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章 企业大迁徙
推荐阅读:修仙:从提取精华开始、骂谁实力派呢、致命游戏:全能大佬搞钱攻略、危机处理游戏、剥削好莱坞1980、我不是文豪、舍弟诸葛亮、抗战:野兽们的荣耀、上医至明、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看了看周围众人,赵守宏当然知道他们心中所想。赵守宏微微一笑道:“这个问题你不需要询问,因为你们这些企业都是属于条顿国的,只是暂时寄居在此地。如果你打算回去,或给祖国做出贡献,我不会丝毫加以阻拦。”
赵守宏的话,让众人都吃了一颗定心丸。路德维希先是一喜,随后脸上又布满了愁云。“可是如今世界经济困顿,如果我们回到条顿国,可能会因为经济不景气的倒闭。”路德维希自己说这话,脸上都感觉到发烧。回到条顿国去,等于是为祖国做贡献,如果还让华兰国开放市场却不给任何好处,这实在有些说不过去。
路德维希的担心,也是其他企业家的担心,只不过大家都知道自己的想法有些过分,所以谁也没有说出口。如今路德维希说了出来,众人都感觉到脸上发烧,同时也都有些期盼。
赵守宏早就猜到这些企业家的心里,即想为了条顿国的强盛而做出贡献,又害怕失去华兰国庞大的市场,这样的心里非常矛盾。不过这些人冒着失去市场的危险,也希望为自己的国家做些事情,这本身就比罗斯柴尔德家族那样的存在高尚许多,至少他们的心里还有祖国。
面对即将成为联盟的红联国和白鹰国,赵守宏所面对的压力极大。要想为华兰国乃至上合组织减轻压力,就必须扶植以希斯勒和墨索里尼为首的国家资本主义政党,只有这样与乌托邦主义类似的战时体制状态,才能最大化的发挥国家战争能力。
当然这两种体制的快速提升国力也是有代价的,而且后遗症非常严重。战时经济的方式是动员全国力量办大事,取消一切可能阻碍发展的原因,但也容易出现偏僻,让任何错误都被无限放大。何况这样的体制与人吃兴奋剂的效果是一样的,注定无法长久,等到兴奋点过去之后,必然有一段较长的疲累期。正是因为弊端太大,赵守宏才宁愿选择中庸的混合体制,让国家以适中速度发展的同时,又能尽量削减那些弊端。
无论敌人发展多么快速,华兰国都不会为了安全而迁就对方,那等于是与敌皆亡。华兰国有自己的发展节奏和道路,哪怕因为前期发展速度慢一些,让国家承受战争风险,也不会做竭泽而渔的事情。当然为了尽量降低这样的危险,让两个制度的国家对立起来就是必须的,相信撒尔帝国和高卢国也有同样的想法。
打定主意之后,赵守宏笑着对众多条顿企业家说道:“华兰国与条顿国的友谊源远流长,各位近年来在华兰国内也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华兰人讲究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们是最善待朋友的民族,所以我决定各位搬迁回到条顿国之后,每年将有一定量的对华兰国出口份额。这些份额将作为特殊贡献奖,发给各家企业,出口份额将享受免税的待遇。”
“这是真的吗?”条顿企业家们纷纷交头接耳起来,他们不敢想象在他离开华兰国的时候,赵守宏居然还给他们如此优厚的待遇。不少以前认为赵守宏是利用他们提升国家工业实力的企业家,都从此改变了看法,而那些始终视赵守宏为朋友的人,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赵守宏这次的举措,无意中在条顿国企业家圈内留下了善待朋友的美名,未来在两国关系发生变化的时候,他们的力量起到了一定缓冲作用。
赵守宏的这个做法,犹如一剂猛药,让条顿国的四年经济计划提速了不少。数百家条顿企业展开大搬迁,他们通过利用卢作孚的光明集团海运物流公司,将大量机械设备运送到条顿国。那些无法搬迁大型设备,则被低价出售给华兰商人。
这次大搬迁让条顿国多个城市开始了工业大建设,希斯勒发现国内的工业产值几乎是瞬间提升了一倍左右,这让他欣喜若狂。希斯勒在感慨手中力量大幅提升的同时,也不禁对赵守宏暗暗感激。
赵守宏做出这样的决定,也是非常冒险的。阿拉伯省重要的工业体系几乎被整体迁走,经济体系被完全架空了,长此以往必然影响地方经济。不过对此阿拉伯省的省长杨皙子并不着急,经过几年的发展,依托条顿企业的重工业区,省内发展出不少轻工业区。同时基建工作已经基本完成,要想发展工业非常简单。
在条顿企业迁出之后,杨皙子提起出了发展石油化工的申请。赵守宏很快答应下来,他直接在总领俱乐部内发出号召,许多大商人纷纷响应。在国家减税的政策下,不少商人纷纷来此处建厂。同时国家也在此地建立了炼油厂,利用阿拉伯省丰富的石油资源,为国内提供燃料资源。
如今秋明油田的开发已经非常深入,如今再加上阿拉伯省的石油供应,足以支撑整个上合组织全面改变燃料构成。按照本国政府的规划,数年之内,华兰国将不再使用煤炭作为燃料,而是全面改用石油制品。
赵守宏忙于帮助希斯勒发展国家经济,壮大条顿国的战争能力,斯特林也没有闲着。在以外交部长莫洛托夫为首的代表团前往华盛顿,与罗斯福手下的国务卿赫尔进行了三天谈判之后,双方最终签订了一个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这份被称为《乌托邦主义联盟协议》的条约规定双方互相承认国家主权,不得以直接或间接方式,加入到旨在对付盟国的组织中。不得向对方的敌对国出售包括武器和各种战略物资在内的各种资源,不得资助敌视盟国的任何国家。两国互相取长补短,将从军事、政治、经济、科技方面进行全面的合作。
很快双方代表团进驻了各自首都,作为全面协调之用。红联国的陆军军官进入白鹰国训练军队,而白鹰国的科技和工业产品将面向红联国敞开供应。在这样的互补之下,两国的国力必然会快速提升。
赵守宏的话,让众人都吃了一颗定心丸。路德维希先是一喜,随后脸上又布满了愁云。“可是如今世界经济困顿,如果我们回到条顿国,可能会因为经济不景气的倒闭。”路德维希自己说这话,脸上都感觉到发烧。回到条顿国去,等于是为祖国做贡献,如果还让华兰国开放市场却不给任何好处,这实在有些说不过去。
路德维希的担心,也是其他企业家的担心,只不过大家都知道自己的想法有些过分,所以谁也没有说出口。如今路德维希说了出来,众人都感觉到脸上发烧,同时也都有些期盼。
赵守宏早就猜到这些企业家的心里,即想为了条顿国的强盛而做出贡献,又害怕失去华兰国庞大的市场,这样的心里非常矛盾。不过这些人冒着失去市场的危险,也希望为自己的国家做些事情,这本身就比罗斯柴尔德家族那样的存在高尚许多,至少他们的心里还有祖国。
面对即将成为联盟的红联国和白鹰国,赵守宏所面对的压力极大。要想为华兰国乃至上合组织减轻压力,就必须扶植以希斯勒和墨索里尼为首的国家资本主义政党,只有这样与乌托邦主义类似的战时体制状态,才能最大化的发挥国家战争能力。
当然这两种体制的快速提升国力也是有代价的,而且后遗症非常严重。战时经济的方式是动员全国力量办大事,取消一切可能阻碍发展的原因,但也容易出现偏僻,让任何错误都被无限放大。何况这样的体制与人吃兴奋剂的效果是一样的,注定无法长久,等到兴奋点过去之后,必然有一段较长的疲累期。正是因为弊端太大,赵守宏才宁愿选择中庸的混合体制,让国家以适中速度发展的同时,又能尽量削减那些弊端。
无论敌人发展多么快速,华兰国都不会为了安全而迁就对方,那等于是与敌皆亡。华兰国有自己的发展节奏和道路,哪怕因为前期发展速度慢一些,让国家承受战争风险,也不会做竭泽而渔的事情。当然为了尽量降低这样的危险,让两个制度的国家对立起来就是必须的,相信撒尔帝国和高卢国也有同样的想法。
打定主意之后,赵守宏笑着对众多条顿企业家说道:“华兰国与条顿国的友谊源远流长,各位近年来在华兰国内也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华兰人讲究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们是最善待朋友的民族,所以我决定各位搬迁回到条顿国之后,每年将有一定量的对华兰国出口份额。这些份额将作为特殊贡献奖,发给各家企业,出口份额将享受免税的待遇。”
“这是真的吗?”条顿企业家们纷纷交头接耳起来,他们不敢想象在他离开华兰国的时候,赵守宏居然还给他们如此优厚的待遇。不少以前认为赵守宏是利用他们提升国家工业实力的企业家,都从此改变了看法,而那些始终视赵守宏为朋友的人,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赵守宏这次的举措,无意中在条顿国企业家圈内留下了善待朋友的美名,未来在两国关系发生变化的时候,他们的力量起到了一定缓冲作用。
赵守宏的这个做法,犹如一剂猛药,让条顿国的四年经济计划提速了不少。数百家条顿企业展开大搬迁,他们通过利用卢作孚的光明集团海运物流公司,将大量机械设备运送到条顿国。那些无法搬迁大型设备,则被低价出售给华兰商人。
这次大搬迁让条顿国多个城市开始了工业大建设,希斯勒发现国内的工业产值几乎是瞬间提升了一倍左右,这让他欣喜若狂。希斯勒在感慨手中力量大幅提升的同时,也不禁对赵守宏暗暗感激。
赵守宏做出这样的决定,也是非常冒险的。阿拉伯省重要的工业体系几乎被整体迁走,经济体系被完全架空了,长此以往必然影响地方经济。不过对此阿拉伯省的省长杨皙子并不着急,经过几年的发展,依托条顿企业的重工业区,省内发展出不少轻工业区。同时基建工作已经基本完成,要想发展工业非常简单。
在条顿企业迁出之后,杨皙子提起出了发展石油化工的申请。赵守宏很快答应下来,他直接在总领俱乐部内发出号召,许多大商人纷纷响应。在国家减税的政策下,不少商人纷纷来此处建厂。同时国家也在此地建立了炼油厂,利用阿拉伯省丰富的石油资源,为国内提供燃料资源。
如今秋明油田的开发已经非常深入,如今再加上阿拉伯省的石油供应,足以支撑整个上合组织全面改变燃料构成。按照本国政府的规划,数年之内,华兰国将不再使用煤炭作为燃料,而是全面改用石油制品。
赵守宏忙于帮助希斯勒发展国家经济,壮大条顿国的战争能力,斯特林也没有闲着。在以外交部长莫洛托夫为首的代表团前往华盛顿,与罗斯福手下的国务卿赫尔进行了三天谈判之后,双方最终签订了一个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这份被称为《乌托邦主义联盟协议》的条约规定双方互相承认国家主权,不得以直接或间接方式,加入到旨在对付盟国的组织中。不得向对方的敌对国出售包括武器和各种战略物资在内的各种资源,不得资助敌视盟国的任何国家。两国互相取长补短,将从军事、政治、经济、科技方面进行全面的合作。
很快双方代表团进驻了各自首都,作为全面协调之用。红联国的陆军军官进入白鹰国训练军队,而白鹰国的科技和工业产品将面向红联国敞开供应。在这样的互补之下,两国的国力必然会快速提升。
本文网址:https://www.powenxue11.com/book/30043/587519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wenxue11.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