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节
推荐阅读:华娱之实绩为王、神豪从随心所欲开始、大明汉王、我在西伯利亚打地鼠、重燃青葱时代、得分第一、从庆余年开始天道酬勤、1977:开局相亲女儿国王、离婚后,我继承了游戏里的财产、我就是你们的天敌、
“这跟我有关系吗?”李弘翻阅了下文书,看不出来李旦这个胖子家里的奴婢,在三人之中竟然是最多的,但竟然还是要走之人最少的。
“这……”几人互相望了一眼,不知道李弘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三省制法令之后,如果地方官府做不到,那是地方官府以及道御史、大理寺以及六部之责,我一个皇帝,没事儿天天为这些小事儿操心吗?”李弘拄着下巴,看了看恒彦范说道。
“这……”恒彦范神色难看,听到陛下第一句话时,他就已经料到了,陛下向来是定好了方向之后,交由臣子们打理,很少会是亲力亲为。
虽然说这也是一种拉拢臣子,给予朝臣信任的一种手段,但这种手段,在用多了之后,特别是陛下给的差事儿,每每都是相当棘手后,朝臣们总感觉这并非是陛下的信任,而是把他们架上火堆上烧烤而已。
“是,臣定当不负陛下圣心,定会把此事儿办理妥善。”恒彦范即便是想要说什么,也没办法开口了,谁让自己是户部尚书呢,而这又是他这个尚书的份内事儿。
“那这就是你们的表态了?”李弘拿起手里的文书,在几人面前晃了晃问道。
“是啊皇兄,我敢保证,在我们五人之前,肯定还没有人如此旗帜鲜明的支持您,所以,算起来,我们五人,可是第一批、第一时间站出来支持你的。而且来时我们已经放出风了,权利支持皇兄你的奴制改革,所以……你看是不是奖赏下我们几人?”李旦看着李弘悠然自得的样子,立刻嘿嘿笑着开始要好处。
最近太乙城他自己的作坊缺钱缺的厉害,原本任何时候要钱给钱、要人给人的白纯,如今因为母后的旨意,并不像从前那般痛快了,所以一文钱恨不得掰成两半花的李旦,如今都快要穷死了。
而且他府里的奴婢本身就多,本以为通过奴制一事儿,可以让一大部分人离去,如此也可以省下一笔不小的开支,谁知道愿意走的才那么几个人,这让李旦一下子失去了节省财政的信心,只好现在厚着脸皮找李弘要钱了。
“奖赏?”李弘看着就连恒彦范脸上都带着希冀的样子,嘿嘿笑了下说道:“行,没问题。那就这样吧,奴制改革的法令,刚刚你们说的头头是道,而且也指出了其中弊端,那么就由你们来完善法令,并监督这法令实施以及奴制改制的过程吧。对,不用互相望来望去的,就你们五个,至于大理寺跟御史台,包括国子监还是弘文馆出多少人,需要谁,你们自己跟他们沟通吧,当然,实在不行了,就再来找朕,朕自会给你们做主。怎么样儿?”
“这……这也算奖赏?”李旦眼珠子都快被李弘的决定,惊讶的掉到地上了,自己是来要钱的,不是来要权的,这怎么能行,自己如今被皇兄压榨的都快没有自己的时间了,如果再兼了这个修法令,自己可就真没有私人时间了。
“怎么?雷霆雨露俱是君恩难道就是说说而已吗?”李弘正犯愁找那些人来修法令,既然有人撞上来了,那么自己也就没有必要客气了不是。
许彦伯同样是一脸苦相,有些难为的看了看左右几个人,而后又祈求的望向了李弘,但不等他说话,就被李弘抢白道:“国子监里的学子、先生,应该会更容易懂的如何完善法令,何况这些年,我大唐律令的漏洞,都是由你们国子监跟崇文馆等等补上的,所以你根本没有理由推辞不是?”
“是,陛下说的是,臣并未推辞。只是……只是……”许彦伯有些为难的再次看了看左右,吞吞吐吐欲言又止的:“陛下,能不能让臣单独向您禀奏……”
“就在这儿说吧,又没有外人,你国子监还能有什么秘密不成?”
“不是,是……是臣的家事儿。”许彦伯的脸上开始变得尴尬了起来,一脸无奈地说道。
李弘脸上的笑容更浓了,虽然没有完全猜中,但也约莫猜到了几分,不由得想起前些日子,恒彦范跟自己说的,许彦伯惧内一事儿了。
“哪个臣子在朕的面前能有家事儿?就在这儿说,就现在说,你们想不想听?”李弘望着李旦几个点头入啄米的王爷问道。
恒彦范则是一脸了然于胸的样子,不用猜他都知道许彦伯要说什么,今日本来他就是被赶鸭子上架,没跟县主李楚媛商议,便私自同意了奴制,并献上自己家里奴婢的名册。
既然在陛下跟前立了军令状,他许彦伯回去之后就得执行,但县主李楚媛可不是好惹的,那可是为数不多的,能够任意时间进出皇宫的皇亲国戚,何况还有着老纪王在身后撑腰,就是借许彦伯十个胆子,他也不敢跟李楚媛对着干。
所以此时有苦难言、尴尬不已的许彦伯,不用猜想就知道,这货指定是希望陛下出头,替他解决家庭矛盾,跟李楚媛向他发难的。
“这事儿我管不了,这还真是你们的家事儿,自己看着办吧。”李弘一推六二五,极其不负责任地说道。
而了解真相后的李旦跟李哲,甚至包括李贤,都已经开始笑的前俯后仰,喘着粗气的开始拿许彦伯来打趣了。
被众人知晓自己的窘境后,许彦伯的脸色更加尴尬了,通红之中带着局促,眼前的人没有一个自己能够惹得起的,唯一惹得起的还是恒彦范。
可刚刚就被恒彦范摆了一道,说出了自己惧内以及尴尬的原因,现在想要立刻扳回一城是不可能了,于是只好继续求助的看着李弘说道:“陛下,今日正好县主李楚媛也在皇宫,听说是来看望皇太后的,所以臣请求陛下,无论如何也要帮臣度过眼前这一道难关。”
许彦伯不敢想象发飙后的李楚媛,会给自己造成什么样儿的人身伤害,经历过一次后,他就绝对不想再经历第二次了。
而且,这也是身为皇家宗亲驸马的悲哀,相比较于强势的公主、郡主与县主,做驸马的就得有怕老婆这个习惯,不然的话,到最后吃亏的依然还是自己。
“她来宫里干什么?前几日不是刚来过吗?”李弘虽然不怕李楚媛,但也知道,成亲后的李春媛与少女时代简直是判若两人,用母老虎来形容绝对是毫不为过。
“臣也不知道,臣是在进宫的时候碰见的,顺便问了一句后才知道的。”许彦伯望着眼前唯一的救命稻草,这个时候,能够救他的,唯有眼前的陛下了。
“那她知道你……把府里的奴婢名册,以及占有的田地都上交朝廷的事情吗?”李弘这一次问的有些小心翼翼。
毕竟,他有些害怕,是不是李楚媛已经知道了,所以选择这个时候进宫,是找母后来主持公道的?毕竟母后在这一事儿上,也不算是支持自己的,最起码不是很热衷自己改制这一块儿的。
“好像……好像知道吧。”许彦伯敬畏地说道,如今已经是站在悬崖峭壁的旁边了,是绝处逢生还是死无葬身之地,就看陛下的一念之间了。
第974章 华夷之辨
在任何时代,做任何事情,基本原理都是一样的。
如果想要推动一件事情的发展,那么就必须要有第一批支持自己的人,给更多的人做出表率,而后再产生连锁效应,从而让更多的人来支持自己。
自然,李弘想要做的事情,第一时间需要得到支持的便是朝堂众臣,而后才是皇宫内坐镇的龙妈、皇室宗亲以及豪门世家等等,到了最后,才是一直被统治者挂在嘴上,但却从不记在心上的百姓。
在李弘看来,奴制的改革绝对是不可能一步到位的,而且他也没有天真的抱着那份希望,即便是以长安、洛阳等地为首的地方,能够完全把土地资源给予改制后的奴隶,也不代表其他偏远地方,在朝廷鞭长莫及的情况下,能够像长安、洛阳一样得到彻底的改善。
所以,在他的预料之中,随着奴制的改革,从最起码的解放奴制的自由与户籍后,恐怕在地方会涌现出一批批雇农。
而会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不外乎是解放后的奴制缺乏耕种工具,以及因为田地较少的缘故,所以不得不为了生活而去依附于地方豪强,而后打长、短工。
不过即便是出现这样的情况,对于李弘来说也是有意义的一步,最起码,自己最初的目的,让所有人拥有自己生命的自主权利,这个目的达到了就好。
至于接下来的,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的暴露慢慢改善罢了。
李楚媛的事情,因为母后武媚的从中调和,加上老纪王叔的参与,使得李楚媛闷闷不乐的同时,也不得不认命。
更何况,她本身并不是很在乎奴婢的多少与田地的多少,更多的在乎的是,她县主的家庭地位跟威信,岂能容许彦伯挑衅?
不过那些都是家事儿,李弘还是武媚,都没有去理会的必要,毕竟连纪王叔听到他亲闺女到底是因为什么不满后,嗖的一溜烟儿,就跑的没影儿了,老胳膊老腿的比往常利索多了。
李令月自然是最早知道此事儿的,毕竟,《坊间天下》由她负责,所以李弘的意思最早明白的,理解最为透彻的,也是她李令月跟上官婉儿二人。
皇室宗亲跟朝堂众臣这两块难啃的骨头,在皇室里面拥有较高威信的纪王李慎明确支持后,便不再有任何阻力。
朝堂之上,三省六部的官员,在自己的上司已经无条件支持陛下的改制后,立刻也开始积极响应,所以这两块儿在李弘看来,最容易出现阻挠的地方,却是超乎想象的顺利。
即便是连龙妈武媚,在看到自己亲自拿到她蓬莱殿的群臣跟皇室宗亲的奏章后,也是满意的拍着奏章,连叹:难得、难得、难得啊。
“陛下……”汪楼敬畏的看着跟皇太后说话的大唐皇帝,欲言又止了好几次后,最终还是开口道。
“怎么?还没走?”李弘坐在武媚的对面,看了一眼比起从前来,已经不怎么太惧怕自己的汪楼问道。
“没走,如今在宣政殿内,放出话来了,见不到陛下,他们便不离开。”汪楼小心翼翼的斟酌着用词说道。
“你这是躲谁呢,躲到我这里来了?我还道你心怀孝心,所以才陪本宫在这蓬莱殿无所事事的坐了一上午呢。”武媚看了一眼汪楼,而后淡淡地说道。
“我一堂堂皇帝,在大唐我还用躲着谁?如果要说有,也就只有母后您了。”李弘挥挥手,让汪楼离开吧,那几个老家伙爱坐着就让他们坐着吧,大不了明日朝会不开了就是。
汪楼作势欲走,但却被武媚的话语留住了:“到底是什么人在宣政殿等他?因为什么事儿,知道吗?”
“回皇太后,是……”
“孔颜两家的两个老头儿,孔渊跟颜育徳,好像还有几个跟颜育徳差不多岁数的,鸿儒大贤的几个老家伙,不知道找我什么事儿。”李弘自己揉了揉有些难受的太阳穴说道。
“他们?那颜育徳如今不得八十多岁九十了?”武媚放下手里刚才李弘让她看的奏章,仔细的算了说道。
“可不是,你说这样的人不在家里颐养天年,跑到朝堂之上……”
“是因为奴制?还是其他?”武媚打断李弘的抱怨问道。
“不知道,但我估计奴制跟其他两者都有。来您这之前,听花孟念叨了几句,要辩什么华夷之辨,这都是什么时代了,还想要老调重弹。”李弘摇着头,他才不会傻乎乎的跟这些老古董去辩什么德治、仁政呢。
那玩意儿在大唐就没有流行过,现如今随着大唐疆土稳固辽阔之后,在五姓七望瓦解冰消后,地域形态又成了一个尖锐的矛盾,所以这几个老古董,看不惯中原以外以华夏文明正统自居,便想着固守中原。
这与自己这些年的策略完全是背道而驰,自己这些年的扩充,为的就是抛开他们那儒家的华夷之辨,而后让更多人以大唐文明自居,从而让大唐影响力变得更大,跟他们不是一路人,所以也就没必要见他们。
华夷之辨在先秦甚至是大汉时期,确实是促进了中原文化的发展与传播,但在中国近代史上,却是成了一个走向现代化的障碍,要不然闭关锁国、坐井观天的那些朝代跟人士,又怎么会无知的生出莫名其妙的优越感。
华夷之辨,区别华夏与蛮夷。华夏族群居于中原,为文明中心,而周边则较落后,因此逐渐产生了以文明礼义为标准,进行人群分辨的观念。
《春秋左传正义·定公十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区分人群以文化和文明程度,而不以种族,合于华夏礼俗文明者为华,或称夏、华夏、中国人。不合者为夷,或称蛮夷、化外之民。
东周末年,诸侯称霸,孔子着春秋大义,提出尊王攘夷,发扬文化之大义。如楚国自称蛮夷,其后文明日进,中原诸侯与之会盟,则不复以蛮夷视之。而郑国本为诸夏,如行为不合义礼,亦视为夷狄。
武媚看着李弘不耐烦,以及很不待见的样子,仔细的琢磨了下还是说道:“以我大唐如今的形式来看,这样岂不是挺好吗?教化万民之责,本应在我大唐,区分华夏与蛮夷,留住我华夏之文明……”
“那玩意儿有什么用?儿臣这些年让儒家走出去,便是让更多人的异域番邦诸部落被儒家祸害,从而把这样的思想,根种于他们的思想跟血脉中,可不能我这个统治者也被他们忽悠了不是?”李弘愤愤不平,自己好不容易打出来现在的局面,眼看着到了收获的季节了,这几个老东西就赶紧跑出来,也不知道是想分一杯羹,还是觉得自己把他们儒家思想给传播出去了,所以心疼的跑过来找自己,希望收回成命了。
武媚显然并没有像李弘一般,知晓后世对于儒家文化的评判,所以在她看来,如今四海升平,即便是安西、安东、安南等等地方,异域番邦诸部落皆是大唐百姓,共尊李弘为帝。
那么这个时候,如果把华夏与蛮夷在自己家里区分开,岂不是也能够更好的统治与管理?毕竟,儒学、佛教、道教也算是立国之根本,如此大肆传播,会不会被他人所用?
“儿臣要的便是融合,便是认同,要的是真正的大一统。儒学并不是鼓励性的传播文化,不能在一片土壤上给他们建立一个保护伞,而应该是像这些年一样走出去,文化的认同与融合,才是我大唐真正统治的根本。”李弘无奈的叹口气,连龙妈都看不透这一层的话,整个民族经过自己这些年的努力,如果不坚守的,恐怕可就是真的没救了。
想想上一世的美帝,再想想儒家的二百五德行,完全是两个正反面。
美帝愿意把他们的文学、文化、民主、法律、自由、平等、权利等等拿出来共享于全世界,企图以他们强大的经济、文化来征服整个世界,所以他不在乎这些所谓的文化被他人学以致用。
这种看似大方的近乎不设防的态度,难道真的说明美帝就像是一个圣人,一个善者吗?
不,他们只是给我们灌输他们的文化,甚至愿意强加于人,可他们关乎到绝对安全,高精端的东西,他们怎么就不拿出来共享呢?
与之相反的则是儒家,他们不愿意把自己的书籍、注解送与他人,甚至当成了宝贝似的不轻易示人,但对科技一样的东西,在他们眼里所谓的奇技淫巧,却是愿意大方的送人。
这种败家的行为,在李弘看来才是真正的败家,而李弘之所以把五姓七望瓦解的瓦解,赶出中原的赶出中原,便是在效仿美帝,让大唐的文化在周边得到认同,从而影响他们自认为是自己的文化。
文化的统战远比铁骑、马槊的杀伤力大的多,哪怕是以后大唐灭亡了,想必那些接受了华夏文化的异域番邦诸部落,也会认同他们的文化乃是华夏文化,这比国的概念更让李弘愿意去追求。
第975章 回忆杀
母子两人坐在蓬莱殿内大眼瞪小眼,武媚无法说服李弘前往宣政殿,而李弘的解释,也让他龙妈依然是一头雾水。
虽然武媚相信李弘的决定不会有错,这么多年来,李弘所有的决策,事实证明都是对的,甚至在当时根本看不到任何一点儿对的痕迹跟希望,甚至是完全没有一丝一毫的弊端征兆、看似极为合理的机制,都被他极为有预见性的在弊端征兆出现之前改正了。
就像是一个仿佛能够预知任何事情的神仙一样,很多时候李弘都是在她看来,突然就莫名其妙、不合常理的做出一些事情来,看起来完全是无迹可循、心血来潮,但最终却是极为的正确。
“那你就打算一直这么躲在我蓬莱殿里不见人了?”武媚伸脚踢了踢坐在对面,昏昏沉沉快要睡着了的李弘问道。
“嗯?没啊,李哲跟李旦去了,还有李贤,让他们先去试试……”李弘直起身子,最近锻炼的有点儿多,天天起的太早、睡的太晚,有点儿精神不济了。
“别指望我俩了,我俩刚进宣政殿,没几句话就被人问的哑口无言,灰溜溜的跑出来了。”李哲跟李旦,跟在汪楼的身后走到武媚的跟前行礼后,看着一脸困顿的李弘说道。
“堂堂国子监前祭酒?你连半个时辰都撑不了?那些老东西估计你跟他说上半个时辰的话,一个个都会累的打瞌睡吧?怎么你还不如他们?”李弘挑了挑眉毛,有点儿不满李哲跟李旦。
按理说他们两人的圣贤之书比自己要熟读了很多吧,混也能混个个把时辰,让那些老家伙们精力不济了,知难而退吧。
“当初那些早就还给先生了,我说他们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这倒好,他们也说有自己的见解,名为微言大义。而且华夷之辨如今已经被他们摒弃了,开始讲君臣大义了。总之,我都听的脑瓜子疼,现在人还是有些蒙圈。”李旦跟李哲在李弘旁边坐下后抱怨道。
“十二典籍我现在连名字都说不全,还怎么跟他们辩?人家可是熟读儒学十二典籍的,恐怕我说一句话,人家都知道出自哪本书,第几页面。真的辩不过他们,人家胡子一翘,两眼一瞪,我也不敢惹,万一哪个在宣政殿上因为言语而一命呜呼了,你还不得把罪名全扣我头上。”李哲面对李弘的目光,也是直摇头。
他们如今的心思跟注意力,压根就不在那些圣贤之书上,让他们跟那些八九十岁的老古董辩论,人三言两语就能把他们打发了。
“我本来想跟他们论电的能量、火车为什么不用马拉就能自动跑,煤炭与蒸汽之间的关系,热量如何转换为动能,电的正负极、发电机、变压器,燃煤如何产生电,啥叫发动机?但人家一句: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正所谓君子不器。所以……”
“神特么的君子不器,这就是胡搅蛮缠!这就是好高骛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没有技术拿毛线平天下啊?”李弘气的噌一下从沙发上站了起来,但瞬间便被他母后一眼给瞪的又坐了回去。
“可那孔渊还说了,说:君子不器,即君子不会成为他人的工具,成为他人工具的人不是君子。君子不会被人利用,被人利用的人不是君子。还说什么子曰:君子应当博学多识,具有多方面才干,不只局限于某个方面。”
“神特么的全才!这世上哪有那么多全才,全才是靠嘴说的吗?他孔子倒是全才一个啊?对社会发展、生产力倒是做出一些贡献啊,老是围绕着人做什么学问?研究透人、研究透形而上者谓之道,这特么的能当饭吃,还是能特么的把老百姓肚子填饱?吃饱了没事儿干就是,有空研究人,不如找找这个社会的弊端,说不准我还能看得起他们一些!”刚刚到的茶水刚端起来又急忙气呼呼的放下,太烫了。
“这……”几人互相望了一眼,不知道李弘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三省制法令之后,如果地方官府做不到,那是地方官府以及道御史、大理寺以及六部之责,我一个皇帝,没事儿天天为这些小事儿操心吗?”李弘拄着下巴,看了看恒彦范说道。
“这……”恒彦范神色难看,听到陛下第一句话时,他就已经料到了,陛下向来是定好了方向之后,交由臣子们打理,很少会是亲力亲为。
虽然说这也是一种拉拢臣子,给予朝臣信任的一种手段,但这种手段,在用多了之后,特别是陛下给的差事儿,每每都是相当棘手后,朝臣们总感觉这并非是陛下的信任,而是把他们架上火堆上烧烤而已。
“是,臣定当不负陛下圣心,定会把此事儿办理妥善。”恒彦范即便是想要说什么,也没办法开口了,谁让自己是户部尚书呢,而这又是他这个尚书的份内事儿。
“那这就是你们的表态了?”李弘拿起手里的文书,在几人面前晃了晃问道。
“是啊皇兄,我敢保证,在我们五人之前,肯定还没有人如此旗帜鲜明的支持您,所以,算起来,我们五人,可是第一批、第一时间站出来支持你的。而且来时我们已经放出风了,权利支持皇兄你的奴制改革,所以……你看是不是奖赏下我们几人?”李旦看着李弘悠然自得的样子,立刻嘿嘿笑着开始要好处。
最近太乙城他自己的作坊缺钱缺的厉害,原本任何时候要钱给钱、要人给人的白纯,如今因为母后的旨意,并不像从前那般痛快了,所以一文钱恨不得掰成两半花的李旦,如今都快要穷死了。
而且他府里的奴婢本身就多,本以为通过奴制一事儿,可以让一大部分人离去,如此也可以省下一笔不小的开支,谁知道愿意走的才那么几个人,这让李旦一下子失去了节省财政的信心,只好现在厚着脸皮找李弘要钱了。
“奖赏?”李弘看着就连恒彦范脸上都带着希冀的样子,嘿嘿笑了下说道:“行,没问题。那就这样吧,奴制改革的法令,刚刚你们说的头头是道,而且也指出了其中弊端,那么就由你们来完善法令,并监督这法令实施以及奴制改制的过程吧。对,不用互相望来望去的,就你们五个,至于大理寺跟御史台,包括国子监还是弘文馆出多少人,需要谁,你们自己跟他们沟通吧,当然,实在不行了,就再来找朕,朕自会给你们做主。怎么样儿?”
“这……这也算奖赏?”李旦眼珠子都快被李弘的决定,惊讶的掉到地上了,自己是来要钱的,不是来要权的,这怎么能行,自己如今被皇兄压榨的都快没有自己的时间了,如果再兼了这个修法令,自己可就真没有私人时间了。
“怎么?雷霆雨露俱是君恩难道就是说说而已吗?”李弘正犯愁找那些人来修法令,既然有人撞上来了,那么自己也就没有必要客气了不是。
许彦伯同样是一脸苦相,有些难为的看了看左右几个人,而后又祈求的望向了李弘,但不等他说话,就被李弘抢白道:“国子监里的学子、先生,应该会更容易懂的如何完善法令,何况这些年,我大唐律令的漏洞,都是由你们国子监跟崇文馆等等补上的,所以你根本没有理由推辞不是?”
“是,陛下说的是,臣并未推辞。只是……只是……”许彦伯有些为难的再次看了看左右,吞吞吐吐欲言又止的:“陛下,能不能让臣单独向您禀奏……”
“就在这儿说吧,又没有外人,你国子监还能有什么秘密不成?”
“不是,是……是臣的家事儿。”许彦伯的脸上开始变得尴尬了起来,一脸无奈地说道。
李弘脸上的笑容更浓了,虽然没有完全猜中,但也约莫猜到了几分,不由得想起前些日子,恒彦范跟自己说的,许彦伯惧内一事儿了。
“哪个臣子在朕的面前能有家事儿?就在这儿说,就现在说,你们想不想听?”李弘望着李旦几个点头入啄米的王爷问道。
恒彦范则是一脸了然于胸的样子,不用猜他都知道许彦伯要说什么,今日本来他就是被赶鸭子上架,没跟县主李楚媛商议,便私自同意了奴制,并献上自己家里奴婢的名册。
既然在陛下跟前立了军令状,他许彦伯回去之后就得执行,但县主李楚媛可不是好惹的,那可是为数不多的,能够任意时间进出皇宫的皇亲国戚,何况还有着老纪王在身后撑腰,就是借许彦伯十个胆子,他也不敢跟李楚媛对着干。
所以此时有苦难言、尴尬不已的许彦伯,不用猜想就知道,这货指定是希望陛下出头,替他解决家庭矛盾,跟李楚媛向他发难的。
“这事儿我管不了,这还真是你们的家事儿,自己看着办吧。”李弘一推六二五,极其不负责任地说道。
而了解真相后的李旦跟李哲,甚至包括李贤,都已经开始笑的前俯后仰,喘着粗气的开始拿许彦伯来打趣了。
被众人知晓自己的窘境后,许彦伯的脸色更加尴尬了,通红之中带着局促,眼前的人没有一个自己能够惹得起的,唯一惹得起的还是恒彦范。
可刚刚就被恒彦范摆了一道,说出了自己惧内以及尴尬的原因,现在想要立刻扳回一城是不可能了,于是只好继续求助的看着李弘说道:“陛下,今日正好县主李楚媛也在皇宫,听说是来看望皇太后的,所以臣请求陛下,无论如何也要帮臣度过眼前这一道难关。”
许彦伯不敢想象发飙后的李楚媛,会给自己造成什么样儿的人身伤害,经历过一次后,他就绝对不想再经历第二次了。
而且,这也是身为皇家宗亲驸马的悲哀,相比较于强势的公主、郡主与县主,做驸马的就得有怕老婆这个习惯,不然的话,到最后吃亏的依然还是自己。
“她来宫里干什么?前几日不是刚来过吗?”李弘虽然不怕李楚媛,但也知道,成亲后的李春媛与少女时代简直是判若两人,用母老虎来形容绝对是毫不为过。
“臣也不知道,臣是在进宫的时候碰见的,顺便问了一句后才知道的。”许彦伯望着眼前唯一的救命稻草,这个时候,能够救他的,唯有眼前的陛下了。
“那她知道你……把府里的奴婢名册,以及占有的田地都上交朝廷的事情吗?”李弘这一次问的有些小心翼翼。
毕竟,他有些害怕,是不是李楚媛已经知道了,所以选择这个时候进宫,是找母后来主持公道的?毕竟母后在这一事儿上,也不算是支持自己的,最起码不是很热衷自己改制这一块儿的。
“好像……好像知道吧。”许彦伯敬畏地说道,如今已经是站在悬崖峭壁的旁边了,是绝处逢生还是死无葬身之地,就看陛下的一念之间了。
第974章 华夷之辨
在任何时代,做任何事情,基本原理都是一样的。
如果想要推动一件事情的发展,那么就必须要有第一批支持自己的人,给更多的人做出表率,而后再产生连锁效应,从而让更多的人来支持自己。
自然,李弘想要做的事情,第一时间需要得到支持的便是朝堂众臣,而后才是皇宫内坐镇的龙妈、皇室宗亲以及豪门世家等等,到了最后,才是一直被统治者挂在嘴上,但却从不记在心上的百姓。
在李弘看来,奴制的改革绝对是不可能一步到位的,而且他也没有天真的抱着那份希望,即便是以长安、洛阳等地为首的地方,能够完全把土地资源给予改制后的奴隶,也不代表其他偏远地方,在朝廷鞭长莫及的情况下,能够像长安、洛阳一样得到彻底的改善。
所以,在他的预料之中,随着奴制的改革,从最起码的解放奴制的自由与户籍后,恐怕在地方会涌现出一批批雇农。
而会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不外乎是解放后的奴制缺乏耕种工具,以及因为田地较少的缘故,所以不得不为了生活而去依附于地方豪强,而后打长、短工。
不过即便是出现这样的情况,对于李弘来说也是有意义的一步,最起码,自己最初的目的,让所有人拥有自己生命的自主权利,这个目的达到了就好。
至于接下来的,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的暴露慢慢改善罢了。
李楚媛的事情,因为母后武媚的从中调和,加上老纪王叔的参与,使得李楚媛闷闷不乐的同时,也不得不认命。
更何况,她本身并不是很在乎奴婢的多少与田地的多少,更多的在乎的是,她县主的家庭地位跟威信,岂能容许彦伯挑衅?
不过那些都是家事儿,李弘还是武媚,都没有去理会的必要,毕竟连纪王叔听到他亲闺女到底是因为什么不满后,嗖的一溜烟儿,就跑的没影儿了,老胳膊老腿的比往常利索多了。
李令月自然是最早知道此事儿的,毕竟,《坊间天下》由她负责,所以李弘的意思最早明白的,理解最为透彻的,也是她李令月跟上官婉儿二人。
皇室宗亲跟朝堂众臣这两块难啃的骨头,在皇室里面拥有较高威信的纪王李慎明确支持后,便不再有任何阻力。
朝堂之上,三省六部的官员,在自己的上司已经无条件支持陛下的改制后,立刻也开始积极响应,所以这两块儿在李弘看来,最容易出现阻挠的地方,却是超乎想象的顺利。
即便是连龙妈武媚,在看到自己亲自拿到她蓬莱殿的群臣跟皇室宗亲的奏章后,也是满意的拍着奏章,连叹:难得、难得、难得啊。
“陛下……”汪楼敬畏的看着跟皇太后说话的大唐皇帝,欲言又止了好几次后,最终还是开口道。
“怎么?还没走?”李弘坐在武媚的对面,看了一眼比起从前来,已经不怎么太惧怕自己的汪楼问道。
“没走,如今在宣政殿内,放出话来了,见不到陛下,他们便不离开。”汪楼小心翼翼的斟酌着用词说道。
“你这是躲谁呢,躲到我这里来了?我还道你心怀孝心,所以才陪本宫在这蓬莱殿无所事事的坐了一上午呢。”武媚看了一眼汪楼,而后淡淡地说道。
“我一堂堂皇帝,在大唐我还用躲着谁?如果要说有,也就只有母后您了。”李弘挥挥手,让汪楼离开吧,那几个老家伙爱坐着就让他们坐着吧,大不了明日朝会不开了就是。
汪楼作势欲走,但却被武媚的话语留住了:“到底是什么人在宣政殿等他?因为什么事儿,知道吗?”
“回皇太后,是……”
“孔颜两家的两个老头儿,孔渊跟颜育徳,好像还有几个跟颜育徳差不多岁数的,鸿儒大贤的几个老家伙,不知道找我什么事儿。”李弘自己揉了揉有些难受的太阳穴说道。
“他们?那颜育徳如今不得八十多岁九十了?”武媚放下手里刚才李弘让她看的奏章,仔细的算了说道。
“可不是,你说这样的人不在家里颐养天年,跑到朝堂之上……”
“是因为奴制?还是其他?”武媚打断李弘的抱怨问道。
“不知道,但我估计奴制跟其他两者都有。来您这之前,听花孟念叨了几句,要辩什么华夷之辨,这都是什么时代了,还想要老调重弹。”李弘摇着头,他才不会傻乎乎的跟这些老古董去辩什么德治、仁政呢。
那玩意儿在大唐就没有流行过,现如今随着大唐疆土稳固辽阔之后,在五姓七望瓦解冰消后,地域形态又成了一个尖锐的矛盾,所以这几个老古董,看不惯中原以外以华夏文明正统自居,便想着固守中原。
这与自己这些年的策略完全是背道而驰,自己这些年的扩充,为的就是抛开他们那儒家的华夷之辨,而后让更多人以大唐文明自居,从而让大唐影响力变得更大,跟他们不是一路人,所以也就没必要见他们。
华夷之辨在先秦甚至是大汉时期,确实是促进了中原文化的发展与传播,但在中国近代史上,却是成了一个走向现代化的障碍,要不然闭关锁国、坐井观天的那些朝代跟人士,又怎么会无知的生出莫名其妙的优越感。
华夷之辨,区别华夏与蛮夷。华夏族群居于中原,为文明中心,而周边则较落后,因此逐渐产生了以文明礼义为标准,进行人群分辨的观念。
《春秋左传正义·定公十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区分人群以文化和文明程度,而不以种族,合于华夏礼俗文明者为华,或称夏、华夏、中国人。不合者为夷,或称蛮夷、化外之民。
东周末年,诸侯称霸,孔子着春秋大义,提出尊王攘夷,发扬文化之大义。如楚国自称蛮夷,其后文明日进,中原诸侯与之会盟,则不复以蛮夷视之。而郑国本为诸夏,如行为不合义礼,亦视为夷狄。
武媚看着李弘不耐烦,以及很不待见的样子,仔细的琢磨了下还是说道:“以我大唐如今的形式来看,这样岂不是挺好吗?教化万民之责,本应在我大唐,区分华夏与蛮夷,留住我华夏之文明……”
“那玩意儿有什么用?儿臣这些年让儒家走出去,便是让更多人的异域番邦诸部落被儒家祸害,从而把这样的思想,根种于他们的思想跟血脉中,可不能我这个统治者也被他们忽悠了不是?”李弘愤愤不平,自己好不容易打出来现在的局面,眼看着到了收获的季节了,这几个老东西就赶紧跑出来,也不知道是想分一杯羹,还是觉得自己把他们儒家思想给传播出去了,所以心疼的跑过来找自己,希望收回成命了。
武媚显然并没有像李弘一般,知晓后世对于儒家文化的评判,所以在她看来,如今四海升平,即便是安西、安东、安南等等地方,异域番邦诸部落皆是大唐百姓,共尊李弘为帝。
那么这个时候,如果把华夏与蛮夷在自己家里区分开,岂不是也能够更好的统治与管理?毕竟,儒学、佛教、道教也算是立国之根本,如此大肆传播,会不会被他人所用?
“儿臣要的便是融合,便是认同,要的是真正的大一统。儒学并不是鼓励性的传播文化,不能在一片土壤上给他们建立一个保护伞,而应该是像这些年一样走出去,文化的认同与融合,才是我大唐真正统治的根本。”李弘无奈的叹口气,连龙妈都看不透这一层的话,整个民族经过自己这些年的努力,如果不坚守的,恐怕可就是真的没救了。
想想上一世的美帝,再想想儒家的二百五德行,完全是两个正反面。
美帝愿意把他们的文学、文化、民主、法律、自由、平等、权利等等拿出来共享于全世界,企图以他们强大的经济、文化来征服整个世界,所以他不在乎这些所谓的文化被他人学以致用。
这种看似大方的近乎不设防的态度,难道真的说明美帝就像是一个圣人,一个善者吗?
不,他们只是给我们灌输他们的文化,甚至愿意强加于人,可他们关乎到绝对安全,高精端的东西,他们怎么就不拿出来共享呢?
与之相反的则是儒家,他们不愿意把自己的书籍、注解送与他人,甚至当成了宝贝似的不轻易示人,但对科技一样的东西,在他们眼里所谓的奇技淫巧,却是愿意大方的送人。
这种败家的行为,在李弘看来才是真正的败家,而李弘之所以把五姓七望瓦解的瓦解,赶出中原的赶出中原,便是在效仿美帝,让大唐的文化在周边得到认同,从而影响他们自认为是自己的文化。
文化的统战远比铁骑、马槊的杀伤力大的多,哪怕是以后大唐灭亡了,想必那些接受了华夏文化的异域番邦诸部落,也会认同他们的文化乃是华夏文化,这比国的概念更让李弘愿意去追求。
第975章 回忆杀
母子两人坐在蓬莱殿内大眼瞪小眼,武媚无法说服李弘前往宣政殿,而李弘的解释,也让他龙妈依然是一头雾水。
虽然武媚相信李弘的决定不会有错,这么多年来,李弘所有的决策,事实证明都是对的,甚至在当时根本看不到任何一点儿对的痕迹跟希望,甚至是完全没有一丝一毫的弊端征兆、看似极为合理的机制,都被他极为有预见性的在弊端征兆出现之前改正了。
就像是一个仿佛能够预知任何事情的神仙一样,很多时候李弘都是在她看来,突然就莫名其妙、不合常理的做出一些事情来,看起来完全是无迹可循、心血来潮,但最终却是极为的正确。
“那你就打算一直这么躲在我蓬莱殿里不见人了?”武媚伸脚踢了踢坐在对面,昏昏沉沉快要睡着了的李弘问道。
“嗯?没啊,李哲跟李旦去了,还有李贤,让他们先去试试……”李弘直起身子,最近锻炼的有点儿多,天天起的太早、睡的太晚,有点儿精神不济了。
“别指望我俩了,我俩刚进宣政殿,没几句话就被人问的哑口无言,灰溜溜的跑出来了。”李哲跟李旦,跟在汪楼的身后走到武媚的跟前行礼后,看着一脸困顿的李弘说道。
“堂堂国子监前祭酒?你连半个时辰都撑不了?那些老东西估计你跟他说上半个时辰的话,一个个都会累的打瞌睡吧?怎么你还不如他们?”李弘挑了挑眉毛,有点儿不满李哲跟李旦。
按理说他们两人的圣贤之书比自己要熟读了很多吧,混也能混个个把时辰,让那些老家伙们精力不济了,知难而退吧。
“当初那些早就还给先生了,我说他们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这倒好,他们也说有自己的见解,名为微言大义。而且华夷之辨如今已经被他们摒弃了,开始讲君臣大义了。总之,我都听的脑瓜子疼,现在人还是有些蒙圈。”李旦跟李哲在李弘旁边坐下后抱怨道。
“十二典籍我现在连名字都说不全,还怎么跟他们辩?人家可是熟读儒学十二典籍的,恐怕我说一句话,人家都知道出自哪本书,第几页面。真的辩不过他们,人家胡子一翘,两眼一瞪,我也不敢惹,万一哪个在宣政殿上因为言语而一命呜呼了,你还不得把罪名全扣我头上。”李哲面对李弘的目光,也是直摇头。
他们如今的心思跟注意力,压根就不在那些圣贤之书上,让他们跟那些八九十岁的老古董辩论,人三言两语就能把他们打发了。
“我本来想跟他们论电的能量、火车为什么不用马拉就能自动跑,煤炭与蒸汽之间的关系,热量如何转换为动能,电的正负极、发电机、变压器,燃煤如何产生电,啥叫发动机?但人家一句: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正所谓君子不器。所以……”
“神特么的君子不器,这就是胡搅蛮缠!这就是好高骛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没有技术拿毛线平天下啊?”李弘气的噌一下从沙发上站了起来,但瞬间便被他母后一眼给瞪的又坐了回去。
“可那孔渊还说了,说:君子不器,即君子不会成为他人的工具,成为他人工具的人不是君子。君子不会被人利用,被人利用的人不是君子。还说什么子曰:君子应当博学多识,具有多方面才干,不只局限于某个方面。”
“神特么的全才!这世上哪有那么多全才,全才是靠嘴说的吗?他孔子倒是全才一个啊?对社会发展、生产力倒是做出一些贡献啊,老是围绕着人做什么学问?研究透人、研究透形而上者谓之道,这特么的能当饭吃,还是能特么的把老百姓肚子填饱?吃饱了没事儿干就是,有空研究人,不如找找这个社会的弊端,说不准我还能看得起他们一些!”刚刚到的茶水刚端起来又急忙气呼呼的放下,太烫了。
本文网址:https://www.powenxue11.com/book/13664/203638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wenxue11.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