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在南京(2)
推荐阅读:重生新婚夜全家流放我养兵五十万、漫威的诸天魔法掌控者、北宋:从宋仁宗的儿子开始、全民:召唤师弱?一级一个金词条、吞噬星空,我维妮娜绝不居于人下、1979我的年代生活、从火影开始的涅茧利牌、四合院:嫂子别回头,我是我哥!、与前男友在婚礼上重逢、将军,夫人又去给您的马接生了、
财政部招待所环境虽然不错,但其中的陈设也就是一般水平。这因为外省来财政部办事的那些大员都有自己的去处,只有那些一般官员或节俭的人才住在这里,所以没有必要费大力气进行装修。正因为这样,财政部的高官平常也难得来一趟。今天王次长的突然驾到,让招待所上下很是忙乱了一阵,最后把谢昌云安排在了一个陈设俱全、宽敞明亮的单间里。
要按谢昌云的意思倒不需要那么讲究,随便有个睡觉的地方就可以了,可是次长大人亲自送来的客人如果安排的太差,这无疑等于打了次长大人的脸,所以谢昌云也就客随主便了。
王如中再次注意到了谢昌云走进房间之后并没有任何诧异,而是很自然的摘下挎包挂在了衣架上,然后就端坐在了自己对面的另一个单人竹椅上。
“昌云,你在家里还读书吗?”由于谢昌云一直没有提及自己的事,所以王如中便主动的问起,同时他也想释解一下心中的疑惑。
“伯父,三年以前我就没有跟着学堂念书了,平常都是靠父亲指点自己学习,自然、政治、经济、文学、甚至是军事方面的书都看一些。”谢昌云给自己做了铺垫。
“哦!你在匪区还能看到这些书?”
“伯父恕我直言!您说的‘匪区’可是我的家呀!所以对您‘匪区’的这种称呼我一下还不能接受。”
“咳咳!”王如中有些尴尬的道:“习惯了!习惯了!我们就叫‘共区’好了。昌云,看来你还是受了共产党一些影响。”
“影响肯定是有的。而且我还当了几个月的红军,只是现在离开了。就在当红军的这几个月里,我看的书要比任何时候都多,收获也特别大。”谢昌云打定了主意,对王如中要么是不说,要么就是实话实说。
“你还当过红军?”王如中忽的一下就站了起来。
谢昌云却淡淡的道:“伯父请宽心,红军里大部分都是本分的农民,除了打仗勇敢以外,平时都是很朴实的,闲下来的时候还得帮老百姓种地、盖房、砍柴跳水、打扫院子,我在红军队伍里也受到了他们不少的帮助照顾。”
“昌云,你去当红军玉璞兄同意吗?”王如中又重新坐了下来。
“同意。如果是没有什么特殊问题的家庭,像我这么大的青少年都要选择一项事情做。我姐就在县苏维埃工作,我弟弟也参加了少共队,父亲还经常帮苏维埃做一些抄录的事。”谢昌云干脆彻底说开了。
“这么说你们一家都被赤化了?要不就是被逼迫。”王如中不敢相信谢茂学一家都在为共产党做事。
“伯父不能这样断言。这也是受环境所染,虽然有生存所需,但自愿的成分要更大一些。就像您在南京为国民党做事一样,我也没有认为有什么可奇怪的。在我眼里是非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谁能实实在在的为老百姓做事。不过也请伯父放心,我这次来没有受任何人的差遣,纯属是想见换个环境,见一下世面和学一些知识,从更广泛的角度了解我们中国,以便我能尽早的确定将来的人生道路。”
“贤侄,你的志向虽然不小,但就怕误入歧途或错过良机。想玉璞兄当年才学志向远在我之上,与他相处几年使我受益匪浅。特别是我因家中突然破败而险些颓废,幸亏玉璞兄不时激励和资助,我方能坚持了学业,所以他虽小我几月,但我始终是以兄相称。可惜时运不济,玉璞兄受家庭牵累而一误再误,否则何以至今仍屈人篱下。如今能让你千里来寻我,可见玉璞兄当年之志尚未完全泯灭,这也使我为能有机会助你一臂之力、代玉璞兄实现平生夙愿而甚感欣慰。你对共党有你的看法我可以不计较,但是这里毕竟视共党为异类,所以你切不可对别人提起你当过红军的事,也不能与任何共党或激进分子往来,以免生出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来。”
这也是王如中在婉转的警告和劝诫谢昌云了。
谢昌云欠身道:“伯父训示我一定谨记,说话做事绝不殃及任何人。”
王如中见谢昌云如此明事理,遂放缓语气又问道:“昌云,看你颇有主见,伯父想先听一听你的打算,以便忙你细致筹划。”
谢昌云道:“伯父,我的想法并不复杂,主要的目的就是想上大学,最好是到上海去上。因为上海的条件比南京要宽松一些,同时所见的世面也要更大一些。”
上大学是谢昌云整个计划中的重要一步,否则今后自己的超常表现就无从解释了。
王如中惊讶道:“昌云,玉璞兄信中也提起了你要求学一事,我记得你今年刚好是虚岁十七,原先以为你最多只会要求上中学,谁想你一下就想上大学!这这是不是有点不务实际了?何况大学都是考入的,现在也不是考试的时间。”
谢昌云却充满自信的道:“伯父,我相信如果要是进行一次临时考试的话,没有一个大学会会把我拒之门外,伯父如果不信可托人一试。只是我原来的履历还要烦劳伯父费心了。”
王如中道:“履历倒是小事一件,即便你不上大学我也要考虑。只是你确实能应对的了大学的测试吗?”
谢昌云道:“伯父可先拿几份试卷来一试就知。不论哪一门即便是超出范围也可以。”
“好!只要贤侄能通过考试,诸事都包在我身上了,贤侄耐心等待既可。”王如中之同意这样做,也是想了解一下这个侄子的功底究竟如何。其实对一些有求于财政部的公立大学来说,堂堂财政部次长即便是安排一个成绩很一般的插班生,也并非什么难事。
又坐了一会之后,王如中唤进来了在走廊里等候的张秘书,从他手里接过一封银元递给谢昌云道:“贤侄,我就不久留了,你先上澡堂洗个澡换身衣服好好休息一下,需要什么你自己看着添置,招待所有什么不周你也尽管明说。晚上我再给你接风。”
谢昌云也没推让就将钱接了过来道:“谢谢伯父为我想得周全!”
王如中见谢昌云并不做作,便微微的点了点头。
除了老友之托万不可推却以外,王如中对这个后生晚辈也确实生出了不少好感,坐在车上他细细回想了一下,一上午时间谢昌云的言行还真没有什么不妥之处。
“玉璞兄在那个僻壤纷乱之地竟能教育出这等出众的后辈?真是屈才了!”王如中心中的不解与感慨同时而发!
又过了两天,估摸谢昌云也休息过来了,王如中就请来了几个国立中央大学大学的老师,就在招待所的一间会议室里对谢昌云进行了测试。这些高中和少量大学的国文、数学、社会学、历史地理、自然等科对谢昌云来说太小儿科了,只不过因不想过于张扬而不敢尽情发挥。
但即便这样,谢昌云做题的速度与答题的质量也让那些来的人瞠目结舌,同时,经验丰富的他们都看出这个少年刻意保留了实力。最后大家一起签署了一份推荐书,认为谢昌云完全具备任一所大学插班的条件。
让张秘书代送客人后,王如中拍着谢昌云的肩膀道:“昌云贤侄,你让伯父我说什么好呢?一切依你所言办理就是,我马上就和上海的大学联系。”
回到家中,王如中把那份推荐书放在了段世芬的面前道:“你好好看一看这个,这是人家昌云实实在在的本事。经我几天的细细观察,昌云的人品才学在同辈人中都是出类拔萃的,人家就是不经过我,直接去叩大学的门也会抢着有人要。如果住在家里,对思政和思雯他们是一个多好的表率。这下好了,他往上海一去只怕是再难回头登家门了!”
段世芬看过推荐书后顿时傻了眼。
本来应该是一个脸上极有光彩的事,可现在连谢昌云来过家里的事,都不好意思在子女和外人面前提及了!
谢昌云在南京一住就是十天,除了王如中来看视过几次并请吃了两顿饭,张秘书投上司之所好也单独请谢昌云吃了一次南京板鸭,其余每日三餐就都在招待所食堂就餐,虽无大鱼大肉、山珍海味,但早上稀饭包子、面条馒头,午餐晚餐一荤一素外加几样自选小咸菜,不知要比谢昌云当红军时的红米饭南瓜汤强了多少倍。再加上张秘书是办油了差事的,那天除了给谢昌云买来一套学生装、一套西式小翻领外装以及洗漱用品之外,还买了一双皮鞋和一双胶鞋,甚至内衣内裤也买了两套。因此谢昌云身上带的五块银元和王如中后来给的那二十块银元,除了买了几本书以外竟都没有用出去。当然,最主要的还是谢昌云自己不愿轻易花钱。
待王如中安排好了一切,谢昌云便准备离开南京去上海了。
要说王如中这个人对谢茂学这个布衣旧友真是够倾心尽力的,不但给谢昌云联系好了上海东吴大学、把学费和食宿费一下就交到了寒假,还委托了财政部住上海特派员公署代为照顾谢昌云,并派了一个职员专程陪同谢昌云到上海,到招待所送行时又硬给了谢昌云两百块银元,以备他寒假万一来不了南京时的需用。
要按谢昌云的意思倒不需要那么讲究,随便有个睡觉的地方就可以了,可是次长大人亲自送来的客人如果安排的太差,这无疑等于打了次长大人的脸,所以谢昌云也就客随主便了。
王如中再次注意到了谢昌云走进房间之后并没有任何诧异,而是很自然的摘下挎包挂在了衣架上,然后就端坐在了自己对面的另一个单人竹椅上。
“昌云,你在家里还读书吗?”由于谢昌云一直没有提及自己的事,所以王如中便主动的问起,同时他也想释解一下心中的疑惑。
“伯父,三年以前我就没有跟着学堂念书了,平常都是靠父亲指点自己学习,自然、政治、经济、文学、甚至是军事方面的书都看一些。”谢昌云给自己做了铺垫。
“哦!你在匪区还能看到这些书?”
“伯父恕我直言!您说的‘匪区’可是我的家呀!所以对您‘匪区’的这种称呼我一下还不能接受。”
“咳咳!”王如中有些尴尬的道:“习惯了!习惯了!我们就叫‘共区’好了。昌云,看来你还是受了共产党一些影响。”
“影响肯定是有的。而且我还当了几个月的红军,只是现在离开了。就在当红军的这几个月里,我看的书要比任何时候都多,收获也特别大。”谢昌云打定了主意,对王如中要么是不说,要么就是实话实说。
“你还当过红军?”王如中忽的一下就站了起来。
谢昌云却淡淡的道:“伯父请宽心,红军里大部分都是本分的农民,除了打仗勇敢以外,平时都是很朴实的,闲下来的时候还得帮老百姓种地、盖房、砍柴跳水、打扫院子,我在红军队伍里也受到了他们不少的帮助照顾。”
“昌云,你去当红军玉璞兄同意吗?”王如中又重新坐了下来。
“同意。如果是没有什么特殊问题的家庭,像我这么大的青少年都要选择一项事情做。我姐就在县苏维埃工作,我弟弟也参加了少共队,父亲还经常帮苏维埃做一些抄录的事。”谢昌云干脆彻底说开了。
“这么说你们一家都被赤化了?要不就是被逼迫。”王如中不敢相信谢茂学一家都在为共产党做事。
“伯父不能这样断言。这也是受环境所染,虽然有生存所需,但自愿的成分要更大一些。就像您在南京为国民党做事一样,我也没有认为有什么可奇怪的。在我眼里是非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谁能实实在在的为老百姓做事。不过也请伯父放心,我这次来没有受任何人的差遣,纯属是想见换个环境,见一下世面和学一些知识,从更广泛的角度了解我们中国,以便我能尽早的确定将来的人生道路。”
“贤侄,你的志向虽然不小,但就怕误入歧途或错过良机。想玉璞兄当年才学志向远在我之上,与他相处几年使我受益匪浅。特别是我因家中突然破败而险些颓废,幸亏玉璞兄不时激励和资助,我方能坚持了学业,所以他虽小我几月,但我始终是以兄相称。可惜时运不济,玉璞兄受家庭牵累而一误再误,否则何以至今仍屈人篱下。如今能让你千里来寻我,可见玉璞兄当年之志尚未完全泯灭,这也使我为能有机会助你一臂之力、代玉璞兄实现平生夙愿而甚感欣慰。你对共党有你的看法我可以不计较,但是这里毕竟视共党为异类,所以你切不可对别人提起你当过红军的事,也不能与任何共党或激进分子往来,以免生出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来。”
这也是王如中在婉转的警告和劝诫谢昌云了。
谢昌云欠身道:“伯父训示我一定谨记,说话做事绝不殃及任何人。”
王如中见谢昌云如此明事理,遂放缓语气又问道:“昌云,看你颇有主见,伯父想先听一听你的打算,以便忙你细致筹划。”
谢昌云道:“伯父,我的想法并不复杂,主要的目的就是想上大学,最好是到上海去上。因为上海的条件比南京要宽松一些,同时所见的世面也要更大一些。”
上大学是谢昌云整个计划中的重要一步,否则今后自己的超常表现就无从解释了。
王如中惊讶道:“昌云,玉璞兄信中也提起了你要求学一事,我记得你今年刚好是虚岁十七,原先以为你最多只会要求上中学,谁想你一下就想上大学!这这是不是有点不务实际了?何况大学都是考入的,现在也不是考试的时间。”
谢昌云却充满自信的道:“伯父,我相信如果要是进行一次临时考试的话,没有一个大学会会把我拒之门外,伯父如果不信可托人一试。只是我原来的履历还要烦劳伯父费心了。”
王如中道:“履历倒是小事一件,即便你不上大学我也要考虑。只是你确实能应对的了大学的测试吗?”
谢昌云道:“伯父可先拿几份试卷来一试就知。不论哪一门即便是超出范围也可以。”
“好!只要贤侄能通过考试,诸事都包在我身上了,贤侄耐心等待既可。”王如中之同意这样做,也是想了解一下这个侄子的功底究竟如何。其实对一些有求于财政部的公立大学来说,堂堂财政部次长即便是安排一个成绩很一般的插班生,也并非什么难事。
又坐了一会之后,王如中唤进来了在走廊里等候的张秘书,从他手里接过一封银元递给谢昌云道:“贤侄,我就不久留了,你先上澡堂洗个澡换身衣服好好休息一下,需要什么你自己看着添置,招待所有什么不周你也尽管明说。晚上我再给你接风。”
谢昌云也没推让就将钱接了过来道:“谢谢伯父为我想得周全!”
王如中见谢昌云并不做作,便微微的点了点头。
除了老友之托万不可推却以外,王如中对这个后生晚辈也确实生出了不少好感,坐在车上他细细回想了一下,一上午时间谢昌云的言行还真没有什么不妥之处。
“玉璞兄在那个僻壤纷乱之地竟能教育出这等出众的后辈?真是屈才了!”王如中心中的不解与感慨同时而发!
又过了两天,估摸谢昌云也休息过来了,王如中就请来了几个国立中央大学大学的老师,就在招待所的一间会议室里对谢昌云进行了测试。这些高中和少量大学的国文、数学、社会学、历史地理、自然等科对谢昌云来说太小儿科了,只不过因不想过于张扬而不敢尽情发挥。
但即便这样,谢昌云做题的速度与答题的质量也让那些来的人瞠目结舌,同时,经验丰富的他们都看出这个少年刻意保留了实力。最后大家一起签署了一份推荐书,认为谢昌云完全具备任一所大学插班的条件。
让张秘书代送客人后,王如中拍着谢昌云的肩膀道:“昌云贤侄,你让伯父我说什么好呢?一切依你所言办理就是,我马上就和上海的大学联系。”
回到家中,王如中把那份推荐书放在了段世芬的面前道:“你好好看一看这个,这是人家昌云实实在在的本事。经我几天的细细观察,昌云的人品才学在同辈人中都是出类拔萃的,人家就是不经过我,直接去叩大学的门也会抢着有人要。如果住在家里,对思政和思雯他们是一个多好的表率。这下好了,他往上海一去只怕是再难回头登家门了!”
段世芬看过推荐书后顿时傻了眼。
本来应该是一个脸上极有光彩的事,可现在连谢昌云来过家里的事,都不好意思在子女和外人面前提及了!
谢昌云在南京一住就是十天,除了王如中来看视过几次并请吃了两顿饭,张秘书投上司之所好也单独请谢昌云吃了一次南京板鸭,其余每日三餐就都在招待所食堂就餐,虽无大鱼大肉、山珍海味,但早上稀饭包子、面条馒头,午餐晚餐一荤一素外加几样自选小咸菜,不知要比谢昌云当红军时的红米饭南瓜汤强了多少倍。再加上张秘书是办油了差事的,那天除了给谢昌云买来一套学生装、一套西式小翻领外装以及洗漱用品之外,还买了一双皮鞋和一双胶鞋,甚至内衣内裤也买了两套。因此谢昌云身上带的五块银元和王如中后来给的那二十块银元,除了买了几本书以外竟都没有用出去。当然,最主要的还是谢昌云自己不愿轻易花钱。
待王如中安排好了一切,谢昌云便准备离开南京去上海了。
要说王如中这个人对谢茂学这个布衣旧友真是够倾心尽力的,不但给谢昌云联系好了上海东吴大学、把学费和食宿费一下就交到了寒假,还委托了财政部住上海特派员公署代为照顾谢昌云,并派了一个职员专程陪同谢昌云到上海,到招待所送行时又硬给了谢昌云两百块银元,以备他寒假万一来不了南京时的需用。
本文网址:https://www.powenxue11.com/book/29386/567037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wenxue11.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