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节
推荐阅读:修仙:从提取精华开始、骂谁实力派呢、致命游戏:全能大佬搞钱攻略、危机处理游戏、剥削好莱坞1980、我不是文豪、舍弟诸葛亮、抗战:野兽们的荣耀、上医至明、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举家迁到襄邑后,亲族们都在哀泣,王盆反倒得了便宜。自己小家析分出来,再不必受父母辖制。自家有房有田,足以饱腹度日。亲族间,不论正室侧室,各家家境都相当,他也再不必去巴附谁,埋了许多年的头终于昂了起来。每日吹了灯,便极力伺候妻子,让她替他一连生养了八个儿女。
他始终忘不掉幼时之痛,不愿像自己父亲,便尽力公平对待每个儿女,不让一个心里积下委屈。可是儿女多了以后,家里分的那一百亩地便渐渐难以支持。他见堂弟王盉自耕自种,每年所得多出一倍有余,心里馋羡,也试着去学种田。可那苦,他无论如何也挨不住,怕累折了腰,这家计便越没依仗了,只得绝了这个念头。
那时,宗子王豪逐年富绰起来。他只得捡起旧日本事,赔起笑脸,去巴附王豪。虽得不到多少大利,但不时能沾蹭些茶饭,填饱自家肚皮,给儿女省出一碗饭来,也算种了一把稻麦。
时日久了,他昂起的头重又垂了下来。不过这和当年不同,当年只为自家,如今却是为妻儿,便是把头垂到粪土里头,又值什么?
去年,王豪一病而亡,王盆心里无比欢欣。那家只剩个六岁幼童王小槐,只要团拢好了那孩童,何止赚些粮米柴炭?于是,他便开始加力去讨王小槐欢喜。然而,王小槐眼目嘴巴都极尖利,一见他凑近,便立即说:“你个讨饭盆,我爹爱听你狗舔声,我却最厌狗癞子。等我爹不在了,我要把这村里所有的狗都打杀了喂乌鸦去。”
王盆听了,脸上笑着,心里却顿时有了个主意。他回到家,趁妻子睡熟,偷了钥匙,从奁箱里窃了一只金耳环,赶了十多里地到县里,用那耳环换了一把银弹弓,又飞快赶回来。他见王小槐独自在院里玩耍,忙双手托着那银弹弓,小心凑近:“小叔父最厌狗癞子,老侄儿我也最厌。老侄儿特意去县里,百般辛苦,寻了这件宝器,孝敬给小叔父。您厌哪条狗子,就使这个射它。”王小槐见了,果然大喜,一把抓了过去。王盆忙捡了几颗石子,请王小槐试耍。王小槐射了几弹,越发欢喜,转身出门跑到隔壁王盥家,去射他家那只土犬。王盆顾不得腿疼,忙跟过去,四处替王小槐捡石子。王小槐一弹接一弹,射得那只土犬扯着链子不住惨叫避躲。王盥闻声出来,只能苦着脸赔笑。
王小槐射罢这只土犬,又去寻下一只,接连射了十几只,手酸得拉不开弦,这才罢休。第二天,他嫌石子脏,竟揣了一袋栗子,也不再射狗,开始射那些亲族。王盆瞧着那些栗子被如此糟践,心里疼惜得连声暗叫造孽,面上却丝毫不敢露出,只能跟在王小槐后头不住地拍掌叫好。那些被射的亲族不敢道王小槐不是,尽都骂王盆。王盆并不回口,只当听不见,细数与自己有宿怨的亲族,一个一个撺掇王小槐去射。王小槐对王盆也再不嫌厌,时常赏些饭食钱物。王盆大为得意,越发卖力讨王小槐欢喜。
去年秋天,有个中年锦服男子忽然登门,是本县一个富户,关起门和王盆商议一桩事,说他想买王小槐家那宅院和院后那片田地,他寻过王小槐,那孩童却坚意不卖。中年男子留意到王盆时常在王小槐左右,因此来拜托王盆说服王小槐,若能成,酬谢五十两银子。王盆一听这酬银数字,顿时满口应承。五十两银,能买几十亩地呢。
中年锦服男子走后,他立即寻见王小槐,探他的口气。王小槐一听,顿时骂起来:“这些人尽是癞狗子,一个个想来骗我。老狗子,你去给我寻些羊粪球子,他们若再来,让他们吃粪球子!”
王盆一听,再不敢言语。默默思忖了两天,忽然生出一个主意,盘算好后,便去小心诱哄王小槐——
“小叔父,侄儿今年越发呆钝,唤您小叔父时,舌头常常绕不过来。万一唤错了,岂不是大不孝?您唤我老侄儿,也是啰唆。不如咱们叔侄将这称呼改简便些?”
“改啥?”
“我唤您父亲,您唤我儿,岂不了当?”
“也成。”
“不过……其中仍有些不妥……”
“又哪里不妥了?”
“子曰:必也正名乎!”
“这我三岁就背会了——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王小槐一口气飞速背完,随即问,“老狗子,究竟哪里不妥?”
“父亲果然灵性天成,慧识超群,儿的意思正在孔圣人这段话里。你我虽父子相称,却有其名而无其实,旁人听见,必定会生疑。”
“谁敢多嘴,小祖赏他爆栗子!”
“父亲这栗子金贵,世上人无数,哪里赏得完?不若因其名而成其实。”
“要吃屎老狗子你自吃去。”
“儿子说的不是屎,是实。父亲现今并无子嗣,不若将儿过继过来——”
“啥呱唧呱唧的?”
“是过继。父亲正式认继我为您的儿。”
“那你就呱唧过来呗,这也要啰唣。”
“过继得有中人为证,还得去官府改定户籍。”
“谁耐烦这些?儿子,走,跟我赏栗子去,今天该赏谁了?”
王盆见王小槐并不介意过继一事,心中暗喜。只须自己写好过继文书,请个中人,答应些谢资,再使些钱,去县里疏通停当,而后哄骗王小槐去那里,画了押,改了籍,自己便成了他继子,卖屋卖田的事,便好下手。即便卖不成,其他利处也数不清。
他踌躇满志开始谋划,先费了许多软话,几乎跪烂了膝盖,才说通了妻子拿出些钱来,而后便去物色中人。中人还没寻到,王小槐却告诉他:“我不呱唧你了,我要呱唧王盥。你也是个癞狗子,不过是想贪我家的肉。王盥是头呆羊,比你乖许多。”
王盆一听,如同一桶元宵汤水劈头泼下,烫极又冷极,惊了片刻,竟忍不住扑通跪倒在这个和自己孙儿一般大的孩童面前,哭着哀求起来。王小槐却掏出银弹弓,扣上一颗栗子,叫他立刻滚。他才要哀唤“父亲”,胸口已挨了一弹。他忍着痛,又要哭告,脖颈又中了一弹,又痛又咳,再说不出话。王小槐却已经高声唤着“王盥”,跑出去了。
当年那场大辱大恨重又翻腾起来,王盆只余一个念头:我得不着,你也休想!咬牙切齿想了几天,去县里买了些硝、硫黄和木炭,拿到王小槐家,说又寻到一样好物事,教王小槐将那三种火药粉混起来,点烟火耍。王小槐果然十分欢喜,忽而用纸包,忽而灌到竹管中,耍得兴起。
王盆则悄悄回去,等着王小槐家起火。然而,等了许多日,王小槐都安然无恙,并来寻见王盆,说那些火药粉都用尽了,让王盆再给他些。王盆虽然疼惜钱,但恨比钱更重,便又去买了一大袋子送给王小槐。
一直到正月,王小槐仍无事。王盆恨得夜夜磨牙,却再想不出其他报仇的法子。谁知一个消息传来:王小槐去汴京看元宵灯会,轿子竟自行燃起来,王小槐也被活活烧死。
王盆盼了许久,可真的盼来,解恨之余,心里暗暗有些慌怕起来:莫非是我送的那些火药造的这祸?接着,王小槐夜半还魂,一连几天,王盆院子里撒落许多栗子……
后来,他去见相绝陆青,陆青审视他良久,目光似嘲似怜,徐徐道:“尔形尔气,需卦之象。所盼屡空,所愿常缺。其意难足,其志难伸。转憾为怨,似骄实怯。曲身扭形,盘曲成蔓……”他听着,这字字句句,似乎将他心迹描画出来了一般,不由得后背汗湿。最后,陆青教他清明晌午到汴京东水门那轿子边说一句话,那话乍听毫无来由,但默读几遍,不由得回想起儿时,一时间,竟令他极伤怀:
“同为骨血亲,缘何分高低?”
第四章 讼
夫使川为渊者,讼之过也。天下之难,未有不起于争,今又欲以争济之,是使相激为深而已。
——苏轼《东坡易传》
清明近午时,王盥站在香染街口那个书讼摊边,瞧着那个人称“赵判官”的疤脸讼师给人说讼案,眼睛却一直瞅着大街西边。
相绝陆青所言的那顶轿子过来时,他忙走过去,略略靠近那轿窗,眼睛不敢朝里偷望,只匆匆说出了陆青教的那句话。说完后,忙远离了那轿子,前后虽然只有片刻,他却已经满身大汗,大病初愈一般。
王盥比王盆小三岁,今年六十一岁,和那三兄弟一样,在三槐王家大族中,作为偏房一支,头顶上始终被压着,从不能大声出气。
王盥的父亲气性强,自小刻苦攻书,却屡试不中,靠恩荫,得了个从九品将仕郎的散官官阶,既无实职,也无禄钱。一生不得志,盼着三个儿子能替自己挣些荣光,因而督教极严,写字略错一笔,便是一顿竹板。
王盥是家中长子,父亲寄望最重。从三岁起,父亲便亲自教他读书习字。王盥心思行动都有些慢,父亲一瞪,便慌了神,因而屡屡出错,不断受责打,手心手背时常红肿,却连哭都不敢哭。学了三年,连一部《论语》都背不通畅,写就更加吃力。父亲大感失望,索性弃了他,转而去教二子、三子。王盥自己也灰了心,从不敢想仕进。
王盥的母亲生性温懦,一切都依着丈夫,见丈夫不爱王盥,也便减了疼爱。对此,王盥从不敢有怨言,反倒满心怀愧。但那时毕竟只是个孩童,偶尔在外头受了委屈,不敢让父亲知晓,便偷偷跟母亲诉苦。然而母亲听了,从来都先是一句“千万莫让你爹知道”,接着便是一顿责备,难得听到一句安慰。
在家没有爱重,在外头没有依仗,王盥只能靠忍让。忍让得久了,多不公都觉着应该。族中其他子弟还好,唯有王盆,事事都爱占先,同辈中,他又年纪最长,众兄弟都争不过,只有让着他。有一回,族里照例给子弟分笔墨和纸,他们偏房的也在分例中,只是略粗简些。王盆自然先拣了最好的一份,王盥则总在最后。他抱着自己那摞纸、几支笔和一袋墨丸,正望家里走,突然被王盆拦住:“你读书又不中用,要这些做什么?分我一半。”
若是其他物事,王盥恐怕也让了,但这文房父亲最看重,每回分了,都要一一点数过,而后锁在箱子里,从不许损费半页纸。因而,王盥死死抱紧,忙往家里跑,却被王盆一脚绊倒,怀里的纸笔墨袋全都掉落。王盆顺手抓了两支笔、一叠纸便走,王盥几乎哭起来,忙爬起来追上去讨要,王盆却不肯给,反倒诬他偷了自己的。王盥又急又愤,却不知该如何争辩,一把扯住王盆衣带,伸手去夺,争来夺去,将王盆衣带扯破了。这时,两人的母亲全都闻声赶出来,王盆的娘素来争强,见儿子衣带被扯破,顿时大骂王盥,连王盥母亲也一起骂了进去。王盥母亲一直有些怕她,只能指着王盥责骂。王盥想解释,胸口却被屈愤塞住,眼泪顿时急涌出来。
正在这时,王盉、王盅的父亲走了过来,这位二伯在他们这一房中最有威严,他高声喝住:“这两个孩子素来是哪等性情,你们做娘的难道不知?盆儿,把纸笔还给盥儿!为人莫要过分!”两位母亲都不敢再争,王盆也只得把纸笔还给了王盥。
回到家里,王盥又被母亲低声责骂了一场。他低头垂泪,不敢应声,心里却从未这般委屈过。他默念二伯那句“为人莫要过分”,这是他头一回知道世间有个“分”,也隐约明白,这“分”是一道瞧不见的线,诸事可让,“分”却不能让、不该让。只是,这“分”究竟在何处,他却有些想不明白。
他始终忘不掉幼时之痛,不愿像自己父亲,便尽力公平对待每个儿女,不让一个心里积下委屈。可是儿女多了以后,家里分的那一百亩地便渐渐难以支持。他见堂弟王盉自耕自种,每年所得多出一倍有余,心里馋羡,也试着去学种田。可那苦,他无论如何也挨不住,怕累折了腰,这家计便越没依仗了,只得绝了这个念头。
那时,宗子王豪逐年富绰起来。他只得捡起旧日本事,赔起笑脸,去巴附王豪。虽得不到多少大利,但不时能沾蹭些茶饭,填饱自家肚皮,给儿女省出一碗饭来,也算种了一把稻麦。
时日久了,他昂起的头重又垂了下来。不过这和当年不同,当年只为自家,如今却是为妻儿,便是把头垂到粪土里头,又值什么?
去年,王豪一病而亡,王盆心里无比欢欣。那家只剩个六岁幼童王小槐,只要团拢好了那孩童,何止赚些粮米柴炭?于是,他便开始加力去讨王小槐欢喜。然而,王小槐眼目嘴巴都极尖利,一见他凑近,便立即说:“你个讨饭盆,我爹爱听你狗舔声,我却最厌狗癞子。等我爹不在了,我要把这村里所有的狗都打杀了喂乌鸦去。”
王盆听了,脸上笑着,心里却顿时有了个主意。他回到家,趁妻子睡熟,偷了钥匙,从奁箱里窃了一只金耳环,赶了十多里地到县里,用那耳环换了一把银弹弓,又飞快赶回来。他见王小槐独自在院里玩耍,忙双手托着那银弹弓,小心凑近:“小叔父最厌狗癞子,老侄儿我也最厌。老侄儿特意去县里,百般辛苦,寻了这件宝器,孝敬给小叔父。您厌哪条狗子,就使这个射它。”王小槐见了,果然大喜,一把抓了过去。王盆忙捡了几颗石子,请王小槐试耍。王小槐射了几弹,越发欢喜,转身出门跑到隔壁王盥家,去射他家那只土犬。王盆顾不得腿疼,忙跟过去,四处替王小槐捡石子。王小槐一弹接一弹,射得那只土犬扯着链子不住惨叫避躲。王盥闻声出来,只能苦着脸赔笑。
王小槐射罢这只土犬,又去寻下一只,接连射了十几只,手酸得拉不开弦,这才罢休。第二天,他嫌石子脏,竟揣了一袋栗子,也不再射狗,开始射那些亲族。王盆瞧着那些栗子被如此糟践,心里疼惜得连声暗叫造孽,面上却丝毫不敢露出,只能跟在王小槐后头不住地拍掌叫好。那些被射的亲族不敢道王小槐不是,尽都骂王盆。王盆并不回口,只当听不见,细数与自己有宿怨的亲族,一个一个撺掇王小槐去射。王小槐对王盆也再不嫌厌,时常赏些饭食钱物。王盆大为得意,越发卖力讨王小槐欢喜。
去年秋天,有个中年锦服男子忽然登门,是本县一个富户,关起门和王盆商议一桩事,说他想买王小槐家那宅院和院后那片田地,他寻过王小槐,那孩童却坚意不卖。中年男子留意到王盆时常在王小槐左右,因此来拜托王盆说服王小槐,若能成,酬谢五十两银子。王盆一听这酬银数字,顿时满口应承。五十两银,能买几十亩地呢。
中年锦服男子走后,他立即寻见王小槐,探他的口气。王小槐一听,顿时骂起来:“这些人尽是癞狗子,一个个想来骗我。老狗子,你去给我寻些羊粪球子,他们若再来,让他们吃粪球子!”
王盆一听,再不敢言语。默默思忖了两天,忽然生出一个主意,盘算好后,便去小心诱哄王小槐——
“小叔父,侄儿今年越发呆钝,唤您小叔父时,舌头常常绕不过来。万一唤错了,岂不是大不孝?您唤我老侄儿,也是啰唆。不如咱们叔侄将这称呼改简便些?”
“改啥?”
“我唤您父亲,您唤我儿,岂不了当?”
“也成。”
“不过……其中仍有些不妥……”
“又哪里不妥了?”
“子曰:必也正名乎!”
“这我三岁就背会了——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王小槐一口气飞速背完,随即问,“老狗子,究竟哪里不妥?”
“父亲果然灵性天成,慧识超群,儿的意思正在孔圣人这段话里。你我虽父子相称,却有其名而无其实,旁人听见,必定会生疑。”
“谁敢多嘴,小祖赏他爆栗子!”
“父亲这栗子金贵,世上人无数,哪里赏得完?不若因其名而成其实。”
“要吃屎老狗子你自吃去。”
“儿子说的不是屎,是实。父亲现今并无子嗣,不若将儿过继过来——”
“啥呱唧呱唧的?”
“是过继。父亲正式认继我为您的儿。”
“那你就呱唧过来呗,这也要啰唣。”
“过继得有中人为证,还得去官府改定户籍。”
“谁耐烦这些?儿子,走,跟我赏栗子去,今天该赏谁了?”
王盆见王小槐并不介意过继一事,心中暗喜。只须自己写好过继文书,请个中人,答应些谢资,再使些钱,去县里疏通停当,而后哄骗王小槐去那里,画了押,改了籍,自己便成了他继子,卖屋卖田的事,便好下手。即便卖不成,其他利处也数不清。
他踌躇满志开始谋划,先费了许多软话,几乎跪烂了膝盖,才说通了妻子拿出些钱来,而后便去物色中人。中人还没寻到,王小槐却告诉他:“我不呱唧你了,我要呱唧王盥。你也是个癞狗子,不过是想贪我家的肉。王盥是头呆羊,比你乖许多。”
王盆一听,如同一桶元宵汤水劈头泼下,烫极又冷极,惊了片刻,竟忍不住扑通跪倒在这个和自己孙儿一般大的孩童面前,哭着哀求起来。王小槐却掏出银弹弓,扣上一颗栗子,叫他立刻滚。他才要哀唤“父亲”,胸口已挨了一弹。他忍着痛,又要哭告,脖颈又中了一弹,又痛又咳,再说不出话。王小槐却已经高声唤着“王盥”,跑出去了。
当年那场大辱大恨重又翻腾起来,王盆只余一个念头:我得不着,你也休想!咬牙切齿想了几天,去县里买了些硝、硫黄和木炭,拿到王小槐家,说又寻到一样好物事,教王小槐将那三种火药粉混起来,点烟火耍。王小槐果然十分欢喜,忽而用纸包,忽而灌到竹管中,耍得兴起。
王盆则悄悄回去,等着王小槐家起火。然而,等了许多日,王小槐都安然无恙,并来寻见王盆,说那些火药粉都用尽了,让王盆再给他些。王盆虽然疼惜钱,但恨比钱更重,便又去买了一大袋子送给王小槐。
一直到正月,王小槐仍无事。王盆恨得夜夜磨牙,却再想不出其他报仇的法子。谁知一个消息传来:王小槐去汴京看元宵灯会,轿子竟自行燃起来,王小槐也被活活烧死。
王盆盼了许久,可真的盼来,解恨之余,心里暗暗有些慌怕起来:莫非是我送的那些火药造的这祸?接着,王小槐夜半还魂,一连几天,王盆院子里撒落许多栗子……
后来,他去见相绝陆青,陆青审视他良久,目光似嘲似怜,徐徐道:“尔形尔气,需卦之象。所盼屡空,所愿常缺。其意难足,其志难伸。转憾为怨,似骄实怯。曲身扭形,盘曲成蔓……”他听着,这字字句句,似乎将他心迹描画出来了一般,不由得后背汗湿。最后,陆青教他清明晌午到汴京东水门那轿子边说一句话,那话乍听毫无来由,但默读几遍,不由得回想起儿时,一时间,竟令他极伤怀:
“同为骨血亲,缘何分高低?”
第四章 讼
夫使川为渊者,讼之过也。天下之难,未有不起于争,今又欲以争济之,是使相激为深而已。
——苏轼《东坡易传》
清明近午时,王盥站在香染街口那个书讼摊边,瞧着那个人称“赵判官”的疤脸讼师给人说讼案,眼睛却一直瞅着大街西边。
相绝陆青所言的那顶轿子过来时,他忙走过去,略略靠近那轿窗,眼睛不敢朝里偷望,只匆匆说出了陆青教的那句话。说完后,忙远离了那轿子,前后虽然只有片刻,他却已经满身大汗,大病初愈一般。
王盥比王盆小三岁,今年六十一岁,和那三兄弟一样,在三槐王家大族中,作为偏房一支,头顶上始终被压着,从不能大声出气。
王盥的父亲气性强,自小刻苦攻书,却屡试不中,靠恩荫,得了个从九品将仕郎的散官官阶,既无实职,也无禄钱。一生不得志,盼着三个儿子能替自己挣些荣光,因而督教极严,写字略错一笔,便是一顿竹板。
王盥是家中长子,父亲寄望最重。从三岁起,父亲便亲自教他读书习字。王盥心思行动都有些慢,父亲一瞪,便慌了神,因而屡屡出错,不断受责打,手心手背时常红肿,却连哭都不敢哭。学了三年,连一部《论语》都背不通畅,写就更加吃力。父亲大感失望,索性弃了他,转而去教二子、三子。王盥自己也灰了心,从不敢想仕进。
王盥的母亲生性温懦,一切都依着丈夫,见丈夫不爱王盥,也便减了疼爱。对此,王盥从不敢有怨言,反倒满心怀愧。但那时毕竟只是个孩童,偶尔在外头受了委屈,不敢让父亲知晓,便偷偷跟母亲诉苦。然而母亲听了,从来都先是一句“千万莫让你爹知道”,接着便是一顿责备,难得听到一句安慰。
在家没有爱重,在外头没有依仗,王盥只能靠忍让。忍让得久了,多不公都觉着应该。族中其他子弟还好,唯有王盆,事事都爱占先,同辈中,他又年纪最长,众兄弟都争不过,只有让着他。有一回,族里照例给子弟分笔墨和纸,他们偏房的也在分例中,只是略粗简些。王盆自然先拣了最好的一份,王盥则总在最后。他抱着自己那摞纸、几支笔和一袋墨丸,正望家里走,突然被王盆拦住:“你读书又不中用,要这些做什么?分我一半。”
若是其他物事,王盥恐怕也让了,但这文房父亲最看重,每回分了,都要一一点数过,而后锁在箱子里,从不许损费半页纸。因而,王盥死死抱紧,忙往家里跑,却被王盆一脚绊倒,怀里的纸笔墨袋全都掉落。王盆顺手抓了两支笔、一叠纸便走,王盥几乎哭起来,忙爬起来追上去讨要,王盆却不肯给,反倒诬他偷了自己的。王盥又急又愤,却不知该如何争辩,一把扯住王盆衣带,伸手去夺,争来夺去,将王盆衣带扯破了。这时,两人的母亲全都闻声赶出来,王盆的娘素来争强,见儿子衣带被扯破,顿时大骂王盥,连王盥母亲也一起骂了进去。王盥母亲一直有些怕她,只能指着王盥责骂。王盥想解释,胸口却被屈愤塞住,眼泪顿时急涌出来。
正在这时,王盉、王盅的父亲走了过来,这位二伯在他们这一房中最有威严,他高声喝住:“这两个孩子素来是哪等性情,你们做娘的难道不知?盆儿,把纸笔还给盥儿!为人莫要过分!”两位母亲都不敢再争,王盆也只得把纸笔还给了王盥。
回到家里,王盥又被母亲低声责骂了一场。他低头垂泪,不敢应声,心里却从未这般委屈过。他默念二伯那句“为人莫要过分”,这是他头一回知道世间有个“分”,也隐约明白,这“分”是一道瞧不见的线,诸事可让,“分”却不能让、不该让。只是,这“分”究竟在何处,他却有些想不明白。
本文网址:https://www.powenxue11.com/book/13464/199909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wenxue11.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