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推荐阅读:重生斗:庶女皇后、师妹的修炼方法它不科学、首席,你被捕了、抢手娇妻送上门、契婚:总裁的替身娇妻、废物五小姐之天才毒妃、逆宠狂妃、帝宠一品毒后、闪婚游戏、爱神降临(西幻np)、
崔老道捉妖:夜闯董妃坟
作者:天下霸唱
内容简介:
讲述的是天津卫四大奇人之首的崔老道的故事。主人公崔老道本名崔道成,曾在龙虎山五雷殿偷看了两行半的天书,常以姜子牙和张子房自比。无奈他命浅福薄,能耐再大也不敢用。可他又不甘心吃苦受穷,有机会就要折腾一番。到头来,他不仅没挣到什么钱,还让人打折了一条腿,几个拜把子的兄弟也都死于非命。从此,崔老道知道这是善恶循环,谁也躲不过去,得来的钱财再也不敢多留一分…
崔老道一身本领不敢用,常年吃苦受穷,而天津卫四大奇人中的其他三位也是各有各的道行,目识百宝的窦占龙;水上公安屡破奇案的河神郭得友;还有一位火神庙派出所的所长飞毛腿刘横顺,性如烈火、疾恶如仇,凭一双快腿追凶拿贼,民间都说这是火神爷下界,脚底下有风火轮,否则跑不了这么快。这四位中的任何一位,拎出来都够说一部大书。
玉皇庙里入道门摸宝,金睛百眼怪大闹太原城,崔老道缘何能成为天津卫四大奇人之首?可关注《崔老道捉妖:夜闯董妃坟》一书,细品霸唱有史以来笔下最具传奇的人物,揭开天津卫尘封百年的诡异奇闻。
第一章 龙虎山得道
功名利禄朝朝,
荣华富贵渺渺;
尘世滚滚如潮,
几人成仙得道?
闲话不提,单讲一部《崔老道捉妖》。开头说的是清朝末年,东平府有个姓尤的汉子,家穷命苦没大号,只因在家中排行第一,相识的都叫他尤老大。此人占据了一座伏虎山,专做剪径的勾当,说白了就是拦路抢劫。如有往来的客人从山下经过,尤老大便持刀蹿出来,拦住来人去路,口中念动山歌:“此山是爷开,此树是爷栽,要打此处过,十个驮子留九个,牙崩半个说不字,一刀一个草里埋!”可是说一套做一套,你十个驮子留十个,他照样一刀一个,管杀还不管埋。纵然有走镖的护送,也都不是他的对手,一样成了刀下之鬼。尤老大一介山贼草寇,怎么这么厉害呢?因为从风水形势上来说,这座山可了不得,形如一头猛虎,过往之人来在山下,仰头望见山势险恶,免不了心惊胆战,本领再大也施展不得。尤老大居高临下从山上冲下来,猛虎在他背后,人借虎威,虎助人势,一分威风变成十分,谁挡得了他?
尤老大心黑手狠,凭借身后猛虎的杀气,抡刀砍人从没失过手。这叫“不怕千招儿会,只怕一招儿熟”,程咬金还得三斧子半,尤老大只有这一刀。他也不挑三拣四,不分良贱贫富,来一个是一个,有什么抢什么,身上有钱的当然好,没钱只带了半个窝头的也照抢,宰完人还得把衣裳扒走。这就是没本儿的买卖,一来二去积下许多财帛。到后来上了岁数,不再杀人越货了,在伏虎山下造了一座山庄,成了个为富不仁的大财主,又勾结官府,欺压良善,什么买卖缺德干什么买卖,钱还越挣越多。
不过人总有一死,再怎么有钱,买不通催命的阎王。尤老大也躲不过吹灯拔蜡的一天,他一撒手闭眼,山庄内免不了大设灵堂,尸首成殓入棺。但是一直没埋,三道大漆上金边的棺材就跟灵堂上摆着,为什么呢?因为他这几个儿子知道,尤老大威风一世,神佛不惧,全凭伏虎山形势绝险,借了猛虎的威势,这可是个风水宝地,得请一位精通堪舆点穴的高人,指点出坟穴方位,挖出五色祥土,再把尤老大埋下去。旧时迷信风水阴宅,认为坟穴选得好,可保子孙后代封王拜将。
尤老大的大儿子——如今山庄的大庄主,派人到处寻访,一来二去听说有一位在邑的白鹤真人,可以说是“明晓阴阳,暗通八卦”。虽说道法了得,其实没人见过,风水看得可是真准,“相形度势,堪舆点穴”堪称一绝,当世无人能出其右。大庄主一想:此等高人,不可怠慢,我亲自走一趟,方才显得意诚。当即出了山庄,在一群家奴的前呼后拥下,来到白鹤真人的卦摊前。先是施了一礼,又从怀中摸出二十两蒜条金,满脸横丝肉挤出一个笑来。白鹤真人“前知八百年,后知五百载”,没等大庄主开口,已经知道此人的来意了。按说方外之人不能够助纣为虐,可他一个行走江湖摆摊算卦的老道,如何惹得起有钱有势的土皇上?敢说一个“不”字,自己这项上人头不保。万般无奈,只好叹了口气,带上身边一个小道童,跟随大庄主来到伏虎山。山上山下看罢多时,白鹤真人给尤大庄主指点出一处坟穴,位于半山虎头之上,可称“虎头穴”,又指点说:“安葬尤老大,宜用白棺,虎头上有个‘王’字,‘白在王上’刚好凑成另一个字,后世子孙贵不可言。”
大庄主不是傻子,明白这个字不可说破,这个坟穴选的正合他心意,甘愿以重金相酬。白鹤真人却分文不取,自带道童下山去了。
等来到没人的地方,道童忍不住问白鹤真人:“师父,尤家乃是地方上的恶霸,以拦路剪径发迹,向来欺男霸女、作恶多端,老百姓对这一家子恨之入骨,您为何给他们指点这处风水宝穴?”
白鹤真人对徒弟说:“事到如今,也不瞒你了,为师我这两下子,无非江湖上的生意口、套子话,讲究一个马俩脑袋,再精明的人也能给绕进去,真本领却不敢用,因为一旦开了道眼泄露天机,轻则缺胳膊少腿,重则性命不保。可这尤家是杀人不眨眼的山贼出身,如若不给他们指点宝穴,你我师徒哪里还有命在?为师无奈之下道破了天机,如今被虎所伤,只怕命不久矣。自古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尤家纵然占了宝穴,也是多行不义必自毙,将来这一家老小,全得让这只猛虎吃了。”
道童听不明白师父的话,问道:“伏虎山是座山,虽然险恶无比,可也不是真虎,如何吃的了人?”白鹤镇人却不再答言。
赶等发送尤老大这一天,师徒二人躲在山上窥觑。眼见尤家这场白事办得太阔了,出堂发引之前,大门口先放三声铁炮,请来了文官点主、武将祭门,几个抬棺材的杠夫将棺木请出门外,送殡的人等摆开一字长蛇五里阵,前边挑起两根长杆,上挂素鞭开道,后边是一百二十名吹鼓手,紧跟三丈六的旌幡,接下来是一对对纸人纸马。庄主爷手持孝子幡、怀抱哭丧棒,走在棺材前头,孝子贤孙、和尚老道尾随在后。浩浩荡荡的大队人马,出了山庄直奔白鹤真人指点的风水宝穴而去。一路之上吹吹打打、鼓乐齐鸣,鞭炮一挂接一挂,有多少放多少,全是一万头雷字号的浏阳响鞭,一来壮大声势,二来显摆有钱,声响震彻了山谷。一行人埋棺入土,按照白鹤镇人的交代,安葬完了刚要往回走,蓦地刮起一阵黑风,飞沙走石,遮蔽了天日。
白鹤真人告诉身边的小道童,尤家庄在山下正对虎口,出这场大殡敲锣打鼓放了那么多鞭炮,果然将这只伏虎惊了,虎口一张,尤家庄的人一个也跑不了。确如其言,打从尤老大下葬以来,尤家庄的人接连横死暴亡,山庄也让一把大火烧成了平地。
回过头来再说白鹤真人,自知道破了天机,必遭天报,临死前交代给徒弟一件事:“伏虎山形势仍在,将来还会有人借虎威为害一方,你从后山斩断虎尾,绝了它的形势,让作恶之人无所凭仗,这也是阴功一件。”说罢摸了摸小道童的头顶,叹了口气说:“你跟随为师这几年,虽教了你许多江湖上的伎俩,却不曾传授你五行道术,只因你没有成仙了道之命,不可强求……”
小道童听到此处,顿觉心中一凉,怎知师父话锋一转,又说:“你虽没有仙根,却合受人间富贵!”
这个道童姓崔,从小羡仙慕道,虽然家境贫寒,但他一不愿意去当学徒学个养家糊口的手艺,二不愿意出苦力挣吃饭,偏爱听说书先生讲《神仙传》。他寻思:人活一世,草木一秋,若不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丰功伟业,留名于万代之下,则一堆黄土埋于荒冢,纵使后人见之,也不辨龙蛇。又想世上有“释、道、儒”三教,自古说“红花、青莲、白藕,三教本是一家”。然而释教太清苦,讲究修来世,谁见过下辈子的事?儒教太繁复,什么父父子子、君君臣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尘世之中争名夺利,终日奔波忙碌;唯有道门变化无端,最为洒落。朝游三山,暮踏五岳,心似白云常自在,意如流水任东西,那是何等的逍遥?
有了这样的念头还怎么当老百姓?他只好从家中跑出来,拜白鹤真人为师,得了个道名“崔道成”。想不到今天师父说自己没有成仙了道的命,却合受人间富贵。道童听这话耳熟,想当初昆仑山玉虚宫的元始天尊跟徒弟也这么说,这位门人弟子是谁?开周朝八百年的姜尚姜子牙。元始天尊说的也没错,灭了殷商之后封了三百六十五路正神,只有姜子牙留在尘世掌管封神榜。可他这一辈子也不亏,八十三岁封侯拜相位极人臣,扶保周朝八百载,一世英名,万古流芳,享尽人间富贵,后来还当上了巡天督御史。道童寻思:成不了神仙,当个大财主也挺好,至少吃喝不愁。忙跪下磕头请教:“万望恩师明示,弟子这富贵从何而来?”
师父说:“江西龙虎山乃祖师爷得道之处,想当年祖师爷还在山上的时候,常有一只三条腿的小蛤蟆不离左右。想不到这小小蠢物,居然也一心向道。祖师爷去哪儿它去哪儿,祖师爷给门人传道,它便在旁边一动不动地听,久而久之成了金身。在祖师爷眼中这顶多是个小玩意儿,但这小金蛤蟆也不简单,可以聚财,放金库中金满、放银库中银满、放米缸中米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后来小金蛤蟆找了个机会问祖师爷,它几时可以下山见识见识?听说人世繁华,也想开开眼界。祖师爷心想:这东西可以招财,放它下山入世,定会惹出祸乱。有心把它一巴掌拍死,却又于心不忍,就让它在五雷殿守护天书,有个时限,只守一昼夜便可,等到功德圆满了,才放它下山走一趟。相传有一部玄天所授的《鬼门天书》,封于石匣之中,从来无人得见,仅有其中一页被刻在龙虎山五雷殿的石壁之上,绝不容世人窥觑。从此这三条腿的小金蛤蟆一直趴在五雷殿中,看守刻在石壁上的一页天书。祖师爷又安排了一个火工道人,躲在五雷殿对面的山峰之上,天一黑就捧出铜镜,用一道金光将五雷殿罩住,殿中亮同白昼。小金蛤蟆等来等去,从东汉年间等到此时此刻,这一天也没过完。”
白鹤真人讲完前事,从怀中掏出一个锦囊,让徒弟收好了,下了龙虎山再打开,又叮嘱他:“你切记为师之言,如此这般,这般如此,上龙虎山五雷殿盗宝无妨,可千万别看石壁上的天书,否则你也会落得为师这个结果。你命中富贵全在这金蛤蟆身上,错过这个机会,不免一世贫苦,切记切记。”说完口诵一声道号,竟此与世长辞。小道童跟随师父日久,情分已深,不免大哭一场,将师父遗蜕藏入一个山洞,又遵师嘱暗中截断虎尾形势,千里迢迢直奔江西,一路之上不敢耽搁,孤身一人来到龙虎山下。
相传此山乃祖师爷得道之处,丹成而龙虎现。五雷殿隐在十里雾中,峰高路险,又有深涧阻隔,凡人无从接近。道童按师父指点进山,带上干粮躲在峰下看了几天。当真和他师父说的一样,五雷殿对面有座山峰,每天天一黑便射出一道金光,照得五雷殿一片通明。只有先将这道光收住,金蟾才下得了山。道童发财心切,看明白了情况,心中有了计较,连夜攀上险峰,到上边天也快亮了,忽见一个火球飞将上来,疾如流星快似闪电,只觉眼前一花,那个东西就一下子落在了峰顶。
小道童揉了揉眼,定睛一看,却是一只高冠彩羽的大公鸡,比一般公鸡大出去一倍有余,头顶上的鸡冠连同脖子下边的肉垂儿,红得如同烈火一般。大公鸡正落到一块青石板近前,石板上躺定一个破衣烂衫的火工老道,满身枯枝败叶,两只干瘪的枯手将一面铜镜抱在怀中,容貌奇古,脸如死灰,七窍之中有许多虫子爬进爬出,可把道童吓得够呛。这火工老道不似活人,分明是一具僵尸!
道童伏在乱草丛中不敢作声,屏住呼吸,瞪大了双眼去看。只见大公鸡抖了抖羽翼,将火工老道身上的小虫一条一条啄下来吃,直啄到红日西沉。说也奇怪,老道身上的虫子越来越少,脸上渐渐有了血色,胸口一起一伏好似恢复了气息。大公鸡啄完了虫子,振翅而起,一道火光飞下山去不见了。再看老道,伸个懒腰坐起身来,掸去身上的枯枝败叶,抬头看看天色渐黑,捧起手中铜镜照亮了对面山峰的五雷殿。
道童在一旁看傻了眼,原来老道并非僵尸,白天睡觉,夜里举镜,身上长出的虫子乃是“瞌睡虫”。大公鸡从清晨到日落把虫子全部吃尽,老道方能醒转,在此举镜一夜,天一亮又在峰顶高眠,如此周而复始。道童怕惊动了老道,不敢轻举妄动,挨到东方渐白,老道身上、脸上又爬满了虫子,倒在青石板上,再次变成了一具干尸。过不多时,一团火球落在切近,大公鸡再次来啄老道身上的虫子。道童趁机溜下山,等到大公鸡下来的时候,出其不意用道袍将公鸡兜住。没了大公鸡吃掉瞌睡虫,山上的老道这一觉不知要睡多少年。他仗起贼胆,摸黑上了五雷殿,按师父之前所说,先到供奉黑虎玄坛武财神赵公明的偏殿,点起一根蜡烛,提心吊胆磕了几个头,蹑手蹑脚来至近前,战战兢兢在坛下摸出一枚老铜钱,也不知何朝何代之物,但见上铸“落宝金钱”四字。小道童以红线绳拴定金钱,拎在手上进了“五雷天罡殿”。
殿中多年不见人迹,却是一尘不染,道童只将手中的“落宝金钱”一晃,便听得“咕”的一声响,跃出一只三条腿的小金蛤蟆。这蠢物生来贪心,见到“落宝金钱”眼都直了,道童手中的金钱往东它不往西。眼见钓上了金蟾,只要带下山去放进一个匣子之内,从此匣中金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道童心中大喜,正想带金蟾下山,一抬头瞧见石壁上密密麻麻凿刻了许多文字,心中“咯噔”一下。师父死前说过,龙虎山五雷殿中的天书一眼也不能看。可石壁上的天书近在眼前,好不容易来到殿中,这是何等的机缘,只看一眼又有何妨?这个念头一起,登时好似百爪挠心,再也降压不住,借烛光往壁上观瞧,他不瞧则可,一瞧进去,便如痴如醉,两只眼再也移不开了,直到蜡烛烧尽,烫得他一缩手,才发觉天光已然大亮,想不到看了整整一宿,要问这一宿看了多少?两行半!
咱们说两行半可不少了,换个没慧根的人,一个字也认不得,想当初这一页天书传到世上,姜子牙看过三行,开周八百年;张良张子房看过两行,立汉四百载。这个道童看了两行半,不敢说比得了姜太公,比张子房那是绰绰有余。正当他得意忘形之际,忽然想起师父说他命浅福薄,担不住五行大道,有了道术也不能用,不用还好,用了一准儿倒霉,轻则折胳膊断腿,重则送了性命,既然如此,真不如带上金蟾下山,享受一世荣华富贵。这会儿才想起自己上龙虎山五雷殿来干什么,可再低头一看,三条腿的金蟾和“落宝金钱”都不见了。
道童捶胸顿足、追悔莫及,不该不听师父的话,贪恋道术放跑了金蟾,错失了这一场大富贵,当真连肠子都悔青了。又怕惊动了巡山的神将,也不敢再打天书的主意,只落得两手空空,灰头土脸地下了山。
咱们说的这个小道童正是崔老道,据说他放走的金蟾,下山借了一个人的肉身,此人正是憋宝的窦占龙。此后的窦占龙胯下一头黑驴,走南闯北四处憋宝,腰间挂着一枚“落宝金钱”,片刻不曾离身。他一辈子躲过九死十三灾,皆因贪恋俗世荣华,不肯再回龙虎山。
崔老道本名崔道成,擅长降妖捉怪,不过这一身的本领从不敢用,常年吃苦受穷,乃天津卫四大奇人之首;二一位是目识百宝的窦占龙;三一位是水上公安屡破奇案的河神郭得友;还有一位火神庙派出所的所长飞毛腿刘横顺,性如烈火、疾恶如仇,凭一双快腿追凶拿贼,民间都说这是火神爷下界,脚底下有风火轮,否则跑不了这么快。这四位中的任何一位,拎出来都够说一部大书,包括《河神郭得友》《火神刘横顺》《崔老道捉妖》《窦占龙憋宝》,这一整套书合称《四神斗三妖》。咱们今天说的是《崔老道捉妖:夜闯董妃坟》。
第二章 夜闯董妃坟(上)
1
天津卫有句老话:“包子有肉不在褶儿上,人有能耐不在脸上。”这句话有一讲,咱先说包子,这里说的包子,单指“狗不理包子”。如今提起这个字号,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早先的买卖没这么大,连个巴掌大的店面也没有,只在南运河边儿上摆摊儿。常年支一个席棚,里头没别的,桌椅板凳、炉子笼屉、筷子醋碟儿,外加两辫子大蒜,谁吃谁自己往下揪,吃多少揪多少。
卖包子的姓高名贵有,小名狗子。周周围围从来没有人叫他的大号,他自己也不好意思提,什么高贵有,一个摆小摊儿卖包子的,能高贵到哪儿去?可以说一百个人中也有九十九个不知道他的大名,不过一提狗子可都知道。狗子名气大是因为他做的包子好吃,别家的包子都不如他。摆摊儿卖小吃的,当然不能跟大饭庄子比。过去的天津卫五方杂处,这地方的人又讲究吃,一个比一个嘴刁。正所谓“吃尽穿绝天津卫”,有的是大饭庄子,烹龙煮凤、南北大菜,只有你没吃过的,没有你吃不着的。而在路边卖小吃的,比不了大饭庄子,您跟他说“给我来一个蒸熊掌”,那是成心逗闷子,他整个摊子还不如熊掌上一个脚豆儿值钱,顶多能做一两样吃食。可如果说没有绝活儿,吃着都一样,甚至还不如别人家的,这个买卖准干不下去。
狗子做的包子在天津卫占一绝,这话说得可一点不夸张。首先包子馅儿特别讲究,人们评价它是“馅儿大油多、肥而不腻、清香可口”。这三句评语来得十分不易,不是光凭拿嘴说,没有独到的东西不成。馅儿料最大的讲究在于搭配,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时令不同,搭配的比例都有变化,肉馅儿里的香油、葱、姜放多放少全有定量,不凭眼力,必须看秤下料,讲究个精准,不敢说分毫不差,可也就是毫厘之间。最关键的一点,那时候没有味精,全用骨头汤、鸡汤调味儿,半点来不得假。旧时的老百姓肚子里没多少油水,吃这个肉包子一咬一嘴油,满口留香,吃半斤当玩儿,肚子撑破了嘴还不觉得够,就这么好吃。
狗子把生意做得越来越火,回头客也越来越多,来买包子的人都排长队,更有不少外地的慕名而来,就为了尝尝这一口。小买卖犯不上雇人,挣的就是个辛苦钱,里里外外全凭他一个人忙活,无奈排队买包子的人太多,实在忙不过来了,只好想了个办法,在眼前放一个大碗,无论谁买包子,先把钱扔到碗里,他不用抬头,一看碗里是多少钱,该给几两包子就给人家拿好了递上去,只看钱不说话,连头也不用抬,也是真顾不上,能省的动作全省了,就是一个快。大伙儿拿他开玩笑,说狗子卖包子不理人,一来二去叫成了“狗不理”。不承想这个字号越叫越响,周周围围没有不知道的。从运河边摆小摊儿的变成了包子铺,又从包子铺变成了饭馆子。清朝末年天津卫是驻军的地方,有袁世凯的部队在小站操练新军,兵营里某位带兵的军官,听说了狗不理包子的美名,赶上不当差那天特意跑过去品尝,买来包子往嘴里一放,那味道又香又鲜,不由得心中赞叹,果然是名不虚传。又过了些天,恰逢袁世凯做寿,上上下下都得有所表示,这个军官发愁送什么贺礼,袁世凯手握重兵,要钱有钱,要权有权,结交的全是名公巨卿,这样的领导你能送什么礼?礼轻了不仅拿不出手,还有可能得罪上司,礼重了又送不起。这军官想来想去,想起前两天刚吃的狗不理包子,到袁世凯袁大人做寿的日子,他拎了两盒狗不理包子去贺寿。袁世凯尝了一个也是连声称好,真是跟一般的包子不同,味道实在难得,还都是十八个褶儿,一个不多一个不少,看着好看,吃着好吃,能拿这个做贺礼,还真是动心思了。从此把这军官视为心腹,带在身边着重提拔。
要说袁世凯后来能当上袁大总统,那肯定不是一般人,心眼儿少得了吗?眼睫毛都是空的,随便摘下来一根就能当哨儿吹,专会花小钱办大事。等到慈禧太后做寿,那是皇上的娘,尊称得叫老佛爷。为了给老佛爷贺寿、讨老佛爷欢心,各路封疆大吏、文武大员纷纷入京进献奇珍异宝。袁世凯野心勃勃,决不能错过这次拍马屁的好机会,不过给老佛爷送什么东西好呢?俗话说“富贵莫过帝王家”,皇宫大内什么好玩意儿没有?你花上几千万两银子也未必入得了老佛爷的法眼,不是出奇的玩意儿,送了也是白送。袁世凯学这个军官的法子,决定带狗不理包子进京贺寿。要说咱这位袁大人绝对是胆大包天,怎么呢?慈禧老佛爷什么好东西没吃过?能看得上几个包子?万一老佛爷不高兴了一皱眉头,往轻了说顶戴花翎不保,往重了说项上人头也得搬家。但是袁世凯心里有底,想好了就干,绝不拖泥带水,立马让人带狗子进京,当场在宫门口包了一屉包子,准备好食盒,装上了热气腾腾刚出笼屉的包子,片刻不敢耽搁,骑上老佛爷赏赐的穿朝御马径直送入大内。
所谓的“穿朝御马”,并不是一匹马,而是一副紫色的缰绳,不论什么马,套上这个缰绳,这就叫穿朝御马,骑上它进宫不用下马,可以一直骑到金銮殿前。因为包子不能凉,一凉油就凝了,再好的包子也不能吃了。何况慈禧老佛爷的嘴有多刁,口条尝尽了天下的美味,袁世凯胆子再大也不敢把凉包子呈给老佛爷,那就真是不要命了。他得用棉被包好了,又不能捂坏了,还得留出气孔,总之是小心翼翼、谨慎万分,不敢有半点闪失,比伺候亲爹还在意。这食盒之中装的不仅仅是几个包子,更是他袁大人的锦绣前程,那可不是闹着玩儿的。
慈禧老佛爷在宫里天天吃御膳,御膳房里什么样的包子不会做,往夸张里说,龙肝凤髓当馅儿也不为过,却罕有这种民间小吃的风味。慈禧本来就是只老馋猫,一吃就吃上瘾了,龇着大板牙笑得前仰后合,不住地夸好,还认为袁世凯身为朝廷高官,整日里军务繁忙,却连这普通百姓才吃的包子都知道,必定是一位体恤民情的好官,当真是股肱之臣!要说皇上是天,老佛爷就是天外天,她高兴了怎么着啊?就一个字——赏!袁世凯从此更得势了,不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也是权势滔天,在朝中说一不二。所以说狗不理包子不光解馋,还能让人飞黄腾达。
由此可见,老时年间的狗不理包子当真与众不同,“包子有肉不在褶儿上”这话其实多余,是包子都有褶儿,没褶儿那是馒头。再说这“人有能耐不在脸上”,这句话也单指一人,说的正是崔老道。
2
崔老道常年在天津卫南门口摆摊儿算卦,以此挣钱养家糊口,他是个火居道,也叫天师道。以前的道人分为“出家、在家”两大派。出家的是全真道士,从穿衣打扮上可以看出来,首先就是蓄发。这跟和尚正相反,和尚得剃光头,谓之剃度,剪去三千烦恼丝,从此不问红尘事,为的是六根清净。道家则追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所以满头须发任其生长从不修剪,头上高绾牛心发髻,横插一根簪子,顶九梁道冠,当中一块无瑕美玉,三缕长髯飘洒胸前,身穿道袍,上绣八卦阴阳鱼,水袜云鞋脚下踩,背插宝剑、手持拂尘,口念法号无量天尊。
过去有这么一段话形容全真道人的打扮:“头戴青巾一字飘,迎风大袖衬轻绡,麻鞋足下生云雾,宝剑光华透九霄,葫芦里面长生术,胸内玄机隐六韬,跨虎登山随意去,三山五岳任逍遥。”入了这个道门,既不能吃荤,也不能娶妻生子,常年在道观中修行,打坐炼丹、参悟道藏。不过他们衣食无忧不用出去挣钱,因为道观有皇封的田产,还有善男信女捐的香火钱,不愁吃不愁喝的,避开了俗世搅扰。
崔老道这路在家的火居道则不同,没什么清规戒律,不必住道观穿道袍,吃饭荤素不忌,想吃什么没人管你,大鱼大肉随便。可你得自己凭本事挣钱来买,没人给你捐香油钱,只要你养得起,尽可以娶妻生子、传宗接代。但也是真正的道人,也有门派师承和箓书,以什么为生呢?算卦、测字、相面、看风水、打鬼胎、卖野药、画符念咒、降妖捉怪,没有不会的,总而言之就是行走江湖混一碗饭吃。
崔老道的能耐不在脸上,全在嘴上。在过去来讲“金、皮、彩、挂,全凭说话”。这个“金”字,指的就是算卦相面,跟说书唱戏、变戏法、打把式卖艺的一样,全靠说话挣饭吃。
您可别小瞧这个会说话,往小了说“话能开心锁”,心里有什么别扭想不开的,三五句话可能就给说开了,如若闷在心里头,钻了牛角尖儿出不来,寻了短见也不一定。
要往大了说,那叫“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亡国”,古往今来多少大事的成败都在一张嘴上。比如说诸葛亮三气周公瑾,周瑜周公瑾那是多大的能耐,七岁学文,九岁习武,一十三岁官拜水军大都督,统带千军万马,执掌江东六郡八十一州之兵权,人称“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这样的人物愣让诸葛亮那张嘴给活活气死了。还有司徒王朗,也被骂死在了两军阵前,可见嘴皮子比刀剑更厉害。再说春秋战国时代的苏秦苏季子,仅凭一张嘴口若悬河,说得六国合纵抗秦,身背六国相印,使得强秦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另有一位能人叫张仪,也凭三寸不烂之舌,又把六国给说掰了,打得跟热窑似的。
如果把崔老道这张嘴比成“苏秦之口,张仪之舌”,能把死汉子说翻了身,崔老道还得不服,因为他觉得自己比这二位能耐大,只不过生不逢时,否则定会名垂青史。崔老道也常自比二人,比谁呢?一位是开周八百年之姜子牙,另一位是立汉四百载之张子房,也就是张良。这叫“好马出在腿上,好汉出在嘴上”。反正没人见过姜子牙和张子房,不怕吹破了牛皮。
咱们简单地说吧,崔老道从龙虎山回了老家天津卫,从此当了个火居道,在南门口摆摊儿算卦,挣个仨瓜俩枣的进项,吃不饱也饿不死,勉勉强强娶妻生子。日子虽然过得清苦,倒也结交了不少江湖上的朋友,还陆陆续续收了几个小徒弟。南门口这个地方挺热闹,熙来攘往十分繁华,人多好做生意,算卦相面的也不少。过去的人们大多以为算卦相面的先生有真本事,不说全是得道的高人吧,起码精通阴阳八卦,能够未卜先知、断人吉凶祸福。所以谁家有个大事小情的,都得找个先生问问,不然心里不踏实。其实算卦也好,相面也好,只是江湖上的一门生意,跟别的行当一样,无非混口饭吃。咱也不能一棒子全打死,说算卦的都不灵,也保不齐有灵的,没准儿真能蒙上一回两回的,不过绝大多数和崔老道一样,靠嘴上的花活儿、手里的戏法骗饭吃。崔老道赖以为生的卦术,全是糊弄人的江湖手段,连他自己都不信,唯独看风水看得准,这个是真本事,找他选祖坟的都错不了。不过崔老道不愿意替人看风水选坟地,前有车后有辙,他师父当年怎么死的,可没人比他更清楚了。泄露了天机,不折寿也得消福,说不定还得遭天谴,因此仅以算卦为生,凭耍嘴皮子吃饭。崔老道算卦批命的本事说不上高明,可仍有不少人很信服,皆因他脑子快,话茬子厉害,凭一套江湖上绕搭人的铁齿铜牙,两头堵八面封,一个马俩脑袋,怎么算怎么准,怎么说怎么有,算准了都不用自己说,上当的人就出去替他扬名了。
比如前清之时,有三位赶考的举子,进京途中路过崔老道的卦摊儿。三个人一路上都在想,不知这次进京能不能皇榜高中,走着走着抬眼一瞧,正好这有个老道会算卦,正襟危坐,道貌岸然,边上还有好几个徒弟,这个肯定了不起啊!何不花几个钱找他扯上一卦,心里也算有了底。
三个举子商量定了,一同来到卦摊儿跟前,拱手施礼问声道长:“我们哥儿仨要进京赶考,您给瞧瞧我们三人能否金榜题名?”
崔老道坐在卦摊儿后面,抬起头挨个儿看了看这三位举子,旋即点了点头,不动声色地伸出一根大拇指,作势比画了一下,始终没有开口说话。
三个举子你瞧瞧我,我瞧瞧你,都觉得莫名其妙,老道这是什么意思?
过去听人说过,这叫打哑谜,不能说话,怕的是道破神机,不过伸一个手指头是什么意思呢?这三个人各怀心事,当时可就琢磨上了。
头一位举子心想:“一个手指自是说仅有一人能够金榜题名。我刚生下来就找人看过,天庭饱满、地阁方圆,准头端正、大耳朝怀,乃是天生的富贵之相。要说只有一个人能金榜题名,理所当然应该是我。这天机不可明言,说破了就不灵了,让我两位兄弟知道了,他们也会生闷气,我自己心里有数就得了。”于是摸出钱来,毕恭毕敬地送给崔老道,付了很多卦钱,兴冲冲地去了。
其余两位举子和先前这位想得差不多,都以为崔老道这一根手指,是暗示自己能够皇榜高中,俱是心中窃喜,不敢表露出来,也都加倍付了卦钱,拱手告辞,欣然离去。
崔老道旁边的徒弟都看傻了,什么意思啊这是?师父也太厉害了,一句话没说,只用手比画了一下,那三位就心甘情愿付了这么多卦金,钱来得也太容易了。
崔老道告诉徒弟:“你们看着容易,为师这一指里的学问可大了。这一根手指可以解释成三人中只有一人考中,或是三人中只有一个人考不中,还可以看成三个人里一个也考不中。不管结果怎样,那三个举子都会觉得为师卦术如神未卜先知,这算命卜卦的江湖手段,就看你会不会左右逢源了,有此则神,离此则庸。”
这就如同某人问算命先生家有兄弟几人,算命先生说你必是“桃园三结义孤独一枝”,全是模棱两可的套话,怎么说都准。
以前有个散尽家财、走投无路的人来算卦,这人是个二世祖,以前家里有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除了花钱什么也不会,赶等老子撒手归西,剩下他继承家业。无奈不会做买卖,干什么都赔钱,最后把房产都搭进去了,万贯家财一朝丧尽,只落得个一穷二白,什么都没剩下。走投无路实在没办法了,只得去找算命的指点。
以往那些算命的先生,如果得过真传,必然知道一个秘诀,当时正值战乱,算命先生收了卦金,就说你这人乃是武曲星转世,武运亨通,应该去当兵,到时候定能挂帅封侯。那个人还真信了,反正家业都赔进去了,孑然一身无牵无挂,听了算卦先生的话去当兵打仗,从死人堆儿里活了下来,几年之后成了一个独霸一方的大军阀,带着金条来跪谢算命先生,承蒙先生当初指点迷津,才有今日的造化,否则还不知道在哪儿要饭呢!说不定早已沦为了饿死的路倒尸。
其实他不知道,这算命的遇上他这样的主儿,全往军队里打发,个个是武曲星下界,他这是歪打正着蒙上了。因为这种人什么都不会,你指点他别的营生肯定做不好,到时候还得找你来。脾气好点儿的找你讨要卦金,赶上那脾气不好的,上来先把摊子给你砸了,倒多大的霉全得赖在你头上。而在战乱之时去当兵的,十个里头死了九个,死人肯定不会回来找他,剩下一个只要活到最后,怎么还不混个一官半职的,当然认为算命先生是神卦了,却不知这算命的身后跟着多少枉死鬼。
崔老道就以这些本事赚钱,不必为穿衣吃饭发愁,一家老小饿不死可也撑不着,过着粗茶淡饭的日子,倒也是安生自在。直到有这么一天,有个大户人家许以厚报,请他去看风水选坟穴,崔老道一时起了贪念,鬼迷心窍泄露了天机,才引出一段“夜闯董妃坟”。
3
老时年间,在天津卫提起董家,真可以说是没有不知道的,乃是地方上首屈一指的大户,人称“金鸡董家”。家有良田千顷,仆役成群,骡马满圈,地里头雇着长工短工,还有交钱种地的佃户,平时光收租子钱就吃不了花不完,何况还开着买卖商号,比起“八大祥、四大楼”也不多让。别看家里有的是钱,却没有权势,因此常被官府盘剥。你官面儿上没人,买卖也顺当不了,三天两头找你麻烦,都想从你这儿咬一口,叼一块肉走,董家总在这方面吃亏。
董地主多少次都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觉得自己这辈子是没指望了,便许下大愿,将来一定让儿孙里有人做大官。否则再怎么有钱也没用,人家照样欺负你,赚多少钱都得让人切一刀。老话不是讲了吗?穷不跟富斗,富不跟官斗,这都是讲理的话。清朝开国皇帝传下的规矩“汉不掌兵,满不点元”。在当时来说,汉人当官只有科举这一条路。为了让几个儿子考取功名,教书先生请了不少,钱也没少花,奈何家里这几个儿子读书不成,没有一个争气的。董地主干着急也没有用,仗着家里有钱捐个官儿做吧!那时候的官缺可以用钱买,明码标价,花多少钱做多大官,文可以捐至道员,武可以捐至总兵。
有的地主大户捐个官只吃俸禄,封了官衔却不要实权,为的是光宗耀祖、显赫门庭。你把钱给到了,四品五品都不成问题。
有的捐官则是为了掌权,把做官当买卖干,将本求利。俗话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一年回本,两年看利,以权牟私,刮尽地皮。当然了,太大的官买不了,你说我有钱买个当朝一品,来个什么兵部尚书、殿阁大学士当当,那准得让人家啐回来。
董地主家舍得花钱,捐的是实缺,不指望搜刮民脂民膏,就为了权势地位,可也不知道是运气不好还是怎么这么倒霉,家里人刚当上官就出事。没到任之前地面儿上挺太平,到任之后净是无头官司。牵连众多,盘根错节,断也没法断,管也不能管,到最后甚至自身难保,这身官袍硬是穿不稳。赔钱丢人事小,搞不好还得把命搭上。
董地主万般无奈,儿子们是指望不上了,再这么折腾非得绝了后,想起自己还有个闺女,生得花容月貌、美似天仙,家里有钱也会捯饬,往那儿一站亭亭玉立,明艳不可方物,画中的美人儿也不过如此。老两口子视作掌上的明珠一般,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口里怕化了。以前有人出主意,让董地主把女儿嫁给王公贵胄也能借势,那时候没舍得,如今狠下心了,但是不嫁王爷,重金买通了宫里的总管,让女儿进宫当贵妃,成为皇上枕头边的人。
在当时来说,进宫当贵妃可不容易,先别说你家这闺女漂亮不漂亮,有没有才情,这尚在其次,单是汉人这一条,就进不了宫。那个时候满汉不通婚,此乃太祖定下的规矩,可也不是没有别的法子。俗话说:“是官就有私、是私就有弊。”董地主想要送闺女进宫,必须先花钱“抬旗”。那位问了,什么叫“抬旗”呢?说白了就是花钱把户口簿上“民族”那一栏改了,偷梁换柱改汉为满,冒充八旗子女。此等瞒天过海的勾当,往大了说这叫欺君之罪,万剐凌迟也不为过,不过有钱能使鬼推磨,老董家别的没有,钱可有的是,花钱能办到的,那就不叫事儿了。
董地主上下打点,好处一直送到了皇上身边的顶礼大太监手上。这个太监了不得——先帝爷托孤的老臣,皇太后的义子干儿,跟皇上论哥们儿,贵为九千岁,皇上是万岁,他只比皇上少一千岁。皇上是他从小看起来的,在圣驾之前不敢说一言九鼎,至少也有三分薄面,通常情况下只要他开了口,皇上基本上不会驳他。主要是他最了解皇上的心思,八旗的美女都快选尽了,万岁爷也想换换口儿,对于这样的举动睁一眼闭一眼,只要姑娘漂亮又有才情,又何乐而不为呢?您想想,办成这样的事得使多少银子?
董家为了能攀上皇亲,真可以说下了血本,就说是有钱,那也伤筋动骨了,可借此当上了皇亲国戚,董地主成了皇上的老丈人,董宅变成了国丈府。由打这儿起,别说地方上这些官员了,京官见了董地主也得毕恭毕敬,出来进去骑马坐轿、前呼后拥。没想到威风了还不到半年,宫里头出了大事。
原来这董妃在宫中并未受到皇上宠爱,皇上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媳妇儿太多了,不是八面玲珑的得不了宠。董妃在家是说一不二的大小姐,到了宫里可不一样了,她又不明白宫中的明争暗斗,最后不知道怎么得罪了太后,随便安了个罪名逼着她吞金而死,可到死也没明白是为了什么。按照当朝的律法,董妃死后不能进大清的后龙禁地,尸首送回来让家人自行安葬。董地主全家上下大哭了一场,一是伤心女儿惨死,二是哀叹董家气运不好。
哭归哭闹归闹,事已至此,再说什么也没用了,哭闹完了这棚白事儿还得办。有明白人给董地主说,你董家祖坟的风水旺财不旺官,要想得势,还得再找块好坟地,改改运势。董地主越想越觉得有理,堪舆点穴之事须请高人,就想起崔老道来了。
自古道“风水先生没地葬,算命先生路边亡”,又道是“十个堪舆九个贫,一个不贫靠骗混”。只不过常听人说南门口摆摊儿算卦的崔老道懂眼,别看算卦那套玩意儿不灵,阴阳风水上却正经得过传授,有真本事,找他准没错。当即派人过去,恭恭敬敬把崔老道请至家中,好吃好喝一通招待,恳求崔老道无论如何也得帮这个忙,并且许下重诺,只要崔老道能给找一块好坟地,把董妃埋进去,让董家有钱有势光耀门庭,今后有董家一天,就拿崔老道当祖宗孝敬一天。
崔老道那时候年轻识浅,人称崔老道,可并不老,只是个绰号。摆摊儿算卦要穿道袍,就跟这说相声、说评书的得穿大褂一样,这是个行头,穿上这身道袍,甭管你多大岁数,都叫老道。崔老道当时脑子里一糊涂,也不知怎么的,就鬼迷了心窍,信以为真了。足吃足喝了一通,再想想自己家的穷日子,摆摊儿算卦太清苦,这些天生意一直也不太好,再不开张一家老小就该挨饿了,倘若今后有董地主这样的大户人家做靠山,吃喝不愁就不用提了,下半辈子也算是有了指望。还别说把自己当祖宗孝敬,平日里祈福祭天、开坛做法能照顾照顾自己,那便有饭辙了。
董地主见崔老道点头应允,当即请崔老道出去找一块上好的坟穴。
崔老道一看,这也太着急了,忙摆手说:“现上轿现扎耳朵眼儿可来不及,运气好的寻一块宝地也得个一年半载,运气不好那就没准儿什么时候找着了,等找着坟地,就这大热天的,董妃娘娘的尸首也该臭了,那还谈什么入土为安?要说合该了您转运,贫道早看好了一块宝地,跟谁都没提过,这也是董妃娘娘的造化,你依贫道指点,直接把董妃安葬在那儿,保你今后大富大贵、权势熏天。”
董地主将信将疑:既然崔老道早已觅得一块风水宝地,为什么不自己用,把自己的祖坟迁过去,一家人转运发财不是更好,会这么好心告诉我吗?
作者:天下霸唱
内容简介:
讲述的是天津卫四大奇人之首的崔老道的故事。主人公崔老道本名崔道成,曾在龙虎山五雷殿偷看了两行半的天书,常以姜子牙和张子房自比。无奈他命浅福薄,能耐再大也不敢用。可他又不甘心吃苦受穷,有机会就要折腾一番。到头来,他不仅没挣到什么钱,还让人打折了一条腿,几个拜把子的兄弟也都死于非命。从此,崔老道知道这是善恶循环,谁也躲不过去,得来的钱财再也不敢多留一分…
崔老道一身本领不敢用,常年吃苦受穷,而天津卫四大奇人中的其他三位也是各有各的道行,目识百宝的窦占龙;水上公安屡破奇案的河神郭得友;还有一位火神庙派出所的所长飞毛腿刘横顺,性如烈火、疾恶如仇,凭一双快腿追凶拿贼,民间都说这是火神爷下界,脚底下有风火轮,否则跑不了这么快。这四位中的任何一位,拎出来都够说一部大书。
玉皇庙里入道门摸宝,金睛百眼怪大闹太原城,崔老道缘何能成为天津卫四大奇人之首?可关注《崔老道捉妖:夜闯董妃坟》一书,细品霸唱有史以来笔下最具传奇的人物,揭开天津卫尘封百年的诡异奇闻。
第一章 龙虎山得道
功名利禄朝朝,
荣华富贵渺渺;
尘世滚滚如潮,
几人成仙得道?
闲话不提,单讲一部《崔老道捉妖》。开头说的是清朝末年,东平府有个姓尤的汉子,家穷命苦没大号,只因在家中排行第一,相识的都叫他尤老大。此人占据了一座伏虎山,专做剪径的勾当,说白了就是拦路抢劫。如有往来的客人从山下经过,尤老大便持刀蹿出来,拦住来人去路,口中念动山歌:“此山是爷开,此树是爷栽,要打此处过,十个驮子留九个,牙崩半个说不字,一刀一个草里埋!”可是说一套做一套,你十个驮子留十个,他照样一刀一个,管杀还不管埋。纵然有走镖的护送,也都不是他的对手,一样成了刀下之鬼。尤老大一介山贼草寇,怎么这么厉害呢?因为从风水形势上来说,这座山可了不得,形如一头猛虎,过往之人来在山下,仰头望见山势险恶,免不了心惊胆战,本领再大也施展不得。尤老大居高临下从山上冲下来,猛虎在他背后,人借虎威,虎助人势,一分威风变成十分,谁挡得了他?
尤老大心黑手狠,凭借身后猛虎的杀气,抡刀砍人从没失过手。这叫“不怕千招儿会,只怕一招儿熟”,程咬金还得三斧子半,尤老大只有这一刀。他也不挑三拣四,不分良贱贫富,来一个是一个,有什么抢什么,身上有钱的当然好,没钱只带了半个窝头的也照抢,宰完人还得把衣裳扒走。这就是没本儿的买卖,一来二去积下许多财帛。到后来上了岁数,不再杀人越货了,在伏虎山下造了一座山庄,成了个为富不仁的大财主,又勾结官府,欺压良善,什么买卖缺德干什么买卖,钱还越挣越多。
不过人总有一死,再怎么有钱,买不通催命的阎王。尤老大也躲不过吹灯拔蜡的一天,他一撒手闭眼,山庄内免不了大设灵堂,尸首成殓入棺。但是一直没埋,三道大漆上金边的棺材就跟灵堂上摆着,为什么呢?因为他这几个儿子知道,尤老大威风一世,神佛不惧,全凭伏虎山形势绝险,借了猛虎的威势,这可是个风水宝地,得请一位精通堪舆点穴的高人,指点出坟穴方位,挖出五色祥土,再把尤老大埋下去。旧时迷信风水阴宅,认为坟穴选得好,可保子孙后代封王拜将。
尤老大的大儿子——如今山庄的大庄主,派人到处寻访,一来二去听说有一位在邑的白鹤真人,可以说是“明晓阴阳,暗通八卦”。虽说道法了得,其实没人见过,风水看得可是真准,“相形度势,堪舆点穴”堪称一绝,当世无人能出其右。大庄主一想:此等高人,不可怠慢,我亲自走一趟,方才显得意诚。当即出了山庄,在一群家奴的前呼后拥下,来到白鹤真人的卦摊前。先是施了一礼,又从怀中摸出二十两蒜条金,满脸横丝肉挤出一个笑来。白鹤真人“前知八百年,后知五百载”,没等大庄主开口,已经知道此人的来意了。按说方外之人不能够助纣为虐,可他一个行走江湖摆摊算卦的老道,如何惹得起有钱有势的土皇上?敢说一个“不”字,自己这项上人头不保。万般无奈,只好叹了口气,带上身边一个小道童,跟随大庄主来到伏虎山。山上山下看罢多时,白鹤真人给尤大庄主指点出一处坟穴,位于半山虎头之上,可称“虎头穴”,又指点说:“安葬尤老大,宜用白棺,虎头上有个‘王’字,‘白在王上’刚好凑成另一个字,后世子孙贵不可言。”
大庄主不是傻子,明白这个字不可说破,这个坟穴选的正合他心意,甘愿以重金相酬。白鹤真人却分文不取,自带道童下山去了。
等来到没人的地方,道童忍不住问白鹤真人:“师父,尤家乃是地方上的恶霸,以拦路剪径发迹,向来欺男霸女、作恶多端,老百姓对这一家子恨之入骨,您为何给他们指点这处风水宝穴?”
白鹤真人对徒弟说:“事到如今,也不瞒你了,为师我这两下子,无非江湖上的生意口、套子话,讲究一个马俩脑袋,再精明的人也能给绕进去,真本领却不敢用,因为一旦开了道眼泄露天机,轻则缺胳膊少腿,重则性命不保。可这尤家是杀人不眨眼的山贼出身,如若不给他们指点宝穴,你我师徒哪里还有命在?为师无奈之下道破了天机,如今被虎所伤,只怕命不久矣。自古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尤家纵然占了宝穴,也是多行不义必自毙,将来这一家老小,全得让这只猛虎吃了。”
道童听不明白师父的话,问道:“伏虎山是座山,虽然险恶无比,可也不是真虎,如何吃的了人?”白鹤镇人却不再答言。
赶等发送尤老大这一天,师徒二人躲在山上窥觑。眼见尤家这场白事办得太阔了,出堂发引之前,大门口先放三声铁炮,请来了文官点主、武将祭门,几个抬棺材的杠夫将棺木请出门外,送殡的人等摆开一字长蛇五里阵,前边挑起两根长杆,上挂素鞭开道,后边是一百二十名吹鼓手,紧跟三丈六的旌幡,接下来是一对对纸人纸马。庄主爷手持孝子幡、怀抱哭丧棒,走在棺材前头,孝子贤孙、和尚老道尾随在后。浩浩荡荡的大队人马,出了山庄直奔白鹤真人指点的风水宝穴而去。一路之上吹吹打打、鼓乐齐鸣,鞭炮一挂接一挂,有多少放多少,全是一万头雷字号的浏阳响鞭,一来壮大声势,二来显摆有钱,声响震彻了山谷。一行人埋棺入土,按照白鹤镇人的交代,安葬完了刚要往回走,蓦地刮起一阵黑风,飞沙走石,遮蔽了天日。
白鹤真人告诉身边的小道童,尤家庄在山下正对虎口,出这场大殡敲锣打鼓放了那么多鞭炮,果然将这只伏虎惊了,虎口一张,尤家庄的人一个也跑不了。确如其言,打从尤老大下葬以来,尤家庄的人接连横死暴亡,山庄也让一把大火烧成了平地。
回过头来再说白鹤真人,自知道破了天机,必遭天报,临死前交代给徒弟一件事:“伏虎山形势仍在,将来还会有人借虎威为害一方,你从后山斩断虎尾,绝了它的形势,让作恶之人无所凭仗,这也是阴功一件。”说罢摸了摸小道童的头顶,叹了口气说:“你跟随为师这几年,虽教了你许多江湖上的伎俩,却不曾传授你五行道术,只因你没有成仙了道之命,不可强求……”
小道童听到此处,顿觉心中一凉,怎知师父话锋一转,又说:“你虽没有仙根,却合受人间富贵!”
这个道童姓崔,从小羡仙慕道,虽然家境贫寒,但他一不愿意去当学徒学个养家糊口的手艺,二不愿意出苦力挣吃饭,偏爱听说书先生讲《神仙传》。他寻思:人活一世,草木一秋,若不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丰功伟业,留名于万代之下,则一堆黄土埋于荒冢,纵使后人见之,也不辨龙蛇。又想世上有“释、道、儒”三教,自古说“红花、青莲、白藕,三教本是一家”。然而释教太清苦,讲究修来世,谁见过下辈子的事?儒教太繁复,什么父父子子、君君臣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尘世之中争名夺利,终日奔波忙碌;唯有道门变化无端,最为洒落。朝游三山,暮踏五岳,心似白云常自在,意如流水任东西,那是何等的逍遥?
有了这样的念头还怎么当老百姓?他只好从家中跑出来,拜白鹤真人为师,得了个道名“崔道成”。想不到今天师父说自己没有成仙了道的命,却合受人间富贵。道童听这话耳熟,想当初昆仑山玉虚宫的元始天尊跟徒弟也这么说,这位门人弟子是谁?开周朝八百年的姜尚姜子牙。元始天尊说的也没错,灭了殷商之后封了三百六十五路正神,只有姜子牙留在尘世掌管封神榜。可他这一辈子也不亏,八十三岁封侯拜相位极人臣,扶保周朝八百载,一世英名,万古流芳,享尽人间富贵,后来还当上了巡天督御史。道童寻思:成不了神仙,当个大财主也挺好,至少吃喝不愁。忙跪下磕头请教:“万望恩师明示,弟子这富贵从何而来?”
师父说:“江西龙虎山乃祖师爷得道之处,想当年祖师爷还在山上的时候,常有一只三条腿的小蛤蟆不离左右。想不到这小小蠢物,居然也一心向道。祖师爷去哪儿它去哪儿,祖师爷给门人传道,它便在旁边一动不动地听,久而久之成了金身。在祖师爷眼中这顶多是个小玩意儿,但这小金蛤蟆也不简单,可以聚财,放金库中金满、放银库中银满、放米缸中米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后来小金蛤蟆找了个机会问祖师爷,它几时可以下山见识见识?听说人世繁华,也想开开眼界。祖师爷心想:这东西可以招财,放它下山入世,定会惹出祸乱。有心把它一巴掌拍死,却又于心不忍,就让它在五雷殿守护天书,有个时限,只守一昼夜便可,等到功德圆满了,才放它下山走一趟。相传有一部玄天所授的《鬼门天书》,封于石匣之中,从来无人得见,仅有其中一页被刻在龙虎山五雷殿的石壁之上,绝不容世人窥觑。从此这三条腿的小金蛤蟆一直趴在五雷殿中,看守刻在石壁上的一页天书。祖师爷又安排了一个火工道人,躲在五雷殿对面的山峰之上,天一黑就捧出铜镜,用一道金光将五雷殿罩住,殿中亮同白昼。小金蛤蟆等来等去,从东汉年间等到此时此刻,这一天也没过完。”
白鹤真人讲完前事,从怀中掏出一个锦囊,让徒弟收好了,下了龙虎山再打开,又叮嘱他:“你切记为师之言,如此这般,这般如此,上龙虎山五雷殿盗宝无妨,可千万别看石壁上的天书,否则你也会落得为师这个结果。你命中富贵全在这金蛤蟆身上,错过这个机会,不免一世贫苦,切记切记。”说完口诵一声道号,竟此与世长辞。小道童跟随师父日久,情分已深,不免大哭一场,将师父遗蜕藏入一个山洞,又遵师嘱暗中截断虎尾形势,千里迢迢直奔江西,一路之上不敢耽搁,孤身一人来到龙虎山下。
相传此山乃祖师爷得道之处,丹成而龙虎现。五雷殿隐在十里雾中,峰高路险,又有深涧阻隔,凡人无从接近。道童按师父指点进山,带上干粮躲在峰下看了几天。当真和他师父说的一样,五雷殿对面有座山峰,每天天一黑便射出一道金光,照得五雷殿一片通明。只有先将这道光收住,金蟾才下得了山。道童发财心切,看明白了情况,心中有了计较,连夜攀上险峰,到上边天也快亮了,忽见一个火球飞将上来,疾如流星快似闪电,只觉眼前一花,那个东西就一下子落在了峰顶。
小道童揉了揉眼,定睛一看,却是一只高冠彩羽的大公鸡,比一般公鸡大出去一倍有余,头顶上的鸡冠连同脖子下边的肉垂儿,红得如同烈火一般。大公鸡正落到一块青石板近前,石板上躺定一个破衣烂衫的火工老道,满身枯枝败叶,两只干瘪的枯手将一面铜镜抱在怀中,容貌奇古,脸如死灰,七窍之中有许多虫子爬进爬出,可把道童吓得够呛。这火工老道不似活人,分明是一具僵尸!
道童伏在乱草丛中不敢作声,屏住呼吸,瞪大了双眼去看。只见大公鸡抖了抖羽翼,将火工老道身上的小虫一条一条啄下来吃,直啄到红日西沉。说也奇怪,老道身上的虫子越来越少,脸上渐渐有了血色,胸口一起一伏好似恢复了气息。大公鸡啄完了虫子,振翅而起,一道火光飞下山去不见了。再看老道,伸个懒腰坐起身来,掸去身上的枯枝败叶,抬头看看天色渐黑,捧起手中铜镜照亮了对面山峰的五雷殿。
道童在一旁看傻了眼,原来老道并非僵尸,白天睡觉,夜里举镜,身上长出的虫子乃是“瞌睡虫”。大公鸡从清晨到日落把虫子全部吃尽,老道方能醒转,在此举镜一夜,天一亮又在峰顶高眠,如此周而复始。道童怕惊动了老道,不敢轻举妄动,挨到东方渐白,老道身上、脸上又爬满了虫子,倒在青石板上,再次变成了一具干尸。过不多时,一团火球落在切近,大公鸡再次来啄老道身上的虫子。道童趁机溜下山,等到大公鸡下来的时候,出其不意用道袍将公鸡兜住。没了大公鸡吃掉瞌睡虫,山上的老道这一觉不知要睡多少年。他仗起贼胆,摸黑上了五雷殿,按师父之前所说,先到供奉黑虎玄坛武财神赵公明的偏殿,点起一根蜡烛,提心吊胆磕了几个头,蹑手蹑脚来至近前,战战兢兢在坛下摸出一枚老铜钱,也不知何朝何代之物,但见上铸“落宝金钱”四字。小道童以红线绳拴定金钱,拎在手上进了“五雷天罡殿”。
殿中多年不见人迹,却是一尘不染,道童只将手中的“落宝金钱”一晃,便听得“咕”的一声响,跃出一只三条腿的小金蛤蟆。这蠢物生来贪心,见到“落宝金钱”眼都直了,道童手中的金钱往东它不往西。眼见钓上了金蟾,只要带下山去放进一个匣子之内,从此匣中金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道童心中大喜,正想带金蟾下山,一抬头瞧见石壁上密密麻麻凿刻了许多文字,心中“咯噔”一下。师父死前说过,龙虎山五雷殿中的天书一眼也不能看。可石壁上的天书近在眼前,好不容易来到殿中,这是何等的机缘,只看一眼又有何妨?这个念头一起,登时好似百爪挠心,再也降压不住,借烛光往壁上观瞧,他不瞧则可,一瞧进去,便如痴如醉,两只眼再也移不开了,直到蜡烛烧尽,烫得他一缩手,才发觉天光已然大亮,想不到看了整整一宿,要问这一宿看了多少?两行半!
咱们说两行半可不少了,换个没慧根的人,一个字也认不得,想当初这一页天书传到世上,姜子牙看过三行,开周八百年;张良张子房看过两行,立汉四百载。这个道童看了两行半,不敢说比得了姜太公,比张子房那是绰绰有余。正当他得意忘形之际,忽然想起师父说他命浅福薄,担不住五行大道,有了道术也不能用,不用还好,用了一准儿倒霉,轻则折胳膊断腿,重则送了性命,既然如此,真不如带上金蟾下山,享受一世荣华富贵。这会儿才想起自己上龙虎山五雷殿来干什么,可再低头一看,三条腿的金蟾和“落宝金钱”都不见了。
道童捶胸顿足、追悔莫及,不该不听师父的话,贪恋道术放跑了金蟾,错失了这一场大富贵,当真连肠子都悔青了。又怕惊动了巡山的神将,也不敢再打天书的主意,只落得两手空空,灰头土脸地下了山。
咱们说的这个小道童正是崔老道,据说他放走的金蟾,下山借了一个人的肉身,此人正是憋宝的窦占龙。此后的窦占龙胯下一头黑驴,走南闯北四处憋宝,腰间挂着一枚“落宝金钱”,片刻不曾离身。他一辈子躲过九死十三灾,皆因贪恋俗世荣华,不肯再回龙虎山。
崔老道本名崔道成,擅长降妖捉怪,不过这一身的本领从不敢用,常年吃苦受穷,乃天津卫四大奇人之首;二一位是目识百宝的窦占龙;三一位是水上公安屡破奇案的河神郭得友;还有一位火神庙派出所的所长飞毛腿刘横顺,性如烈火、疾恶如仇,凭一双快腿追凶拿贼,民间都说这是火神爷下界,脚底下有风火轮,否则跑不了这么快。这四位中的任何一位,拎出来都够说一部大书,包括《河神郭得友》《火神刘横顺》《崔老道捉妖》《窦占龙憋宝》,这一整套书合称《四神斗三妖》。咱们今天说的是《崔老道捉妖:夜闯董妃坟》。
第二章 夜闯董妃坟(上)
1
天津卫有句老话:“包子有肉不在褶儿上,人有能耐不在脸上。”这句话有一讲,咱先说包子,这里说的包子,单指“狗不理包子”。如今提起这个字号,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早先的买卖没这么大,连个巴掌大的店面也没有,只在南运河边儿上摆摊儿。常年支一个席棚,里头没别的,桌椅板凳、炉子笼屉、筷子醋碟儿,外加两辫子大蒜,谁吃谁自己往下揪,吃多少揪多少。
卖包子的姓高名贵有,小名狗子。周周围围从来没有人叫他的大号,他自己也不好意思提,什么高贵有,一个摆小摊儿卖包子的,能高贵到哪儿去?可以说一百个人中也有九十九个不知道他的大名,不过一提狗子可都知道。狗子名气大是因为他做的包子好吃,别家的包子都不如他。摆摊儿卖小吃的,当然不能跟大饭庄子比。过去的天津卫五方杂处,这地方的人又讲究吃,一个比一个嘴刁。正所谓“吃尽穿绝天津卫”,有的是大饭庄子,烹龙煮凤、南北大菜,只有你没吃过的,没有你吃不着的。而在路边卖小吃的,比不了大饭庄子,您跟他说“给我来一个蒸熊掌”,那是成心逗闷子,他整个摊子还不如熊掌上一个脚豆儿值钱,顶多能做一两样吃食。可如果说没有绝活儿,吃着都一样,甚至还不如别人家的,这个买卖准干不下去。
狗子做的包子在天津卫占一绝,这话说得可一点不夸张。首先包子馅儿特别讲究,人们评价它是“馅儿大油多、肥而不腻、清香可口”。这三句评语来得十分不易,不是光凭拿嘴说,没有独到的东西不成。馅儿料最大的讲究在于搭配,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时令不同,搭配的比例都有变化,肉馅儿里的香油、葱、姜放多放少全有定量,不凭眼力,必须看秤下料,讲究个精准,不敢说分毫不差,可也就是毫厘之间。最关键的一点,那时候没有味精,全用骨头汤、鸡汤调味儿,半点来不得假。旧时的老百姓肚子里没多少油水,吃这个肉包子一咬一嘴油,满口留香,吃半斤当玩儿,肚子撑破了嘴还不觉得够,就这么好吃。
狗子把生意做得越来越火,回头客也越来越多,来买包子的人都排长队,更有不少外地的慕名而来,就为了尝尝这一口。小买卖犯不上雇人,挣的就是个辛苦钱,里里外外全凭他一个人忙活,无奈排队买包子的人太多,实在忙不过来了,只好想了个办法,在眼前放一个大碗,无论谁买包子,先把钱扔到碗里,他不用抬头,一看碗里是多少钱,该给几两包子就给人家拿好了递上去,只看钱不说话,连头也不用抬,也是真顾不上,能省的动作全省了,就是一个快。大伙儿拿他开玩笑,说狗子卖包子不理人,一来二去叫成了“狗不理”。不承想这个字号越叫越响,周周围围没有不知道的。从运河边摆小摊儿的变成了包子铺,又从包子铺变成了饭馆子。清朝末年天津卫是驻军的地方,有袁世凯的部队在小站操练新军,兵营里某位带兵的军官,听说了狗不理包子的美名,赶上不当差那天特意跑过去品尝,买来包子往嘴里一放,那味道又香又鲜,不由得心中赞叹,果然是名不虚传。又过了些天,恰逢袁世凯做寿,上上下下都得有所表示,这个军官发愁送什么贺礼,袁世凯手握重兵,要钱有钱,要权有权,结交的全是名公巨卿,这样的领导你能送什么礼?礼轻了不仅拿不出手,还有可能得罪上司,礼重了又送不起。这军官想来想去,想起前两天刚吃的狗不理包子,到袁世凯袁大人做寿的日子,他拎了两盒狗不理包子去贺寿。袁世凯尝了一个也是连声称好,真是跟一般的包子不同,味道实在难得,还都是十八个褶儿,一个不多一个不少,看着好看,吃着好吃,能拿这个做贺礼,还真是动心思了。从此把这军官视为心腹,带在身边着重提拔。
要说袁世凯后来能当上袁大总统,那肯定不是一般人,心眼儿少得了吗?眼睫毛都是空的,随便摘下来一根就能当哨儿吹,专会花小钱办大事。等到慈禧太后做寿,那是皇上的娘,尊称得叫老佛爷。为了给老佛爷贺寿、讨老佛爷欢心,各路封疆大吏、文武大员纷纷入京进献奇珍异宝。袁世凯野心勃勃,决不能错过这次拍马屁的好机会,不过给老佛爷送什么东西好呢?俗话说“富贵莫过帝王家”,皇宫大内什么好玩意儿没有?你花上几千万两银子也未必入得了老佛爷的法眼,不是出奇的玩意儿,送了也是白送。袁世凯学这个军官的法子,决定带狗不理包子进京贺寿。要说咱这位袁大人绝对是胆大包天,怎么呢?慈禧老佛爷什么好东西没吃过?能看得上几个包子?万一老佛爷不高兴了一皱眉头,往轻了说顶戴花翎不保,往重了说项上人头也得搬家。但是袁世凯心里有底,想好了就干,绝不拖泥带水,立马让人带狗子进京,当场在宫门口包了一屉包子,准备好食盒,装上了热气腾腾刚出笼屉的包子,片刻不敢耽搁,骑上老佛爷赏赐的穿朝御马径直送入大内。
所谓的“穿朝御马”,并不是一匹马,而是一副紫色的缰绳,不论什么马,套上这个缰绳,这就叫穿朝御马,骑上它进宫不用下马,可以一直骑到金銮殿前。因为包子不能凉,一凉油就凝了,再好的包子也不能吃了。何况慈禧老佛爷的嘴有多刁,口条尝尽了天下的美味,袁世凯胆子再大也不敢把凉包子呈给老佛爷,那就真是不要命了。他得用棉被包好了,又不能捂坏了,还得留出气孔,总之是小心翼翼、谨慎万分,不敢有半点闪失,比伺候亲爹还在意。这食盒之中装的不仅仅是几个包子,更是他袁大人的锦绣前程,那可不是闹着玩儿的。
慈禧老佛爷在宫里天天吃御膳,御膳房里什么样的包子不会做,往夸张里说,龙肝凤髓当馅儿也不为过,却罕有这种民间小吃的风味。慈禧本来就是只老馋猫,一吃就吃上瘾了,龇着大板牙笑得前仰后合,不住地夸好,还认为袁世凯身为朝廷高官,整日里军务繁忙,却连这普通百姓才吃的包子都知道,必定是一位体恤民情的好官,当真是股肱之臣!要说皇上是天,老佛爷就是天外天,她高兴了怎么着啊?就一个字——赏!袁世凯从此更得势了,不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也是权势滔天,在朝中说一不二。所以说狗不理包子不光解馋,还能让人飞黄腾达。
由此可见,老时年间的狗不理包子当真与众不同,“包子有肉不在褶儿上”这话其实多余,是包子都有褶儿,没褶儿那是馒头。再说这“人有能耐不在脸上”,这句话也单指一人,说的正是崔老道。
2
崔老道常年在天津卫南门口摆摊儿算卦,以此挣钱养家糊口,他是个火居道,也叫天师道。以前的道人分为“出家、在家”两大派。出家的是全真道士,从穿衣打扮上可以看出来,首先就是蓄发。这跟和尚正相反,和尚得剃光头,谓之剃度,剪去三千烦恼丝,从此不问红尘事,为的是六根清净。道家则追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所以满头须发任其生长从不修剪,头上高绾牛心发髻,横插一根簪子,顶九梁道冠,当中一块无瑕美玉,三缕长髯飘洒胸前,身穿道袍,上绣八卦阴阳鱼,水袜云鞋脚下踩,背插宝剑、手持拂尘,口念法号无量天尊。
过去有这么一段话形容全真道人的打扮:“头戴青巾一字飘,迎风大袖衬轻绡,麻鞋足下生云雾,宝剑光华透九霄,葫芦里面长生术,胸内玄机隐六韬,跨虎登山随意去,三山五岳任逍遥。”入了这个道门,既不能吃荤,也不能娶妻生子,常年在道观中修行,打坐炼丹、参悟道藏。不过他们衣食无忧不用出去挣钱,因为道观有皇封的田产,还有善男信女捐的香火钱,不愁吃不愁喝的,避开了俗世搅扰。
崔老道这路在家的火居道则不同,没什么清规戒律,不必住道观穿道袍,吃饭荤素不忌,想吃什么没人管你,大鱼大肉随便。可你得自己凭本事挣钱来买,没人给你捐香油钱,只要你养得起,尽可以娶妻生子、传宗接代。但也是真正的道人,也有门派师承和箓书,以什么为生呢?算卦、测字、相面、看风水、打鬼胎、卖野药、画符念咒、降妖捉怪,没有不会的,总而言之就是行走江湖混一碗饭吃。
崔老道的能耐不在脸上,全在嘴上。在过去来讲“金、皮、彩、挂,全凭说话”。这个“金”字,指的就是算卦相面,跟说书唱戏、变戏法、打把式卖艺的一样,全靠说话挣饭吃。
您可别小瞧这个会说话,往小了说“话能开心锁”,心里有什么别扭想不开的,三五句话可能就给说开了,如若闷在心里头,钻了牛角尖儿出不来,寻了短见也不一定。
要往大了说,那叫“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亡国”,古往今来多少大事的成败都在一张嘴上。比如说诸葛亮三气周公瑾,周瑜周公瑾那是多大的能耐,七岁学文,九岁习武,一十三岁官拜水军大都督,统带千军万马,执掌江东六郡八十一州之兵权,人称“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这样的人物愣让诸葛亮那张嘴给活活气死了。还有司徒王朗,也被骂死在了两军阵前,可见嘴皮子比刀剑更厉害。再说春秋战国时代的苏秦苏季子,仅凭一张嘴口若悬河,说得六国合纵抗秦,身背六国相印,使得强秦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另有一位能人叫张仪,也凭三寸不烂之舌,又把六国给说掰了,打得跟热窑似的。
如果把崔老道这张嘴比成“苏秦之口,张仪之舌”,能把死汉子说翻了身,崔老道还得不服,因为他觉得自己比这二位能耐大,只不过生不逢时,否则定会名垂青史。崔老道也常自比二人,比谁呢?一位是开周八百年之姜子牙,另一位是立汉四百载之张子房,也就是张良。这叫“好马出在腿上,好汉出在嘴上”。反正没人见过姜子牙和张子房,不怕吹破了牛皮。
咱们简单地说吧,崔老道从龙虎山回了老家天津卫,从此当了个火居道,在南门口摆摊儿算卦,挣个仨瓜俩枣的进项,吃不饱也饿不死,勉勉强强娶妻生子。日子虽然过得清苦,倒也结交了不少江湖上的朋友,还陆陆续续收了几个小徒弟。南门口这个地方挺热闹,熙来攘往十分繁华,人多好做生意,算卦相面的也不少。过去的人们大多以为算卦相面的先生有真本事,不说全是得道的高人吧,起码精通阴阳八卦,能够未卜先知、断人吉凶祸福。所以谁家有个大事小情的,都得找个先生问问,不然心里不踏实。其实算卦也好,相面也好,只是江湖上的一门生意,跟别的行当一样,无非混口饭吃。咱也不能一棒子全打死,说算卦的都不灵,也保不齐有灵的,没准儿真能蒙上一回两回的,不过绝大多数和崔老道一样,靠嘴上的花活儿、手里的戏法骗饭吃。崔老道赖以为生的卦术,全是糊弄人的江湖手段,连他自己都不信,唯独看风水看得准,这个是真本事,找他选祖坟的都错不了。不过崔老道不愿意替人看风水选坟地,前有车后有辙,他师父当年怎么死的,可没人比他更清楚了。泄露了天机,不折寿也得消福,说不定还得遭天谴,因此仅以算卦为生,凭耍嘴皮子吃饭。崔老道算卦批命的本事说不上高明,可仍有不少人很信服,皆因他脑子快,话茬子厉害,凭一套江湖上绕搭人的铁齿铜牙,两头堵八面封,一个马俩脑袋,怎么算怎么准,怎么说怎么有,算准了都不用自己说,上当的人就出去替他扬名了。
比如前清之时,有三位赶考的举子,进京途中路过崔老道的卦摊儿。三个人一路上都在想,不知这次进京能不能皇榜高中,走着走着抬眼一瞧,正好这有个老道会算卦,正襟危坐,道貌岸然,边上还有好几个徒弟,这个肯定了不起啊!何不花几个钱找他扯上一卦,心里也算有了底。
三个举子商量定了,一同来到卦摊儿跟前,拱手施礼问声道长:“我们哥儿仨要进京赶考,您给瞧瞧我们三人能否金榜题名?”
崔老道坐在卦摊儿后面,抬起头挨个儿看了看这三位举子,旋即点了点头,不动声色地伸出一根大拇指,作势比画了一下,始终没有开口说话。
三个举子你瞧瞧我,我瞧瞧你,都觉得莫名其妙,老道这是什么意思?
过去听人说过,这叫打哑谜,不能说话,怕的是道破神机,不过伸一个手指头是什么意思呢?这三个人各怀心事,当时可就琢磨上了。
头一位举子心想:“一个手指自是说仅有一人能够金榜题名。我刚生下来就找人看过,天庭饱满、地阁方圆,准头端正、大耳朝怀,乃是天生的富贵之相。要说只有一个人能金榜题名,理所当然应该是我。这天机不可明言,说破了就不灵了,让我两位兄弟知道了,他们也会生闷气,我自己心里有数就得了。”于是摸出钱来,毕恭毕敬地送给崔老道,付了很多卦钱,兴冲冲地去了。
其余两位举子和先前这位想得差不多,都以为崔老道这一根手指,是暗示自己能够皇榜高中,俱是心中窃喜,不敢表露出来,也都加倍付了卦钱,拱手告辞,欣然离去。
崔老道旁边的徒弟都看傻了,什么意思啊这是?师父也太厉害了,一句话没说,只用手比画了一下,那三位就心甘情愿付了这么多卦金,钱来得也太容易了。
崔老道告诉徒弟:“你们看着容易,为师这一指里的学问可大了。这一根手指可以解释成三人中只有一人考中,或是三人中只有一个人考不中,还可以看成三个人里一个也考不中。不管结果怎样,那三个举子都会觉得为师卦术如神未卜先知,这算命卜卦的江湖手段,就看你会不会左右逢源了,有此则神,离此则庸。”
这就如同某人问算命先生家有兄弟几人,算命先生说你必是“桃园三结义孤独一枝”,全是模棱两可的套话,怎么说都准。
以前有个散尽家财、走投无路的人来算卦,这人是个二世祖,以前家里有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除了花钱什么也不会,赶等老子撒手归西,剩下他继承家业。无奈不会做买卖,干什么都赔钱,最后把房产都搭进去了,万贯家财一朝丧尽,只落得个一穷二白,什么都没剩下。走投无路实在没办法了,只得去找算命的指点。
以往那些算命的先生,如果得过真传,必然知道一个秘诀,当时正值战乱,算命先生收了卦金,就说你这人乃是武曲星转世,武运亨通,应该去当兵,到时候定能挂帅封侯。那个人还真信了,反正家业都赔进去了,孑然一身无牵无挂,听了算卦先生的话去当兵打仗,从死人堆儿里活了下来,几年之后成了一个独霸一方的大军阀,带着金条来跪谢算命先生,承蒙先生当初指点迷津,才有今日的造化,否则还不知道在哪儿要饭呢!说不定早已沦为了饿死的路倒尸。
其实他不知道,这算命的遇上他这样的主儿,全往军队里打发,个个是武曲星下界,他这是歪打正着蒙上了。因为这种人什么都不会,你指点他别的营生肯定做不好,到时候还得找你来。脾气好点儿的找你讨要卦金,赶上那脾气不好的,上来先把摊子给你砸了,倒多大的霉全得赖在你头上。而在战乱之时去当兵的,十个里头死了九个,死人肯定不会回来找他,剩下一个只要活到最后,怎么还不混个一官半职的,当然认为算命先生是神卦了,却不知这算命的身后跟着多少枉死鬼。
崔老道就以这些本事赚钱,不必为穿衣吃饭发愁,一家老小饿不死可也撑不着,过着粗茶淡饭的日子,倒也是安生自在。直到有这么一天,有个大户人家许以厚报,请他去看风水选坟穴,崔老道一时起了贪念,鬼迷心窍泄露了天机,才引出一段“夜闯董妃坟”。
3
老时年间,在天津卫提起董家,真可以说是没有不知道的,乃是地方上首屈一指的大户,人称“金鸡董家”。家有良田千顷,仆役成群,骡马满圈,地里头雇着长工短工,还有交钱种地的佃户,平时光收租子钱就吃不了花不完,何况还开着买卖商号,比起“八大祥、四大楼”也不多让。别看家里有的是钱,却没有权势,因此常被官府盘剥。你官面儿上没人,买卖也顺当不了,三天两头找你麻烦,都想从你这儿咬一口,叼一块肉走,董家总在这方面吃亏。
董地主多少次都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觉得自己这辈子是没指望了,便许下大愿,将来一定让儿孙里有人做大官。否则再怎么有钱也没用,人家照样欺负你,赚多少钱都得让人切一刀。老话不是讲了吗?穷不跟富斗,富不跟官斗,这都是讲理的话。清朝开国皇帝传下的规矩“汉不掌兵,满不点元”。在当时来说,汉人当官只有科举这一条路。为了让几个儿子考取功名,教书先生请了不少,钱也没少花,奈何家里这几个儿子读书不成,没有一个争气的。董地主干着急也没有用,仗着家里有钱捐个官儿做吧!那时候的官缺可以用钱买,明码标价,花多少钱做多大官,文可以捐至道员,武可以捐至总兵。
有的地主大户捐个官只吃俸禄,封了官衔却不要实权,为的是光宗耀祖、显赫门庭。你把钱给到了,四品五品都不成问题。
有的捐官则是为了掌权,把做官当买卖干,将本求利。俗话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一年回本,两年看利,以权牟私,刮尽地皮。当然了,太大的官买不了,你说我有钱买个当朝一品,来个什么兵部尚书、殿阁大学士当当,那准得让人家啐回来。
董地主家舍得花钱,捐的是实缺,不指望搜刮民脂民膏,就为了权势地位,可也不知道是运气不好还是怎么这么倒霉,家里人刚当上官就出事。没到任之前地面儿上挺太平,到任之后净是无头官司。牵连众多,盘根错节,断也没法断,管也不能管,到最后甚至自身难保,这身官袍硬是穿不稳。赔钱丢人事小,搞不好还得把命搭上。
董地主万般无奈,儿子们是指望不上了,再这么折腾非得绝了后,想起自己还有个闺女,生得花容月貌、美似天仙,家里有钱也会捯饬,往那儿一站亭亭玉立,明艳不可方物,画中的美人儿也不过如此。老两口子视作掌上的明珠一般,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口里怕化了。以前有人出主意,让董地主把女儿嫁给王公贵胄也能借势,那时候没舍得,如今狠下心了,但是不嫁王爷,重金买通了宫里的总管,让女儿进宫当贵妃,成为皇上枕头边的人。
在当时来说,进宫当贵妃可不容易,先别说你家这闺女漂亮不漂亮,有没有才情,这尚在其次,单是汉人这一条,就进不了宫。那个时候满汉不通婚,此乃太祖定下的规矩,可也不是没有别的法子。俗话说:“是官就有私、是私就有弊。”董地主想要送闺女进宫,必须先花钱“抬旗”。那位问了,什么叫“抬旗”呢?说白了就是花钱把户口簿上“民族”那一栏改了,偷梁换柱改汉为满,冒充八旗子女。此等瞒天过海的勾当,往大了说这叫欺君之罪,万剐凌迟也不为过,不过有钱能使鬼推磨,老董家别的没有,钱可有的是,花钱能办到的,那就不叫事儿了。
董地主上下打点,好处一直送到了皇上身边的顶礼大太监手上。这个太监了不得——先帝爷托孤的老臣,皇太后的义子干儿,跟皇上论哥们儿,贵为九千岁,皇上是万岁,他只比皇上少一千岁。皇上是他从小看起来的,在圣驾之前不敢说一言九鼎,至少也有三分薄面,通常情况下只要他开了口,皇上基本上不会驳他。主要是他最了解皇上的心思,八旗的美女都快选尽了,万岁爷也想换换口儿,对于这样的举动睁一眼闭一眼,只要姑娘漂亮又有才情,又何乐而不为呢?您想想,办成这样的事得使多少银子?
董家为了能攀上皇亲,真可以说下了血本,就说是有钱,那也伤筋动骨了,可借此当上了皇亲国戚,董地主成了皇上的老丈人,董宅变成了国丈府。由打这儿起,别说地方上这些官员了,京官见了董地主也得毕恭毕敬,出来进去骑马坐轿、前呼后拥。没想到威风了还不到半年,宫里头出了大事。
原来这董妃在宫中并未受到皇上宠爱,皇上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媳妇儿太多了,不是八面玲珑的得不了宠。董妃在家是说一不二的大小姐,到了宫里可不一样了,她又不明白宫中的明争暗斗,最后不知道怎么得罪了太后,随便安了个罪名逼着她吞金而死,可到死也没明白是为了什么。按照当朝的律法,董妃死后不能进大清的后龙禁地,尸首送回来让家人自行安葬。董地主全家上下大哭了一场,一是伤心女儿惨死,二是哀叹董家气运不好。
哭归哭闹归闹,事已至此,再说什么也没用了,哭闹完了这棚白事儿还得办。有明白人给董地主说,你董家祖坟的风水旺财不旺官,要想得势,还得再找块好坟地,改改运势。董地主越想越觉得有理,堪舆点穴之事须请高人,就想起崔老道来了。
自古道“风水先生没地葬,算命先生路边亡”,又道是“十个堪舆九个贫,一个不贫靠骗混”。只不过常听人说南门口摆摊儿算卦的崔老道懂眼,别看算卦那套玩意儿不灵,阴阳风水上却正经得过传授,有真本事,找他准没错。当即派人过去,恭恭敬敬把崔老道请至家中,好吃好喝一通招待,恳求崔老道无论如何也得帮这个忙,并且许下重诺,只要崔老道能给找一块好坟地,把董妃埋进去,让董家有钱有势光耀门庭,今后有董家一天,就拿崔老道当祖宗孝敬一天。
崔老道那时候年轻识浅,人称崔老道,可并不老,只是个绰号。摆摊儿算卦要穿道袍,就跟这说相声、说评书的得穿大褂一样,这是个行头,穿上这身道袍,甭管你多大岁数,都叫老道。崔老道当时脑子里一糊涂,也不知怎么的,就鬼迷了心窍,信以为真了。足吃足喝了一通,再想想自己家的穷日子,摆摊儿算卦太清苦,这些天生意一直也不太好,再不开张一家老小就该挨饿了,倘若今后有董地主这样的大户人家做靠山,吃喝不愁就不用提了,下半辈子也算是有了指望。还别说把自己当祖宗孝敬,平日里祈福祭天、开坛做法能照顾照顾自己,那便有饭辙了。
董地主见崔老道点头应允,当即请崔老道出去找一块上好的坟穴。
崔老道一看,这也太着急了,忙摆手说:“现上轿现扎耳朵眼儿可来不及,运气好的寻一块宝地也得个一年半载,运气不好那就没准儿什么时候找着了,等找着坟地,就这大热天的,董妃娘娘的尸首也该臭了,那还谈什么入土为安?要说合该了您转运,贫道早看好了一块宝地,跟谁都没提过,这也是董妃娘娘的造化,你依贫道指点,直接把董妃安葬在那儿,保你今后大富大贵、权势熏天。”
董地主将信将疑:既然崔老道早已觅得一块风水宝地,为什么不自己用,把自己的祖坟迁过去,一家人转运发财不是更好,会这么好心告诉我吗?
本文网址:https://www.powenxue11.com/book/16706/259950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wenxue11.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