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节
推荐阅读:甘愿[校园1V1]、春山暮、心跳悖论、季节性症状(1v1)、解脱(年上,1V1,H)、末世欲菟、谋臣、心头血、家族遗传精神病(nph虐)、边界 (婚后,1V1)、
车子几乎不停歇地开了一夜,司机都换了人。
顾裴远抿着唇,数度失之交臂,他心头也不知是何滋味。
楚向红小心地问:“还追么?”
他不知道顾裴远是要追谁,他猜那人怕是欠了顾裴远很多钱。连着扑空三次,顾裴远的脸色已经难看到顾元元都不愿意要他抱了。
顾裴远闻言,眉头拧了拧。他现在身份特殊且尴尬,做出这样反常举动定会被层层上报,又当作顾家莫须有罪名的一大证据。
明知道如此,他还是做了。
三年不见,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在听到那个名字时还会这样冲动。明明还不到时机……
楚向红见顾裴远不说话,道:“已经打听到了。人往昌平城去了,咱们肯定追得上。”
“算了。”顾裴远脸色又恢复了惯常的淡然冷漠:“掉头,省城还有人在等我们。”
顾裴远这一天一夜的折腾,满车人没有一个提出异议,但听到这话时还是暗暗松了口气。
他们的命都是顾裴远救的,顾裴远要做什么,他们当然不会多半句话。可顾家现在的情势尴尬,他们名为护送,暗地里也有监视的成分在。
顾裴远要是真去见了什么身份特殊的人,他们到时候是报还是不报呢?
楚向红也是大大松了口气,忙对司机道:“掉头,去省城。”
顾元元在勤务兵怀里打了个哈欠,小拳头揉揉眼睛,伸手要哥哥抱。
顾裴远把他拎到怀里抱着。顾元元蹭蹭哥哥的胸膛,咂巴着嘴又安心地睡着了。
顾元元的小脸白里透红,全然一派天真无邪。这三年顾家的风雨飘摇内忧外患,全都依赖这个温暖怀抱护着他,才能让他无忧无虑地延续这一份天真。
林然然并不知道有人追逐自己上百公里又徒劳而返,她的路线临时拐了个弯,往省城下的一个小城去了。
昨天在县城落脚时,她听说这儿出产全国最好的火晶柿子,这时柿子挂满枝头,远远看去满城如火如霞。
林然然心念一动,一早四点就起来搭车,足足在车上晃了四五个小时才抵达富平县。
第149章
上午9点,林然然终于抵达富平县。
这一路坑坑洼洼,她在车子上摇得七荤八素,一下车就找了个角落吐了。还好她早起没有吃东西,只呕出几口酸水,捂着肚子难受地蹲了会儿。
这个年头出行实在是一件极为痛苦的事。在后世,跨省坐高铁几个小时就能轻松抵达,在这里却要坐上三天三夜的火车。要是下乡下县城,运气好能坐上拖拉机或客车,运气不好还得搭过路的牛车,要是跟今天一样遇上坑洼的路,五脏六腑都能颠倒个位置。
还好林然然不算太晕车,擦擦嘴漱了漱口也就恢复精神。
她跟随人群走进了富平县。
富平县是个北方小城,前朝的建筑都很完整地保存了下来。走进城中,路旁可见的房屋都是用大块砖石搭建的,屋檐和房梁则是木质,两边的店面还挂着巨大的木头牌匾,古色古香。
在这一片土黄木色里,一挂挂一堆堆火红的柿子就格外晃眼,像簇簇火苗跃入人眼帘。
家家户户的屋檐下都挂着一串串风干中的柿子,房门口还用筛子晾着柿子。还有红彤彤的新鲜柿子,呈椭圆形或长圆形,顶着一个四角形的绿帽子,垒成一圈圈的高塔,看着剔透可爱。
林然然走进城中,别人对她这个外来客并没有报以多大的关注。此时的富平县里挤满了外来的客商。
毕竟富平县的柿子全国闻名,许多客商都跟林然然一样慕名而来。
令林然然好奇的是,熟透的柿子一碰就破,极难运输,她有空间才敢收。而这些客商收了柿子,该怎么运走?
林然然在城中逛了逛,忽然闻到一股诱人的香辣味道。她早就饥肠辘辘,来不及多想就随着香味走到一家小饭馆前。
小饭馆在门口支着两口大锅,一边是热辣辣的胡辣汤,另一边是不断翻滚的羊肉汤。沾满面粉的案板上盘着一团团面条,随时都能下锅。
大锅旁边还有一个油锅,正炸着油条和撒子,那滋滋的声响和油香味引得经过的人都要狠狠地吸一口油香味儿。
林然然驻足看了眼,那戴着白袖套的服务员倒挺热情,招呼着:“热腾腾的胡辣汤,姑娘来一碗?”
林然然笑笑,走了进去。
这小馆子的店面很大很深,墙上挂着几幅年久而沾满烟熏油垢的菜名牌子,多是牛羊肉汤,牛杂,五香牛肉等菜。店里摆着五六张桌子,桌上摆着筷筒和葱花。
要不是门口挂着个“国营饭店”的招牌,林然然还以为这儿是解放前的私营饭馆呢。
林然然找张空桌子坐下,要了碗胡辣汤。她刚刚吐过,胃里空空荡荡的,急需一些热食暖胃。
这胡辣汤冒着白气,里头什么都有:木耳丝,香干丝,鸡蛋花,挺稠的。一碗才一毛五还不要粮票,林然然深受感动,北方的物价也太淳朴了。
林然然本来是没胃口的,但被胡辣汤香辣的味道一刺激,就来了点兴趣。她舀起一勺胡辣汤吹了吹,急急地喝了一口,差点烫到舌头。但同时胃里被那股暖而辣的味道一刺激,如同打通任督二脉,胃口忽然大开。
林然然再喝一口,这下可尝出味道来了。香,咸,辣,麻,还有地瓜粉稠而滑溜的滋味儿,加上汤里头切得细细的食材,一碗汤吃得林然然头都不想抬,直接又叫了一碗。
那服务生拿个大勺子给林然然又打满了一碗,笑道:“姑娘,你胃口还挺大。”
“这个好喝。”林然然不吝赞美。
服务生顿时十分高兴:“那是,咱们这儿可是百年老店,公私合营!”
坐在林然然旁边的一桌客人还点了几根油条,掰开后泡在胡辣汤里吃,吃得呼噜作响,满头大汗。
林然然见状也要了一根油条,把油条掰开浸入胡辣汤里。胡辣汤本身的滋味十分霸道浓厚,油条浸透了胡辣汤后,吃起来果然别有一番滋味。
林然然正吃着,就听到隔壁桌几个人说话口音十分奇怪,不是中国的方言,听起来倒像是韩语,不由得仔细侧耳听了听,听到几个思密达后更加确认了。
不过这里怎么会有韩国人?林然然不由得竖起耳朵听起来。
那群人原来是东北的朝鲜族,跟林然然一样是来这儿收柿饼的。富平的柿子和柿饼一样有名,这群朝鲜人每年秋末都要来这儿收柿饼。
林然然想起来了,在后世她曾经听说韩国人十分喜爱柿饼,而且柿饼在韩国还是高档礼品呢。每年的冬天都有大量韩国人到中国来收购柿饼。
林然然恍然大悟:她刚才还担心这些人收了柿子该怎么运走。感情这些人根本不是来收柿子,而是来收柿饼的!
柿饼比柿子好运输,价格也更贵。记得去年冬天供销社曾卖过三百斤柿饼,一斤三块,饶是这样还被内部的关系户抢购一空。
好啊,这下她可要发大财了。林然然心中暗喜,连油条捏在手上都忘了吃,一个劲儿在心里盘算这次的柿饼能让她赚多少钱,顺便竖起耳朵继续听隔壁桌的朝鲜人说话,
隔壁桌的人见林然然是个年轻姑娘,也不把她放在眼里,继续挂啦呱啦收柿饼的事。林然然把价格和收购的方法一一听来记在心里,然后擦擦嘴走了。
林然然先去了招待所。
那个打毛线的前台头也不抬,道:“没房了。”
林然然奇道:“怎么会没房?”
她这两三年到处出差,招待所只有门可罗雀一个客人都没有的时候,哪有客满的时候?
前台翻了个白眼,道:“每年这时候多少人涌到这儿来,房间早满了!”
林然然只得道:“那还有别的地方可住吗?”
前台道:“没有。全县城就这一家招待所!“
富平县本来就小,每年也只有这个时候才热闹,在上头看来,一间招待所完全是绰绰有余。可林然然一个姑娘家,也不能随便找一户人家借宿啊?
于是林然然掏出了一斤挂面。
那前台登时跟变魔术似的,生生在二楼给林然然腾出了一间空房间,还给打满了热水。
林然然跟前台打听:“听说这儿的柿子特别有名,你知道哪儿的柿子多吗?”
“你要倒卖柿饼?”前台的眼神一下警惕起来。
林然然被她的直白呛了一下,干脆掏出自己的介绍信:“我是供销社的采购员,听说这儿的柿饼很好,想采购一批。”
前台刚才就检查过介绍信了,她上下打量了林然然一遍,道:“这么年轻就是采购员了,真有本事。”
林然然有点不耐烦,想着一会儿出门再找人打听,就听前台笑道:“你这可是问对人了。这城里哪家柿饼好,柿饼什么价儿,没人比我更清楚。”
于是林然然上道地又塞了五斤粮票。
通天巷左转第五家。这家门口也晒着柿子,挂着柿子干,跟其他人家看起来没有什么区别。一家人正坐在门口,一对夫妻和三个小孩儿,都拿着小刀削柿子皮。
他们面前放着两个筐,一个筐里放着削好的柿子,一个筐子里放削下来的柿子皮。还有小山一样的新鲜柿子摆在旁边等着处理。
其中最小的孩子也才五六岁,跟小景一样的年纪。小手握着小刀,技术十分娴熟,只见柿子在他手中不断滚动,柿子皮很快就堆在了筐子里,而一个黄澄澄的柿子就削得光溜溜了。
小孩儿抬头,见一个漂亮陌生的姑娘看着自己,叫道:“爸。”
那对夫妻都抬起头来,其中穿着蓝布衫的中年男人站起来,道:“姑娘,有事儿?”
“听说你家的柿饼是全城最好的。”林然然笑道。
“不敢,不敢。”那中年男人喜上眉梢,嘴上却谦虚着,“来,姑娘,坐吧!”
中年男人让孩子们别削了,腾出把小马扎请林然然坐。
他妻子拿起一个红色的火晶柿子递给林然然,笑道:“姑娘,尝一个,我们富平县的柿子可比蜜甜。”
林然然笑着道了声谢,不客气地接过来。
这儿的火晶柿子个头比林然然在临安城吃的小,约莫拳头大,颜色特别红。捏着柿子掰开两瓣,没有预计的汁水流出。
这柿子的水分少,只见里头的果肉也是红色,丝丝缕缕的脉络清晰可辨,软籽晶莹剔透。咬上一口,软稠似蜜,满口溢满了柿子独有的果香,还能嚼到脆脆的软籽。
一个柿子吃完,林然然意犹未尽。下定决心一定要带上许多回家,给弟弟妹妹和谢绯他们尝尝!
中年男人问道:“姑娘,怎么样?”
“好吃,这柿子可真甜!”林然然大力夸赞,“您家的柿饼肯定更好吃!”
中年男人的脸色一下子变了,他眼神闪烁道:“你想吃柿饼,得去供销社买。”
林然然笑着道:“您别担心,我就是供销社的采购员。您看,这是我的介绍信。”
林然然拿出自己的介绍信给中年男人,再次自我介绍一番:“我叫林然然,是临安城供销社的采购员。”
男人仔细看了看信,跟他老婆凑在一起研究了一番上头的大红公章,对林然然的警惕总算打消了。
不过他道:“可我们的柿饼都是县城供销社统一收购的。私底下倒卖……”
林然然笑道:“你们县城供销社的收购价我清楚,一斤八毛五,能有什么利润?”
男人嘴唇嗫嚅了一下。林然然说中了他的心思。
林然然继续道:“我们单位要采购一批柿饼在供销社出售,对质量的要求很高,同时需求量也很大。”
林然然刻意强调了“需求量”三个字。
男人的妻子眼神顿时亮起,忍不住扯了扯丈夫的衣角。男人犹豫不定,问道:”你能出多少价?”
林然然比了个“一”,又比了个“二”。
顾裴远抿着唇,数度失之交臂,他心头也不知是何滋味。
楚向红小心地问:“还追么?”
他不知道顾裴远是要追谁,他猜那人怕是欠了顾裴远很多钱。连着扑空三次,顾裴远的脸色已经难看到顾元元都不愿意要他抱了。
顾裴远闻言,眉头拧了拧。他现在身份特殊且尴尬,做出这样反常举动定会被层层上报,又当作顾家莫须有罪名的一大证据。
明知道如此,他还是做了。
三年不见,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在听到那个名字时还会这样冲动。明明还不到时机……
楚向红见顾裴远不说话,道:“已经打听到了。人往昌平城去了,咱们肯定追得上。”
“算了。”顾裴远脸色又恢复了惯常的淡然冷漠:“掉头,省城还有人在等我们。”
顾裴远这一天一夜的折腾,满车人没有一个提出异议,但听到这话时还是暗暗松了口气。
他们的命都是顾裴远救的,顾裴远要做什么,他们当然不会多半句话。可顾家现在的情势尴尬,他们名为护送,暗地里也有监视的成分在。
顾裴远要是真去见了什么身份特殊的人,他们到时候是报还是不报呢?
楚向红也是大大松了口气,忙对司机道:“掉头,去省城。”
顾元元在勤务兵怀里打了个哈欠,小拳头揉揉眼睛,伸手要哥哥抱。
顾裴远把他拎到怀里抱着。顾元元蹭蹭哥哥的胸膛,咂巴着嘴又安心地睡着了。
顾元元的小脸白里透红,全然一派天真无邪。这三年顾家的风雨飘摇内忧外患,全都依赖这个温暖怀抱护着他,才能让他无忧无虑地延续这一份天真。
林然然并不知道有人追逐自己上百公里又徒劳而返,她的路线临时拐了个弯,往省城下的一个小城去了。
昨天在县城落脚时,她听说这儿出产全国最好的火晶柿子,这时柿子挂满枝头,远远看去满城如火如霞。
林然然心念一动,一早四点就起来搭车,足足在车上晃了四五个小时才抵达富平县。
第149章
上午9点,林然然终于抵达富平县。
这一路坑坑洼洼,她在车子上摇得七荤八素,一下车就找了个角落吐了。还好她早起没有吃东西,只呕出几口酸水,捂着肚子难受地蹲了会儿。
这个年头出行实在是一件极为痛苦的事。在后世,跨省坐高铁几个小时就能轻松抵达,在这里却要坐上三天三夜的火车。要是下乡下县城,运气好能坐上拖拉机或客车,运气不好还得搭过路的牛车,要是跟今天一样遇上坑洼的路,五脏六腑都能颠倒个位置。
还好林然然不算太晕车,擦擦嘴漱了漱口也就恢复精神。
她跟随人群走进了富平县。
富平县是个北方小城,前朝的建筑都很完整地保存了下来。走进城中,路旁可见的房屋都是用大块砖石搭建的,屋檐和房梁则是木质,两边的店面还挂着巨大的木头牌匾,古色古香。
在这一片土黄木色里,一挂挂一堆堆火红的柿子就格外晃眼,像簇簇火苗跃入人眼帘。
家家户户的屋檐下都挂着一串串风干中的柿子,房门口还用筛子晾着柿子。还有红彤彤的新鲜柿子,呈椭圆形或长圆形,顶着一个四角形的绿帽子,垒成一圈圈的高塔,看着剔透可爱。
林然然走进城中,别人对她这个外来客并没有报以多大的关注。此时的富平县里挤满了外来的客商。
毕竟富平县的柿子全国闻名,许多客商都跟林然然一样慕名而来。
令林然然好奇的是,熟透的柿子一碰就破,极难运输,她有空间才敢收。而这些客商收了柿子,该怎么运走?
林然然在城中逛了逛,忽然闻到一股诱人的香辣味道。她早就饥肠辘辘,来不及多想就随着香味走到一家小饭馆前。
小饭馆在门口支着两口大锅,一边是热辣辣的胡辣汤,另一边是不断翻滚的羊肉汤。沾满面粉的案板上盘着一团团面条,随时都能下锅。
大锅旁边还有一个油锅,正炸着油条和撒子,那滋滋的声响和油香味引得经过的人都要狠狠地吸一口油香味儿。
林然然驻足看了眼,那戴着白袖套的服务员倒挺热情,招呼着:“热腾腾的胡辣汤,姑娘来一碗?”
林然然笑笑,走了进去。
这小馆子的店面很大很深,墙上挂着几幅年久而沾满烟熏油垢的菜名牌子,多是牛羊肉汤,牛杂,五香牛肉等菜。店里摆着五六张桌子,桌上摆着筷筒和葱花。
要不是门口挂着个“国营饭店”的招牌,林然然还以为这儿是解放前的私营饭馆呢。
林然然找张空桌子坐下,要了碗胡辣汤。她刚刚吐过,胃里空空荡荡的,急需一些热食暖胃。
这胡辣汤冒着白气,里头什么都有:木耳丝,香干丝,鸡蛋花,挺稠的。一碗才一毛五还不要粮票,林然然深受感动,北方的物价也太淳朴了。
林然然本来是没胃口的,但被胡辣汤香辣的味道一刺激,就来了点兴趣。她舀起一勺胡辣汤吹了吹,急急地喝了一口,差点烫到舌头。但同时胃里被那股暖而辣的味道一刺激,如同打通任督二脉,胃口忽然大开。
林然然再喝一口,这下可尝出味道来了。香,咸,辣,麻,还有地瓜粉稠而滑溜的滋味儿,加上汤里头切得细细的食材,一碗汤吃得林然然头都不想抬,直接又叫了一碗。
那服务生拿个大勺子给林然然又打满了一碗,笑道:“姑娘,你胃口还挺大。”
“这个好喝。”林然然不吝赞美。
服务生顿时十分高兴:“那是,咱们这儿可是百年老店,公私合营!”
坐在林然然旁边的一桌客人还点了几根油条,掰开后泡在胡辣汤里吃,吃得呼噜作响,满头大汗。
林然然见状也要了一根油条,把油条掰开浸入胡辣汤里。胡辣汤本身的滋味十分霸道浓厚,油条浸透了胡辣汤后,吃起来果然别有一番滋味。
林然然正吃着,就听到隔壁桌几个人说话口音十分奇怪,不是中国的方言,听起来倒像是韩语,不由得仔细侧耳听了听,听到几个思密达后更加确认了。
不过这里怎么会有韩国人?林然然不由得竖起耳朵听起来。
那群人原来是东北的朝鲜族,跟林然然一样是来这儿收柿饼的。富平的柿子和柿饼一样有名,这群朝鲜人每年秋末都要来这儿收柿饼。
林然然想起来了,在后世她曾经听说韩国人十分喜爱柿饼,而且柿饼在韩国还是高档礼品呢。每年的冬天都有大量韩国人到中国来收购柿饼。
林然然恍然大悟:她刚才还担心这些人收了柿子该怎么运走。感情这些人根本不是来收柿子,而是来收柿饼的!
柿饼比柿子好运输,价格也更贵。记得去年冬天供销社曾卖过三百斤柿饼,一斤三块,饶是这样还被内部的关系户抢购一空。
好啊,这下她可要发大财了。林然然心中暗喜,连油条捏在手上都忘了吃,一个劲儿在心里盘算这次的柿饼能让她赚多少钱,顺便竖起耳朵继续听隔壁桌的朝鲜人说话,
隔壁桌的人见林然然是个年轻姑娘,也不把她放在眼里,继续挂啦呱啦收柿饼的事。林然然把价格和收购的方法一一听来记在心里,然后擦擦嘴走了。
林然然先去了招待所。
那个打毛线的前台头也不抬,道:“没房了。”
林然然奇道:“怎么会没房?”
她这两三年到处出差,招待所只有门可罗雀一个客人都没有的时候,哪有客满的时候?
前台翻了个白眼,道:“每年这时候多少人涌到这儿来,房间早满了!”
林然然只得道:“那还有别的地方可住吗?”
前台道:“没有。全县城就这一家招待所!“
富平县本来就小,每年也只有这个时候才热闹,在上头看来,一间招待所完全是绰绰有余。可林然然一个姑娘家,也不能随便找一户人家借宿啊?
于是林然然掏出了一斤挂面。
那前台登时跟变魔术似的,生生在二楼给林然然腾出了一间空房间,还给打满了热水。
林然然跟前台打听:“听说这儿的柿子特别有名,你知道哪儿的柿子多吗?”
“你要倒卖柿饼?”前台的眼神一下警惕起来。
林然然被她的直白呛了一下,干脆掏出自己的介绍信:“我是供销社的采购员,听说这儿的柿饼很好,想采购一批。”
前台刚才就检查过介绍信了,她上下打量了林然然一遍,道:“这么年轻就是采购员了,真有本事。”
林然然有点不耐烦,想着一会儿出门再找人打听,就听前台笑道:“你这可是问对人了。这城里哪家柿饼好,柿饼什么价儿,没人比我更清楚。”
于是林然然上道地又塞了五斤粮票。
通天巷左转第五家。这家门口也晒着柿子,挂着柿子干,跟其他人家看起来没有什么区别。一家人正坐在门口,一对夫妻和三个小孩儿,都拿着小刀削柿子皮。
他们面前放着两个筐,一个筐里放着削好的柿子,一个筐子里放削下来的柿子皮。还有小山一样的新鲜柿子摆在旁边等着处理。
其中最小的孩子也才五六岁,跟小景一样的年纪。小手握着小刀,技术十分娴熟,只见柿子在他手中不断滚动,柿子皮很快就堆在了筐子里,而一个黄澄澄的柿子就削得光溜溜了。
小孩儿抬头,见一个漂亮陌生的姑娘看着自己,叫道:“爸。”
那对夫妻都抬起头来,其中穿着蓝布衫的中年男人站起来,道:“姑娘,有事儿?”
“听说你家的柿饼是全城最好的。”林然然笑道。
“不敢,不敢。”那中年男人喜上眉梢,嘴上却谦虚着,“来,姑娘,坐吧!”
中年男人让孩子们别削了,腾出把小马扎请林然然坐。
他妻子拿起一个红色的火晶柿子递给林然然,笑道:“姑娘,尝一个,我们富平县的柿子可比蜜甜。”
林然然笑着道了声谢,不客气地接过来。
这儿的火晶柿子个头比林然然在临安城吃的小,约莫拳头大,颜色特别红。捏着柿子掰开两瓣,没有预计的汁水流出。
这柿子的水分少,只见里头的果肉也是红色,丝丝缕缕的脉络清晰可辨,软籽晶莹剔透。咬上一口,软稠似蜜,满口溢满了柿子独有的果香,还能嚼到脆脆的软籽。
一个柿子吃完,林然然意犹未尽。下定决心一定要带上许多回家,给弟弟妹妹和谢绯他们尝尝!
中年男人问道:“姑娘,怎么样?”
“好吃,这柿子可真甜!”林然然大力夸赞,“您家的柿饼肯定更好吃!”
中年男人的脸色一下子变了,他眼神闪烁道:“你想吃柿饼,得去供销社买。”
林然然笑着道:“您别担心,我就是供销社的采购员。您看,这是我的介绍信。”
林然然拿出自己的介绍信给中年男人,再次自我介绍一番:“我叫林然然,是临安城供销社的采购员。”
男人仔细看了看信,跟他老婆凑在一起研究了一番上头的大红公章,对林然然的警惕总算打消了。
不过他道:“可我们的柿饼都是县城供销社统一收购的。私底下倒卖……”
林然然笑道:“你们县城供销社的收购价我清楚,一斤八毛五,能有什么利润?”
男人嘴唇嗫嚅了一下。林然然说中了他的心思。
林然然继续道:“我们单位要采购一批柿饼在供销社出售,对质量的要求很高,同时需求量也很大。”
林然然刻意强调了“需求量”三个字。
男人的妻子眼神顿时亮起,忍不住扯了扯丈夫的衣角。男人犹豫不定,问道:”你能出多少价?”
林然然比了个“一”,又比了个“二”。
本文网址:https://www.powenxue11.com/book/16673/259507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wenxue11.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