病。由于管家湾是燕家大队的一个自然村,花老师每月会去燕家大队小学领用一盒粉笔,怕学生偷用粉笔,她总会把粉笔放在自己家里,每次上课带上三根就够了。小小的教室被分为南北两半,中间留一条走道,走道两端放着学生的“课桌”。课桌有用杉树木板做的,也有用松树木板做的,有调皮的学生会用铅笔写下稚气的汉字“大、小”等,或是画着各种简单的图案,有太阳、月亮、向日葵等,简直就是一个画展世界。
那时管家湾虽然穷,但村民还是愿意让孩子受教育,期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扔掉“锄头棒”,有机会吃上“公家饭”。一年级大约有20个学生,上课时,桌子上放着老师的教科书、红墨水、钢笔、两根长长的竹教鞭、三支粉笔,还有学生的作业本。上课时间到了,老师就拽着铃绳“当当当”地敲响了挂在仓库门口的铁铃,一年级学生就像进猪圈的小猪跑到教室里坐好。放学了,老师就布置一点作业。作业量也不大,无非是写几个汉字或是做几道数学题,一般半个小时就能写完。书包里只有语文、数学两本书,外加几个本子和一两支铅笔,背在肩上也不累。
聪明可爱的管凌天坐在教室的第一排,在同龄人中,他的个子算是高的,但还是被花老师安排坐在第一排。老师都喜欢聪明爱学的孩子,这和父母亲偏爱听话乖巧的孩子一样,让管凌天坐在第一排,一则花老师可以严加看管,悉心教导;二则防备后面几个同村不愿读书的娃娃骚扰他、带坏他:这几个娃娃听课时老是爱做小动作,有时趁老师在黑板上写字时,偷偷跳出教室,到后面果园菜地偷瓜果去了。
刚开学,管凌天看来真有读书天赋,花老师教声母“b、p、m、f”和韵母“a、o、e”等几遍后,管凌天就记住了,并可以清楚无误地背写出来;1—20的数学他在上学前就认识,经过花老师的点拨,1—10以内的加减法也是烂熟于心,运用自如。通过努力学习与思考,管凌天在语文课本里发现了一个广阔的世界:他认识了越来越多的字,也获得了实实在在的知识。如,一、二、三等数字;人、口、手、耳、目等身体器官;前、后、左、右等方向;马、牛、羊等动物。通过阅读课文,他了解了水稻、棉花、大桥,懂得了怎样在家里和教室里洒水和扫地,认识了红灯和绿灯等交通讯号,知道了太阳、地球、月亮等。
天气逐渐转凉,10月中旬的一天下午,管凌天正在教室读着一篇课文:一片片黄叶从树上落下来。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啊!秋天来了。是的,秋天真的来了,秋天是金黄色的,管凌天跑出教室,看到管家湾后面的樟树山上,樟树、泡桐数、松树、枫树、杉树等,都披上了金黄色的外衣,金光闪闪,树叶不时随着秋风掉在地上,在大地上画出了极其美丽的图案。最夺人眼球的要算那田野一望无际的金灿灿的稻穗,凉爽的秋风吹来,那稻穗犹如金色海浪,向农民传递着丰收的讯号。
秋天,确实是收获的季节,瓜果飘香,地瓜、红薯、南瓜熟了,还有那桔子挂满枝头。一放学,管凌天就会和小伙伴们来到金色的田野,看着大人们收割稻谷。那时,管家湾村和全国的农村一样,还在搞大集体,一个村分成几个组,一个组由5、6家人组成,大家一起出工劳动,晚上大家拿着记录工分的红本子集中到组长家,由组长打工分,年终根据工分总数按劳分配,但是,打工分高低也没有什么具体的标准参照执行,但男的最高工分是10分,而女的最高工分只有5分,这也不公平,大家都抱着得过且过的思想,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并没有发挥出来,吃大锅饭的弊端显而易见。
在打完工分后,没事可做,村民们就坐在一起海阔天空地聊天,大家聊的话题无非是家里的光景,虽然偶尔有个别年轻、大胆的村民提出要分田到户单干的想法,但当时环境不允许,再者,这种想法很快被村里的老人强烈否决了,因为老人如果没有儿子,或者有病在身,单干到户缺少劳动力,至少在大集体里,还能混口饭吃。
管凌天每天都很用功学习,也许他懵里懵懂地知道家里过得非常艰难——父母亲每天辛苦劳作,要养活哥哥、自己和两个妹妹,挺不容易。他心里想:只有好好读书,将来用知识去改变自己的命运。上课,管凌天认真听讲、思考,下课后也帮忙做些家务活,再认真写完作业。一年级第一学期结束,果不出所料,管凌天语文、数学都考了100分,全班第一,他一下子成了全村人关注的焦点,几个调皮的同学才考了20几分。似乎瞎子叔算命算得很准,村里人心里想:这小子这么会读书,以后定有大出息,考个大学应该没有问题,看来运来家祖坟真的冒烟了。
1982年春节一过,冰雪融化、春暖花开,管凌天进入一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本第一课就是那篇脍炙人口的《春天》:冰雪融化,种子发芽,果树开花,我们来到小河边,来到田野里,来到山冈上。我们找到了春天!春天,人们在田地里辛勤劳动:耕地、播种、施肥、浇水。管凌天对春天也充满了期待,他在课余时偷偷养了几只蚕宝宝,因为他怕父母和老师知道,要是被他们知道,就会挨批评的,每天他去村里的后山菜园里采摘桑叶喂养,盼望着蚕宝宝长大,更盼望着收获蚕丝,这种耕耘后的收获是值得期待的。
当然,读小学的管凌天并不知道,祖国在这一年的春天也在翻开新的一页: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指出目前农村实行的各种责任制,包括小段包工定额计酬,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联产到劳,包产到户、到组,包干到户、到组等等,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这就是所谓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由于“包产到户”从根本上打破了农业生产经营和分配上的“大锅饭”,使农民有了真正的自主权,因此受到中国各地农民的广泛欢迎。
这股全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春风一下子也就慢慢地吹到了管家湾村,顿时,管家湾村沸腾了,村民绝大多数表示赞成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只有极少部分懒人、老人和残疾有病的村民不乐意,因为他们吃惯了“大锅饭”,实行“包产到户”,他们可能没饭吃,但改革的滚滚车轮只会往前进,谁也阻拦不了,历史选择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劳动人民要求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这年初春的一个星期六上午,村里的所有人员出动,把村里所有的生产、生活资料如牛、犁、耙、锄头、碗、勺、筷子、锅等搬出来,在管家村祠堂前面摆放成两排。按照抓阄的方式,分配好各家的生产、生活资料,管运来一家算是很幸运地分到了一个犁和耙,两把锄头,两把镰刀,二十个大小碗,十双筷子,一个大锅和一个小锅,并与叔叔管成宗合分到一头黄牛。按照每人一亩五分田的标准,管运来家六口人分到了九亩水田。
回到家,管运来高兴地对老婆詹小芳说:“现在我们有了牛,有了犁和耙、锄头等,可以单干了,只要我们勤劳,科学种田,家里年景会越来越好。”
想起以前的苦日子,詹小芳也早盼望单干了,她充满期待地说:“是啊,中央政策在照顾咱们农民,我们的好日子就要来了,我们要为孩子们读书创造更好的条件,不要让他们像我们一样受那么多的苦。”像分家一样,管运来从大集体走出来,终于有了自己的家庭责任田和生产、生活资料,他坚信,凭借自己的勤劳和聪明才智,以后的日子会越过越红火,新的生活即将翻开新的一页。
转眼到了1982年秋天,管凌天读小学二年级了,因为学习成绩优秀,花老师让他担任班长,管凌天也确实很听话,不仅上课以身作则,下课更是组织同学们参加体育锻炼,如做课间操,邀请同学们踢毽子、捉迷藏等,同学们都很喜欢这位新班长。
有一天上语文课,讲到“理想”一词,花老师问同学们长大后有什么理想。
答案千奇百怪,管小刚同学说:“我想当个科学家,研究制造出更多先进的农业机械,为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我想成为一名老师,就在燕家村委会小学教书,为我们农村多培养人才。”管大为同学腼腆地对花老师说。
“我想当一名警察!”“我的理想是做一个司机,每天坐在舒服的车里,不会雨淋日晒。”
“我想成为一个有知识的农民,多种地打粮。”
顿时,教室里炸开了锅,好像这些理想光靠嘴巴说说就能在明天实现。管凌天最后一个站起来说出了他的理想:“我现在只想好好读书,掌握知识,将来成为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并用自己的本领去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我应有的贡献。”
话音刚落,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鼓掌声。每天放学后,管凌天会认真写完老师布置的作业,然后帮父母带好两个妹妹:5岁的管凌梅和2岁的管凌兰,哥哥管凌宇现在比较调皮,他经常放学后自己跳出去和村里的小伙伴玩,有时偷人家瓜果被抓住,为此他没少挨父母的批评,更可怕的是,有一次,管凌宇和伙伴捉迷藏爬上村口一颗大樟树上,一不留神摔到地下,缝了几针,把管运来夫妇吓得半死。管凌天却不愿出去玩,喜欢留下来陪妹妹做游戏,逗她们开心,管凌梅老是没玩够,拉着管凌天的手不放,而管凌兰玩累了,管凌天就把她放到摇篮里(管家湾人把摇篮称作“箩”,用竹子制作的,专门供3岁以前小孩睡觉的),边摇边哄妹妹睡。
母亲詹小芳也非常满意儿子管凌天的勤快和耐心,老是表扬他说:“凌天,你对妹妹这么好,妹妹长大后一定不会忘记你这个好哥哥的。”
“我只希望妹妹天天开心,无忧无虑,快乐成长。”管凌天自豪地回答母亲,一家人其乐融融,倒也过得有滋有味。
本文网址:https://www.powenxue11.com/book/36678/822767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wenxue11.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