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节
推荐阅读:甘愿[校园1V1]、春山暮、心跳悖论、季节性症状(1v1)、解脱(年上,1V1,H)、末世欲菟、谋臣、心头血、家族遗传精神病(nph虐)、边界 (婚后,1V1)、
现在找到拉回来也没地方放。
“这几个月我会让人注意木材买卖, 如果买到,直接让人送过来。”
荣伯点头, “这样我就放心了。”
这个新书院关乎叶家村的子孙后代,荣伯自然慎重。
接着荣伯又提了些这几天遇到的问题。
叶君书没有直接帮着做决定,而是从旁提些建议。
杂七杂八的事情说完后,叶君书就开始说自己的事了。
“荣伯, 这是一千两,是建府邸和学院的材料钱和人工费,您先拿着,过段时间我再托人再送部分钱。”
因着这边不方便兑钱,叶君书给的银票都是一百两一张的, 比较好找零。
仔细算算,这一千两也不经花。
他的府邸和学院那边用的材料都要最好的,价格自然昂贵些, 而且这两处占地广阔,不止是建一座宅院这么简单,花费不可少。
人工钱反而是最便宜的,一人一天只需十二个铜板,来帮忙煮食的哥儿一天八个铜板,还有按市场价买的粮食食材,每天总的花费并不算太多。
叶君书估摸着,这一千两勉勉强强,可能还差了点。
不过最大头的买贵重木材是叶君书这边直接买的话,应该差不多。
叶君书自然不好一次性给够,并不是不信任荣伯,而是怕荣伯身负巨款的事万一哪天走漏风声,有人铤而走,反而是场祸事。
给这一千两,还是因为前期花费更多,荣伯去定材料要先给定金什么的,不用多久就能花出去。
到中期,主要就是人工费了。
叶君书将自己的打算跟荣伯说了下,荣伯心里盘算了会儿,的确如叶君书所说,便大方的收下,还按了按前襟。
乖乖!荣伯咂咂嘴,他一把年纪了,还是第一次见这么多钱。
不过他好歹是一村之长,稳住。
不过,“子舟啊,建学院的钱不能都你来出,我们村里也组织捐一笔,刚忘了跟你提,咱们新建学院的消息传出去,已经有好些个上次来参加宴席的乡绅富贾派人来问接不接受捐赠了。”
荣伯想了想,他们这里建大学院,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造福的可不仅仅是他们叶家村,整个丰城县都是受益无穷。
他们家子舟,才做官多久,接二连三的出那么多银子,子舟还没说什么,他就心疼坏了,就是再有钱也不能这么花着,哪怕是做好事,不能什么都子舟一人担着。
这可是他们叶家村的大事,可叶家村不仅仅只有子舟一人。
荣伯把子舟当成村里的骄傲,但可不想因此理所当然的什么都让他来付出。
如果什么都让子舟来,长此以往,村里人会产生习惯性依赖,而他们整个村子都会成为子舟的负担。
当村里人觉得什么都理所当然,一旦子舟往后不再这般付出,换来的是永无止境的怨言,到那时,他们村子离衰落就不远了。
“这一千两,主要用于你的府邸,如果还有剩下,就再投入到学院的建设中,至于其他银钱……”
荣伯觉得如果接受各方馈赠,挺好的,只是就怕到时学院就不属于他们叶家村了。
叶君书稍一思索,就明白荣伯的用意,他暗叹果然姜还是老的辣,是他思虑不周了。
叶君书只一心想着造福家乡,一时忘了这一层。
至于荣伯说的捐赠,叶君书觉得这样挺好。
而荣伯担忧的学院归属问题……叶君书还没见过别人捐赠后还能改变捐赠对象所有权的事。
叶君书说道:“接受各途径捐赠是个不错的方法,我建议到时由江县令出面组织捐赠,到时和县令一起合理安排分配这些资金。当然,由始至终,学院的所有权还是我们叶家村的。”
“至于捐款的善心者,我们也不亏待,就根据捐赠额的大小,免费提供一名到十名的入学名额,这个名额什么时候都有效。”
叶君书对这家书院将来名扬天下迷之自信,到时这个名额,千金难买。
荣伯经叶君书这么一说,茅塞顿开。
“对,就这么办!”
叶君书笑眯眯的点头,“晚点我写个具体计划,给你作参考。”这样就确保万无一失了。
“好,麻烦子舟了。”
说完这个,叶君书又提起祭田的事,他准备再捐一笔,买祭田,剩下的做公中费用。
既然建院的钱不用他全部出资,那他手里的余钱就多了。
“荣伯,咱们叶氏的祠堂,是不是该修建一下。”
将祠堂修得更气派些,这可是他们宗族的大事。
荣伯想了想,道,“不急,年后再说。”他们村子最近都忙不过来,再修建祠堂,就更加了。
而且此等大事,也要和叶氏其他长辈商议,不是说修建就修建的。
叶君书就这么提一嘴,荣伯心里有数就行。
叶君书想到自己的打算,就说道:“对了,荣伯,我们决定两日后启程回京。”
“这么快?”荣伯吃惊极了,不是说有一个月都假期吗?这还没到一个月就要走了?
“也不算快了,提前几天回程,时间上会宽裕些,无需这么赶。”
叶君书仔细琢磨了好些天,他觉得阿玙有五成可能是有了,虽然这几天又没什么异常了。
但前些天的反常给他留下太深刻的印象。
不过阿玙现在什么反应都没有,叶君书也不敢贸然提看大夫,他担心万一是他想多了呢!
而且阿玙有多想要个孩子,他一清二楚。
只不过他怕给阿玙太多压力,当做不知道而已。
他觉得以阿玙的性子,他的宽慰反而更让对方有压力。
如果他说出自己的猜测,到头来却是一场笑话,那阿玙该多失望。
叶君书可不想让阿玙失落难过。
荣伯知道叶君书是有成算的,之所以改变行程,肯定是有其他事。
荣伯也不多问,只道:“我回去跟你伯姆说下。”
既然决定提前走,那么一些土特产就要开始准备起来。
原本时间还很充裕,可以慢慢收拾,这会儿时间压缩,那就得紧赶慢赶了。
荣伯身揣巨款离开后,叶君书便找了李玙,对他道:“阿玙,我刚和荣伯说了我们过两日走。”好吧,叶君书在话说出口前,还没提前跟家里人商量过。
李玙虽然意外,但还是点头。
还有两天的缓冲时间,不算太赶,提前回去也好。
万一路上突发情况耽搁个一两天,时间还很充裕。
荣伯虽没刻意宣扬,但叶君书一家两日后要回京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似的飞出去,没多久,全村人都知道了。
明阿姆急急忙从外头奔进来,满头大汗,气喘吁吁的,一看就是盯着烈日跑过来的。
“子舟……舟小子诶!我刚听外面说你要走了?不还有七天假期吗?”他可算得好好的,距离叶君书一家回来还差七天才满一个月,这说明不还有七天假吗?
乍一听,他还以为自己记错了。
但此刻冷静下来,他深信自己没有记错!
叶君书不好意思道:“抱歉,明阿姆,我这也是临时决定的。”
明阿姆也是急了那么一会儿,他了解叶君书,知道他肯定是有事才临时变卦的。
得到肯定回复后,明阿姆又迅速转身走了,风风火火的,叶君书还没来得及多解释几句。
明阿姆走得匆忙,自然是赶紧准备好吃的去了。
孩子们得到自己要离开的消息,自然是依依不舍,然后就抱着自己的一大堆玩具跑出去送给小伙伴了。
不到一个月都时间,孩子们几乎天天一起去上树下河玩游戏,早已建立深厚的情谊。
眼看他们就要离开,孩子们自然依依惜别。
叶君书自是和荣伯确认最后的工作,待全部都交待完后,他们也到了回京的日子。
回来时大包小包的,回去依然是大包小包的。
乡亲们盛情难却,他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他们最好的。
叶君书拒绝哪个都说不过去。
要么全收,要么全不收。
当然最终的结果是全收了。
不是什么贵重物品,都是自家产出的。
他们离开那天依旧艳阳高照。
乡亲们基本都出来相送,秦耀良抱着孩子,看看这个看看那个。
离别总是让人惆怅。
不少感性的人悄悄抹起了泪。
叶君书对明阿姆道:“小致年底就要入京,明阿姆你要进京吗?到时我让人接你”
明阿姆亦是好久没见小儿子了,只是家里离不开他太久,而且上京那种地方,他一听就觉得一阵阵惧意。
他已经是含饴弄孙的年纪,但是这辈子还没出过丰城县,让他去上京,他是不敢的。
于是明阿姆便拒绝了,“光小致就够麻烦了,哪好再麻烦你们,再说家里小孙子离不开我。”他大儿子给他添了三个孙儿,都还小,明阿姆要在家带孙儿。
叶君书没能说服明阿姆,只得作罢。
视线落在秦耀良身上,“师兄,村里孩子就靠你了。”
秦耀良摆摆手,“你放心吧。”
然后又道:“以后回来再聚,或者等我有时间就进京找你。”
话是这么说,但秦耀良清楚,下次见面,说不定又是一番光景了。
“好,一言为定。 ”
“这几个月我会让人注意木材买卖, 如果买到,直接让人送过来。”
荣伯点头, “这样我就放心了。”
这个新书院关乎叶家村的子孙后代,荣伯自然慎重。
接着荣伯又提了些这几天遇到的问题。
叶君书没有直接帮着做决定,而是从旁提些建议。
杂七杂八的事情说完后,叶君书就开始说自己的事了。
“荣伯, 这是一千两,是建府邸和学院的材料钱和人工费,您先拿着,过段时间我再托人再送部分钱。”
因着这边不方便兑钱,叶君书给的银票都是一百两一张的, 比较好找零。
仔细算算,这一千两也不经花。
他的府邸和学院那边用的材料都要最好的,价格自然昂贵些, 而且这两处占地广阔,不止是建一座宅院这么简单,花费不可少。
人工钱反而是最便宜的,一人一天只需十二个铜板,来帮忙煮食的哥儿一天八个铜板,还有按市场价买的粮食食材,每天总的花费并不算太多。
叶君书估摸着,这一千两勉勉强强,可能还差了点。
不过最大头的买贵重木材是叶君书这边直接买的话,应该差不多。
叶君书自然不好一次性给够,并不是不信任荣伯,而是怕荣伯身负巨款的事万一哪天走漏风声,有人铤而走,反而是场祸事。
给这一千两,还是因为前期花费更多,荣伯去定材料要先给定金什么的,不用多久就能花出去。
到中期,主要就是人工费了。
叶君书将自己的打算跟荣伯说了下,荣伯心里盘算了会儿,的确如叶君书所说,便大方的收下,还按了按前襟。
乖乖!荣伯咂咂嘴,他一把年纪了,还是第一次见这么多钱。
不过他好歹是一村之长,稳住。
不过,“子舟啊,建学院的钱不能都你来出,我们村里也组织捐一笔,刚忘了跟你提,咱们新建学院的消息传出去,已经有好些个上次来参加宴席的乡绅富贾派人来问接不接受捐赠了。”
荣伯想了想,他们这里建大学院,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造福的可不仅仅是他们叶家村,整个丰城县都是受益无穷。
他们家子舟,才做官多久,接二连三的出那么多银子,子舟还没说什么,他就心疼坏了,就是再有钱也不能这么花着,哪怕是做好事,不能什么都子舟一人担着。
这可是他们叶家村的大事,可叶家村不仅仅只有子舟一人。
荣伯把子舟当成村里的骄傲,但可不想因此理所当然的什么都让他来付出。
如果什么都让子舟来,长此以往,村里人会产生习惯性依赖,而他们整个村子都会成为子舟的负担。
当村里人觉得什么都理所当然,一旦子舟往后不再这般付出,换来的是永无止境的怨言,到那时,他们村子离衰落就不远了。
“这一千两,主要用于你的府邸,如果还有剩下,就再投入到学院的建设中,至于其他银钱……”
荣伯觉得如果接受各方馈赠,挺好的,只是就怕到时学院就不属于他们叶家村了。
叶君书稍一思索,就明白荣伯的用意,他暗叹果然姜还是老的辣,是他思虑不周了。
叶君书只一心想着造福家乡,一时忘了这一层。
至于荣伯说的捐赠,叶君书觉得这样挺好。
而荣伯担忧的学院归属问题……叶君书还没见过别人捐赠后还能改变捐赠对象所有权的事。
叶君书说道:“接受各途径捐赠是个不错的方法,我建议到时由江县令出面组织捐赠,到时和县令一起合理安排分配这些资金。当然,由始至终,学院的所有权还是我们叶家村的。”
“至于捐款的善心者,我们也不亏待,就根据捐赠额的大小,免费提供一名到十名的入学名额,这个名额什么时候都有效。”
叶君书对这家书院将来名扬天下迷之自信,到时这个名额,千金难买。
荣伯经叶君书这么一说,茅塞顿开。
“对,就这么办!”
叶君书笑眯眯的点头,“晚点我写个具体计划,给你作参考。”这样就确保万无一失了。
“好,麻烦子舟了。”
说完这个,叶君书又提起祭田的事,他准备再捐一笔,买祭田,剩下的做公中费用。
既然建院的钱不用他全部出资,那他手里的余钱就多了。
“荣伯,咱们叶氏的祠堂,是不是该修建一下。”
将祠堂修得更气派些,这可是他们宗族的大事。
荣伯想了想,道,“不急,年后再说。”他们村子最近都忙不过来,再修建祠堂,就更加了。
而且此等大事,也要和叶氏其他长辈商议,不是说修建就修建的。
叶君书就这么提一嘴,荣伯心里有数就行。
叶君书想到自己的打算,就说道:“对了,荣伯,我们决定两日后启程回京。”
“这么快?”荣伯吃惊极了,不是说有一个月都假期吗?这还没到一个月就要走了?
“也不算快了,提前几天回程,时间上会宽裕些,无需这么赶。”
叶君书仔细琢磨了好些天,他觉得阿玙有五成可能是有了,虽然这几天又没什么异常了。
但前些天的反常给他留下太深刻的印象。
不过阿玙现在什么反应都没有,叶君书也不敢贸然提看大夫,他担心万一是他想多了呢!
而且阿玙有多想要个孩子,他一清二楚。
只不过他怕给阿玙太多压力,当做不知道而已。
他觉得以阿玙的性子,他的宽慰反而更让对方有压力。
如果他说出自己的猜测,到头来却是一场笑话,那阿玙该多失望。
叶君书可不想让阿玙失落难过。
荣伯知道叶君书是有成算的,之所以改变行程,肯定是有其他事。
荣伯也不多问,只道:“我回去跟你伯姆说下。”
既然决定提前走,那么一些土特产就要开始准备起来。
原本时间还很充裕,可以慢慢收拾,这会儿时间压缩,那就得紧赶慢赶了。
荣伯身揣巨款离开后,叶君书便找了李玙,对他道:“阿玙,我刚和荣伯说了我们过两日走。”好吧,叶君书在话说出口前,还没提前跟家里人商量过。
李玙虽然意外,但还是点头。
还有两天的缓冲时间,不算太赶,提前回去也好。
万一路上突发情况耽搁个一两天,时间还很充裕。
荣伯虽没刻意宣扬,但叶君书一家两日后要回京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似的飞出去,没多久,全村人都知道了。
明阿姆急急忙从外头奔进来,满头大汗,气喘吁吁的,一看就是盯着烈日跑过来的。
“子舟……舟小子诶!我刚听外面说你要走了?不还有七天假期吗?”他可算得好好的,距离叶君书一家回来还差七天才满一个月,这说明不还有七天假吗?
乍一听,他还以为自己记错了。
但此刻冷静下来,他深信自己没有记错!
叶君书不好意思道:“抱歉,明阿姆,我这也是临时决定的。”
明阿姆也是急了那么一会儿,他了解叶君书,知道他肯定是有事才临时变卦的。
得到肯定回复后,明阿姆又迅速转身走了,风风火火的,叶君书还没来得及多解释几句。
明阿姆走得匆忙,自然是赶紧准备好吃的去了。
孩子们得到自己要离开的消息,自然是依依不舍,然后就抱着自己的一大堆玩具跑出去送给小伙伴了。
不到一个月都时间,孩子们几乎天天一起去上树下河玩游戏,早已建立深厚的情谊。
眼看他们就要离开,孩子们自然依依惜别。
叶君书自是和荣伯确认最后的工作,待全部都交待完后,他们也到了回京的日子。
回来时大包小包的,回去依然是大包小包的。
乡亲们盛情难却,他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他们最好的。
叶君书拒绝哪个都说不过去。
要么全收,要么全不收。
当然最终的结果是全收了。
不是什么贵重物品,都是自家产出的。
他们离开那天依旧艳阳高照。
乡亲们基本都出来相送,秦耀良抱着孩子,看看这个看看那个。
离别总是让人惆怅。
不少感性的人悄悄抹起了泪。
叶君书对明阿姆道:“小致年底就要入京,明阿姆你要进京吗?到时我让人接你”
明阿姆亦是好久没见小儿子了,只是家里离不开他太久,而且上京那种地方,他一听就觉得一阵阵惧意。
他已经是含饴弄孙的年纪,但是这辈子还没出过丰城县,让他去上京,他是不敢的。
于是明阿姆便拒绝了,“光小致就够麻烦了,哪好再麻烦你们,再说家里小孙子离不开我。”他大儿子给他添了三个孙儿,都还小,明阿姆要在家带孙儿。
叶君书没能说服明阿姆,只得作罢。
视线落在秦耀良身上,“师兄,村里孩子就靠你了。”
秦耀良摆摆手,“你放心吧。”
然后又道:“以后回来再聚,或者等我有时间就进京找你。”
话是这么说,但秦耀良清楚,下次见面,说不定又是一番光景了。
“好,一言为定。 ”
本文网址:https://www.powenxue11.com/book/13761/205646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wenxue11.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