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山村的风流韵事
推荐阅读:在柯学世界随机变身、唐奇谭、阴影帝国、联盟之嘎嘎乱杀、蜀汉之庄稼汉、从科举开始的首辅之路、死灵法师在末世疯狂屯兵、修仙:开局从药童开始、机战:从高达OO开始、制卡师:我的卡牌无限连锁、
贡布、平措、露露、小芬虽然没见过李木,但他们都已经见过我另外两个亲兄弟——李水和李余。
一家人,随意喝酒,李木已经在夜店工作六年,我们任何一个人的酒量都不如他,家里也不是应酬,大家尽自己的量喝,贡布和平措还不能喝,得提防被人偷袭,我们欢乐,可我们也带着愁绪。
李木比我晚一年离开家乡,他早年也历经过我早年的苦难,城市里的漂泊感和无奈他是懂的,我们都不用言说,一边喝酒,一边先听他讲家里人的事情。
我的故乡依然是一个贫穷的山村,改革开放已经二十多年,就像这改革的春风无法跃过千山万水,无力抵达那片千万年不曾动容的土地,而故乡的贫穷气息把年轻人都熏走了,故乡越来越贫瘠,越加萧条。那些曾种满庄稼的土地,大多已经杂草葱茏、枝蔓横生,热闹的山村在改革的春风中变得更加寂静,寂静得人影稀落。
李文白独自坚守在家中老屋,他已经不在每天扛着锄头到山坡上去,山坡上已经没有能藏身的油菜地,他和邻居媳妇罗元梅的约会改在了家里,因为家里只有他一人,他们俩翻江倒海也不会受到任何干扰。
想来,我的故乡里,最应该感谢改革春风的是李文白,当村里人携家带口陆续离开后,孤寂的村庄便可以任他驰骋,他可以放心地把罗元梅带回石墙黑瓦的屋里,尽情享受郎情妾意。
罗元梅丈夫的依然在外做泥瓦工,岁月没有蹉跎他的泥瓦匠技艺,他已经从泥瓦工升级为泥瓦匠。祖国正在蓬勃发展,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正在快速扩张,建筑工地如浓春时节的山野——遍地开花,黄色的塔吊耸立成林,数不清的工地对泥瓦匠的期盼可以说是‘嗷嗷待哺’。
作为泥瓦匠的罗元梅的丈夫,在建设者队伍里兢兢业业,一年只能回家几天,他与数以千万计的建筑工人一起奋战在建设的第一线,城市正在他们挥汗如雨的奋力建设中繁华起来,唯独荒芜了他自己的老婆。
从某种意义上讲,李文白是伟大的。
当罗元梅的丈夫全心全意投身城市的建设中时,他留守家乡的老婆自然就荒芜了,所谓家与国不能兼顾,罗元梅的丈夫选择了建设祖国,抛下妻子、孩子在家相依为命,每月像盼着流星照亮夜空一样,盼望着他寄钱回家。
罗元梅的丈夫对祖国的建设,并不是无偿贡献自己的泥瓦匠技艺,改革春风已经早刮起市场经济,罗元梅的丈夫有一个响亮的身份名头——进城务工人员,进城务工人员数以亿计,为了尽可能地节约出时间和精力加快建设,各大新闻媒体已经把这类人群的称呼统一简化,更不再按工种的不同区别他们的身份和职业,统称:民工。
估计是祖国的建设太过急迫和充满,底层的劳动者们在挥汗如雨的同时,繁华的受益者们却已经把他们笼统地、野蛮地、粗俗地归为一类人——民工,文化界、新闻界、开发商等等,好像已经没有多余精力为底层劳动者区分职业类别和技能类别,数以亿计的底层劳动者就这样得到一个统一的称呼——民工。
是社会把头衔简化了吗?非也。底层劳动者叫民工,稍微大方一点的多用几个字,称呼为进城务工人员,可其他行业的头衔却如烂漫的山花一样竞相开放。如果底层劳动者叫民工,别的人统称为非民工,那么还能相得益彰,可并不是这样,记者、编辑、作者、作家、副教授、教授、美发师、专家、学者、正科、正局、正厅、正部等等五花八门,多得比我读过的万卷书都多。
数以亿计的底层劳动者称呼简化为民工,估计是因为其它行业占据了太多头衔名额,好像民工巴掌厚的《新华字典》里没有多余空间存留他们的头衔,更无法区分他们的职业类别和技艺类别,全部腾出地方让位新出现的头衔。
搞传销培训的叫演说家、培训大师、国际知名导师、灵魂工程师……
骗子叫融资专家、经济专家、致富导师……
一共三个人的皮包公司,一个是董事长、一个是总裁、一个是总经理,名片都得是烫金的。
只要穿上廉价的白大褂,坐在药店门口,或者在电视上神采奕奕,就能叫医学专家、某某医学传承人、华佗再世、扁鹊当道。
在灶台前抡起勺子,就能叫美食专家、营养专家、厨神、知名大厨、餐饮翘楚。
会把山村遍地的荆棘移栽到屋里或者花园里,会把一条直线画得如蚯蚓,就能叫设计大师、园林专家、空间大师、装修大家、建筑宗师。
穿上二十元的排扣立领,就能叫风水大师、命运预测大师、算命大师、易学传承人……
农村妇女们不稀得用的狗刨,可以公然叫太极宗师、武学大师、健身专家、健康大师……
你要不上他的当,他说你这个人没有‘格局’;你要上当后找他理论,他说你‘胡搅蛮缠’;你要说他是个骗子,他愤怒地说你‘井底之蛙’、‘看不懂未来’、‘不知道人生’……
改革春风让人们富起来,城市繁荣昌盛起来,生活水平突飞猛进,各行各业新型名头、头衔如雨后春笋般蹿出来,唯独数以亿计、挥汗如雨的底层劳动者统一被称为:民工。
李文白的伟大在于,罗元梅民工丈夫长年在外搞建设,荒芜了自己老婆的时候,李文白奋勇当先地伸出援助之手,在贫瘠的山村里帮着罗元梅的丈夫照顾老婆。罗元梅的丈夫在外挥汗如雨时,李文白和罗元梅在石墙黑瓦里挥汗耕耘。这是山村里的靓丽文化风景,李文白没有向罗元梅的丈夫索要一分一毫,完全算义务劳动。
吃的是自己的饭菜,耕耘的是别人家老婆,为了让别人家的老婆不在时光中荒芜,李文白劳心劳力、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着……
朝云暮雨,芳草蔓延,我的故乡冷清寂静,李文白与少数人坚守在贫瘠的山村里,并不落寞,并不孤独。李木说,他回过故乡,我出生的麦子地里已经没有了麦苗,那口老井边已经长满青苔,山野里、庄稼地、田垄间,芳草萋萋。
一家人,随意喝酒,李木已经在夜店工作六年,我们任何一个人的酒量都不如他,家里也不是应酬,大家尽自己的量喝,贡布和平措还不能喝,得提防被人偷袭,我们欢乐,可我们也带着愁绪。
李木比我晚一年离开家乡,他早年也历经过我早年的苦难,城市里的漂泊感和无奈他是懂的,我们都不用言说,一边喝酒,一边先听他讲家里人的事情。
我的故乡依然是一个贫穷的山村,改革开放已经二十多年,就像这改革的春风无法跃过千山万水,无力抵达那片千万年不曾动容的土地,而故乡的贫穷气息把年轻人都熏走了,故乡越来越贫瘠,越加萧条。那些曾种满庄稼的土地,大多已经杂草葱茏、枝蔓横生,热闹的山村在改革的春风中变得更加寂静,寂静得人影稀落。
李文白独自坚守在家中老屋,他已经不在每天扛着锄头到山坡上去,山坡上已经没有能藏身的油菜地,他和邻居媳妇罗元梅的约会改在了家里,因为家里只有他一人,他们俩翻江倒海也不会受到任何干扰。
想来,我的故乡里,最应该感谢改革春风的是李文白,当村里人携家带口陆续离开后,孤寂的村庄便可以任他驰骋,他可以放心地把罗元梅带回石墙黑瓦的屋里,尽情享受郎情妾意。
罗元梅丈夫的依然在外做泥瓦工,岁月没有蹉跎他的泥瓦匠技艺,他已经从泥瓦工升级为泥瓦匠。祖国正在蓬勃发展,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正在快速扩张,建筑工地如浓春时节的山野——遍地开花,黄色的塔吊耸立成林,数不清的工地对泥瓦匠的期盼可以说是‘嗷嗷待哺’。
作为泥瓦匠的罗元梅的丈夫,在建设者队伍里兢兢业业,一年只能回家几天,他与数以千万计的建筑工人一起奋战在建设的第一线,城市正在他们挥汗如雨的奋力建设中繁华起来,唯独荒芜了他自己的老婆。
从某种意义上讲,李文白是伟大的。
当罗元梅的丈夫全心全意投身城市的建设中时,他留守家乡的老婆自然就荒芜了,所谓家与国不能兼顾,罗元梅的丈夫选择了建设祖国,抛下妻子、孩子在家相依为命,每月像盼着流星照亮夜空一样,盼望着他寄钱回家。
罗元梅的丈夫对祖国的建设,并不是无偿贡献自己的泥瓦匠技艺,改革春风已经早刮起市场经济,罗元梅的丈夫有一个响亮的身份名头——进城务工人员,进城务工人员数以亿计,为了尽可能地节约出时间和精力加快建设,各大新闻媒体已经把这类人群的称呼统一简化,更不再按工种的不同区别他们的身份和职业,统称:民工。
估计是祖国的建设太过急迫和充满,底层的劳动者们在挥汗如雨的同时,繁华的受益者们却已经把他们笼统地、野蛮地、粗俗地归为一类人——民工,文化界、新闻界、开发商等等,好像已经没有多余精力为底层劳动者区分职业类别和技能类别,数以亿计的底层劳动者就这样得到一个统一的称呼——民工。
是社会把头衔简化了吗?非也。底层劳动者叫民工,稍微大方一点的多用几个字,称呼为进城务工人员,可其他行业的头衔却如烂漫的山花一样竞相开放。如果底层劳动者叫民工,别的人统称为非民工,那么还能相得益彰,可并不是这样,记者、编辑、作者、作家、副教授、教授、美发师、专家、学者、正科、正局、正厅、正部等等五花八门,多得比我读过的万卷书都多。
数以亿计的底层劳动者称呼简化为民工,估计是因为其它行业占据了太多头衔名额,好像民工巴掌厚的《新华字典》里没有多余空间存留他们的头衔,更无法区分他们的职业类别和技艺类别,全部腾出地方让位新出现的头衔。
搞传销培训的叫演说家、培训大师、国际知名导师、灵魂工程师……
骗子叫融资专家、经济专家、致富导师……
一共三个人的皮包公司,一个是董事长、一个是总裁、一个是总经理,名片都得是烫金的。
只要穿上廉价的白大褂,坐在药店门口,或者在电视上神采奕奕,就能叫医学专家、某某医学传承人、华佗再世、扁鹊当道。
在灶台前抡起勺子,就能叫美食专家、营养专家、厨神、知名大厨、餐饮翘楚。
会把山村遍地的荆棘移栽到屋里或者花园里,会把一条直线画得如蚯蚓,就能叫设计大师、园林专家、空间大师、装修大家、建筑宗师。
穿上二十元的排扣立领,就能叫风水大师、命运预测大师、算命大师、易学传承人……
农村妇女们不稀得用的狗刨,可以公然叫太极宗师、武学大师、健身专家、健康大师……
你要不上他的当,他说你这个人没有‘格局’;你要上当后找他理论,他说你‘胡搅蛮缠’;你要说他是个骗子,他愤怒地说你‘井底之蛙’、‘看不懂未来’、‘不知道人生’……
改革春风让人们富起来,城市繁荣昌盛起来,生活水平突飞猛进,各行各业新型名头、头衔如雨后春笋般蹿出来,唯独数以亿计、挥汗如雨的底层劳动者统一被称为:民工。
李文白的伟大在于,罗元梅民工丈夫长年在外搞建设,荒芜了自己老婆的时候,李文白奋勇当先地伸出援助之手,在贫瘠的山村里帮着罗元梅的丈夫照顾老婆。罗元梅的丈夫在外挥汗如雨时,李文白和罗元梅在石墙黑瓦里挥汗耕耘。这是山村里的靓丽文化风景,李文白没有向罗元梅的丈夫索要一分一毫,完全算义务劳动。
吃的是自己的饭菜,耕耘的是别人家老婆,为了让别人家的老婆不在时光中荒芜,李文白劳心劳力、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着……
朝云暮雨,芳草蔓延,我的故乡冷清寂静,李文白与少数人坚守在贫瘠的山村里,并不落寞,并不孤独。李木说,他回过故乡,我出生的麦子地里已经没有了麦苗,那口老井边已经长满青苔,山野里、庄稼地、田垄间,芳草萋萋。
本文网址:https://www.powenxue11.com/book/32134/656061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wenxue11.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