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节
推荐阅读:我以神明为食、大唐天将军、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半岛小行星、东京泡沫人生、黄泉逆行、仙官有令、我的模拟长生路、我每月能刷新金手指、盖世双谐、
“哦,所以你得罪过影评人?”
“……看,那不是杰克和格温吗?走,我们过去打声招呼吧。”
西奥罗德“帮助”纳特尔“找到”自己的位置后,便来到自己的位置上,几分钟后,影厅的灯光暗下来,悠扬带着点哀伤的音乐缓缓响起。
所有人都知道,这部最具争议性的冲奥片正是开始。
不少影评人端正好坐姿,捧着自己的笔记本,一脸认真甚至苛刻地盯着银幕。如欧迪恩所想,无论表面上他们表现出多少对各种各样电影的包容性,绝大部分人在音乐响起的那一刹那,涌上心底的绝不是如何去欣赏和解析这部电影,而是如何评判这部电影中某些令他们不怎么舒服的设定。
他们中甚至有一小部分人已经开始思考,如何写出一篇委婉暗讽的影评,一边打发那些“特定人群”的感受,一边不着痕迹不露声色地表明自己的立场。
这种想法其实无可厚非,然而让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随着剧情的深入,心底的那份抵触,竟然渐渐地,在不知名的时候,消失殆尽!
第172章 成功
坐在影院内的人们似乎都遇上这样一个尴尬的难题——如果在之前, 更具体一点,《天才雷普利》的片头音乐刚刚响起, 白色字幕在银幕上闪现时, 如果有人告诉他们,他们会对一部带有同性恋情节的电影入迷,他们绝对会笑骂对方这个玩笑太过阴损。
然而现实情况就是如此, 当他们恍惚间想起自己挑刺的初衷,这部电影早已过去大半,而他们的笔记本上记下的要点数量,甚至用“寥寥无几”来形容都有些言过其实。
是的,没错, 在一开始的时候他们确实对这部电影抱有很深的抵触以及看好戏的心理,当人们遇上与常识相违背的事物会产生厌恶这是人之常情, 但作为感性生物人们总会被这样或者那样的情节牵动感情影响判断这也是人之常情。世间流传的神话和传说总能和凄美的爱情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也从侧面证明只要影响力达到了那个点,所谓的偏见也会烟消云散。
唯美的儿女常情在好莱坞电影里经久不衰,常常赚足观众的眼泪,至于同性之间, 只要能用表演打动观众的心,实际上这类情感表现的东西和男女之情是一样的, 只是如何能完美描绘边缘人的爱情, 可比普通的男女之情的难度高得多。
在一开始,观众们对影片开头西奥罗德的造型毫不意外,他们早已在预告片里看够了梳着古板发型, 戴着厚重眼镜,穿着不合身破旧西服,畏缩着身形佝偻着腰身的雷普利——在最初的时候他们也确实被那种造型吓了一跳,毕竟西奥罗德的外表绝对是好莱坞里一等一的花美男——他的牺牲形象的敬业精神的确值得肯定,要知道丑化一个人的外貌可没那么容易,所谓的“牺牲形象”也绝不是将自己化妆画丑一点就能草草了事,除了需要出色的化妆师,还需要演员本人气质的改变,说白了依然是演技。
而西奥罗德的气质到底有多少面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他的演技毋庸置疑,可塑性之高也挑不出什么毛病,作为一名典型的体验派演员,从他出道至今,人们早已不再惊讶甚至习惯于在银幕上看到毫无任何表演痕迹的“千面”西奥罗德。所以,能完全抹去个人魅力并自然演绎一个丑角这种情况如果放在其他容貌出众的演员身上,或许能得到一些影评人的夸赞,但如果这个人是西奥罗德,那就没什么可说——他做不到这一点那才叫不可思议呢。
但随着剧情的深入,雷普利在码头第一次碰到梅尔蒂便以格林利夫家的少爷自居让不少人心底渐渐多出几分模糊的预感,剧情简介让他们知晓雷普利绝对不是一个正派主角,而他此时此刻的言行也像极了一个自卑怯懦而又爱慕虚荣的小人物,特别是当梅尔蒂对他的身份毫不怀疑时,他脸上闪过的如释重负又极力掩饰的笑容简直绝了!
那种笑容往坏了说都可以用小人得志来形容,只是这种坏蛋专属的笑容放在雷普利这张脸上,竟然还平平多出几分可爱,非但没有让观众认为这个另类主角有些令人反感,还让他们被他脸上的笑容感染,忍不住会心一笑——谁没有个为了美女虚荣一下的时候呢?再者,当这个外形谈不上优质的雷普利极力伪装成花花公子迪基,做出潇洒翩迁的样子时,倒还真有几分别扭可爱的魅力。
普通观众或许没能瞧出个究竟,不过那些专业的影评人却知道,这背后依然是西奥罗德的功劳——或许与那笑容中十分符合角色外貌和性格羞涩拘谨有关——在这一刻,他让一个反派式主角的形象立体化,这个立体化不仅仅体现在他对“试图伪装成未曾谋面之人”的拿捏中,还深深刻画进人们的心里,引起共鸣。
这样看来,雷普利就像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平凡人,普通人或多或少都能从他身上找到一点自己的影子。这不知是安东尼明格拉的高妙之处,还是西奥罗德的演技使然,雷普利的真实感能让大部分人跟随着他进入电影,进入那个上个世纪中期慵懒颓废的时代,遇见那位改变雷普利后半生的纨绔公子。
迪基确实是一个非常有魅力的人,无论是他完美的外貌还是热情似火的性格,这世上很难找到第二个人能比裘德洛更加适合扮演这位花花大少。在如此明显的对比衬托下,跟随在迪基身旁到处玩乐的雷普利就像是他的小跟班,而迪基,完美如同一位下凡的天使。
但令人意外的是,雷普利和迪基之间的对手戏并未给人一种雷普利的光芒完全被迪基压制的感觉。大多时候在两个角色一优一劣的情况下极其容易给人一种配角喧宾夺主的错觉,而西奥罗德的雷普利,给日后的表演系学生,提供了一个教科书式表演——角色设定的强弱并不代表着角色存在感的强弱,如何突出一个“弱势”角色的主角地位,是每一位有野心的优秀演员必须学会的技能。
尤其是两人浴室里那场戏,那番暧昧到令人浮想联翩的对话,看着大银幕上雷普利那脆弱、小心翼翼、炙热的眼神,那种眼神几乎能让人嗅到空气中那令人口干舌燥怦然心动的爱恋气息,但他的言语,他的动作,又是那般卑微。看着雷普利的脸庞,一种又甜又涩的暧昧感在所有人心间悄无声息地滋生蔓延。
无论男女,几乎所有人都被这样的雷普利迷住了,第一次袒露心境的他的身上几乎看不见任何另有所图的瑕疵,那种爱纯粹到令人向往。
他们听到,从他嘴里说出的第二个关于他手臂刺青的故事,和第一个故事大不相同,虽然这时候观众们还无法猜透雷普利的真实企图,但他的语气,他嘴角牵强自嘲的淡笑,却如同一根钢针,狠狠插进人们的胸膛。
那时候,不少人才恍然发现,不知从何时起,雷普利就已经抓住他们的心,让他们的情绪跟随着他而变化,至于那对于同性恋的审视和挑剔,也不知道在什么时候被扔出影厅。所谓的抵触,到最后却变成了自然而然。
他们自然而然地因为雷普利而心痛,因为他而紧张,因为他而会心一笑……更可怕的是,当他悲哀地藏起自己的自卑和怯懦,丧失理智后失手错杀自己爱的疯狂的男人,并且在最终将对方的尸体摆成拥抱的姿势躺在他怀里时,让他们窒息的并非恐惧,而是绝望。
绝望让他们浑身发冷,影院的暖气并不足以驱走内心的寒冷,当他们回过神时,不少人发现自己早已泪流满面。他们无法参透这让他们落泪的具体缘由,但他们明白,从这一刻起,一切都回不来了,无论是那位迷人的花花公子,还是从前的雷普利。
影评人看到这里,早就大气不敢出一声,他们的工作要求他们在观看电影时保持自身的清醒和职业性,但从电影开始到现在,他们已经不止一次地被意大利慵懒迷人的风景,卑微却耀眼的雷普利,以及那注定走向悲剧的爱情所吸引。
尤其是雷普利和迪基两人海上对峙这一段,西奥罗德的演技持续爆发几乎不给人喘口气眨个眼的时间,无论是他自欺欺人地说着伤人的话,还是他痛哭着挥下船桨的瞬间,让他们恨不得马上跑去放映室将那一段胶卷倒回来反反复复看上十几遍!这一幕的西奥罗德,那才叫真正的“让旁人无心关注他人表演”——老实说他们脑子里已经堆满了西奥罗德的雷普利,而迪基……哦是的,他的回避和恼羞成怒确实不错,也许有其他的猫腻,但很抱歉他们第一遍看的时候没有时间注意,也许第二遍的时候会有新发现。
只是当他们认为,这里就是西奥罗德演技巅峰时,三分钟后的剧情立刻告诉他们,这还不够!坐得离观众席较近的影评人不用刻意关注就能发现,银幕上那个伪装成迪基的雷普利惊得他们倒吸一口气,甚至他们自己也是如此——在那一瞬间,雷普利几乎变了一个人,他……变成了迪基!雷普利和迪基的差距如此之大,西奥罗德到底是如何做到的?他连声音都和裘德有七八分相像,不仔细听,根本听不出来!
更别提影片后半部分,谎言的雪球越滚越大,越变越圆滑的雷普利在迪基和自己之间随意切换,每次化险为夷却留下更大破绽,但他依然义无反顾绝不回头。无论是雷普利和彼得的“地下室论”,还是他手掌受伤后向彼得讲述的第三个版本的纹身故事,西奥罗德几乎一直保持着那让人惊叹的高水准控制着整部电影!
电影的后半段几乎紧张得让人喘不过气,时迭时起的小高潮也让观众们的心一直提到嗓子眼不曾放下。感性上他们已经被雷普利征服,他们本能地希望他能有一个逍遥法外和彼得在一起的结局,但理性又告诉他们这种想法是多么可怕和讽刺,雷普利只是一个罪犯,他们怎么能支持一个为了一己之私而步步错下去的“坏蛋”呢?
这种矛盾的想法让很多人在为最后雷普利骗过迪基父亲,逃过一劫而松口气的同时,心中依然带着不少郁卒。主角逍遥法外在一般电影里就是一个完美结局,没错,这样就结束了,雷普利和彼得能去一个新地方重新开始……人们心中想着,却多多少少有些遗憾,有意犹未尽,也有欲求不满。
不过这样也挺好,雷普利确实有可恨之处,但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整部电影中这个角色太过压抑,给他一个轻松一点的角色也不错,一部电影也不可能没有缺点,况且,这也掩盖不了其闪光点。影评人这样想着,放任自己的心思在回忆中徜徉,直到——
梅尔蒂在船上叫出雷普利的名字。
一种不祥的预感蓦地笼罩所有人心头。
梅尔蒂认为雷普利就是迪基,而同在一条船上的彼得知道雷普利只是雷普利。
梅尔蒂似乎也看到了彼得。
之后的一切,在聪明人雷普利眼中,在不少影评人眼中,早已不言而喻。
雷普利刚刚从绝望中萌生少许希望,现实的巨浪又将那唯一一丝火苗扑灭。彼得是他命中注定的那个可以让他依靠,露出内心深处最柔软脆弱部分的人,只是命运再次给他开了个玩笑。
画面定格在雷普利孤独空洞的身影上,没有任何台词,静静坐在原地的他,比起痛哭,他嘴角虚弱自嘲的笑容更加具有震撼力和感染力,无言的悲哀几乎压得刚刚松了口气的人们喘不过气,如同咽下一块烙红了的铁,从咽喉一路烫到胸腹。
再一次的,大厅里响起了微弱的抽泣声。
此时此刻,影评人总算明白,为何西奥罗德和安东尼坚持这不仅仅只是一部同性恋电影或者爱情电影,命运也好,人性也罢,最终的最终,这都是雷普利的选择。
人们一直等到字幕滚动结束才稍稍缓过心神,接着持续不断的掌声响彻整个大厅。坐在西奥罗德身边的凯特眼眶微红地站起来,向他鼓掌道贺:“你做到了,西奥,这是我第一次看到整部电影,看完我就知道这届颁奖季你会很忙。但我想这也是我唯一一次,因为这个故事太过悲伤压抑。”
“这难道不也说明了我们的成功吗?”西奥罗德轻描淡写地笑道,随着大家一起鼓掌。
据说,首映上的掌声持续了足足五分钟才渐渐淡下来,提到《天才雷普利》的人虽然多有迟疑批判它令人痛苦绝望,但几乎所有如此批判的人都一致肯定,这绝对是他们今年看过的最佳影片。
第二天,各大报纸媒体上关于《天才雷普利》的评价争相出炉,电影上映前有关同性恋情节的负面报道竟然在一夜之间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同一个主题——
“西奥罗德莱希特,影帝级表演!”
第173章 最佳男主角提名
多年以后, 当人们提到足以创造历史,开创新的好莱坞电影潮流, 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电影时, 不少人都会想起在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千禧年的黎明中诞生的《天才雷普利》,在众多电影研究者心中,这不仅仅是一部连连出现在各种各样电影排行榜上的优秀作品, 还是一部将“酷儿电影(queer movie)”提升到一个足以让任何好莱坞人士重视高度的奠基品。
酷儿电影就是同性恋电影,实际上早在1895年电影现世之初,同性恋影片便孕育而生,然而在此后的近一百年中,同性恋电影一直无法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的类型板块, 当好莱坞还在仇视和贬低这类电影时,欧洲却渐渐出现一股异样的清风。若不是同性恋影片在欧洲电影里还能找到一席之地, 它们恐怕早早便退出电影舞台。
所以, 这也不奇怪一个可以笼统代表“那种电影”的专有名词“酷儿电影”在1992年才被正式提出,尽管同性恋影片已经有了一百年的历史,甚至比某些其他类型的电影的寿命要长得多。
虽然好莱坞无法否认酷儿电影的存在,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将无视和偏见发挥到极致。这类电影在各大奖项中遭受到的阻碍比一般电影大得多, 界内人士不承认也不否认的态度将它们一直放在一个上不去下不来的尴尬位置。《午夜牛郎》凭借同性恋第一次游行抗议的“石墙暴动”而获得奥斯卡的青睐也只是昙花一现,如果要做到真正改变好莱坞电影的现状, 这还远远不够。
直到《天才雷普利》的出现, 不少经历过那场“革命”的人永远也忘不了那时候的争吵到底有多么激烈。
之前所有的小抱怨和小争论在电影上映后的第二天全部爆发,固执己见的学院守旧派和标新立异的新生艺术派之间的明争暗斗在这一刻达到顶峰,所有碰撞的火山在这一刻爆发的争论岩浆几乎席卷了周围的所有人, 毫不夸张地说,整个电影界都为之动荡。
如果抛开它的同性恋元素,《天才雷普利》确实是一部无可争议的好电影,就像它的主演们,特别是男主角西奥罗德的演技发挥一样毋庸置疑。
但是也正因为它的同性恋元素,让众多学院派如同受到了挑衅——他们无法承认这部电影的地位,如果他们承认了,甚至让奥斯卡也接纳了它,那么之后便会有一个又一个《天才雷普利》出现,挑战正统电影的权威和地位!
坚守着电影艺术至上的人们可不管你学院派电影的正统地位是否会受到冲击,如果说学院派对规矩的严守将所谓的艺术变成一种程式,那么这些新生的艺术派就是一群“离经叛道”、“背离传统”的“亵渎者”。他们并不在乎一部电影是否规规矩矩地按照学院派的规范拍摄,他们在乎的是电影本身的质量和内含,他们认为这才是电影存在的意义,而《天才雷普利》,无论是从立意上,光影配合拍摄上,演员演技上还是导演功底上,都配得上“艺术”二字。
如果将电影艺术套上各种各样的限制和枷锁,那还叫艺术吗?
这两大对立流派的隔空对战几乎遍布各大报纸,一时间看得不知情的民众头晕眼花摸不着头脑——这《天才雷普利》到底是“哗众取宠,情节拖沓,内涵肤浅,鼠目寸光”呢,还是“光影如画,高潮迭起,深剖人性,压抑深刻”呢?虽然说千人眼里有千个哈姆雷特,但是这几乎天壤之别的对立评价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部电影到底是好还是不好?不是说它在上映之前就被看做奥斯卡候选人之一了吗?
实在看不懂这些影评人到底是唱衰还是追捧的围观群众只好一眼扫过这些骂战,转而看向他们对其演员或者导演的评价,结果上一秒还撕得势不两立恨不得杀死对方的两个流派,下一秒又不可思议地变了张嘴脸,异口同声和颜悦色地夸赞起主演们的发挥几乎都处在水平线以上,在表演上大放异彩。
特别是他们对男主角西奥罗德莱希特的评价,连“影帝级表演”这种极其容易得罪其他奥斯卡候选人的评价都毫不犹豫地用上了,甚至还不嫌肉麻,又正衬反衬用上各种对比描写手法举例说明西奥罗德的演技到底好在哪。
而这些评价里,吹得最肉麻的,当属西奥罗德第一脑残粉罗杰伊伯特——
“如果在一天以前,有人告诉我,我会因西奥罗德的表演而震惊得彻夜难眠,哪怕他是我最好的朋友,我也绝对会笑话他的夸张——这些年来,我早已习惯并且享受他带给我的视觉盛宴。我原本以为,我已经了解到他演技的全部,我以为我再也不会被这位天才的表演惊吓到不能自已,但是现在,我知道我错得离谱,西奥罗德莱希特是一位永远没有演技极限,永远能给人带来惊喜,前途不可限量的演员,他的存在就代表着无限可能性。”
“如果你没有看过《天才雷普利》,那么你绝对无法体会到我的心情,你也绝对无法想象,那位天之骄子般的演员会从形象到气质每一方面变成那位如同街边烂泥的可悲小人物。你无法想象,那位你看都不会看一眼的小人物会夺走你的每一分注意,他的笑容让你会心一笑,他的痛苦让你心脏绞痛。你无法想象毫不起眼的他内心的痛苦和扭曲,无法想象影片后半部分表面上大放异彩的翩翩君子和影片开头丑陋懦弱的小人物是同一人,更无法想象,于他表面上的光彩相对应的,是越来越孤独阴暗的内心……”
罗杰伊伯特大段大段的“你无法想象”恰恰证明了一开始他自己也无法想象西奥罗德的演技可以做到这样一步,他甚至自顾自地将他的表演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成为角色。没错,他认为在他人身上的第二甚至第三阶段,在西奥罗德面前只是第一步,因为他的天赋可以让他轻而易举地做到这一点。
第二个阶段,控制剧本。一般情况下控制剧本这种事情应该是导演或者编剧的工作,但是在罗杰伊伯特眼中,据他所知,有西奥罗德参与的剧组,控制剧情的起伏、角色情感的推进、剧本立意的揭露、其他演员的发挥甚至引导其他演员的工作,都是由西奥罗德进行,action之后,他便是风暴中心,无可争议的“表演暴君”。
最后一个阶段,征服观众。注意,这里是“征服”而不是“影响”,影响观众的情绪对于一位优秀的演员来说是很容易,这是每一位演员的必修课。出色的演员可以凭借演技让观众在影院里放声大笑或者放声痛哭,然而电影结束,当观众走出影厅,没过多久他们就会忘却当时的感触。能让他们几天之后都无法忘记当时的震撼,才是让一位演员真正脱离优秀范畴,进入顶尖行列的资本,一个经久不衰的资本。
“在我心目中,能拥有那个能力,做到以上三点的演员,是当之无愧的影帝或者影后。毫无疑问,西奥罗德已经拥有了这三点,甚至,他的雷普利已经达到了一个我无法定义和触碰的‘第四阶段’。恕我愚笨,我不知道如何从这种演技中挑刺,也不知道如果他的表演无法被称作‘影帝级’,那么谁的可以?”
当然,罗杰伊伯特的影评特点是他从来不会仅仅局限于一部电影的某一个方面,他无法从西奥罗德演技中挑出刺,但是他可以从电影本身中挑出刺,比如电影前半部分太过拖沓,“意大利慵懒的小镇风光让明格拉也‘慵懒’起来”。
饶是如此,那大段大段的吹捧也足以让很多人瞪大了眼。而让他们眼睛脱框的,是越来越多影评人对西奥罗德演技的追捧,对男配角裘德洛的追捧,甚至有人说,他们可以拿下这届奥斯卡的最佳男主角和男配角!
这让见到过这些影评人唾沫直飞毫无形象撩起袖子隔空对骂的围观群众不得不怀疑,这些人是不是人格分裂了。
就连西奥罗德的粉丝都有些不太适应——
“……我有点不太习惯,以前西奥的电影一出,总有那么些人跳起脚拿起放大镜鸡蛋里面挑骨头,怎么现在……我不是说我不喜欢,我可是西奥的铁粉!只是,真的,那些人哪去了?”
“对呀,那个肖恩索普呢?索普先生你又钻到哪去了?是不是之前《搏击俱乐部》被打脸打得太狠,不敢出门了?”
“哈哈哈哈……对呀,索普先生呢?按理说这时候他早就应该跳出来吧,就算他挑不出骨头,他也会挑电影的刺呀,难道真的是《搏击俱乐部》的教训太大所以害怕而装傻充愣装作没看过《天才雷普利》吗?”
“你别说,我找了找首映礼的照片,似乎他真的没去?”
是的,我们可怜的索普先生这一次确实连首映礼都没去参加,当然,倒不是说《搏击俱乐部》的教训让他有些害怕——那个教训只会让他越挫越勇——而是,片方的人,这一次,压根就没有邀请他,没有!
虽说一部电影的首映礼不可能邀请到所有影评人,但肖恩索普依然觉得自己被针对和特殊对待,他气得差点得了高血压,当下便决定,他之后也不会花钱去电影院自己看。
好,你们不让他去是吧?老子还不稀罕呢!
只是……看着现在报纸上炒的沸沸扬扬的《天才雷普利》,无论哪家报纸都能看到这部电影的影子,不用说民众也挺喜欢看两个流派撕逼,据他所知,近期报纸的销量上升了不止几个百分点,他的几个朋友也凭借这骂战赚了一大笔稿费,这个结果就让他有些郁卒。
不,他才没有后悔,绝不会后悔!
肖恩索普看着金球奖提名的名单,看着名单上那些让他恨不得咬碎牙的名字,他差点被自己的一口老血噎死——
最佳影片提名:《天才雷普利》。
最佳导演提名:安东尼明格拉。
最佳男配角提名:裘德洛。
最佳男主角提名……
西奥罗德莱希特。
第174章 “你要几个奥斯卡?”
当这份名单公布之后, 媒体们似乎比《天才雷普利》刚刚上映那阵子还要激动,他们不安的躁动如同一个不大不小的缩影, 在不少关注好莱坞的影迷心中埋下一颗隐约的种子, 慢慢滋生出一种模糊不清的感觉,让他们仿佛置身于一个莫名的转折点——似乎……他们对颁奖季中这样一匹黑马的存在,乐见其成。
无论他们是因为这匹黑马自身所附带的话题度, 还是他们真心愿意见到有人愿意打破好莱坞腐朽的枷锁,才展现出这种热枕,对于西奥罗德来说,并没有任何区别。他经历过比这个世界更加可怕的同性恋的严冬,也见证过比《天才雷普利》更富争议性的传世佳作的诞生——没错那个时候的他也只敢“见证”, 一边在心底暗自唏嘘钦佩,一边在口头上随大流般冷眼旁观。
那部电影虽然得到很大一部分人的好评, 并且从任何角度——除了性向角度——都配得上一尊小金人, 但最终它甚至都无法拿到安慰性的提名,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西奥罗德都没能听到一星半点关于那部电影主创的风声,其原因, 早在他看到那部电影时他便了然于胸,否则他也不会如此唏嘘和惋惜。
所以, 《天才雷普利》和那部电影比起来, 已经幸运太多。
“……看,那不是杰克和格温吗?走,我们过去打声招呼吧。”
西奥罗德“帮助”纳特尔“找到”自己的位置后,便来到自己的位置上,几分钟后,影厅的灯光暗下来,悠扬带着点哀伤的音乐缓缓响起。
所有人都知道,这部最具争议性的冲奥片正是开始。
不少影评人端正好坐姿,捧着自己的笔记本,一脸认真甚至苛刻地盯着银幕。如欧迪恩所想,无论表面上他们表现出多少对各种各样电影的包容性,绝大部分人在音乐响起的那一刹那,涌上心底的绝不是如何去欣赏和解析这部电影,而是如何评判这部电影中某些令他们不怎么舒服的设定。
他们中甚至有一小部分人已经开始思考,如何写出一篇委婉暗讽的影评,一边打发那些“特定人群”的感受,一边不着痕迹不露声色地表明自己的立场。
这种想法其实无可厚非,然而让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随着剧情的深入,心底的那份抵触,竟然渐渐地,在不知名的时候,消失殆尽!
第172章 成功
坐在影院内的人们似乎都遇上这样一个尴尬的难题——如果在之前, 更具体一点,《天才雷普利》的片头音乐刚刚响起, 白色字幕在银幕上闪现时, 如果有人告诉他们,他们会对一部带有同性恋情节的电影入迷,他们绝对会笑骂对方这个玩笑太过阴损。
然而现实情况就是如此, 当他们恍惚间想起自己挑刺的初衷,这部电影早已过去大半,而他们的笔记本上记下的要点数量,甚至用“寥寥无几”来形容都有些言过其实。
是的,没错, 在一开始的时候他们确实对这部电影抱有很深的抵触以及看好戏的心理,当人们遇上与常识相违背的事物会产生厌恶这是人之常情, 但作为感性生物人们总会被这样或者那样的情节牵动感情影响判断这也是人之常情。世间流传的神话和传说总能和凄美的爱情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也从侧面证明只要影响力达到了那个点,所谓的偏见也会烟消云散。
唯美的儿女常情在好莱坞电影里经久不衰,常常赚足观众的眼泪,至于同性之间, 只要能用表演打动观众的心,实际上这类情感表现的东西和男女之情是一样的, 只是如何能完美描绘边缘人的爱情, 可比普通的男女之情的难度高得多。
在一开始,观众们对影片开头西奥罗德的造型毫不意外,他们早已在预告片里看够了梳着古板发型, 戴着厚重眼镜,穿着不合身破旧西服,畏缩着身形佝偻着腰身的雷普利——在最初的时候他们也确实被那种造型吓了一跳,毕竟西奥罗德的外表绝对是好莱坞里一等一的花美男——他的牺牲形象的敬业精神的确值得肯定,要知道丑化一个人的外貌可没那么容易,所谓的“牺牲形象”也绝不是将自己化妆画丑一点就能草草了事,除了需要出色的化妆师,还需要演员本人气质的改变,说白了依然是演技。
而西奥罗德的气质到底有多少面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他的演技毋庸置疑,可塑性之高也挑不出什么毛病,作为一名典型的体验派演员,从他出道至今,人们早已不再惊讶甚至习惯于在银幕上看到毫无任何表演痕迹的“千面”西奥罗德。所以,能完全抹去个人魅力并自然演绎一个丑角这种情况如果放在其他容貌出众的演员身上,或许能得到一些影评人的夸赞,但如果这个人是西奥罗德,那就没什么可说——他做不到这一点那才叫不可思议呢。
但随着剧情的深入,雷普利在码头第一次碰到梅尔蒂便以格林利夫家的少爷自居让不少人心底渐渐多出几分模糊的预感,剧情简介让他们知晓雷普利绝对不是一个正派主角,而他此时此刻的言行也像极了一个自卑怯懦而又爱慕虚荣的小人物,特别是当梅尔蒂对他的身份毫不怀疑时,他脸上闪过的如释重负又极力掩饰的笑容简直绝了!
那种笑容往坏了说都可以用小人得志来形容,只是这种坏蛋专属的笑容放在雷普利这张脸上,竟然还平平多出几分可爱,非但没有让观众认为这个另类主角有些令人反感,还让他们被他脸上的笑容感染,忍不住会心一笑——谁没有个为了美女虚荣一下的时候呢?再者,当这个外形谈不上优质的雷普利极力伪装成花花公子迪基,做出潇洒翩迁的样子时,倒还真有几分别扭可爱的魅力。
普通观众或许没能瞧出个究竟,不过那些专业的影评人却知道,这背后依然是西奥罗德的功劳——或许与那笑容中十分符合角色外貌和性格羞涩拘谨有关——在这一刻,他让一个反派式主角的形象立体化,这个立体化不仅仅体现在他对“试图伪装成未曾谋面之人”的拿捏中,还深深刻画进人们的心里,引起共鸣。
这样看来,雷普利就像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平凡人,普通人或多或少都能从他身上找到一点自己的影子。这不知是安东尼明格拉的高妙之处,还是西奥罗德的演技使然,雷普利的真实感能让大部分人跟随着他进入电影,进入那个上个世纪中期慵懒颓废的时代,遇见那位改变雷普利后半生的纨绔公子。
迪基确实是一个非常有魅力的人,无论是他完美的外貌还是热情似火的性格,这世上很难找到第二个人能比裘德洛更加适合扮演这位花花大少。在如此明显的对比衬托下,跟随在迪基身旁到处玩乐的雷普利就像是他的小跟班,而迪基,完美如同一位下凡的天使。
但令人意外的是,雷普利和迪基之间的对手戏并未给人一种雷普利的光芒完全被迪基压制的感觉。大多时候在两个角色一优一劣的情况下极其容易给人一种配角喧宾夺主的错觉,而西奥罗德的雷普利,给日后的表演系学生,提供了一个教科书式表演——角色设定的强弱并不代表着角色存在感的强弱,如何突出一个“弱势”角色的主角地位,是每一位有野心的优秀演员必须学会的技能。
尤其是两人浴室里那场戏,那番暧昧到令人浮想联翩的对话,看着大银幕上雷普利那脆弱、小心翼翼、炙热的眼神,那种眼神几乎能让人嗅到空气中那令人口干舌燥怦然心动的爱恋气息,但他的言语,他的动作,又是那般卑微。看着雷普利的脸庞,一种又甜又涩的暧昧感在所有人心间悄无声息地滋生蔓延。
无论男女,几乎所有人都被这样的雷普利迷住了,第一次袒露心境的他的身上几乎看不见任何另有所图的瑕疵,那种爱纯粹到令人向往。
他们听到,从他嘴里说出的第二个关于他手臂刺青的故事,和第一个故事大不相同,虽然这时候观众们还无法猜透雷普利的真实企图,但他的语气,他嘴角牵强自嘲的淡笑,却如同一根钢针,狠狠插进人们的胸膛。
那时候,不少人才恍然发现,不知从何时起,雷普利就已经抓住他们的心,让他们的情绪跟随着他而变化,至于那对于同性恋的审视和挑剔,也不知道在什么时候被扔出影厅。所谓的抵触,到最后却变成了自然而然。
他们自然而然地因为雷普利而心痛,因为他而紧张,因为他而会心一笑……更可怕的是,当他悲哀地藏起自己的自卑和怯懦,丧失理智后失手错杀自己爱的疯狂的男人,并且在最终将对方的尸体摆成拥抱的姿势躺在他怀里时,让他们窒息的并非恐惧,而是绝望。
绝望让他们浑身发冷,影院的暖气并不足以驱走内心的寒冷,当他们回过神时,不少人发现自己早已泪流满面。他们无法参透这让他们落泪的具体缘由,但他们明白,从这一刻起,一切都回不来了,无论是那位迷人的花花公子,还是从前的雷普利。
影评人看到这里,早就大气不敢出一声,他们的工作要求他们在观看电影时保持自身的清醒和职业性,但从电影开始到现在,他们已经不止一次地被意大利慵懒迷人的风景,卑微却耀眼的雷普利,以及那注定走向悲剧的爱情所吸引。
尤其是雷普利和迪基两人海上对峙这一段,西奥罗德的演技持续爆发几乎不给人喘口气眨个眼的时间,无论是他自欺欺人地说着伤人的话,还是他痛哭着挥下船桨的瞬间,让他们恨不得马上跑去放映室将那一段胶卷倒回来反反复复看上十几遍!这一幕的西奥罗德,那才叫真正的“让旁人无心关注他人表演”——老实说他们脑子里已经堆满了西奥罗德的雷普利,而迪基……哦是的,他的回避和恼羞成怒确实不错,也许有其他的猫腻,但很抱歉他们第一遍看的时候没有时间注意,也许第二遍的时候会有新发现。
只是当他们认为,这里就是西奥罗德演技巅峰时,三分钟后的剧情立刻告诉他们,这还不够!坐得离观众席较近的影评人不用刻意关注就能发现,银幕上那个伪装成迪基的雷普利惊得他们倒吸一口气,甚至他们自己也是如此——在那一瞬间,雷普利几乎变了一个人,他……变成了迪基!雷普利和迪基的差距如此之大,西奥罗德到底是如何做到的?他连声音都和裘德有七八分相像,不仔细听,根本听不出来!
更别提影片后半部分,谎言的雪球越滚越大,越变越圆滑的雷普利在迪基和自己之间随意切换,每次化险为夷却留下更大破绽,但他依然义无反顾绝不回头。无论是雷普利和彼得的“地下室论”,还是他手掌受伤后向彼得讲述的第三个版本的纹身故事,西奥罗德几乎一直保持着那让人惊叹的高水准控制着整部电影!
电影的后半段几乎紧张得让人喘不过气,时迭时起的小高潮也让观众们的心一直提到嗓子眼不曾放下。感性上他们已经被雷普利征服,他们本能地希望他能有一个逍遥法外和彼得在一起的结局,但理性又告诉他们这种想法是多么可怕和讽刺,雷普利只是一个罪犯,他们怎么能支持一个为了一己之私而步步错下去的“坏蛋”呢?
这种矛盾的想法让很多人在为最后雷普利骗过迪基父亲,逃过一劫而松口气的同时,心中依然带着不少郁卒。主角逍遥法外在一般电影里就是一个完美结局,没错,这样就结束了,雷普利和彼得能去一个新地方重新开始……人们心中想着,却多多少少有些遗憾,有意犹未尽,也有欲求不满。
不过这样也挺好,雷普利确实有可恨之处,但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整部电影中这个角色太过压抑,给他一个轻松一点的角色也不错,一部电影也不可能没有缺点,况且,这也掩盖不了其闪光点。影评人这样想着,放任自己的心思在回忆中徜徉,直到——
梅尔蒂在船上叫出雷普利的名字。
一种不祥的预感蓦地笼罩所有人心头。
梅尔蒂认为雷普利就是迪基,而同在一条船上的彼得知道雷普利只是雷普利。
梅尔蒂似乎也看到了彼得。
之后的一切,在聪明人雷普利眼中,在不少影评人眼中,早已不言而喻。
雷普利刚刚从绝望中萌生少许希望,现实的巨浪又将那唯一一丝火苗扑灭。彼得是他命中注定的那个可以让他依靠,露出内心深处最柔软脆弱部分的人,只是命运再次给他开了个玩笑。
画面定格在雷普利孤独空洞的身影上,没有任何台词,静静坐在原地的他,比起痛哭,他嘴角虚弱自嘲的笑容更加具有震撼力和感染力,无言的悲哀几乎压得刚刚松了口气的人们喘不过气,如同咽下一块烙红了的铁,从咽喉一路烫到胸腹。
再一次的,大厅里响起了微弱的抽泣声。
此时此刻,影评人总算明白,为何西奥罗德和安东尼坚持这不仅仅只是一部同性恋电影或者爱情电影,命运也好,人性也罢,最终的最终,这都是雷普利的选择。
人们一直等到字幕滚动结束才稍稍缓过心神,接着持续不断的掌声响彻整个大厅。坐在西奥罗德身边的凯特眼眶微红地站起来,向他鼓掌道贺:“你做到了,西奥,这是我第一次看到整部电影,看完我就知道这届颁奖季你会很忙。但我想这也是我唯一一次,因为这个故事太过悲伤压抑。”
“这难道不也说明了我们的成功吗?”西奥罗德轻描淡写地笑道,随着大家一起鼓掌。
据说,首映上的掌声持续了足足五分钟才渐渐淡下来,提到《天才雷普利》的人虽然多有迟疑批判它令人痛苦绝望,但几乎所有如此批判的人都一致肯定,这绝对是他们今年看过的最佳影片。
第二天,各大报纸媒体上关于《天才雷普利》的评价争相出炉,电影上映前有关同性恋情节的负面报道竟然在一夜之间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同一个主题——
“西奥罗德莱希特,影帝级表演!”
第173章 最佳男主角提名
多年以后, 当人们提到足以创造历史,开创新的好莱坞电影潮流, 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电影时, 不少人都会想起在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千禧年的黎明中诞生的《天才雷普利》,在众多电影研究者心中,这不仅仅是一部连连出现在各种各样电影排行榜上的优秀作品, 还是一部将“酷儿电影(queer movie)”提升到一个足以让任何好莱坞人士重视高度的奠基品。
酷儿电影就是同性恋电影,实际上早在1895年电影现世之初,同性恋影片便孕育而生,然而在此后的近一百年中,同性恋电影一直无法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的类型板块, 当好莱坞还在仇视和贬低这类电影时,欧洲却渐渐出现一股异样的清风。若不是同性恋影片在欧洲电影里还能找到一席之地, 它们恐怕早早便退出电影舞台。
所以, 这也不奇怪一个可以笼统代表“那种电影”的专有名词“酷儿电影”在1992年才被正式提出,尽管同性恋影片已经有了一百年的历史,甚至比某些其他类型的电影的寿命要长得多。
虽然好莱坞无法否认酷儿电影的存在,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将无视和偏见发挥到极致。这类电影在各大奖项中遭受到的阻碍比一般电影大得多, 界内人士不承认也不否认的态度将它们一直放在一个上不去下不来的尴尬位置。《午夜牛郎》凭借同性恋第一次游行抗议的“石墙暴动”而获得奥斯卡的青睐也只是昙花一现,如果要做到真正改变好莱坞电影的现状, 这还远远不够。
直到《天才雷普利》的出现, 不少经历过那场“革命”的人永远也忘不了那时候的争吵到底有多么激烈。
之前所有的小抱怨和小争论在电影上映后的第二天全部爆发,固执己见的学院守旧派和标新立异的新生艺术派之间的明争暗斗在这一刻达到顶峰,所有碰撞的火山在这一刻爆发的争论岩浆几乎席卷了周围的所有人, 毫不夸张地说,整个电影界都为之动荡。
如果抛开它的同性恋元素,《天才雷普利》确实是一部无可争议的好电影,就像它的主演们,特别是男主角西奥罗德的演技发挥一样毋庸置疑。
但是也正因为它的同性恋元素,让众多学院派如同受到了挑衅——他们无法承认这部电影的地位,如果他们承认了,甚至让奥斯卡也接纳了它,那么之后便会有一个又一个《天才雷普利》出现,挑战正统电影的权威和地位!
坚守着电影艺术至上的人们可不管你学院派电影的正统地位是否会受到冲击,如果说学院派对规矩的严守将所谓的艺术变成一种程式,那么这些新生的艺术派就是一群“离经叛道”、“背离传统”的“亵渎者”。他们并不在乎一部电影是否规规矩矩地按照学院派的规范拍摄,他们在乎的是电影本身的质量和内含,他们认为这才是电影存在的意义,而《天才雷普利》,无论是从立意上,光影配合拍摄上,演员演技上还是导演功底上,都配得上“艺术”二字。
如果将电影艺术套上各种各样的限制和枷锁,那还叫艺术吗?
这两大对立流派的隔空对战几乎遍布各大报纸,一时间看得不知情的民众头晕眼花摸不着头脑——这《天才雷普利》到底是“哗众取宠,情节拖沓,内涵肤浅,鼠目寸光”呢,还是“光影如画,高潮迭起,深剖人性,压抑深刻”呢?虽然说千人眼里有千个哈姆雷特,但是这几乎天壤之别的对立评价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部电影到底是好还是不好?不是说它在上映之前就被看做奥斯卡候选人之一了吗?
实在看不懂这些影评人到底是唱衰还是追捧的围观群众只好一眼扫过这些骂战,转而看向他们对其演员或者导演的评价,结果上一秒还撕得势不两立恨不得杀死对方的两个流派,下一秒又不可思议地变了张嘴脸,异口同声和颜悦色地夸赞起主演们的发挥几乎都处在水平线以上,在表演上大放异彩。
特别是他们对男主角西奥罗德莱希特的评价,连“影帝级表演”这种极其容易得罪其他奥斯卡候选人的评价都毫不犹豫地用上了,甚至还不嫌肉麻,又正衬反衬用上各种对比描写手法举例说明西奥罗德的演技到底好在哪。
而这些评价里,吹得最肉麻的,当属西奥罗德第一脑残粉罗杰伊伯特——
“如果在一天以前,有人告诉我,我会因西奥罗德的表演而震惊得彻夜难眠,哪怕他是我最好的朋友,我也绝对会笑话他的夸张——这些年来,我早已习惯并且享受他带给我的视觉盛宴。我原本以为,我已经了解到他演技的全部,我以为我再也不会被这位天才的表演惊吓到不能自已,但是现在,我知道我错得离谱,西奥罗德莱希特是一位永远没有演技极限,永远能给人带来惊喜,前途不可限量的演员,他的存在就代表着无限可能性。”
“如果你没有看过《天才雷普利》,那么你绝对无法体会到我的心情,你也绝对无法想象,那位天之骄子般的演员会从形象到气质每一方面变成那位如同街边烂泥的可悲小人物。你无法想象,那位你看都不会看一眼的小人物会夺走你的每一分注意,他的笑容让你会心一笑,他的痛苦让你心脏绞痛。你无法想象毫不起眼的他内心的痛苦和扭曲,无法想象影片后半部分表面上大放异彩的翩翩君子和影片开头丑陋懦弱的小人物是同一人,更无法想象,于他表面上的光彩相对应的,是越来越孤独阴暗的内心……”
罗杰伊伯特大段大段的“你无法想象”恰恰证明了一开始他自己也无法想象西奥罗德的演技可以做到这样一步,他甚至自顾自地将他的表演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成为角色。没错,他认为在他人身上的第二甚至第三阶段,在西奥罗德面前只是第一步,因为他的天赋可以让他轻而易举地做到这一点。
第二个阶段,控制剧本。一般情况下控制剧本这种事情应该是导演或者编剧的工作,但是在罗杰伊伯特眼中,据他所知,有西奥罗德参与的剧组,控制剧情的起伏、角色情感的推进、剧本立意的揭露、其他演员的发挥甚至引导其他演员的工作,都是由西奥罗德进行,action之后,他便是风暴中心,无可争议的“表演暴君”。
最后一个阶段,征服观众。注意,这里是“征服”而不是“影响”,影响观众的情绪对于一位优秀的演员来说是很容易,这是每一位演员的必修课。出色的演员可以凭借演技让观众在影院里放声大笑或者放声痛哭,然而电影结束,当观众走出影厅,没过多久他们就会忘却当时的感触。能让他们几天之后都无法忘记当时的震撼,才是让一位演员真正脱离优秀范畴,进入顶尖行列的资本,一个经久不衰的资本。
“在我心目中,能拥有那个能力,做到以上三点的演员,是当之无愧的影帝或者影后。毫无疑问,西奥罗德已经拥有了这三点,甚至,他的雷普利已经达到了一个我无法定义和触碰的‘第四阶段’。恕我愚笨,我不知道如何从这种演技中挑刺,也不知道如果他的表演无法被称作‘影帝级’,那么谁的可以?”
当然,罗杰伊伯特的影评特点是他从来不会仅仅局限于一部电影的某一个方面,他无法从西奥罗德演技中挑出刺,但是他可以从电影本身中挑出刺,比如电影前半部分太过拖沓,“意大利慵懒的小镇风光让明格拉也‘慵懒’起来”。
饶是如此,那大段大段的吹捧也足以让很多人瞪大了眼。而让他们眼睛脱框的,是越来越多影评人对西奥罗德演技的追捧,对男配角裘德洛的追捧,甚至有人说,他们可以拿下这届奥斯卡的最佳男主角和男配角!
这让见到过这些影评人唾沫直飞毫无形象撩起袖子隔空对骂的围观群众不得不怀疑,这些人是不是人格分裂了。
就连西奥罗德的粉丝都有些不太适应——
“……我有点不太习惯,以前西奥的电影一出,总有那么些人跳起脚拿起放大镜鸡蛋里面挑骨头,怎么现在……我不是说我不喜欢,我可是西奥的铁粉!只是,真的,那些人哪去了?”
“对呀,那个肖恩索普呢?索普先生你又钻到哪去了?是不是之前《搏击俱乐部》被打脸打得太狠,不敢出门了?”
“哈哈哈哈……对呀,索普先生呢?按理说这时候他早就应该跳出来吧,就算他挑不出骨头,他也会挑电影的刺呀,难道真的是《搏击俱乐部》的教训太大所以害怕而装傻充愣装作没看过《天才雷普利》吗?”
“你别说,我找了找首映礼的照片,似乎他真的没去?”
是的,我们可怜的索普先生这一次确实连首映礼都没去参加,当然,倒不是说《搏击俱乐部》的教训让他有些害怕——那个教训只会让他越挫越勇——而是,片方的人,这一次,压根就没有邀请他,没有!
虽说一部电影的首映礼不可能邀请到所有影评人,但肖恩索普依然觉得自己被针对和特殊对待,他气得差点得了高血压,当下便决定,他之后也不会花钱去电影院自己看。
好,你们不让他去是吧?老子还不稀罕呢!
只是……看着现在报纸上炒的沸沸扬扬的《天才雷普利》,无论哪家报纸都能看到这部电影的影子,不用说民众也挺喜欢看两个流派撕逼,据他所知,近期报纸的销量上升了不止几个百分点,他的几个朋友也凭借这骂战赚了一大笔稿费,这个结果就让他有些郁卒。
不,他才没有后悔,绝不会后悔!
肖恩索普看着金球奖提名的名单,看着名单上那些让他恨不得咬碎牙的名字,他差点被自己的一口老血噎死——
最佳影片提名:《天才雷普利》。
最佳导演提名:安东尼明格拉。
最佳男配角提名:裘德洛。
最佳男主角提名……
西奥罗德莱希特。
第174章 “你要几个奥斯卡?”
当这份名单公布之后, 媒体们似乎比《天才雷普利》刚刚上映那阵子还要激动,他们不安的躁动如同一个不大不小的缩影, 在不少关注好莱坞的影迷心中埋下一颗隐约的种子, 慢慢滋生出一种模糊不清的感觉,让他们仿佛置身于一个莫名的转折点——似乎……他们对颁奖季中这样一匹黑马的存在,乐见其成。
无论他们是因为这匹黑马自身所附带的话题度, 还是他们真心愿意见到有人愿意打破好莱坞腐朽的枷锁,才展现出这种热枕,对于西奥罗德来说,并没有任何区别。他经历过比这个世界更加可怕的同性恋的严冬,也见证过比《天才雷普利》更富争议性的传世佳作的诞生——没错那个时候的他也只敢“见证”, 一边在心底暗自唏嘘钦佩,一边在口头上随大流般冷眼旁观。
那部电影虽然得到很大一部分人的好评, 并且从任何角度——除了性向角度——都配得上一尊小金人, 但最终它甚至都无法拿到安慰性的提名,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西奥罗德都没能听到一星半点关于那部电影主创的风声,其原因, 早在他看到那部电影时他便了然于胸,否则他也不会如此唏嘘和惋惜。
所以, 《天才雷普利》和那部电影比起来, 已经幸运太多。
本文网址:https://www.powenxue11.com/book/10801/152636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wenxue11.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