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节
推荐阅读:修仙:从提取精华开始、骂谁实力派呢、致命游戏:全能大佬搞钱攻略、危机处理游戏、剥削好莱坞1980、我不是文豪、舍弟诸葛亮、抗战:野兽们的荣耀、上医至明、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说起历史什么的,陈嫣就比之前讨论主父偃放得开的多了…而在这个偏学术的问题上,刘彻也是少见的可以和陈嫣真正打平。
应该说,刘彻获得了这个时代最好的教育资源,有各个学派顶级大佬讲课,没有水平差的道理。然而问题是,他的大多数时间不能放在做学问上。关于学问什么的,他也就是了解这么回事而已,至于治国用人、平衡朝堂,那是另一回事了。
所以,一旦要讨论学术问题,除非是陈嫣放水,刻意降低难度,否则很快就会由陈嫣全面接手…没办法,陈嫣就是有这样的能力!甚至就连政治这个科目也是一样,刘彻的政治水平比陈嫣高,但纯粹的政治理论水平却不见得…陈嫣读了许多的书,还在后世见识了太多的政体国体,光是高中政治课上的一些观点就足够闪瞎这个时代的人了。
历史虽然也是学术的,但刘彻在学习历史上也下足了功夫,所以和陈嫣的水平相差无几。
毕竟‘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嘛!即使这个时候还没有这句话,但类似的观点肯定是存在的。坐在刘彻的位置上,他也确实要会从已经产生的历史中吸取教训。
说到以前读史上下的功夫,刘彻就有一些抱怨:“如今这些国之栋梁是一代不如一代了!先贤经典通读过几部的都少,读史更是敷衍!若是朕起兴考问几句,便是一问三不知了!”
陈嫣对此并不怎么意外,别把这个时代的官员想成是印象中的精英,事实就是这个时代识字率非常感人。很多朝廷官员也就是识字的水平,至于他们怎么当上官的,嗯,就继承来的,这有什么问题吗?
相比起少之又少的孝廉,这个时代最常见的官员是,爸爸是官员、爷爷是官员,或者追溯到祖上,有人在春秋战国时做过官员…总之,近一些的长辈有做官的,自己肯定能做官。而远一些的祖宗有做官的,自己也有很大可能做官。
有的传承的足够久的、家风足够严的家族,他们的子弟水平还算有保障。但一些新荣之家出来的子弟,水平真是不敢恭维!
实际上,不只是这些靠先辈遗泽当官的人,就算是凭借自己真材实料走上来的官员,其真实的水平也很值得商榷。
就以主父偃为例,他是纵横家的人,说实在的,这个时代学纵横家本身就很反社会了——这年头朝堂上的旧有势力是尚未完全退场的黄老学派,新兴的有儒家,还有不管哪家学派当家都少不了搭配干活的法家…纵横家甚至还不如没落的墨家之流,至少人家祖上还曾经阔过呢!
纵横家貌似历史上出了几个有名的人物,但究其社会影响力始终有限。
他能入纵横家的门,要么说明他脑子不好使,选了个没什么前途的科系学习。要么就是没得选,只能选择学这个。考虑到能够提出‘大一统’‘推恩令’这种主张的人不会是傻的,所以更可能是后者。
这并不奇怪,黄老学派走红的时候大家都想入黄老学派的门庭,就算入不了,拜入法家也不错。除非是纯粹的学术人才,不然在决定学习哪一家学说的时候,肯定是要考虑将来对应的出路的。
但当红的学说,特别是当红学说的名师,他们是不会随便收徒的。
主父偃没有什么出身,自己的天赋也不足以让一些大佬破格收他为徒,他只能在他能学的学说里,找一个喜欢一些、有用一些的。
主父偃绝对不是什么超级天才,不然不可能没有这方面的消息传出!更不可能沦落到学习纵横家!再加上没有特别好的学习条件,没有名师…他的学术功底能扎实到哪里去?
他在某些事情上是有本事的,提出‘大一统’‘推恩令’就证明一切了。但单就做学术这一点,他绝对非常普通,这是不可避免的。
倒不是说官员一定要有多高的学术水平,关键是,这个时代太多官员既没有做官的能力,也没有学术水平——刘彻不爽这些人是肯定的,没有一个老板喜欢各方面能力都不达指标的员工。
有没有做官的能力,这一点其实不太好强求,因为有做官能力的官员本来就是凤毛麟角,这是需要相关天赋的。一个国家的官僚集团,也用不着每一个人都有做官的能力,只要有一部分有能力的组成骨干节点就行了。
但学术水平,或者说学习成绩,这至少是可以强求的…既然能当官,就说明是有学习机会的,一个个有学习机会的人没学好就来当官了,这像话吗?
刘彻其实就是在不爽这些人日子过的太容易,想他这个做皇帝的人少时还得认真学习,甚至如今还要时不时上课。这些人就这么随随便便混日子…如果不是找不到顶班的,他甚至想把这些庸才全都换了。
只能说,换一批不仅会引起官场震动,关键是也不会有什么效果——因为换一批估计也是这样的水平。
刘彻忍不住向陈嫣抱怨:“一代不如一代!如今的学子也不知道是如何学的,痴傻了一样!想当初高皇帝时,张良、萧何、韩信、曹参…随便一人也是一时之选。如今没有战乱动荡,每日只管读书,反而没甚样子了!”
“开国之时经历的事多,便历练出来了而已。”陈嫣并不是厚古薄今那一派,所以能够比较理智地看待这个问题。而且她是支持‘一代更比一代强’的。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成长起来的新一代,肯定是有所进步的,根本不必觉得今不如昔。
实际上,人类从原始社会走向现代文明,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的积累、一代又一代的传承。
陈嫣公道地道:“如今依旧是好时候,所以此时才能有卫青、汲黯、张汤、主父偃这些人!”
这是好话,也是实话…真要说的话,过了汉武这一朝,后来者也要羡慕他这个时候人才济济,就和他羡慕高祖皇帝时一样。
倒是刘彻,听了陈嫣的话相当意外。
“汲黯也就罢了,当初他给你我做过老师,当时我就知你欣赏他。卫青、张汤、主父偃这些,我倒不知你这般看好,竟能与开国名臣相提并论了。”
卫青不必说了,虽然他在对匈奴作战这件事上表现优秀,现在还在上谷、渔阳等地打仗,从前线传来的消息来看,显然是一切顺利的样子。但他到底还没有经历足够多的战役,还远没有到后世封神的地步。
实际上,以这个时代不少人的观点,卫青就算在战场上封神了,主流评价也会有些不喜。具体可以看太史公给他的归类,虽然太史公在《史记》中参杂了太多的个人情绪,像是过度抬高李广什么的,但其中的某些观点也不可能是太史公自己一个人的想法,不然写出来就太难以服众了。
即使是那些有失偏颇的观点,在当时的情况下也是很有市场的才对。
这种情况下,卫青虽然没有被指名道姓地批评,甚至评价总体正面。但篇幅那样少,若有若无地忽略,甚至有编排进‘佞幸’的意思,这却是不争的事实。
不管老百姓怎么想(实际上生活在那个时代的老百姓,除开长安这种特殊地区的、边区的,可能根本就不知道有卫青这个人),军队方面怎么想,总之文官集团有这种想法应该不奇怪。
没错,卫青确实做了一些后世看来很伟大的事情,但是‘伟大’发生在身边的时候,是会被下意识忽略的,和他同时代的人是很难明白其中的意义的。
到现在为止,还有很多人觉得卫青是靠自己姐姐卫子夫上位呢——现在卫子夫也是皇后了,还生下了刘彻第一个儿子,王夫人比她晚了一年,也在不久前生下了儿子。虽然两个儿子都还没有长大,但拥有男性继承人总算让宫内宫外都放松了神经。
除了卫青之外,张汤、主父偃也是现在当红的官员。主父偃的发迹快一些,张汤积累的多一些,他在田蚡时代就已经进入刘彻的眼帘了。他是一个典型的法家干吏,似乎每一段时间都要出一个类似的角色?
不过不管是张汤还是主父偃,外界的评价都不高。主父偃就不用说了,他的问题众人皆知。张汤的人缘比主父偃好一点儿,但说实在的,也好的有限。不过他的问题不在人缘上,作为一个很有酷吏气质的法家人物,人缘这种东西就是一次性手套,该扔的时候也就扔了。
只能说,张汤的定位就是酷吏那一挂。走上这条路,基本上就是孤臣了,他们就是纯粹的跟着皇帝的指挥走,是天子手中的一把刀…这个时代的酷吏和后来的酷吏差别很大,‘酷吏’更多意味着法律严明、不近人情、清廉(这一点有极少数酷吏没有做到)……
所以说是酷吏,其实应该是能吏、干吏才对。
不过不管是哪一种人物,这个时候的人对酷吏普遍评价不高也是事实——按理来说,这个时代的酷吏都是一群应该得到称赞的人吧…然而没办法,不能用现代人的方式想问题,得想想古代人的脑回路。
古代可是能够有‘亲亲相隐’这种观念产生的!大义灭亲听起来很好,是一种赞扬。但实际上如果真的发现有亲人之间揭发,揭发者也会被疏远…套用现代的话来说,这是缺乏‘人情味’。
类似后世某些班干部会给老师打小报告…小报告上报的都是同学们不好的行为,起到了监督行为,有利于班级风气的培养,也算是班干部履行了职责。光光从这考虑,简直完美!然而现实就是,打小报告的班干部一般都会是被讨厌的。
古代在这个问题上可以说是加强放大了这种情绪。
人们恐惧酷吏,所以得诋毁他们…凭空诋毁还不行,因为大家都是‘讲道理’的!所以得为自己的诋毁找到合适的理由。所以酷吏就被各种歧视了…不过酷吏们自己是不太在意这个的,在意这个的也做不了酷吏。
在他们眼里,看不上他们的都是守旧庸才,用不着多看一眼!
现在的陈嫣点名表扬的这些人,出了汲黯,全都是主流不喜欢的人。如果不是刘彻了解陈嫣的脾气,他都要觉得这是陈嫣在故意反讽了。
“朕见你并不喜这些人,平常也多有避讳,还道你不待见,如今恰恰相反,是过于抬高了。”刘彻其实也很欣赏张汤、主父偃这些人,不然也不会重用他们了。但是他自己潜意识也不会把这些人放到开国名臣那些人的水平。
“我确实不喜,如今不过是有一说一罢了。”陈嫣对此没有什么好辩解的。生活在这个时代,她才能明白,像张汤这样的干吏,主父偃这样的能人为什么会这样不招人待见了——或许是因为‘穷人乍富’,也有可能是性格就是这样,反正他们那不加收敛、得势便霸道的行事作风,确实让一些人皱眉。
张汤还稍微强一点,好歹他少年时是在长安长大,父亲虽然只是一小吏,那也是正经的国家公务员,他的条件已经比全国绝大多数的同龄人要好了。只要对比系不是世家子、贵族子弟,他并不差什么。
主父偃问题要严重很多,不能说他家多么糟糕,真的特别糟糕也不可能供他读书了。但他也就是相对底层百姓强一些而已,而底层百姓是什么人?是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比他们强,不代表自己就过的好了。
少年时代困难一些,不代表将来得势就会走‘暴发户’路线,但比例确实非常高。
主父偃的情况就和这个有些类似,大概是少年时代苦多了,他很能计较一些小的地方,算计起人来也从不手软,而不会去考虑这样做讲究不讲究。虽然已经走到两千石这样的位置了,依旧没有摆脱以前当小人物时的一些思维方式。
不过这些乱七八糟的毛病都不算什么,说到底这些人都是给朝廷当官的。只要能做好这一点,其他的毛病就是可以忍受的——至于别人忍不了,要么就把他们搞下去,如果搞不下去,就得学会习惯!
这就是官场。
背后是不能随随便便说人的,陈嫣在次确定了这一点——在和陈娇、和刘彻都讨论过主父偃之后,陈嫣在一场盛大的宴会上就遇到了主父偃本人。
这场宴会的主办人是平阳长公主…身为当今天子的同胞长姐,又十分擅长经营宫廷关系,现在的她俨然就是当年的刘嫖。若说有什么比不上的,大概就是当年的窦太后比现在的王太后强势很多,身为太后唯一女儿的刘嫖也就有了更多的影响力。
平阳一向懂得该结交什么人,所以陈嫣也接到了邀请,并且还特别请她一定要来赴约…她并不一定是有多喜欢陈嫣,只是这个人特别懂得看行市!所以卫子夫上位,她立刻加深了联系。要知道卫子夫虽然是她送进宫的,但在进宫之后她是真的没有管卫子夫。如果稍微帮忙一下,卫子夫也不至于在宫里默默无闻做了一年的的宫女,完全被刘彻抛到脑后了。
如今谁都知道天子喜欢陈嫣,他自然也会把陈嫣当成自己的亲姐妹一样亲热。
陈嫣其实对这场宴会没有太大的兴趣,只是平阳都这样请了,不去未免面子上不好看。左右也没什么事,所以到了时候她就去了。
这场宴会都请了些什么人呢?主要还是一些贵妇贵女,也有男人——别觉得奇怪,此时男女大防不太严重,以平阳长公主的身份,邀请一些男客,也不算多出格…她们这样的甚至可以豢养门客,吸纳一些有意走权贵路子做官的读书人。
平阳长公主是政治上有影响力的人,有一些和她比较亲近的官员来赴宴,这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但是主父偃出现在这里,就有些出乎意料了,因为在此之前可不知道他和平阳有私交!
不过也无所谓了,陈嫣记得主父偃一边处理不好人际关系,另一边又很希望能和权贵之间形成更加紧密的关系——他希望把女儿嫁给齐王,这件事对其他人来说算是个秘密,但对于陈嫣来说却是一清二楚的。
前段时间王太后想让自己的外孙女嫁给齐王做王后,就派人去说这件事。主父偃就想让自己的女儿也进齐王后宫,所以找上了那使者…这肯定不能和太后外孙女争王后的位置,所以就只能是普通姬妾的位置了。
说实话,陈嫣真是想不通!嫁女儿做王后,还能说和诸侯有了姻亲关系,有利于提高家族地位,增加一个天然的盟友。可是一个姬妾而已,这算怎么回事?这种联姻一般只有商人对官员和贵族的时候使用,商人需要托庇于官员和贵族,这种联姻只不过是一种象征性的,算是一个保险吧,所以送去做妾室也可以了。
可是主父偃自己就是两千石的官员了,看势头未来可期,他需要托庇于一个诸侯吗?送女儿进宫当宫妃还当他是动过脑子了,现在真的觉得他是傻掉了啊!
只能说,主父偃还没有习惯现在的位置,正无所不用其极地攀附上他能攀附的权贵,想要尽可能地扩大自己的势力。
不过这件他极其希望促成的事情恐怕是不成了,因为使者刚刚从齐地回来。齐国太后希望自己的娘家姑娘做王后,总之礼貌而不失坚决地拒绝了长安来的使者——太后的外孙女当然很好,对于其他年轻人来说也算是金光闪闪了,但对于齐国太后、齐国国君来说又算什么呢?
齐国国君本身又不可能因为娶她扩大封地,更进一步更是没可能!都做到诸侯王了,还想更进一步?那是要造反呐!
对于齐国太后来说更是有害无利,太后的外孙女,这个出身可不低,至少人家靠山在的这些年里,她得对这个儿媳妇客气一些了。有的时候当婆婆的不喜欢出身太好的儿媳妇,原因就在这里了,连教训都不能够!
而且这个王后的位置她是准备留给自己家的人的,这个时候有人横插一杠子,这算怎么回事?
这甚至涉及到了利益之争,这就更没有回旋的余地了。
所以拒绝是很简单干脆的!
虽说诸侯们对中央都是毕恭毕敬的,但只要没有原则性错误,也不能说中央想搞诸侯国就搞诸侯国!真要是那么做,不就回到吕后乱政,折腾刘氏诸侯王的时候了么!那个时候老刘家的男人是怎么干的,后来的人都知道了。
所以齐国太后也不太担心自己这个拒绝会有太大的问题…事实上也确实没有。
因为使者怕太后觉得自己办事不力,最后怪罪到自己,所以和太后说事情办的很顺利,齐国太后和齐王都没有反对。但问题是,齐王的生活作风有问题——他和自己的亲姐姐乱.伦,甚至他姐姐就住在后宫之中。
太后的外孙女,也就是公主的女儿,嫁不了齐王还有好多其他的选择!想要留在长安靠近家人,侯门太子多得是。想要做王后,也不是只有齐王一个选择,其他的王太子、无后的年轻诸侯王仔细找找也是有的。
一个全部心思都放在自己亲姐姐身上的丈夫…这还是算了吧!
所以王娡自己就否了这桩婚事。
本来操作女儿进入齐王后宫的方式就是做太后外孙女的添头,类似媵妾。现在太后外孙女不嫁了,自然也就没有主父偃他女儿什么事了。
这件事因为没有后续的原因,很少有人知道。然而谁让齐地是陈嫣的地盘呢,这种消息早就作为汇总情报,在她停留在长安这段时间,和其他情报一起源源不断地送了过来。
能做出这种攀附皇家、权贵举动的主父偃,这个时候参加平阳长公主的盛宴,似乎也不是那么难以理解了。
陈嫣对于这场宴会兴趣并不大,少年时认识的同龄贵女们早就嫁人了,或许在这些贵妇里面寻一寻,还能找到两三个眼熟的——但是这有什么意义?这种宴会对陈嫣最后的意义都没有了,如果还没有一两个处的来的熟人一起,真不知道怎么熬过去!
因此在和平阳打了个招呼之后,陈嫣就躲到人稍微少点儿的角落去了…其实如果是她的话躲到哪里去都是一样的。
脱离长安的环境太久了,她早就不再是长安的明星。但她当年能做明星又不是巧合,当年她能引领风潮,能够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这本身就是因为她有这个素质!
所以很短的时间内,她再次成为了圈子里非常受关注的人物。一方面大家都急切地想和她交好,大家都知道的,当今天子正迷她呢!和她交好有利无害!另一方面,那就是女人们了,无论是贵女还是贵妇,都想追赶她身上的流行。
她的穿衣搭配,她的新式首饰,她的服装款式,她的小配件,她的发型,她的化妆品…曾经大家关注她这些,现在依旧。而现在,关注这些除了因为在她身上确实新奇又好看外,还多了一个理由。
那就是刘彻对她的喜爱了。
想想看,历史上刘彻顺手拔下李夫人头上的玉簪搔头止痒,由此就引起了宫廷内外效仿,纷纷用上了玉簪,甚至是的长安内外一时玉价飞涨!
之所以会引起这样大的反响,是因为戴玉簪的人是李夫人吗?当然不是!而是故事的另一个当事人是刘彻。别怀疑,在封建社会,整个国家最有知名度、最具有明星效应的,肯定是皇帝本人!
有刘彻加持,所以玉簪一时成为爆款,甚至有了‘玉搔头’的别称。
陈嫣现在也差不多算是得到了刘彻给加的buff,她若是一个宠妃,此时宫廷里恐怕早就人人都学她打扮了,这种事情在宫中本来就是正常——然而,也恰恰因为她并不是妃子,所以她的影响力反而更大了。
对于宫外的人来说,她们并不是间接接触到了她带来的流行,而是直接面对了她。
宫外的女子似乎没有要以容貌讨好皇帝的压力,但她们对流行的追赶始终是存在的——既然是皇帝陛下喜欢的,那肯定也差不到哪里去!
之所以陈嫣还能在角落享受片刻清静,不是因为其他人没有注意到她,而是大家都注意到了她,看出了她暂时不想交际的心情,所以没人上前得罪人而已。虽然大家都想和她交好,但这种事本身就是讲方法的,又不是缠上去装自来熟就能搞定一切。
当她不愿意和其他人打成一片的时候,自然不会有人做这个出头鸟,还特别邀请她加入大家的交流。
而就是这个时候,主父偃慢慢踱步了过来,朝陈嫣点了点头。
“不夜翁主…”
</div>
</div>
应该说,刘彻获得了这个时代最好的教育资源,有各个学派顶级大佬讲课,没有水平差的道理。然而问题是,他的大多数时间不能放在做学问上。关于学问什么的,他也就是了解这么回事而已,至于治国用人、平衡朝堂,那是另一回事了。
所以,一旦要讨论学术问题,除非是陈嫣放水,刻意降低难度,否则很快就会由陈嫣全面接手…没办法,陈嫣就是有这样的能力!甚至就连政治这个科目也是一样,刘彻的政治水平比陈嫣高,但纯粹的政治理论水平却不见得…陈嫣读了许多的书,还在后世见识了太多的政体国体,光是高中政治课上的一些观点就足够闪瞎这个时代的人了。
历史虽然也是学术的,但刘彻在学习历史上也下足了功夫,所以和陈嫣的水平相差无几。
毕竟‘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嘛!即使这个时候还没有这句话,但类似的观点肯定是存在的。坐在刘彻的位置上,他也确实要会从已经产生的历史中吸取教训。
说到以前读史上下的功夫,刘彻就有一些抱怨:“如今这些国之栋梁是一代不如一代了!先贤经典通读过几部的都少,读史更是敷衍!若是朕起兴考问几句,便是一问三不知了!”
陈嫣对此并不怎么意外,别把这个时代的官员想成是印象中的精英,事实就是这个时代识字率非常感人。很多朝廷官员也就是识字的水平,至于他们怎么当上官的,嗯,就继承来的,这有什么问题吗?
相比起少之又少的孝廉,这个时代最常见的官员是,爸爸是官员、爷爷是官员,或者追溯到祖上,有人在春秋战国时做过官员…总之,近一些的长辈有做官的,自己肯定能做官。而远一些的祖宗有做官的,自己也有很大可能做官。
有的传承的足够久的、家风足够严的家族,他们的子弟水平还算有保障。但一些新荣之家出来的子弟,水平真是不敢恭维!
实际上,不只是这些靠先辈遗泽当官的人,就算是凭借自己真材实料走上来的官员,其真实的水平也很值得商榷。
就以主父偃为例,他是纵横家的人,说实在的,这个时代学纵横家本身就很反社会了——这年头朝堂上的旧有势力是尚未完全退场的黄老学派,新兴的有儒家,还有不管哪家学派当家都少不了搭配干活的法家…纵横家甚至还不如没落的墨家之流,至少人家祖上还曾经阔过呢!
纵横家貌似历史上出了几个有名的人物,但究其社会影响力始终有限。
他能入纵横家的门,要么说明他脑子不好使,选了个没什么前途的科系学习。要么就是没得选,只能选择学这个。考虑到能够提出‘大一统’‘推恩令’这种主张的人不会是傻的,所以更可能是后者。
这并不奇怪,黄老学派走红的时候大家都想入黄老学派的门庭,就算入不了,拜入法家也不错。除非是纯粹的学术人才,不然在决定学习哪一家学说的时候,肯定是要考虑将来对应的出路的。
但当红的学说,特别是当红学说的名师,他们是不会随便收徒的。
主父偃没有什么出身,自己的天赋也不足以让一些大佬破格收他为徒,他只能在他能学的学说里,找一个喜欢一些、有用一些的。
主父偃绝对不是什么超级天才,不然不可能没有这方面的消息传出!更不可能沦落到学习纵横家!再加上没有特别好的学习条件,没有名师…他的学术功底能扎实到哪里去?
他在某些事情上是有本事的,提出‘大一统’‘推恩令’就证明一切了。但单就做学术这一点,他绝对非常普通,这是不可避免的。
倒不是说官员一定要有多高的学术水平,关键是,这个时代太多官员既没有做官的能力,也没有学术水平——刘彻不爽这些人是肯定的,没有一个老板喜欢各方面能力都不达指标的员工。
有没有做官的能力,这一点其实不太好强求,因为有做官能力的官员本来就是凤毛麟角,这是需要相关天赋的。一个国家的官僚集团,也用不着每一个人都有做官的能力,只要有一部分有能力的组成骨干节点就行了。
但学术水平,或者说学习成绩,这至少是可以强求的…既然能当官,就说明是有学习机会的,一个个有学习机会的人没学好就来当官了,这像话吗?
刘彻其实就是在不爽这些人日子过的太容易,想他这个做皇帝的人少时还得认真学习,甚至如今还要时不时上课。这些人就这么随随便便混日子…如果不是找不到顶班的,他甚至想把这些庸才全都换了。
只能说,换一批不仅会引起官场震动,关键是也不会有什么效果——因为换一批估计也是这样的水平。
刘彻忍不住向陈嫣抱怨:“一代不如一代!如今的学子也不知道是如何学的,痴傻了一样!想当初高皇帝时,张良、萧何、韩信、曹参…随便一人也是一时之选。如今没有战乱动荡,每日只管读书,反而没甚样子了!”
“开国之时经历的事多,便历练出来了而已。”陈嫣并不是厚古薄今那一派,所以能够比较理智地看待这个问题。而且她是支持‘一代更比一代强’的。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成长起来的新一代,肯定是有所进步的,根本不必觉得今不如昔。
实际上,人类从原始社会走向现代文明,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的积累、一代又一代的传承。
陈嫣公道地道:“如今依旧是好时候,所以此时才能有卫青、汲黯、张汤、主父偃这些人!”
这是好话,也是实话…真要说的话,过了汉武这一朝,后来者也要羡慕他这个时候人才济济,就和他羡慕高祖皇帝时一样。
倒是刘彻,听了陈嫣的话相当意外。
“汲黯也就罢了,当初他给你我做过老师,当时我就知你欣赏他。卫青、张汤、主父偃这些,我倒不知你这般看好,竟能与开国名臣相提并论了。”
卫青不必说了,虽然他在对匈奴作战这件事上表现优秀,现在还在上谷、渔阳等地打仗,从前线传来的消息来看,显然是一切顺利的样子。但他到底还没有经历足够多的战役,还远没有到后世封神的地步。
实际上,以这个时代不少人的观点,卫青就算在战场上封神了,主流评价也会有些不喜。具体可以看太史公给他的归类,虽然太史公在《史记》中参杂了太多的个人情绪,像是过度抬高李广什么的,但其中的某些观点也不可能是太史公自己一个人的想法,不然写出来就太难以服众了。
即使是那些有失偏颇的观点,在当时的情况下也是很有市场的才对。
这种情况下,卫青虽然没有被指名道姓地批评,甚至评价总体正面。但篇幅那样少,若有若无地忽略,甚至有编排进‘佞幸’的意思,这却是不争的事实。
不管老百姓怎么想(实际上生活在那个时代的老百姓,除开长安这种特殊地区的、边区的,可能根本就不知道有卫青这个人),军队方面怎么想,总之文官集团有这种想法应该不奇怪。
没错,卫青确实做了一些后世看来很伟大的事情,但是‘伟大’发生在身边的时候,是会被下意识忽略的,和他同时代的人是很难明白其中的意义的。
到现在为止,还有很多人觉得卫青是靠自己姐姐卫子夫上位呢——现在卫子夫也是皇后了,还生下了刘彻第一个儿子,王夫人比她晚了一年,也在不久前生下了儿子。虽然两个儿子都还没有长大,但拥有男性继承人总算让宫内宫外都放松了神经。
除了卫青之外,张汤、主父偃也是现在当红的官员。主父偃的发迹快一些,张汤积累的多一些,他在田蚡时代就已经进入刘彻的眼帘了。他是一个典型的法家干吏,似乎每一段时间都要出一个类似的角色?
不过不管是张汤还是主父偃,外界的评价都不高。主父偃就不用说了,他的问题众人皆知。张汤的人缘比主父偃好一点儿,但说实在的,也好的有限。不过他的问题不在人缘上,作为一个很有酷吏气质的法家人物,人缘这种东西就是一次性手套,该扔的时候也就扔了。
只能说,张汤的定位就是酷吏那一挂。走上这条路,基本上就是孤臣了,他们就是纯粹的跟着皇帝的指挥走,是天子手中的一把刀…这个时代的酷吏和后来的酷吏差别很大,‘酷吏’更多意味着法律严明、不近人情、清廉(这一点有极少数酷吏没有做到)……
所以说是酷吏,其实应该是能吏、干吏才对。
不过不管是哪一种人物,这个时候的人对酷吏普遍评价不高也是事实——按理来说,这个时代的酷吏都是一群应该得到称赞的人吧…然而没办法,不能用现代人的方式想问题,得想想古代人的脑回路。
古代可是能够有‘亲亲相隐’这种观念产生的!大义灭亲听起来很好,是一种赞扬。但实际上如果真的发现有亲人之间揭发,揭发者也会被疏远…套用现代的话来说,这是缺乏‘人情味’。
类似后世某些班干部会给老师打小报告…小报告上报的都是同学们不好的行为,起到了监督行为,有利于班级风气的培养,也算是班干部履行了职责。光光从这考虑,简直完美!然而现实就是,打小报告的班干部一般都会是被讨厌的。
古代在这个问题上可以说是加强放大了这种情绪。
人们恐惧酷吏,所以得诋毁他们…凭空诋毁还不行,因为大家都是‘讲道理’的!所以得为自己的诋毁找到合适的理由。所以酷吏就被各种歧视了…不过酷吏们自己是不太在意这个的,在意这个的也做不了酷吏。
在他们眼里,看不上他们的都是守旧庸才,用不着多看一眼!
现在的陈嫣点名表扬的这些人,出了汲黯,全都是主流不喜欢的人。如果不是刘彻了解陈嫣的脾气,他都要觉得这是陈嫣在故意反讽了。
“朕见你并不喜这些人,平常也多有避讳,还道你不待见,如今恰恰相反,是过于抬高了。”刘彻其实也很欣赏张汤、主父偃这些人,不然也不会重用他们了。但是他自己潜意识也不会把这些人放到开国名臣那些人的水平。
“我确实不喜,如今不过是有一说一罢了。”陈嫣对此没有什么好辩解的。生活在这个时代,她才能明白,像张汤这样的干吏,主父偃这样的能人为什么会这样不招人待见了——或许是因为‘穷人乍富’,也有可能是性格就是这样,反正他们那不加收敛、得势便霸道的行事作风,确实让一些人皱眉。
张汤还稍微强一点,好歹他少年时是在长安长大,父亲虽然只是一小吏,那也是正经的国家公务员,他的条件已经比全国绝大多数的同龄人要好了。只要对比系不是世家子、贵族子弟,他并不差什么。
主父偃问题要严重很多,不能说他家多么糟糕,真的特别糟糕也不可能供他读书了。但他也就是相对底层百姓强一些而已,而底层百姓是什么人?是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比他们强,不代表自己就过的好了。
少年时代困难一些,不代表将来得势就会走‘暴发户’路线,但比例确实非常高。
主父偃的情况就和这个有些类似,大概是少年时代苦多了,他很能计较一些小的地方,算计起人来也从不手软,而不会去考虑这样做讲究不讲究。虽然已经走到两千石这样的位置了,依旧没有摆脱以前当小人物时的一些思维方式。
不过这些乱七八糟的毛病都不算什么,说到底这些人都是给朝廷当官的。只要能做好这一点,其他的毛病就是可以忍受的——至于别人忍不了,要么就把他们搞下去,如果搞不下去,就得学会习惯!
这就是官场。
背后是不能随随便便说人的,陈嫣在次确定了这一点——在和陈娇、和刘彻都讨论过主父偃之后,陈嫣在一场盛大的宴会上就遇到了主父偃本人。
这场宴会的主办人是平阳长公主…身为当今天子的同胞长姐,又十分擅长经营宫廷关系,现在的她俨然就是当年的刘嫖。若说有什么比不上的,大概就是当年的窦太后比现在的王太后强势很多,身为太后唯一女儿的刘嫖也就有了更多的影响力。
平阳一向懂得该结交什么人,所以陈嫣也接到了邀请,并且还特别请她一定要来赴约…她并不一定是有多喜欢陈嫣,只是这个人特别懂得看行市!所以卫子夫上位,她立刻加深了联系。要知道卫子夫虽然是她送进宫的,但在进宫之后她是真的没有管卫子夫。如果稍微帮忙一下,卫子夫也不至于在宫里默默无闻做了一年的的宫女,完全被刘彻抛到脑后了。
如今谁都知道天子喜欢陈嫣,他自然也会把陈嫣当成自己的亲姐妹一样亲热。
陈嫣其实对这场宴会没有太大的兴趣,只是平阳都这样请了,不去未免面子上不好看。左右也没什么事,所以到了时候她就去了。
这场宴会都请了些什么人呢?主要还是一些贵妇贵女,也有男人——别觉得奇怪,此时男女大防不太严重,以平阳长公主的身份,邀请一些男客,也不算多出格…她们这样的甚至可以豢养门客,吸纳一些有意走权贵路子做官的读书人。
平阳长公主是政治上有影响力的人,有一些和她比较亲近的官员来赴宴,这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但是主父偃出现在这里,就有些出乎意料了,因为在此之前可不知道他和平阳有私交!
不过也无所谓了,陈嫣记得主父偃一边处理不好人际关系,另一边又很希望能和权贵之间形成更加紧密的关系——他希望把女儿嫁给齐王,这件事对其他人来说算是个秘密,但对于陈嫣来说却是一清二楚的。
前段时间王太后想让自己的外孙女嫁给齐王做王后,就派人去说这件事。主父偃就想让自己的女儿也进齐王后宫,所以找上了那使者…这肯定不能和太后外孙女争王后的位置,所以就只能是普通姬妾的位置了。
说实话,陈嫣真是想不通!嫁女儿做王后,还能说和诸侯有了姻亲关系,有利于提高家族地位,增加一个天然的盟友。可是一个姬妾而已,这算怎么回事?这种联姻一般只有商人对官员和贵族的时候使用,商人需要托庇于官员和贵族,这种联姻只不过是一种象征性的,算是一个保险吧,所以送去做妾室也可以了。
可是主父偃自己就是两千石的官员了,看势头未来可期,他需要托庇于一个诸侯吗?送女儿进宫当宫妃还当他是动过脑子了,现在真的觉得他是傻掉了啊!
只能说,主父偃还没有习惯现在的位置,正无所不用其极地攀附上他能攀附的权贵,想要尽可能地扩大自己的势力。
不过这件他极其希望促成的事情恐怕是不成了,因为使者刚刚从齐地回来。齐国太后希望自己的娘家姑娘做王后,总之礼貌而不失坚决地拒绝了长安来的使者——太后的外孙女当然很好,对于其他年轻人来说也算是金光闪闪了,但对于齐国太后、齐国国君来说又算什么呢?
齐国国君本身又不可能因为娶她扩大封地,更进一步更是没可能!都做到诸侯王了,还想更进一步?那是要造反呐!
对于齐国太后来说更是有害无利,太后的外孙女,这个出身可不低,至少人家靠山在的这些年里,她得对这个儿媳妇客气一些了。有的时候当婆婆的不喜欢出身太好的儿媳妇,原因就在这里了,连教训都不能够!
而且这个王后的位置她是准备留给自己家的人的,这个时候有人横插一杠子,这算怎么回事?
这甚至涉及到了利益之争,这就更没有回旋的余地了。
所以拒绝是很简单干脆的!
虽说诸侯们对中央都是毕恭毕敬的,但只要没有原则性错误,也不能说中央想搞诸侯国就搞诸侯国!真要是那么做,不就回到吕后乱政,折腾刘氏诸侯王的时候了么!那个时候老刘家的男人是怎么干的,后来的人都知道了。
所以齐国太后也不太担心自己这个拒绝会有太大的问题…事实上也确实没有。
因为使者怕太后觉得自己办事不力,最后怪罪到自己,所以和太后说事情办的很顺利,齐国太后和齐王都没有反对。但问题是,齐王的生活作风有问题——他和自己的亲姐姐乱.伦,甚至他姐姐就住在后宫之中。
太后的外孙女,也就是公主的女儿,嫁不了齐王还有好多其他的选择!想要留在长安靠近家人,侯门太子多得是。想要做王后,也不是只有齐王一个选择,其他的王太子、无后的年轻诸侯王仔细找找也是有的。
一个全部心思都放在自己亲姐姐身上的丈夫…这还是算了吧!
所以王娡自己就否了这桩婚事。
本来操作女儿进入齐王后宫的方式就是做太后外孙女的添头,类似媵妾。现在太后外孙女不嫁了,自然也就没有主父偃他女儿什么事了。
这件事因为没有后续的原因,很少有人知道。然而谁让齐地是陈嫣的地盘呢,这种消息早就作为汇总情报,在她停留在长安这段时间,和其他情报一起源源不断地送了过来。
能做出这种攀附皇家、权贵举动的主父偃,这个时候参加平阳长公主的盛宴,似乎也不是那么难以理解了。
陈嫣对于这场宴会兴趣并不大,少年时认识的同龄贵女们早就嫁人了,或许在这些贵妇里面寻一寻,还能找到两三个眼熟的——但是这有什么意义?这种宴会对陈嫣最后的意义都没有了,如果还没有一两个处的来的熟人一起,真不知道怎么熬过去!
因此在和平阳打了个招呼之后,陈嫣就躲到人稍微少点儿的角落去了…其实如果是她的话躲到哪里去都是一样的。
脱离长安的环境太久了,她早就不再是长安的明星。但她当年能做明星又不是巧合,当年她能引领风潮,能够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这本身就是因为她有这个素质!
所以很短的时间内,她再次成为了圈子里非常受关注的人物。一方面大家都急切地想和她交好,大家都知道的,当今天子正迷她呢!和她交好有利无害!另一方面,那就是女人们了,无论是贵女还是贵妇,都想追赶她身上的流行。
她的穿衣搭配,她的新式首饰,她的服装款式,她的小配件,她的发型,她的化妆品…曾经大家关注她这些,现在依旧。而现在,关注这些除了因为在她身上确实新奇又好看外,还多了一个理由。
那就是刘彻对她的喜爱了。
想想看,历史上刘彻顺手拔下李夫人头上的玉簪搔头止痒,由此就引起了宫廷内外效仿,纷纷用上了玉簪,甚至是的长安内外一时玉价飞涨!
之所以会引起这样大的反响,是因为戴玉簪的人是李夫人吗?当然不是!而是故事的另一个当事人是刘彻。别怀疑,在封建社会,整个国家最有知名度、最具有明星效应的,肯定是皇帝本人!
有刘彻加持,所以玉簪一时成为爆款,甚至有了‘玉搔头’的别称。
陈嫣现在也差不多算是得到了刘彻给加的buff,她若是一个宠妃,此时宫廷里恐怕早就人人都学她打扮了,这种事情在宫中本来就是正常——然而,也恰恰因为她并不是妃子,所以她的影响力反而更大了。
对于宫外的人来说,她们并不是间接接触到了她带来的流行,而是直接面对了她。
宫外的女子似乎没有要以容貌讨好皇帝的压力,但她们对流行的追赶始终是存在的——既然是皇帝陛下喜欢的,那肯定也差不到哪里去!
之所以陈嫣还能在角落享受片刻清静,不是因为其他人没有注意到她,而是大家都注意到了她,看出了她暂时不想交际的心情,所以没人上前得罪人而已。虽然大家都想和她交好,但这种事本身就是讲方法的,又不是缠上去装自来熟就能搞定一切。
当她不愿意和其他人打成一片的时候,自然不会有人做这个出头鸟,还特别邀请她加入大家的交流。
而就是这个时候,主父偃慢慢踱步了过来,朝陈嫣点了点头。
“不夜翁主…”
</div>
</div>
本文网址:https://www.powenxue11.com/book/20161/313067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wenxue11.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